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语文 (广东专用) 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 A组 20162020年广东中考题组 一、(2019广东,1214,10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 青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独立思考、 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 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坚定,需要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坚定,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 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长住大梅山,并在那里传 法。马祖
2、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 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 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 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声誉,否则,他可能会成为一 个没有主见的人。 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容斋随笔中提 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 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
3、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 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可见,对没有把 握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己。 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 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能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 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 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
4、,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 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行了。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 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 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 什么境界了。 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 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 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
5、当关,万夫莫开。 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梅山的梅子熟了”这句话含意丰富,表面上是说梅子成熟了,实际上是说法常已经悟道并有了独立 的见解。 B.第段引用孔范的事例,论证了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要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综合 评估的观点。 C.第段举出林肯竞选总统的事例,旨在阐明在应该坚定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保持独立的 人格。 D.利益至上的人大多是名利之徒,为了利益,可以随意改变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是游离在真善美之外的没有 境
6、界的人。 2.下列与文中“坚定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 为的真实写照。 B.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C.文天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 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 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3.文章第段,作者为什么说“坚定就
7、是生命的黄金”?请结合全文回答。(4分) 一、 1.答案答案 B 第段并未论证“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 2.答案答案 D 王羲之的例子重在论述“持之以恒,刻苦钻研”,与文中的观点并不相符。 3.答案答案 (1)把坚定比作黄金,强调坚定的重要性。(2)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3)有了坚定, 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4)没有坚定,人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是不归路。(答对1点1 分,2点3分,3点4分) 解析解析 “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弄清每一段的意思,提取中心句梳理概括即可。 二、(2019深圳,1013,9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拥抱自己的不
8、完美 又到年底了,忽然发现年初制订的种种计划,到现在几乎没有一项百分之百完成。反躬自省,完不成计划 的原因有种种,如懒惰、突发意外、工作繁忙、能力不足等等,但同时,有的时候也是因为完美主义作祟。 比如我在年初曾经计划写一本小说,可惜因为写不出一个完美的开头,迟迟没有进展。 完美,无疑是人人都想追求的目标。可是,真正的完美,却往往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过度执着于完美 而自缚手脚,就是走入了一个人生迷局。 著名的老牌科幻电影千钧一发曾讲述了在一个过度依赖基因评定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培育最优 基因组合的后代,在如此的社会中,拥有完美基因的“优等人”的一生似乎在受精卵形成的一刹那就已经 是被写好的剧本
9、,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完美运行,绝对不会出现因为懒惰、遗忘甚至智商不够而造成的失误。 然而,即便是拥有如此完美基因的人,人生的结局也并不让人羡慕。 英国作家毛姆曾经说过,“完美有一个重大缺陷,它往往是无趣的”。更何况,完美从来没有统一的定义, 今天的完美不一定是明天的完美,今天的某种理解,明天就有可能被颠覆。在模特行业,完美的长相和身材, 无疑是竞争的最大优势。然而,不久前,一名患有白癜风疾病的模特却出人意料地登上了国际著名秀场 长相身材的不完美可以通过气质来弥补。一些条件并不完美的模特,因为在千篇一律的模特界独树一 帜,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人生不会因为生来完美就事事顺风顺水,也不会因为生来不完
10、美就此生无望。维纳斯并不因断臂而缺 少一丝美丽,霍金也没有因为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就禁锢了他智慧的大脑。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并不完 美的小人物,包括你我,也正是靠着不甘心、不放弃、不认输的勇气在创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别样精彩人生。 正是因为个体的种种不完美,在朝着完美的人生奋斗过程中,在品尝着命运带来的酸甜苦辣中,在踏破荆 棘中展现出来的人性之光、力量、梦想,才让人欣赏和崇尚。若是一切都被设计好,就像电影千钧一 发里的“优等人”一样,他们也就会因为丧失了梦想和奋斗的力量而黯然失色。 其实,那些不完美啊,就如同制订年初计划一样,若是一切都按照计划完美运行,没有突发、没有变化,既 不符合常理,也并不一定
11、是好事,或许还会因此错过更为重要的机遇。调整好姿态,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或许 才能更好地激发斗志,走向更完美的人生。 (文/魏薇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4日第19版) 1.通读全文,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请在文章第自然段找出“转移话题”和“推进论证”的词语。(2分) 完美,无疑是人人都想追求的目标。可是,真正的完美,却往往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过度执着于完美而 自缚手脚,就是走入了一个人生迷局。 3.请根据文章第自然段的内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维纳斯并不因断臂而缺少一丝美丽,霍金也没有因为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就禁锢了他智慧的大脑。 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命中有很多
12、的不完美,对于人生的不完美,你有什么看法?你能否接受自己的不完 美?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3分) 二、 1.答案答案 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斗志,走向更完美的人生。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 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 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进行分析和提炼。本文围绕着“不完美”展开论述,结合文章最后的“调整好姿态,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或 许才能更好地激发斗志,走向更
