1、题型总结之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历年来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此类题型模式特点容易总结,解题 模板也容易复制,属于中档难度。需要学生在做题时快速找到相应的突破口, 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经过训练后很容易形成考试分数。下面我们详 细讲解: 一、公式法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BnAnn d an d d nn na aan S n n 2 1 2 1 1 222 ) 1( 2 )( , 其中 2 , 2 1 d aB d A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 111 )1 ( 1 1, 1111 1 qkqkq q a q a q qa q qaa qna S nn n n n ,其中 1
2、 1 q a k 注明: 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容易判断,而相应的前n项和求解时利 用公式直接求和即可。但是在运用公式时特别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尤其是 等比数列的公比q是否为 1?当公比以公比以字母或参数形式出现时,别忘记要 对字母或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以确保正确选用公式。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都有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其性质和 函数息息相关,注意函数性质的应用。 例 1、求 n n xxxS 2 1 分析:首先数列 n xxx、 2 1,不一定是等比数列,如果是等比数列,也 需要对公比x其进行讨论,其次这个数列的项数为1n项,而不是n项。 解: (1)当0 x时,1 n
3、 S; (2)当0 x时,1 nSn; (3)当10 xx且时, x x S n n 1 1 1 。 二、分组求和法 当数列 n c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 nnn bac时,其中数列 n a、 n b是等差数列 或等比数列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即:设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n aaaS 21 , 数列 n b的前n项和 nn bbbT 21 ,则数列 n c的前n项和 nn cccH 21 = nn bababa 2211 = nn bababa 2211 =)()( 2121nn bbbaaa = nn TS 同理,当 nnn bac时, n H nn TS 。 注明: 1、当数列 n a、 n
4、 b均是等差数列时,数列 nn ba 也是等差数列,此时直接 用公式法即可; 2、当数列 n a、 n b均是等比数列时,数列 nn ba 不一定是等比数列,此时 采用分组求和法; 3、当数列 n a、 n b一个是等差数列,另一个等比数列时,也可分组求和; 4、当数列 n a、 n b是其它数列,但是可以用其它方法求和时,也可分组求 和。 例 2、已知 12 2 n n a, nnn aab 2 log, Nn,求数列 n b的前n项和。 解析:由题意可知, 12 2 12 2log2 nn n b=122 12 nb n n , 设 nn bbbS 21 122523212 1253 n
5、n ) 12531 ()2222( 1253 n n 2 ) 121 ( 41 )41 (2 nn n 3 232 212 n n 注明: 1、题中未给出符号时,解题过程中要提前设出; 2、刚开始时,如果计算不够熟练,可以分部分计算,分步得分。 三、等差数列的绝对值求和法 当数列 n a是等差数列时,求数列 n a的前n项和。 例3、已知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为233 nan, Nn,求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 T. 解析:由题意可知数列 n a的首项20 1 a,公差3d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 和 2 433 2 )23320( 2 nnnn Sn ,而 8,233 7,323 nn nn
6、an 所以,当 7n 时, nn aaaT 21n aaa 21 )( 21n aaa 2 343 2 nn Sn 当8n时, nn aaaaaaT 98721 n aaaaaa 98721 )()( 98721n aaaaaa 777 2SSSSS nn 154 2 433 2 nn 综上所述: 8,154 2 433 7, 2 343 2 2 n nn n nn Tn 注明: 当求数列各项绝对值之和时,需要弄清各项的正负后去掉绝对值,因此需 要对 n a和n进行讨论: 1、当等差数列 n a的首项0 1 a,公差0d时,各项加绝对值后各项仍然还 是非负数,此时 nn ST ; 2、当等差数
