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物理 (河北专用) 专题四 光现象 A组 20162020年河北中考题组 1.(2020河北,19,2分)(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 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 作用 D.用f=15 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答案 D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题图所示,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此时物
2、距与像距均等于20 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20 cm=2f,则凸透镜焦距应为10 cm,故A 选项错误;将蜡烛向右移动,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 影仪,而照相机与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的成像原理相同,故B选项错误;在凸透镜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 左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像,即物距一定时,像距变小了,说明该镜片对光线起到了会聚作用,故C选项错误; 用f=15 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焦距为10 cm的透镜,此时fu=20 cm2f=30 cm,而此时光屏至透镜的距离只有20 cm,所以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 选项
3、正确。 2.(2016河北,18,2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 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答案答案 D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不会小于一倍焦距,故不可能出现放大 的虚像,应选D。 审题技巧审题技巧 结合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可知此时u2f,当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后,或u2 f,或u=2f,或fu2f,但物距u一定大于焦距f
4、,解题需将多种情况考虑到位。 3.(2018河北,19,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 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答案 D 由题图可知,像距45 cm大于物距30 cm,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投影 仪的成像原理,故A错误;由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因此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下移,像会向上 移
5、,故B错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得f30 cm2f,计算得15 cmf2f,f20 cm2f,解得透镜焦距范围是10 cmf2f,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故A正确,B错误;当物体在乙区域内时,2fuf,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 投影仪,C错误;当物体在丙区域内时,u2f,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和摄像头;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 像,应用是投影仪和幻灯机;u=f,不成像;u2f,fu2f,所以 D错。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A错误。凸透镜可以用作远视眼镜,B错误。
6、凸透镜可 以用作照相机镜头,C正确。故选C。 7.(2017天津,11,3分)(多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 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 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 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f1f2 答案答案 BD 从图上可以看出,物距大于像距,所成的像是缩小的,B项正确;乙透镜替换甲透镜后,像向左 移动,像距变小,说明乙透镜折光能力
7、更强,所以其焦距小于甲的焦距,D项正确。故选择B、D。 8.(2020河南,17,4分)小明和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目的是 。 (2)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再次在光屏 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像的大小将变 。 (3)小亮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 法,验证小亮的观点。 。 答案答案 (1)(1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2分)左 小 (3)(1分)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动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
8、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 解析解析 (1)“三心同高”的目的是确保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光 屏应当向左移,而且光屏上得到的像将变小。(3)为了验证像与物左右相反,可以使物左右不对称,然后观 察像的特点,除了答案所述方法,还可将蜡烛换成组成字母“F”的LED灯,光屏上可以呈现上下左右都 相反的像,即可验证小亮的观点。 9.(2020四川南充,26,6分)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甲 乙 (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
9、距是 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 像。 (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 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答案 (1)同一高度 (2)5 (3)缩小 照相机 (4)能 (5)近视 解析解析 (1)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节烛焰、透镜
10、、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绘制的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图像可知,当u =v=10 cm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故该凸透镜的焦距是5 cm;(3)由题图乙可知,物距15 cm大于2倍焦距,光屏 上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样的成像原理应用于照相机;(4)将凸透镜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下 半部分对光线仍然有会聚作用,故烛焰的部分光线仍然可以会聚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只是会聚在光屏 上的光线比遮挡前少,像会暗一些;(5)物距不变,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 晰的像,即像距变大,说明放上眼镜后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由此判断
11、老师带的是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 凹透镜,也就是近视眼镜。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更换透镜后像的变化规律:物距一定时,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或原有凸透镜前加放凸透 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强,像距会变小,像变小;更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或原有凸透镜前加放凹透镜), 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像距会变大,像变大。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光现象 1.(2018吉林,2,2分)小明在岸上看见鱼在水中游玩,看到的“鱼”是( ) A.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答案 D 小明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故本
12、题应选 D。 2.(2019山东潍坊,3,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答案答案 A “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也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符合题意;海市 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C不 符合题意;水中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线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发生了折射,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17北京,2,2分)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答案答案 A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A正 确;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错误;通过放
13、大镜看到放大的字是凸透镜成像,所以属于光的折射,C错 误;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水面下的笔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 成的,属于光的折射,D错误。故选A。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倒影和手影的区别: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2016广西南宁,6,2分)下列光学知识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路灯下人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照相时,被照者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 答案答案 C 近视眼
14、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故C错,选C。 5.(2018陕西,2,2分)2018年5月1日晚,在大雁塔北广场上演了一场水舞光影秀。巨型灯柱阵、多台超高 清投影机和音乐喷泉交错配合,使大雁塔隐在光幕之中,美轮美奂。这是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完 美结合。下列关于这场光影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光的灯柱是光源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C.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只有反射作用 D.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可成逼真的实像 答案答案 C 正在发光的灯柱是光源,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既有反射作用也有折射作用,故C
15、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投影机成倒 立、放大的实像,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6.(2017四川成都,B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 C.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答案答案 D 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故A错误。游泳运动 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一定变高了,B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 时,物近像近像变小,C错误。当
16、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时,若小球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平面镜,像会 沿竖直方向运动,故D正确。 7.(2018四川成都,B2,2分)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答案答案 D 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A错误;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 为来自物体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所以B错误;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C错误;雨 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