13、完美的人生”这一语句,可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答案答案 转移话题:可是。推进论证:人生迷局。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文章第自然段先说人人都想追求完美,然后用“可是”一 词转移话题,而段末的“人生迷局”为下文作铺垫,推进了论证的节奏。 3.答案答案 (示例)贝多芬并不因为失聪而隔绝了音乐的世界。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事实论据的能力。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紧扣论点概括叙述,所 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人生不会因为生来完 美就事事顺风顺水,也不会因为生来不完美就此生无望”的观点,然后找出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
14、事例概述 即可。如贝多芬、张海迪等。 4.答案答案 (示例)我觉得人生的不完美就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完美”,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身上 可以不断接近完美的地方。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 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本题围绕着“人生不完美”来谈看法和主 观感受即可。没有固定答案,做到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三、(2018深圳,1013,10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涵养几分静气 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 屋,不一会
15、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 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 道破“静”的重要性,“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 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 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
16、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 “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 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 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 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 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 就能在大
17、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 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 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 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 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
18、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 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 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文/宋威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04版) 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2分) 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2分) 三、 1.答案答案 严格的自律;艰难困苦的历练;从读书中来。 解析解析 解答此题,要熟悉文章内容,善于分析文章结构,抓住关键段落、句子概括,并且要善于
19、分类归纳总 结。题目要求梳理的是“涵养静气”的方法,从文章第段最后一句“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可知,后文开始讲述涵养静心的方法,可以直接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2.答案答案 内容上:首段以儿子在屋内安静坐着,听表声寻表的故事,引出本文论题“静”,也使文章开头避免 平铺直叙,增加文章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论题。 解析解析 本题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结构上,这个故事位于文章开头,则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内容 上,讲述了一则与论题相关的小故事,总体来说,以故事开头,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3.答案答案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
20、志到喧闹地方读书的例子,论证了涵养静心功 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观点,使论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解析 回答这类题,首先要判断使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再结合具体 内容分析其作用。答题步骤: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4.答案答案 (示例)每当我遇到烦恼、心绪浮躁的时候,我会选择出门跑步、听歌,让自己出一身汗,跑步过程 中我就会身心舒畅,解除烦恼,能够重新乐观、积极地面对问题。 解析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需要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再围绕观点,列举出一个能涵养静心的方法,注 意结合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四、(2017广东,1214,10
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三病 张培锋 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 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 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 意蕴深刻。 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 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 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
22、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 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 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 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 “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
23、 才是根本。 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 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 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 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 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 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
24、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 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 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 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 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 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选
25、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 穷。 B.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 的表现。 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 深思。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段引出论题,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2.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
26、。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 到处都是。 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 时人敬佩。 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 生不老。 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 一场灾祸。 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4分) 四、 1.答案答案 D 文章结尾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 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7、。并非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2.答案答案 B 曾国藩的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 习的。这与文章说的“胜心”“畏心”“痴心”是不相符的。 答题技巧答题技巧 明确文章说的“胜心”“畏心”“痴心”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文章的段中 可以找到具体的解释。 3.答案答案 心态平和,使精神充实;豁达乐观,理性看待生死;不断求知,努力提升自己。 解析解析 在文段中找关键词句,提炼作答。如“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真正 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
