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语文 (浙江专用) 专题六 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 A组 20162020年浙江中考题组 一、(2020杭州,9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16分) 家有斑鸠 陈忠实 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我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喜。 披上衣服,竟有点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斑鸠。一只 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 六年前的大约这个时节,我和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三层小洋楼宽敞舒适,我和 王教授还是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
2、于管理的花木。树木的枝杈上, 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儿。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儿,在人刚打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它 们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它们就 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 和梭子鸟儿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我在那个令人忘情的人与鸟兽共处的草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能有这样一群敢于光顾的鸟 儿就好了。然而,实际想来,实现这样人鸟人兽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恐怕也不是短时间的事。【甲】我们 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
3、月,已无法计算。我能记得和看 到的,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吓得 肝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 长了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鸟儿整得种族灭绝更不要说那些利欲熏心丧尽良知捕杀濒临灭绝的 珍禽异兽者。我曾瞎猜过,能够存活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一组特别优秀的专司提防、警惕人类 伤害的基因。不然,早该在明枪暗弓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灭绝了。 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在我家乡的鸟类中,斑鸠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 鸟儿。灰褐色的羽毛
4、比不得任何一种鸟儿,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有长喙和高足,比不得啄 木鸟和鹭鸶。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它的巢仅由几 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 蛋。记得有篇小学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 的窝里。 然而,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我以为再也看不到 斑鸠了。 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们。它们还是飞走了。 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
5、路,它们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了,飞 到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抛撒米谷。直到某一日,我开门出来。【乙】两只斑鸠突然从院 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我心里一动,它们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 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我和斑鸠的关系获得令人振奋的突破之后,随之便是持久的停滞不前。斑鸠在房檐在房脊在院墙上栖息 追逐,似乎已经放心无虞。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绝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于 诱惑。有几次我从室内的窗玻璃前窥视到斑鸠在院中啄食米谷的情景,每当我出门,它们便惊慌地飞上房 顶。这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它们
