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语文 (福建专用)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A组 福建中考题组 一、一、(2020福建,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杨氏者,苻承祖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 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 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 “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 “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 苻承祖:人名。
2、恨:埋怨。舁(y ):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与强与之(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2)具母具以语之( ) 各具情态( )(核舟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2分) (2)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3分) 4.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
3、。(4分) 一、一、 1.答案 (1)给 欣赏,领悟 (2)详细 具有,有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能力。两个小题考查的都是一词多义,尽管有两个句子出自 课外,但字词的意思都是课内学过的。“强与之”的“与”与鱼我所欲也中“呼尔而与之”的 “与”意思相同;“母具以语之”的“具”与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的“具”意思相 同。 2.答案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大意为“我夫家世代贫穷,(穿上这等)华贵的 衣服,反倒使人心中不安”。“我夫家世贫”句意完整,主谓也完整,可在“贫”后断开。“则”表转折, “则”字前可以断开。 3.答案 (1)亲戚
4、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 (2)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字词上逐字翻译,句式上要考虑倒装句、 省略句等,两个句子难度适中。第(1)句注意“亲姻”,应译为“亲戚”;“利润”不是做生意的利润,而是 “利益、好处”。第(2)句要译准“何所”和“如是”。 4.答案 (示例)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 穿,而偷偷埋了;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内容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杨氏“痴”的具体表现。回顾原 文,找出描
5、写杨氏表现的句子,分析对其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可以用“痴”来评价的就是答案。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杨氏,是苻承祖的姨母,家中贫穷没有产业。到苻承祖被太后宠幸而显贵时,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 想(这样)。杨氏经常对她姐姐说:“姐姐你虽然得到一时的荣耀,不像妹妹我有无忧无虑的乐趣。”杨氏 姐姐常常送给她衣服,她大多不接受。强行给她,她就说:“我夫家世代贫穷,(穿上这等)华贵的衣服,反倒使 人心中不安。”始终不肯接受。有时接受了姐姐给的衣服,大都不穿,而是偷偷埋起来。苻承祖每次看到 她寒微贫苦,总是深深埋怨母亲,说她不供给姨母,于是开始对母亲说:“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 如此(贫寒)
6、?”他母亲把前前后后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苻承祖就派人乘车前往接杨氏,派人把她强行抬 到车上,她就大哭,说:“你们这是要杀我呀!”从此苻家内外都把她叫作痴姨。 二、二、(2019福建,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 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 “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 求己事,方
7、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 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 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 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2)然后能自反也 反: (3)诚能如是 是: (4)令心意不驰走 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
8、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分)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二、二、 1.答案 (1)味美 (2)反思,反省 (3)这,这样 (4)跑(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前两道小题考查课内知识点,考生根据识记的知识进行回答即 可。后两道小题考查的句子来自课外,但是加点词在课内都有涉及,是常见的文言字词。这两个词分别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是鱼之乐也
9、”的“是”和送东阳马生序中“走送之”的“走”的 用法相同。 2.答案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找出本句的名词、代词,名词有“甥”“性识”,代 词有“此”,然后分析句子结构。“性识”是天分、悟性的意思,作“颖悟”的主语,其间不能断开,由此可 排除A、D两项;“此”,指示代词,可作“解”的宾语,亦可作后句“故”的定语,如果作后句的定语,则该句 的意思是“这种缘故详细地全部告诉你”,语意不通,由此断定“此”应作“解”的宾语,代指“道理”,所 以“此”后应断开,排除C项。 3.答案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
10、学习上。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第(1)句需要注意的是“至道”,应解释为“最好的道理”;“善” 解释为“好处”或“优点”。第(2)句较难翻译的是“人事”,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4.答案 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言内容的能力。两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要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概 括。根据“故曰:教学相长也”概括甲文的观点;乙文可根据“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 “令心意不驰走”等内容进行概括。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师川外甥奉议郎:自分别以来没有一日不思念你。春风和煦,想你在伺候奉养长
11、辈的同时,一定能抛开人世 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要用十年的时间,调养身心,探求道理。”我常 常吟咏感叹这句话,果真能像这样,足够比得上古人了。然而学习要讲究方法,读书要一字一句读,自己求得 透彻了解,才能体会古人的用心之处,像这样才能不白白用功;又想要进一步学习,需要谢绝学习之外的各 种贪恋,才可以得到完满的功业。读书前,先打扫干净房屋,烧上香,使自己不心猿意马,就能对书本中所说 的有所领会。少年正是志气强盛的时候,时时能这样,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外甥你天 资聪敏,一定能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详细地告诉你。 三、三、(2018福建,69)阅读下面的