28、 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 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 五、(2016广东,1214,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悲加欢不等于零 叶春雷 我想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我的人生观:悲+欢零。 人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之后,紧接着就来了一件让人不开心的事,这不开心的事 把刚才开心的事抵消了,幸福指数变成了零,或者甚至变成了负数,让人沮丧至极。 但我想说的是:悲加欢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古语说得好,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换而言之,人生如 意的事仅一二。如果用数理逻辑来推理,人生
29、的幸福指数,自然只是一个负数,而且还是一个大大的负数。 那么,人生就根本没有幸福指数可言,只有“痛苦指数”这个概念了。 但人生毕竟不是一道数学题,人生的逻辑也不是简单的数理逻辑所能概括的。人生的逻辑是什么呢?苏 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曹雪芹在红楼梦 中这样说:“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注意,他用的是“魔鬼”的“魔”,不是“磨难”的“磨”。两位绝 顶聪明的文学大师,其实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人生是有缺憾的,不能求全责备。对于人来说,我们所能 做的,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期待。接受现实的残酷,期待未来的美好,并为这个美好的未来,做一点力所能及 的事情
30、。 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数理逻辑的角度,用数量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例如,一天之中,有两件开心的事, 却有四件拂心的事,是否我这一天的幸福指数就是负二呢?非也。换一个角度,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 甚至比开心的事对人的帮助更大。菜根谭中说:“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 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按照洪应明的说法,拂心的事,对人生有正面 影响,应该是正数,倒是那些快心的事,容易让人得意忘形,在人生层面上,倒成了负数。这和我们通常把拂 心的事看成负数,把快心的事看成正数,完全相反。这样,我举的这个例子,从常人的角度,用数学公式表达, 是:(-4)+
31、2=-2。从洪应明的角度,则是:4+(-2)=2。 其实,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帮助我们进德修行,对我们的人生是正数;那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 让我们对人生充满信心。我们只要谦虚谨慎,不得意忘形,就可以把这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同样看成是 正数。那么,我们的幸福指数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应该是:4+2=6。由此可见,悲加欢,绝不等于零,更不等 于负数。人生绝非没有意义,更不会让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事实上,人生的幸福指数,永远是一个正数,那些 拂心的事越多,成为正数的可能性就越大。 什么叫乐观主义?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把悲多于欢的人生看成是一个正数,这就是乐观主义。你怎么看 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
32、待你。在这个意义上,丰子恺先生的话相当有道理:“不是生活选择了你,是你选择 了生活。” 悲加欢不等于零,悲加欢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正数。生活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用心去过。这就是我对生 活的信念,我要把这个信念告诉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4年第19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悲+欢零”的观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理,结尾重申观点,呼应开头。文章思 路清晰,论证严密。 B.第段,作者用数学公式把人生的逻辑和数理逻辑联系起来,指出不能仅仅用数量来看待人生的幸福指 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作者善于运用引用论证的方
33、法阐述道理。如引用苏东坡、丰子恺等人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 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富于文采。 D.文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有缺憾,但是生活是有意义的,要坚定信念,热爱生活,特别强调要努力将生活中 拂心的事看成正数。 2.下列与第段中“乐观主义”含义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 A.海伦 凯勒小时候因病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她感到无助而迷茫,善良的沙利文老师让她 学会了微笑,无畏疾病。 B.身处茫茫沙漠,口干舌燥,这时旅行者发现身上只剩下了半瓶水,他平静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 C.格布雷西拉西耶出身贫寒,每天只能赤着脚跑步上学,他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
34、“世界飞人”。 D.作家史铁生曾说过,哪怕是你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灾难,也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可以在灾难中学会坚强, 看到曙光。 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4分) 五、 1.答案答案 D 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不是“人生难免有缺憾”,而是“悲加欢不等于零,悲加欢一定是一个大大 的正数”。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解答此类题,先把选项的说法与原文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再做出选择。文章标 题、第段和最后一段都说到了“悲加欢不等于零”,这是本文提出的论点,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显然D选项“文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有缺憾”的说法是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 2.答案答案 A 该项中
35、是沙利文老师让海伦 凯勒学会微笑,非海伦 凯勒自主学会,不符合“乐观主义”的含义。 3.答案答案 (1)人生是有缺憾的,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坦然接受;(2)逆耳的话、拂 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我们要乐观地面对,把它看成正数。 解析解析 解答此题,把握两点:一是要结合选文内容,提炼关键语句;二是要结合生活,说出“逆耳的话”“拂 心的事”对我们进德修行的作用。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 虽然题目中说的是谈谈如何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但实际上在选文第两段中 就可以找到答案。直接根据两段内容提炼概括即可。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2020四川南充,57,9
3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题。 守 拙 弓 长 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 子曾说过大巧若拙。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 守拙的推崇。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守拙是 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能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 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守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 前行路
37、上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 久为功,方见其真谛,享其果实。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 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 完这本书,就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 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 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