6、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鸠。 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 我将等待。 (选自我走在这活泼泼的人间,有删改) 1.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我”与斑鸠的关系,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 2.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解答。(4分) (1)【甲】处“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语句很 长,没用标点停顿,强调了什么? (2)【乙】处的“探头探脑”好像有丑化斑鸠的感觉,去掉是不是更好些? 3.本文题为“家有斑鸠”,二、三两段却没有写“斑鸠”。这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5分) 4.文章以“我将等待”结尾
7、,“我”能等来“我家的斑鸠”吗?请联系全文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4分) 一、 1.答案答案 (1)“我”认识并记住斑鸠 (2)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 (3)“我”看到斑鸠很惊喜,斑鸠见人就 飞走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抓住题干中“时间顺序”这一信息,再 通读全文,筛选出“我”与斑鸠之间发生故事的时间点,即“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初”“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重返家乡后的某一日”,确定好段落和时间,最后根据题中已给出的信 息筛选出(2)处内容对应的时间段,概括出(1)(3)两处内容,注意要以“我”开头。 2.答案答案 (1)强调了人类为了自
8、己的私欲而伤害鸟兽的手段数不胜数,突出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2)不能去掉。“探头探脑”并没有丑化斑鸠,而是生动地表现了斑鸠的小心、机警,对人类怀有戒备之 心。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联系上下文,根据上下文可知,作者在这一段中要表 达的是实现人与鸟兽共存的和谐现象不是短时间内能达到的,而此句话的内容则重点表达了人类为了自 己的私欲而伤害鸟兽的手段数不胜数,蕴含着作者的愤慨之情。句中没有用标点,一气呵成,这样就使语气 变得急促,让作者的愤慨之情变得更强烈。 (2)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探头探脑”的本义,“探头探脑”的意思是 “不断探头看
9、,多形容鬼鬼祟祟地窥探”。然后联系上下文,揣摩作者在这里使用这一词语的原因及其中 蕴含的情感。从前文的一见人便“飞走了”和后文的“一次突破性的进展”可知,“探头探脑”在这里 指斑鸠对人类的戒备。 3.答案答案 不多余。第二段讲述了“我”在波士顿城郊见到人鸟兽共存共荣的景象;第三段写了我们对鸟 兽的伤害,造成了鸟兽对人类的警惕。这两段文字与前后文关系密切,既回应了“我”重见斑鸠时的惊喜, 又对后文斑鸠难以跟“我”建立信任关系的原因做了交代;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重,行文具有变化,避免了 平铺直叙。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入手。在内容上,结合“你撒了吃剩 的面
10、包屑或米粒,它们就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可知,第二段讲述了“我” 在波士顿城郊见到人鸟兽共存共荣的景象。结合“我曾瞎猜过,能够存活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 一组特别优秀的专司提防、警惕人类伤害的基因。不然,早该在明枪暗弓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 灭绝了”可知,第三段写了我们对鸟兽的伤害,造成了鸟兽对人类的警惕。在结构上,根据第二、三段内容 可知,作者一方面非常喜爱动物,渴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对人类伤害动物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 结合前文“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我断定是斑鸠,不 由得惊喜”可知,这两段文字回应了第一段“我
11、”重见斑鸠时的惊喜;结合文末“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 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可知,这两段文字对后文斑鸠难以跟 “我”建立信任关系的原因做了交代。这两段文字属于插叙,在正常的行文中,插入了往事,使文章内容丰 富而厚重,行文具有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故这两段和前后文关系密切,不多余。 4.答案答案 (示例1)能等来。从文中看,“我”与斑鸠的关系已有了突破性进展,“我”觉得假以时日斑鸠会 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现实生活中人们尊重自然保护鸟兽的意识已越来越强,经常见到人鸟兽和谐相处 的情景。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斑鸠定能慢慢建立起对人类的信任。 (示例2)不能等来