7、列 n a的首项0 1 a,公差0d时,各项加绝对值后各项变为非 正数,此时 nn ST; 3、当等差数列 n a的首项0 1 a,公差0d时,各项加绝对值后,在第k项 大于 0,而从第1k项小于或等于 0,于是有: knSS knS T nk n n ,2 , ; 4、当等差数列 n a的首项0 1 a,公差0d时,各项加绝对值后,在第k项 小于 0,而从第1k项大于或等于 0,于是有: knSS knS T kn n n ,2 , ; 5、当数列 n a不是等差数列时,若对各项加绝对值在求和,可参照上面的 方式进行讨论。 四、错位相减法 当数列 n c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 nnn bac时,
8、其中 n a为等差数列, n b为等 比数列,可仿照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由来,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 n c的前n项 和(通常我们此时的数列 n c成为差比数列) 。 例4、已知 n n na 3 1 ) 13(, Nn,求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 S. 分析: 易知数列13 n表示以 2 为首项, 3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数列 n 3 1 表 示以 3 1 为首项,3 1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数列 n a为差比数列,前n项和 n S可用 错位相减法进行求解。 解析:由题意可知 n n nS 3 1 ) 13( 3 1 8 3 1 5 3 1 2 32 132 3 1 ) 13( 3 1 )4
9、3( 3 1 5 3 1 2 3 1 nn n nnS 两式相减得: 132 3 1 ) 13( 3 1 3 1 3 1 3 3 2 3 2 nn n nS 1 12 3 1 ) 13( 3 1 1 3 1 1 3 1 3 3 2 3 2 n n n nS 2 3 3 1 ) 13( 2 3 2 3 3 1 1 3 1 3 2 3 3 2 112 nn n nS nn n n S 3 1 2 13 3 1 1 4 3 1 1 n n n S 3 1 2 13 4 9 4 7 n n n S 3 1 4 76 4 7 注明: 1、错位相减法的基本原理来源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其一般 解
10、题模板为: nnn babababaS 332211 q 得: 113221 nnnnn babababaqS - 得: 13211 1 nnnn babbbdbaSq 然后化简即可。 2、基本步骤可概括为:乘公比、错位、相减、化简; 3、错位相减计算量较大,化简不易,务必细心; 4、最后的化简中,最好把底数相同的指数式进行合并,并通过首项检验结 果的正确性。这种首项检验的方法也可运用到其它数列求和结果的检验,但不 是充分条件。 5、数列 n c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 n n n b a c 时, 其中 n a为等差数列, n b为等比 数列,也可以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因为 n nn b ac 1
11、 ,数列 n b 1 也是等比数列。 6、此种题型最考验学生的基本功,属于平时考试和高考中的热门题型。做 题时不可急躁,应当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容易走火入魔,切记! 切记!切记! 五、裂项相消法 一般情况下,若 1 1 nn n aa b,其中数列 n a为等差数列,则可以将 n b改写为: daa b nn n 111 1 , 其中d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例5、已知nan, 1212 1 nn n aa b,求数列 n b的前n项和 n S 解:由题意可知 2 1 12 1 12 1 ) 12)(12( 1 nnnn bn 其前n项和 nn bbbbS 321 2 1 12 1 12
12、 1 7 1 5 1 5 1 3 1 3 1 1 nn 122 1 12 1 1 n n n 注明: 1、裂项相消法是把数列的各项分别裂开后,前后抵消,从而达到求和的目 的; 2、裂项时要保证裂开前后是等价的,有时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 3、裂项时,一般是前面裂几项,后面裂几项,直到发现被消去项的规律为 止; 4、消项时,前面剩几项,后面就剩几项,前面剩第几项,后面就剩倒数第 几项,即剩余的项前后具有对称性; 5、常见的几种裂项题型: abbnanbnan an 111 )( 1 k nkn nknknn nkn knn an 11 d aa aaaa aa aa a nn nnnn nn nn