38、 出来一个。 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桩基功底不牢,终生仅能花拳绣腿。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 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扎根川西大凉山21年,在平凡单调 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苦行僧。为了航天梦,他潜心航天发射数据处理研究,托举70颗卫星奔向太空,实 现了发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不少人总是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想脚踏实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实劲,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生寄希望于 形形色色的机会,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树桩上。实践中,有的喜欢抄近道,耍小聪明,见事有利可图便一窝 蜂,听说有一本万利之事便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守拙之人不会截弯
39、取直,更不会见机行事,而 是遵循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笨办法。与借助他人之力相比,固然稍显拙陋, 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实现个人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必然 需要善守读书求学之拙,干事创业之拙。 世界上只有雄鹰和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 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守拙之道”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B.守拙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 C.守拙以立身、创业、求进。 D.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
40、也是一种智慧。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C.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段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目的在于引出本文的论题“守拙”,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B.第段举曾国藩用蛮力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论证了“守拙”是一种品格:看起来慢,却最有效。 C.第段先通过武林道语引出本段论点“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再从反面论证, 最后用事例正面论证。 D.第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
41、证明了只有守拙才能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观点。 一、 1.答案答案 D 纵观全文可知,第段中的“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对前 文进行总结,后文也围绕其展开论述。它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中心论点,故选D。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中心论点是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通常可从标题或开头、结尾找到,也可逐段阅读,提炼各分 论点进行归纳,或者是根据作者所说的道理进行概括。 2.答案答案 A A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为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 作。与中心词“守拙”的内涵务实归真、沉稳内敛、脚踏实地、遵循客观规律等不吻合,故不能用 作
42、本文的道理论据。 3.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第段举曾国藩的事例论证的是“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 是一种智慧”。 二、(2020山东潍坊,2325,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勇者不惧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 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 向前的历史征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 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大勇之“大”,在与
43、“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 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史记记载,蔺相如携璧出使强 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 家利益而甘受个人委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 “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 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 徒手与虎搏斗、赤脚
44、横涉河滩,如此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的人。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 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 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 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 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王阳明在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叛
45、乱时,这种静气和锐气得到了生动体现。 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论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子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 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 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 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 如何培养沉着的静气与进取的锐气?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 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孔子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 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
46、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 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 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磨炼,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勇往 直前、奋发有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在其间磨 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4月20日,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3分) 2.第段是如何论证分论点的?请简要梳理。(3分) 3.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
47、一项是(2分)( ) A.文章开篇点题,明确指出“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B.文中多处引用经典名言,列举历史故事,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段都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达到了有破有立、突出论点、愈辩愈明的效果。 D.第段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二、 1.答案答案 勇者不惧是在危难面前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不惧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 不惧需要沉着的静气和进取的锐气。(每点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文章在第段提出“勇者不惧”后,在段分别进行 了阐述。先找到这三段中的关
48、键句“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我 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 无惧与有惧的统一”“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 勇者不惧的品格”,然后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2.答案答案 先用孟子言论解释“静气”“锐气”的含义。接着用王阳明的事例阐明“静气”“锐气” 的表现。最后强调“静气”“锐气”的重要作用。(每点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把握。思路是思考的路径,只要分析清楚前后内容及其关系即可。第段 在开头第一句提出论点“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然后用孟子和公孙丑的讨论对“静气”“锐 气”进行阐述,接下来举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的例子来具体阐述“静气”和“锐气”的表现,最后进行总 结。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 决问题(结论)。其次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表达时在段落层次的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