12、。文中写过去人们对鸟类的伤害,让“斑鸠”一直对人类保持戒心;生活中还有不少人缺 乏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伤害鸟兽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斑鸠要建立起对人类的信任还很困难。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联系生活进行探究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可以认为“能 等来”,也可以认为“不能等来”,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生活经验,丰富对作品的认识,表达自己 的感悟。但要将“能否等来”放入全文中去判断揣摩,寻找合理依据。 二、(2020温州,4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9分) 子规的画 日夏目漱石 我只有一张子规的画。为了纪念亡友,我长时间地把它放在袋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简直忘记它
13、 的所在。近来忽然记起,觉得这样放,若是有个搬迁挪移之事,稍一不慎,便不知会散失在什么地方。所以想 立刻把它送到裱糊店里,裱一裱悬挂起来。抽出包装纸袋,掸去灰尘,打开一看,画还是按原来的样子,潮乎 乎地叠作四折,放在那儿。在我的记忆中,袋子里除了画以外,什么都没有。可是,竟还从中发现了子规的几 封信。我从中选出最后那封和另一封不知年月的短信。在两封信中间夹上那张画,把三者归拢到一块儿 拿去裱褙。 画,是插在小花瓶中的关东菊。构图是极其简单的。旁边还加了注释:“把它看作行将枯萎的吧。画得 不好,须知乃病中所为。如觉得我是在撒谎,你就支着胳膊肘画画试试吧。” 从这个注释来看,他自己并不觉得他的作品
14、很好。子规在画好这幅画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东京了。他是 给这幅画题了一首短诗寄来熊本的: 瓶生关东菊,菊花行将萎。 君今在火国,不知何日归。 此画挂在墙壁上,看上去实在令人感到寂寥。花、茎、叶和玻璃瓶,仅仅使用了三种颜色。开花的枝上, 只有两个花蕾,数一数叶子,才不过寥寥八九片。这孤寂的花草,笼罩在一片白色里,再加上周围是用冷蓝色 画绢裱褙的,无论怎样看,也让你觉得心里冷冰冰的吃不消。 看来,子规为画这幅简单的花草,是不惜巨大努力的。仅仅三枝花,至少费了五六个小时。画得极其仔细, 一丝不苟。费这么大的劲儿,不仅病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即使以他那作俳句、和歌时挥洒自如的性情来讲, 也是个明显的矛盾。盖
15、因他学画画之初,从不折等人那里听到画画必先写生的道理,他便在这一花一草上 加以实践。不知他在画画方面,是忘记了使用他的俳句上已经熟练了的方法呢,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本领。 由关东菊所代表的子规的画,既朴拙又认真。在文笔上,凭才力他是可以一气呵成的。可是一接触到画 具,却忽然变得呆滞僵硬起来,笔锋畏畏缩缩,踟蹰不前。想到这里,我不禁微笑了。当虚子看到这幅画时, 他曾表扬说,正冈的画,这不是画得很好吗?我却不以为然。这画画得是那么单调而平凡,且又付出了那么 多的时间和劳动;凭正冈的头脑和才气,干这心余力绌而又用不着干的工作,从而泛溢着他那掩抑不住的朴 拙。一幅循规蹈矩的画,却有其朴实稳重之妙,古拙而苍
16、劲,严肃而认真。这正象征着其为人之刚耿和愚 直。如果说子规的画虽拙犹美,使人钦羡不厌,也许其奥秘就在于此吧。然而,毕竟由于他腕下缺乏挥洒自 如之巧,手中无运笔传神之妙;不能下笔点睛,迅即勾画出幽香雅境来,因此不得不舍弃捷径,而苦心孤诣地 搞他的涂抹主义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拙”字,对他来说,是怎么也难免的。 子规作为人,又作为文学家,在他的身上,很难发现“拙”的痕迹。在我和他交往多年的任何时候,从未记 得他曾有过因“拙”而被人讥笑的先例。甚至连一瞬间都没有过。在他死后即将十年的今天,从他特地 为我画的一束关东菊中,确实感受到了他的“拙”相。其结果,既令我哑然失笑,又教我感怀无量。对我来 说,
17、这之中充满无限兴味值得琢磨。只是这画却是异常冷落孤寂,凄寒袭人。如有可能,真想让子规为补偿 这一冷落孤寂,把这一“拙”劲儿,发挥得更雄浑些。 (选自笑与泪外国散文名篇精品赏析,有删改) 注 子规:正冈子规(18671902),俳人、歌人,是作者在第一高等学校念书时的同学,也是他的俳句老 师。火国:熊本的雅称。不折:人名。与下文的虚子,同为作者与子规的友人。 1.下列关于子规画作“关东菊”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此画构图简单,但颜色有些繁杂。 B.此画虽单调平凡,却流畅自然。 C.此画朴拙认真,但缺少美感。 D.此画虽画简单花草,却也遵循画理。 2.子规为何特地画了“关东菊”
18、并寄送给“我”?阅读全文,加以分析。(5分) 3.文章最后一段先写“我”记忆中子规的“不拙”,再写现在感受到他的“拙”。这样写对情感表达有何 作用?结合加点词,联系全文,加以阐述。(7分) 4.如果傅雷读过此文,你认为他会推荐给傅聪吗?结合阅读本文和傅雷家书的体会进行阐述。(5分) 二、 1.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能力。A项,由第段“此画挂在墙壁上仅仅使用了三 种颜色”可知,“颜色有些繁杂”不符合文意。B项,由第段“可是一接触到画具,却忽然变得呆滞僵硬 起来,笔锋畏畏缩缩,踟蹰不前”可知,“流畅自然”不符合文意。C项,由第段“一幅循规蹈矩的画,却有 其朴实稳重之妙也许其奥秘