12、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 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 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 汤问) 乙 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 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 图,近视无功,远观村
13、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粲:鲜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卒逢暴雨 卒: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 (3)皆宜远观 宜: (4)悉是晚景 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14、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2分)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2分) 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 妙?请简要分析。(5分) 三、三、 1.答案 (1)突然(通“猝”) (2)放弃(放下,丢开) (3)合适(应当) (4)全(都)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1)(2)两小题来自课内,考生根据所识记的知识点进行回答即可; (3)(4)两小题虽然是课外的句子,但是加点词在课内都有涉及,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积累进行回答。这两个词 与出师表中的“诚宜开张圣听”“悉以咨之”里面
15、“宜”“悉”的用法相同。 2.答案 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即可得出答案。这几句的意思为:尤其 擅长秋岚、远景,多描写江南的真山,而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工”作谓语,“秋岚远景”作“工”的宾 语,故在“远景”后停顿,由此可排除B、D两项;“写”“为”都是动词,在句中作谓语,“不”是否定副词, 作“为”的状语,如在“真山”前停顿,那就是“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句意不通,由此可排除A项。 3.答案 (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2)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考生已经学过,需要注意的是“趣”
16、字,要能够准确翻译 成“旨趣”或“情趣”,否则易扣分。第(2)句相对难一些,“之”是代词,代指画作。考生需要注意的是 “类”,翻译成“像”,这就需要考生展开联想,如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中的“类”。 4.答案 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 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第一问实际上考查的是描写方法,作者没有写伯牙琴弹得怎样,而 是通过钟子期听琴后的感受,来突出弹的效果,这属于侧面描写。第二问其实是在考查乙文的主要内容,前 提是考生能够顺利解读出乙文的内容,这对考生阅
17、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甲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 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黄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 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 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伯牙) 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我弹琴 时你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18、 乙 董源擅长绘画,尤其擅长秋岚、远景,多描写江南的真山,而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后来建业僧人巨 然遵循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都适宜远观。他们的用笔甚为简单,近看画几乎不像任 何事物的形象,远看则景物鲜明,画作寄托幽远的情思,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近 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村落落杳然深远,全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峰顶宛如有落日返照的 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 四、四、(2017福建,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春冬之时,
19、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 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 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 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沿溯阻绝 溯: (2
20、)属引凄异 引: (3)不及返顾 顾: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分)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 么“佳致”?请简要概括。(5分) 四、四、 1
21、.答案 (1)逆流而上 (2)延长 (3)看,回头看 (4)就是 解析 (1)根据文意来看,江水暴涨,水流快,“阻绝”是“阻断,不能行”的意思,“沿”是“顺着”的意思, 即顺着江水流,也就是顺流而下,据此推测,“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2)“属引凄异”是形容声音 的,“引”的意思是“延长”。(3)前一句是“然业已上登”,“顾”在“返”后,推测出“顾”是“回头 看”的意思。(4)“即”有“就”“即使”“立即”“就是”的意思,结合本句理解,应是“就是”的意 思。 2.答案 A 做本题时要注意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循岩”就是“顺着岩石”的意思,“为”是“建成”的 意思,因此,第一处停顿在“室”后;
22、而“曲直高下”“随岩宛转”是两个部分,因此要隔开,故选A。 3.答案 (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解析 (1)注意“虽”“奔”“以”这几个词语,它们的意思分别是“即使”“飞奔的马”“如”。(2)翻 译时要注意语序。 4.答案 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解析 本题的题干很明确,第一问要解答的是甲文中“四时之水”的特点,选文内容明确,四季清晰,概括江 水特征即可。第二问要解答的是“俯瞰到的佳致”,根据乙文第二句“俯瞰其下,
23、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 出”,概括整理即可。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乙 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 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 于是又从三姑峰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 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新近用木板沿岩壁修 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矮,都是顺着岩壁宛转修筑。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一、(2020河南,141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