17、象,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D正确。 8.(2019福建,6,2分)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 A.0 B.40 C.50 D.100 答案答案 B 依题意作图分析,入射角为50,根据反射定律,我们知道反射角也是50,法线垂直于水面,从图 中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40,所以选B。 9.(2017北京,7,2分)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 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 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18、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 B.s1h2 D.h1=h2 答案答案 D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 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铅笔离镜8 cm时,铅笔的像离镜也应是8 cm,即s1=8 cm;铅笔离镜4 cm时,铅笔的 像离镜也应是4 cm,即s2=4 cm,A、B错误;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铅笔与镜的 距离改变时,铅笔的像的高度是不变的,C错误,D正确。故选D。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距和物距相等,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像的大小不随物距变化而
19、改变,像和物大小始终相等。 10.(2016天津,8,3分)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选项中的数 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答案答案 B 图中已知入射光线,按要求先画出竖直射入井中的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 可知,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位置, 故作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B。 11.(2019江苏无锡,6,2分)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20、D.竖直向下移动 答案答案 C 将平面镜水平向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入射点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 能射中目标,故A、B项不符合题意。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 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射中目标,故C项符合题意。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 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不能射中目 标,故D项不符合题意。 12.(2019四川绵阳,17,3分)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 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的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
21、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答案答案 C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甲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乙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甲 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故A项错误。乙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丙到平面镜的距离, 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等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故B项错误。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等于等腰直角三 角形直角边的长度,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所以甲的像与乙的像间 的
22、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3.(2017吉林长春,13,2分)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她远 离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将 。 答案答案 2 不变 解析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与小芳相距21 m=2 m,像与物体大 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14.(2017安徽,19,8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 光现象。 (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 (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 入射角; (2)当
23、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 光线,而只存在 光线。 答案答案 (1)变大 (2)90 (3)折射 反射 解析解析 当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折射角 将增大到90,若继续增大入射角,则不会再有折射光线,只存在反射光线,故折射角最大值为90。 15.(2019安徽,10,2分)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光返回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 甲所示。现在让光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 线和反射光线。 答案答案 如图
24、所示 解析解析 图中经过入射点O有垂直于界面的法线NN,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 线;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与题图甲中的入射光线可画出折射光线。 16.2017四川成都,A23(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的夹角是30,请按照要求作图:画出反射光线; 标出反射角。 答案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解析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由“入射光线与镜面成的夹角是30”得入射角为60,过入射 点作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法线右侧作出60的反射角,标出角度,并标出箭头表示反射光线的传播 方向。 17.2018湖北黄冈,12(2)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
25、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 地上发亮的是水。请在示意图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 答案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解析 迎着月光走亮处是水,说明月光经过水面反射进入人眼。首先作出月亮的像点,像点和人眼的连 线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从而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18.(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24,8分)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 影响可选用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 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只蜡
26、烛A、B, 应选择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 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 A到镜面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 “变小”、“不变” 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答案 (每空1分,共计8分)(1)薄 位
27、置 相同 (2)不点燃 (3)等于 (4)远离 不变 (5)虚 解析解析 (1)(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应选较薄的玻璃板,以减小玻璃板前后表面反射成像形成重 影造成的误差;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与蜡烛A完全相同、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 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既能确定像的位置,同时又便于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3)(4)根据平面镜成 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也会远离玻璃板,又因为像和物体 大小相等,所以远离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5)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因为像点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 线的交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说明平面镜
28、所成的像是虚像。 19.(2019广东,10,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 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 (选填“30 ”或“60”);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 。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答案答案 30 增大 不能 解析解析 由于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故由图可知入射角等于3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增大入射角,反射角也会随之增大;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 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因此在右侧
29、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20.(2018北京,26,4分)小光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 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 (1)将蜡烛放置在玻璃前某位置,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蜡烛的高度。(选填“小于”“等于”或 “大于”)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答案 (1)等于 (2)不变 解析解析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蜡烛成像的高度等于蜡烛的高度。 (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大小有关,与物距无关,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时,像的高度不变。 21.(2018福建A,26,4分)图是“探究光的
30、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 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0 (1)实验时,将光屏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 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 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答案答案 (1)垂直 同一平面内 (2)4 平面镜 解析解析
31、(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必须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当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 折转后,在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还在原来的平面上,不会随光屏平面的转动而转动,故说明反 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从实验数据可知只有第4次实验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所以必定是第4次实验测量错误,原因可能是将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22.(2017黑龙江哈尔滨,48,5分)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FON是 角(选填“入射”或“反射”)。 (2)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
32、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 。 (3)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 的结论。 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答案答案 (1)(1分)反射 (2)(1分)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3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足: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 改进: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比较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 解析解析 (1)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沿FO方向射入,沿OE方向射出,与原来的路径相反,故光路可逆。 (3)多次测量比较分析才能得到普遍性结论。 2