19、就在于此吧”可知,子规的画并不“缺少美感”。D项,由第段“盖因 他学画画之初,从不折等人那里听到画画必先写生的道理,他便在这一花一草上加以实践”可知,这幅画是 遵循画理的,符合文意。故选D。 2.答案答案 子规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我”,是希望“我”这个朋友能懂他的处境和心境。他在画中 借行将枯萎的关东菊来象征自己病中的状态,又通过注释和短诗传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和对“我”的思 念,从而流露出对我们之间挚友关系的珍惜之情。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第段中画中的注释可知,这幅画是子规在病中所画。“把 它看作行将枯萎的吧”,其实是暗指自己,将枯萎的关东菊象征病中的自己。子规通过
20、注释和短诗传达了 自己孤独的心境。他把这幅画寄给“我”,是希望“我”这个朋友能懂他的处境和心境。这幅画也表达 了他对我们之间友谊的珍视及病中对“我”的思念。 3.答案答案 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每一层级表述有欠缺酌情扣1分。 第一层(7分):结合加点词,具体分析“不拙”与“拙”的关系,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得出这样写的作用。 (示例)作者通过“从未”“甚至”强调“我”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拙”,接着用“确实”一词强调 了“我”现在真切感受到子规的“拙”,这样更能凸显“我”对子规认知的反差,说明“我”以前并不真 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而子规在病中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我”,这引发“我”明白了
21、这一切后 的“感怀无量”。这里既有“我”明白时的惊讶、愧疚,又有对他人品如画品的感动、敬佩,更充满了对 他无限的思念。可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强化“我”的认知错位,从而为最后情感水到渠成的自然抒发铺 垫。 第二层(65分):结合加点词,具体分析“不拙”与“拙”的关系,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示例)作者通过 “从未”“甚至”强调“我”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拙”,接着用“确实”一词强调了“我”现在 真切感受到子规的“拙”,这样更能凸显“我”对子规认知的反差,说明“我”以前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 的朋友。而子规在病中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我”,这引发“我”明白了这一切后的“感怀无量”。 这里既有“我”
22、明白时的惊讶、愧疚,又有对他人品如画品的感动、敬佩,更充满了对他无限的思念。 第三层(43分):结合加点词,分析“不拙”与“拙”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情感。(示例1)“从未”“甚至” 强调“我”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拙”,“确实”强调了“我”现在真切感受到子规的“拙”,这说 明“我”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抒发“我”因不理解子规而产生的愧疚、自责之情。(示例2) “从未”“甚至”强调“我”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拙”,“确实”强调了“我”现在真切感受到 子规的“拙”,这说明“我”以前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表达“我”现在理解了子规后的感动和 敬佩。 第四层(21分):指出“不拙”与“拙”的关
23、系。(示例)先写记忆中子规的“不拙”,再写现在感受到子规 的“拙”,说明“我”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情感的能力。通读文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词语加以分析。“从未” “甚至”两个词连用,强调了作为人,又作为文学家的子规,在他的身上很难发现“拙”的痕迹。“确实” 肯定了“我”从他特地为“我”画的一束关东菊中感受到了他的“拙”相。“感怀无量”是“我”在对 子规认识的变化中,明白了以前自己并没有真正懂这位朋友,不懂他孤独的心境。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强化 自己认知的错位,表达自己的惊讶、愧疚和对他人品如画品的感动、敬佩。 4.答案答案 (示例1)我认为会。文中的子规于病
24、中画“关东菊”,画的虽是一幅简单的花草,却极其仔细耐心, 舍弃捷径,苦心孤诣地涂抹,表现出一种为艺术的认真态度。傅雷家书中傅雷提到傅聪弹肖邦作品时 风格常变,指出他在艺术方面不容易“牢固执着”的事实,并提醒对新感受的东西要仔细认真地分析。由 此看来,子规为艺术的态度符合傅雷的标准。因此我认为他会将此文推荐给傅聪阅读。 (示例2)我认为不会。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画作读懂子规为艺术、为人方面的“拙”,抒发 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带着丰富的个人情感体验。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封信,情感真挚,但关 于为艺术、为人方面的教导是严肃而理性的。夏目漱石对子规为人为艺术的主观认知和傅雷的理性思考