24、,回答问题。(10分)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 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 乎
25、?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 何易于传) 注 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 ),专卖。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矧 (shn):况且,何况。阁诏:搁置诏书。窜:这里指被流放。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丈夫之冠也 冠: (2)得志,与民由之 由: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4.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
26、请结合他的 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 一、一、 1.答案 (1)行冠礼 (2)遵从 (意思对即可。每小题1分,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1)“冠”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行冠礼”,古时男子二十岁 行冠礼,表示成年。(2)“由”和“身不由己”中的“由”意思相同。 2.答案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安居”指安定地居住、生活;“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 平。翻译时要做到语意准确,语句通顺。 3.答案 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
27、 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语言风格的能力。语段(一)第二段开头连用反问句,驳斥了景春的观点;“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运用了排比,阐明了大丈夫的含义。要指出修辞方法并结合具体内容 分析。 4.答案 能。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焚诏(抗诏),不惧权势。(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文中的何易于为了保护百姓而搁置诏书;为了不使手下受连累, 亲自烧掉诏书,承担了所有责任。答题时要结合何易于做的两件事,以及孟子关于大丈夫品质的论述来分 析。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何易于担任益昌县令。
28、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的诏书发下,凡是盛产茶叶的地方(的官 员),没有敢押下诏书不照办的。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收茶税,百姓还没法活命,何况再增加赋税 毒害百姓呢!”他命令属吏搁置诏书(不去理会)。属吏说:“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们这些属吏会因此而 获死罪,大人难道能逃脱被流放的刑罚吗?”何易于回答说:“我怎敢爱惜自己,而危害一方的百姓呢?我也 不会使你们获罪。”于是他亲手烧掉了诏书。观察使平时就很欣赏他的耿直爱民,所以没有上奏追究这 件事。 二、二、(2020吉林,13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5分) 大铁椎传 清魏 禧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
29、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 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选自古代散文选一书,有删节) 注 觱篥(b l ):古代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的乐器。栗:发抖,哆嗦。 1.与“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负”意思不同的一项是(1分)( ) A.负荆请罪 B.负箧曳屣 C.负势竞上 D.负重致远 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2分) 客 大 呼 挥 椎 贼 应 声 落 马 马 首 裂 3.大铁椎的勇敢是如何表
30、现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一点即可)(2分) 二、二、 1.答案 C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负”的意思是 “背”,A、B、D三项中的“负”与此义同。A项,“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 误,请求责罚。B项,“负箧曳屣”指背着书箱,拖着鞋子。D项,“负重致远”指背着沉重的东西走远路,比 喻肩负重任。C选项中“负”的意思是“凭借”,“负势竞上”指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2.答案 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共2分,每处1分)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画线句有三个主语,分别为“客”“贼”“马”,可据此断句。完成本题先
31、 要认真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 3.答案 通过对大铁椎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直接)表现出大铁椎的勇敢;通过贼的数量之多,衬托 (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通过描写贼的凶狠,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 通过宋将军的神态、动作描写,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共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 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本题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题干,从“勇敢”的角度进行 作答。可以从文中找到对大铁椎进行描写的语句展开分析,例如文中描写大铁椎“勇敢”的句子有“客 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
32、十许人”,这里是直接描写大铁椎的勇敢; 也可以从文中找到间接描写的语句展开分析,例如“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通过贼 人的数量多,武器多,侧面表现大铁椎的勇敢。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侠客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 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聚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 冲向侠客,侠客大喊一声,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侠 客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 得两腿发抖,几乎从
33、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侠客大声呼喊道:“我走了!”尘灰滚滚,侠客朝着东方飞奔 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三、三、(2020江苏苏州,8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藻 晋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 笃老之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 巢幽林,冬潜深河。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 也。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