33、3.(2017湖北武汉,24,5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面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 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 像。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 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 。 (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 (选填“A”或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答案答案 (1)前面 反射 (2)不点燃 完全重合 (3)B 解析解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应该在点燃的蜡烛的这一
34、面观察蜡烛的像,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 镜反射形成的虚像; (2)实验时,为了比较像的大小,选取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这样才能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 置。 考点二 透镜及其应用 1.(2018云南昆明,5,3分)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 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答案 C 物体置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择C。 2.(2019湖南衡阳,5,2分)当汽
35、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 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答案答案 B 监控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作用,故A错误;监控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B正 确,D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故C错 误。 方法归纳方法归纳 凸透
36、镜动态成像“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物 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离焦点越近像越大(不分实像虚像)。 3.(2017湖北武汉,12,3分)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 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人的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
37、与丁 答案答案 C 要照全身像,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 间的距离,物距增大后,像距变小,由此可知,甲错,乙对;像是人反射的光进入镜头折射形成的,为了让像更 亮,应该让人反射更多的光,则应该在两位照相人的前面进行补光,丙错;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 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这样便于观察,丁对。综合分析本题乙和丁说法正确,故选C。 4.(2016福建福州,12,2分)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 ) 答案答案 A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 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B
38、错误;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所成虚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故 C、D错误。 5.(2017北京,24,2分)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 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 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 cm刻度线
39、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答案答案 C 若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物距是40 cm,大于2倍焦距20 cm,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呈现烛 焰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A错误;若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物距是30 cm,大于2倍焦距20 cm,移动光 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B错误;若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物距是15 cm,大于一 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所以C正确;若蜡烛放置在45 cm刻度线处,物距是5 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D错误。 故选C。 解题关键
40、解题关键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不能把物体所处位置对应的刻度当成物距。 6.(2018内蒙古包头,4,3分)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 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若蜡烛移至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移至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在图示中的烛焰
41、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焦距f=10 cm的凸透镜,如图所示物距为25 cm2f,像距小于物距, 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不相同,故A错。蜡烛移至20 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30 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若蜡烛移至45 cm 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5 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物 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远离透镜,像会变大;(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u0.50 m时,像距v保持0.5 cm几乎 不变,像距接近焦距,故选D;(3)因为
42、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 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焦”。 技巧点拨技巧点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像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13.2016广东广州,13(2)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 与物比较,物体MN经凸透镜成 (选填“放大”、“缩小”) (选填“正立”、“倒 立”)的像。 答案答案 如图所示 放大 倒立 解析解析 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凸透镜另 一侧焦点。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成放大、倒立实像。 14.(2019
43、山东潍坊,17,3分)如图所示,AB为遮光板,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 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凸透镜左侧焦点F。请画出:(1)光源S的位置;(2)光线EF的入射光线;(3)光线EF经 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答案答案 如图所示 评分标准:正确作出光源S得1分,正确画出入射光线得1分,正确画出出射光线得1分,本题共计3分。 解析解析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过S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使OS与OS相等, 连接SE即入射光线。因为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所以作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即 EF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如答案图所示。 15.(2019内
44、蒙古包头,9,4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 时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 A.10.0 cm B.20.0 cm C.30.0 cm D.35.0 cm (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 。 答案答案 (1)15.0 (2)变大 B(或20.0 cm) (3)平面镜成虚像,无法呈在光屏上 解析解析 (1
45、)由题图可知,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50.0 cm-20.0 cm=30.0 cm)等于2f,则凸透镜焦距为15.0 cm。(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另一凸透镜后,光屏向右移动得到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小于 像距,即fu2f,成放大的实像,比移动前像变大了;同时可知,更换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变弱 了,即焦距变大,又因为凸透镜右侧光具座长度仅有50 cm,即50 cm2f,f25 cm,故应选B。(3)将凸透镜换 成玻璃板,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 16.(2018吉林,25,4分)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元件
46、摆放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烛焰的像,由此可知透镜焦距为 cm; (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 cm处,可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 焦距恰当的 透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透镜,适当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 个倒立的、 的实像; (3)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 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烛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答案答案 (1)10.0 (2)凸 放大 (3)蜡烛处于焦点上 解析解析 (1)由题图可知,u=v=2f=
47、20.0 cm,则f=10.0 cm; (2)将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 cm处,由实像变化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得,若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应 在蜡烛和凸透镜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光屏上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或不添透镜, 向右适当移动光屏(由于f15 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蜡烛从a到c的过程中,uf, 所成的像为实像,根据实像变化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光屏上的像会一直变大,B正确;蜡烛放在d点 时,u2f,f20 cm;v=25 cm,f25 cm2f,12.5 cmf25 cm,故12.5 cm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若图乙中凸透镜移到55 cm处,
48、物距u=55 cm-35 cm=20 cm,此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故 光屏应移到55 cm+20 cm=75 cm处,可以看到清晰的像;(3)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 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像距变大,为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 移动适当距离;(4)蜡烛变短,即烛焰向下移,由“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可知,此时光 屏上的像向上移了,所以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2020河北唐山路南一模,18)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远离穿衣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 B.手影和小孔成像都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