25、不太相同,因此,我认为傅雷不会将此文推荐给傅聪。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判断傅雷读过此文是否会推荐给傅聪,要结合 傅雷家书看此文是否符合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标准。 三、(2020湖州,101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致孩子 夏 风 一 亲爱的孩子,今天你所见到的,是你出生以来,从未见过的场景。 城市实行管控,学校推迟开学,街道空无一人,社区闭门禁行这是你正在面对的世界,你从未想到,也不 曾预见。 这个世界永远充满不确定性。 你不知道你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今天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在不确定中 找到一种确定。 瘟疫无情,你
26、看见科学家废寝忘食地研究病理,他们在寻求规律;人生无常,你看见医疗队争分夺秒地抢救 病人,他们在捍卫生命。 能够在不确定中确定的,应该是每一个人在当下所付出的行动,以及对未来所持有的信心。在人类世界进 程中,无论是面对饥荒、瘟疫、灾害,还是历经坎坷、跌宕、艰险,我们始终在不确定中确信光明能驱 逐黑暗,知识能消退愚昧,温暖能融化寒冰。 二 成长的过程,是认识未知世界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掌握世界规律的过程。 人类一直在与自己的无知做斗争,与影响生存的不确定性做斗争。正如对疫情的防控,我们在奋力拓展知 识的边界,探索科学的路径。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乃至需要付出生命。 这些获取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汲取
27、的教训将代代相传,让人类得以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亲爱的孩子, 你今天所学习的内容,都是人类群体智慧的结晶。 世界在加速发展,气候变化、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纷至沓来,我们会面临很多突如其来的风险和困 境。无论今后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现在所需要确定的是好好学习,为不确定的未来增加确定性。 愿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应对世界的挑战时,不至于惊慌失措;愿你有果敢的行动措施,面对人生的风暴时, 不至于举棋不定。愿你也能像今天为我们而战的人们一样,胸怀责任,肩负使命。 亲爱的孩子,请为自己的未来写一份预案,用行动去响应。 三 女孩怎么也没想到,见妈妈最后一面,是在妈妈被送到医院隔离前。可当妈妈去世时,
28、她只能追着开往殡仪 馆的车,一个劲地哭喊着“妈妈”。 空旷的路,寒冷的风,再也没有妈妈的回应。这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幸。 亲爱的孩子,有些人逝去,你会看到相关的报道;有些人逝去,可能只是第二天报纸上的一个统计数字。 可是,希望你多年以后回首今天所发生的一切,眼前不仅仅是一个个数字。因为,即使是一个数字,也代表着 一个生命。你要透过这些冰凉的数字,看到那一个个突然破碎的家庭,看到那一双双满含泪水的眼睛。 悲悯是世界上伟大的情怀。只有当你的眼里有了一个个人,你的内心才有真正的悲悯。 四 请相信,我们对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最后可能会落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很多年后,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从人的角度去换位
29、思考,去用心感悟,去身体力行。 在考虑后果时,在做出选择时,在付诸行动时,希望你永远心存敬畏,永远满怀深情,真正去体察每一个人的 处境,关心每一个人的冷暖,共情每一个人的命运。 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他伤心,一家人伤心;他快乐,一家人 快乐;他的幸福,是一家人的幸福;他的不幸,是一家人的不幸。 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每一个生命都渴望点滴温情。请用你的温度给他以温暖,用你的爱心给他以信心。 纵然生活充满艰辛,让心灵不要麻木。人性的光辉,会化作深夜最闪亮的星。 五 今天的瘟疫里,有未来的疫苗。 从出生至今,你打过百白破疫苗,你接种过麻疹疫苗、水痘疫苗。这些
30、疫苗,都在为你的身体抗御病毒和病菌。 亲爱的孩子,愿今天所发生的一切能够成为你人生的疫苗在你一生当中,为你应答良知,祛除烦乱,净化心灵。 愿你的人生能美好,有正直的品格,有睿智的才识,有健康的身心。 每一个孩子都好,未来就好。 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选自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1.上文以“孩子”为言说对象,其写作目的是(2分)( ) A.说明疫情为什么来临 B.解释疫情为什么可怕 C.强调疫情需要孩子们参与 D.阐述疫情给孩子们的启示 2.前面四个部分思路较难把握。为帮助同桌理清行文思路,一位同学写了下面一段文字。请你在下面空白 处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这个世界永远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应该(