13、 n 11 1 11 1 1 n a为等差数列 4 1 2 11 2 1 222 2 nnnn n an nn nn tan) 1tan( ) 1cos(cos 1sin 6、用裂项相消法求差比数列的和 例 4:已知 n n na 3 1 ) 13(, Nn,求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 S 。 分析: 易知数列13 n表示以 2 为首项, 3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数列 n 3 1 表 示以 3 1 为首项,3 1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数列 n a为差比数列,前n项和 n S可用 错位相减法进行求解。 解法二:令 nnn n BnABAnna 3 1 1 3 1 3 1 ) 13( 1 整理
14、得: nn BAAnn 3 1 3 2 3 2 3 1 ) 13( 比较系数得: 1 3 2 3 3 2 BA A 解得: 4 21 2 9 B A nnn n nnna 3 1 4 21 1 2 9 3 1 4 21 2 9 3 1 ) 13( 1 4 7 3 1 4 76 3 1 4 21 2 9 3 1 4 21 3 1 4 21 1 2 9 3 1 4 21 2 9 3 1 4 21 2 2 9 3 1 4 21 1 2 9 3 1 4 39 3 1 4 57 3 1 4 21 3 1 4 39 1 1 1 232 121 nn nn nn nnn n n nn nn aaaaS 其结
15、果与错位相减法相同。 注明: 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最终都可以化成 n n qbkna的形式,其前n项和的求 解既可以用错位相减法,也可以用裂项相消法。用裂项相消法的基本解法是待 定系数法,解题思路如下: 设: nnn n qBnAqBAnqbkna 1)( 1 整理得: nn qBqAAnqqbkn11)( 比较系数得: bBqA kAq 1 1 解得: 2 1 1 1 q kqb B q k A 于是利用裂项相消可得差比数列 n qbkn的前n项和公式为: qBqbAnS n n 1 六、倒序相加法 倒序相加法是从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这类题有一个明 显的特征:首项与末项相加为定
16、值、第 2 项与倒数第 2 项相加为同一定值。 一般以如下方式出现: 当axx2 21 时,都有 bxfxf2 21 ,即数列的通项公式 nfan是关于点 ba,的对称函数。利用函数的对称性就可以采用倒序相加的方法进行求和。 例6、对任意Rx函数 xf都有 21xfxf。 (1)求 2 1 f的值; (2)若数列 n a满足 1 121 0f n n f n f n ffan , () 求 2020 a;() 判断数列 n a是否为等差数列, 并说明理由。 解: (1)有题意可知,当 2 1 x时,2 2 1 2 1 ff,所以1 2 1 f。 (3)() 1 2020 2019 2020 2
17、 2020 1 0 2020 fffffa ,倒序写之: 0 2020 1 2020 2018 2020 2019 1 2020 fffffa ,两式相加得: 4042202122222 01 2020 1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1 102 2020 ffffffffa 2021 n a () 1 121 0f n n f n f n ffan ,倒序写之: 0 121 1f n f n n f n n ffan ,两式相加得: 22) 1(2 01 1111 102 nn ff n f n n f n n f n fffan 1nan 易知,数列 n a是以 2
18、为首项,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强化练习:已知数列 n a是以 1 为首项,2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求 )( * 1 1 2 1 1 0 NnaCaCaCaCS n n nn n nnnn 提示:利用 mn n m n CC 解:由题意可知12121nnan,根据组合数性质 mn n m n CC , )( * 1 1 2 1 1 0 NnaCaCaCaCS n n nn n nnnn ,倒序写之 )( * 1 0 2 11 1 NnaCaCaCaCS nnn n nn n nn ,两式相加 1 110 11 112 1 2 1 11 0 1 0 12 111 2 1 11 0 212121 2
19、 nn n n n nnnn n n nn n nnnnn nn n nnn n nn n nnn n nnn nn CCCCaa aaCaaCaaCaaC aCaCaCaCaCaCaCaCS n n nS21 七、并项求和法 例 7:已知 121na n n ,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 S 。 分析: 121na n n 中,数列 n 1是等比数列,12 n为等差数列,属于 前面的差比数列,其前n项和 n S可用错位相减法或者裂项相消法进行求解,但是 这两种方法均显繁琐。考虑到 n 1同时也是周期数列,我们也可以对n进行分 类讨论,并项求和。 解: (1)当n为偶数时, n n nn nn aaaaS nnn 2 22222 12129753 12129753 121 (2)当n为奇数时, 1n 为偶数 2121 1121 nnnaSaaaaS nnnnn 综上所述, 为奇数; 为偶数; nn nn Sn , 2 ,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