31、1) ,努力在“不确定”中找到一种“确定”。找 到了“确定”还不够,还要(2) ,为不确定的未来增加确定性。 生活中总有苦难和艰辛。看到别人的苦难和艰辛,内心要有真正的悲悯。怎么才能让内心有真正的悲悯? (3) 。具体而言,就是换位思考,用心感悟,身体力行。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写出第五部分画线句中“疫苗”一词的本义和比喻义。(3分) 4.上文在家长朋友圈传播很广,点赞很多。请你多角度探究其原因。(4分) 三、 1.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文章共有五个部分,结合每一部分的主旨句分析即可。本 文五个部分都写出了作者因此次疫情而生发的对孩子的期许,启示孩子应如何应对以后的人
32、生。故选D。 2.答案答案 (1)付出行动,持有信心 (2)好好学习 (3)眼里要有一个个人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阅读前面四个部分,紧扣“能够在不确定中确定的”,结合 相关句子回答。从第一部分的“能够在不确定中确定的,应该是每一个人在当下所付出的行动,以及对未 来所持有的信心”中可提取出“付出行动,持有信心”。第二部分的“无论今后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 路,现在所需要确定的是好好学习,为不确定的未来增加确定性”中可提取出“好好学习”;第三、四 部分的“悲悯是世界上伟大的情怀。只有当你的眼里有了一个个人,你的内心才有真正的悲悯”“无论 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从人的角度去换位思考
33、,去用心感悟,去身体力行”中可提取出“眼里要有一个个 人”。 3.答案答案 本义:为身体抗御病毒和病菌的药物制剂。比喻义:从眼前的苦难或艰辛中获取的,可以应对未来 不确定性的办法和应该具有的美好情怀和人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能力。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语境义。“疫苗” 一词的本义是为身体抗御病毒和病菌的药物制剂。结合“今天的瘟疫里,有未来的疫苗”“愿今天所发 生的一切能够成为你人生的疫苗在你一生当中,为你应答良知,祛除烦乱,净化心灵”可知,这里的“瘟 疫”指代眼前的苦难或艰辛,“疫苗”指代在人生当中能够应答良知,祛除烦乱,净化心灵的力量。 4.答案答案 (1)
34、以疫情为背景,紧密联系当下,较易引起关注;(2)以孩子为言说对象,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艰难困 苦,启发孩子认真审视自我,有积极的教育意义;(3)文章说理生动,言辞恳切,感情真挚,没有生硬说教之感,容 易被孩子接受;(4)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好”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所以特别容易引 起家长共鸣;(5)文章说到的为未来不可测的风险和困境做好准备,对别人的苦难要有悲悯之心,要胸怀责 任,肩负使命,等等,对家长自身也有意义。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能力。题目要求多角度探究其受欢迎的原因。从时政的角度看,此文 切合当下疫情,极易引起关注;从孩子的角度看,此文可以引导孩子如何从此
35、次疫情中汲取力量,从而面对 未来不可知的苦难,这对孩子以及家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文章说理生动,言辞恳切, 感情真挚,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容易被孩子接受。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应多关注阅读的角度,学会多角度解 读文章。 四、(2019金华,6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在泸县 巴 金 我知道船要在泸县过夜,等它靠好码头,便拿起大衣,戴上呢帽到岸上去,这时不过下午三点钟的光景。 我慢慢地走上土坡,在一个墩上站住,便掉转身子去看江景。白带似的江水横在我的脚下,映着午后的秋阳, 发出悦目的闪光,和天空成了一样的颜色。岸边一片沙滩,几间茅屋,两只囤船,还有一列帆樯高耸的小舟。 这些
36、似乎全陷入静止的状态,但是来往的人却使它们活动了。一切于我都是十分亲切。我怀着轻快的心 把它们全收入我的眼里。我望着四周景物渐渐地回复到静止的状态中,我才拔脚往坡上的城市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泸县的土地,第一次还是在十七年前。那时我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少年,怀着一颗年轻的 纯白的心。现在我重睹这个可爱的土地,我的心上已经盖满了人世的创伤,我想我应该有了大的改变。但 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 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那个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碗里的孩子仿佛就是我。我留恋地 在这个摊子前站了一刻钟光景,我感到一种幼稚的喜悦
37、。那个孩子空着手走开了,他讲话用的是我极其熟 习的声音。这声音引着我走了大半条街。我跟着小孩走,好像在追自己的影子,我似乎一跳就越过了二十 年的长岁月。 然而就只走了大半条街,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快乐的时间!我突然被拉回来了,从远去了的年代回来了。一大 片炸毁房屋的废墟横在我面前,全是碎砖破瓦,只有倾斜欲坠的断墙颓壁留下来,告诉我们人家的界限。焦 炙的黑印涂污了粉白墙,孤寂的梁柱带着伤痕向人诉说昔日的繁荣和今日的不幸。有一处,在一堵较大的 白壁上,触目地现出“我们要替死者复仇”的标语。我隔着废墟望这些字,这时下落的太阳的余晖正停留 在这面断墙上,像一片血光,它罩住了标语的一半字迹。 我站在废墟前,
38、让一阵愤怒的火烧着我的心。我的孩子的梦醒了。我加快脚步往前走,一座高塔似的钟楼 拦住了我的视线,“怎么还剩下这个东西?”我刚这样想,我的脚就停住了,好像突然受到惊恐似的。我明 明看见一具骷髅!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 说它身受的酷刑。 我默默地看着,默默地听着,看那枯焦的骨架,听那无声的语言。这里有一段悲惨的故事。但是我惭愧我只 有这无力的手,不能给它任何的安慰和援助。我低下头走到它旁边。我的眼光被几个浓黑的大字吸引住 了,依旧是抗战的标语,它们就写在墙柱上,这是我看惯了的字句。但这时我的头昂起来了,仿佛有一道强烈 光芒射进我的肺腑,照亮我
39、的胸膛。我感到勇气的增加。我的信念在这里又受到一次锻炼。我没有说错 话:只有抗战才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存,和平却会带来毁灭的命运。 我终于走过了斜坡。眼前现出一片绿色,我还听见有力的年轻的声音。原来我走到公园里来了。这里还 是完好的。在树荫下围着一张竹制的小茶桌,六七个穿制服的青年坐在竹椅上,慷慨激昂地辩论。我走过 他们身边,我在砖砌的栏杆前面立了片刻,我听见了几句话。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将来,这的确是一个大题 目。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捏紧拳头大声说:“我知道时代是永远前进的。但是我们要推动时代,不要让时代 把我们拖起走。” 我站住,倾听下面的话:“物质的损失,生命的牺牲,会带来伟大的结果!你看着,我们就
40、要在这一片废墟上建 造起九层的宝塔。” 我感到极大的喜悦。我的确瞥见光明了。这是年轻的中国的呼声。这是在轰炸的威胁下长成的中国的呼 声。它是何等的响亮,何等有力!我相信它,我等着看那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九层宝塔。 回到船上以前我还在各处走了一转。我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我没有注意街名,但我知道这是本城惟一热 闹的街市。这里两旁都是完好的商店,还有许多白木新屋。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 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一个中国的城市在废墟上活起来了,它不断地生长,发达。任何野蛮的力量都 不能毁灭它。我怀着这个信念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一九四年十二
41、月二十四日在重庆追记 (选自巴金散文,有删节) “在泸县”,作者且行且看且思。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与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3分) 2.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3分)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4分) (1)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2)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4.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什么?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5分)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
42、,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巴先生(黄永玉全集 文学编 人物) 四、 1.答案答案 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摊前,回想过去) 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站在废墟,凝望钟楼/标语) 走过街道,看到新屋(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解析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通读全篇,筛选作者走过的地点土坡、摊子前、废墟、公园、船上,然后根据图 表中已有内容斟酌句式作答。 2.答案答案 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望着”可爱的“糖人”,熟悉的声音和情景让他充满小孩时代的 喜悦;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它用“洞穴似的眼睛”“望着”作者,“干尸”与“糖人”的强烈 对比令作者触目惊心,他感到了深切
43、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 解析解析 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是“我”站在摊子前,“望着”“糖人”想到了小时候;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 是“我”站在废墟前,感觉钟楼像“风化的干尸”它用“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这引发了不适的感觉。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作者深切的痛苦与愤怒。 3.答案答案 (1)“新的巨厦的骨架”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对应,“红纸条”与上文“标语”对应,意味着一 个城市已从废墟中复活,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决心与意志。 (2)“晨光微曦”,虽然此时的阳光是微弱的,但已经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船缓缓地离开一个满是战争创伤的 城市,带着人们驶向“上游”,驶向光明的未来。 解析
44、解析 (1)找到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下文中的“一个中国的城市在废墟上都不能毁灭它”可知, “新的巨厦的骨架”“红纸条”代表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废墟”一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出了中 国民众的顽强不屈。 (2)要特别关注有双关意味的两个词“晨光微曦”和“上游”,联系前文内容,当下依然是破败的,然而已经 有了青年人慷慨激昂的信心,有了“新的巨厦的骨架”“红纸条”等希望。以此分析整合答案即可。 4.答案答案 该题分层赋分。 (示例1)我也读出了巴金的累与美,他走了很长的路,房子都被炸了,他很愤怒。 (示例2)我读出了巴金对泸县的热爱,他痛恨侵略者的暴行,有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决心。我觉得巴
45、 金的文章给读者以鼓舞,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希望。 (示例3)巴金回故地,听乡音,感到一种孩童般的喜悦,从中我读出了巴金对乡土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 向往;而当日寇轰炸的废墟突现眼前,他痛斥侵略者的暴行,既有无力援助受难者的惭愧,更有抗击侵略者 的决心;他借青年的对话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哪怕流血牺牲,也要重建美丽家园。我感到巴金是用笔在战 斗,他的文章鼓舞着饱受战祸的中国人坚定信念,打败侵略者,在废墟上重建年轻的中国,这种自强不息的精 神,不仅当时需要,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我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力与美。 解析解析 根据题干中“读出了什么”可以明确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及文章的主旨。因而首先概括作者在
46、文中 记叙的内容:返回故地听乡音、看糖人摊子的喜悦平静;废墟之上的心痛与无力援助的惭愧;听青年人的话 中表达的信心与希望。再根据题干中“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也能够提 炼出“力”与“美”,“希望”与“信心”,等等。 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分析,这是分析情感主旨的前提。不要忽略链接材料,可以寻 找同类语言进行回答。 五、(2019嘉兴,10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4分) 雨后虹 徐志摩 有一天我正在房里看书,列兰跑来说天快打阵了。我一看窗外果然完全矿灰色,一阵阵的灰在街心里卷 起,路上的行人都急忙走着,天上已经叠好无数的雨饼,只等信号一动就下。
47、我赶快穿了雨衣,飞快向校门赶 去。我到校门的时候,满天几乎漆黑,雷声已动,门房迎着笑道:“呀,你到得真巧,再过一分钟,你准让阵雨漫 透!”我笑答道:“我正为要漫透来的!” 我一口气跑到河边,四围估量了一下,觉得还是桥上的地位最好,我就去靠在桥栏上等。我头顶正是那株 靠河最大的橘树,对面是棵柳树,从柳丝里望见先华亚学院的一角,和我们著名教堂的后背;两树的中间,正 对校友居的大部,中隔着百码见方齐整匀净葱翠的草庭。康河左岸的牧场上,依旧有几匹马几条黄白花牛 在那里吃草,啮齿有声,完全不理会天时的变迁,只晓得勤拂着马鬃牛尾,驱逐马蝇牛虫。草地上有三两只小 雀,不时地跳跃;平常高唱好话者黑雀却都住了口
48、,大约伏在窠里看光景了。 (A)记得,桥上有我站着。 来了!雷雨都到了猖獗的程度,只听见自然界一体的喧哗;雷是鼓,雨落草地是沉溜的弦声,雨落水面是急 珠走盘声,雨落柳上是疏郁的琴声,雨落桥栏是击草声。 西南角,正对校友居的云堆里,不时放射出电闪,穿过树林,仿佛好几条紧缠的金蛇,一直打到教堂的颜色 玻璃和校友居的青藤白石上,像几条铜扁担,同时打一块磨石大的火石,金花四射,光景骇目。 雨怒注不休。云色虽稍开明,但四围都是雨激起的烟雾苍茫。我仰庇橘老翁的高荫,身上并不大湿,但桥 上的水,却分成几道泥沟,急冲下来。(B)而那边牧场方才不管天时变迁尽吃的朋友,此时也躲在场中间两 枝榆树底下,马低着头,牛昂着头,在那里抱怨或是崇拜老天的变怒。 雨已经下了十几分钟,益发大了。雷电都已经休止,天色也更清明了。但我所仰庇的橘老翁,再也不能继 续荫庇我,他老人家自己的胡髭,也支不住淋漓起来,结果是我浑身增加好几斤重量。有时作恶的水一直灌 进我的领子,直溜到背上,寒透肌骨;桥栏也全没了,我脚下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