34、有善芥。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 波而出。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 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帝曰:“朕暗,无以识君。”“东方生知 之耳。”“君可思以吴贻之。”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 明耀绝世。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 善芥:美丽的水草。暗:愚昧,不聪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拄杖偻步 偻:弯腰 B.斩伐其居 伐:攻打 C.绛衣素带 素:白色
35、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顾:回头 2.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贻之”的“”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1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分) (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2)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2分) 5.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3分) 三、三、 1.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运用能力。B项,“伐”是“砍伐”的意思。 2.答案 宝(珍)(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东方生知之耳”可知,东方朔对老翁的理解,使
36、得老翁保全 了自己的居所,老翁要报答东方朔。从下文“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明耀绝世”可知,他赠送东方朔 的是一颗大珠,是宝物。因此,此处可填的字可以是“宝”,也可以是“珍”。 3.答案 (1)(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2分) (2)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3分)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注意把“巢(筑巢,名词活用作动词)”“潜(潜藏)”的意思解释 正确。此外,省略的主语“藻”,“幽林”“深河”前省略的介词“于”的意思也要补上。(2)注意正确翻 译以下词语:甚,很;玩,把玩,欣赏;以,用。 4.答案 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
37、建宫殿。(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文中东方朔的解读“仰视宫殿不愿更造也”可知,老翁 是在委婉地提示汉武帝要懂得满足,适可而止,不要再建造宫殿了。 5.答案 汉武帝: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藻:勇敢智慧,知恩图报。东方朔:聪明机智,见多识广。(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汉武帝建造宫殿,对老翁的行为不明所以,在听到东方朔的 解释之后,“上为之息宫寝之役”,由此可知汉武帝是一个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虚心纳谏的皇帝。 从文中“老臣冒死自陈”可知,藻很勇敢;从“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 见”可知,他很懂得劝谏的艺术,很有智慧;从“献帝一
38、紫螺壳,状如牛脂”“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可 知,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的人。 在汉武帝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东方朔说老翁名为“藻”,由原文“东方生知之耳”可知,东方朔是一个反应 灵敏、聪明机智、见多识广的人。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汉武帝与亲近的臣子们在未央宫设宴取乐,突然听到有人说:“老臣冒死启奏。”于是看到在房梁上坐着 一个老翁,身高有八九寸,拄着一根拐杖,佝偻着身子前行,看起来甚是苍老。老翁沿着柱子滑下,放下拐杖, 行稽首之礼,沉默着并不说话,于是就仰头看了一下殿宇,俯身指了一下汉武帝脚下,忽地不见了。东方朔 说:“那老翁的名字应该叫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最近建造宫
39、殿,怕是砍 伐到了他的居所,所以来向陛下诉苦。他仰视殿宇,宫殿名叫未央,是告诉陛下您正侵犯他的居所没有 尽头。往下指了指陛下您的脚,足够了。希望陛下满足于现在这些宫殿,不要再造更多的了。”汉武帝为 此停止修建宫殿的劳役。 过了不久,汉武帝亲自巡幸河都,听到水底传出阵阵奏乐之声,又有美丽的水草。不一会儿,之前在宫殿屋梁 上看到的那位老翁连同年轻的几人,全都穿着大红色的衣服,系着白色的腰带,还有璎珞配饰,驾着水藻,踏 水而出。汉武帝问道:“朕刚刚听到水下有奏乐声,可是你们?”老翁答道:“老朽先前冒死启奏,幸得蒙受 陛下天地之惠,即刻便下令停止砍伐,我的住所才得以保全,不胜欣喜,所以这才私自在这里奏
40、乐庆祝。” (老翁)献给汉武帝一枚紫螺壳,形状像牛脂。汉武帝说:“朕愚昧啊,不知道你。”“东方先生知道我 啊。”“你可以考虑用吴地的珍宝来赠送给他。”老翁于是回头让人去取他洞穴中的宝物来。一个人就 接受命令下到了水底,只一会儿就回来了,捧着一颗直径达一寸的大珠,明亮耀眼,世上少有。汉武帝很欣赏 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四、四、(2019河北,7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 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
41、幼年 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 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 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 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 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 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42、 (选文有删节) 注 迥异:相差很远。开:开导,启发。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倍蓰(x):数倍。影响:影 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时文:当时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华:花。诡僻:荒谬邪 僻。左国:左传国语。华腴(y ):丰美有文采。曹:辈。拱璧:大璧,泛指珍宝。 义蕴:内在的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枵(xio)腹:腹中空虚。极:通“亟”, 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时文固不可不读 固: (2)若朝华夕落 若: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尽: (4)然后思通其义蕴 通: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43、(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3分) 4.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四、四、 1.答案 (1)固然(本来) (2)像(如) (3)完全(全部) (4)通晓(懂得) (每小题1分,有错该小题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可用课内迁移法解题。“固”的本义为“坚固”,这里是引申 义“本来”,与“人固有一死”中的“固”意义相同。“若”与“门庭若市”中的“若”都是“好像” 的意思。“尽”与“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义相同。“通”为“通晓”,与“鸣之而
44、不能通其 意”中的“通”意义相同。 2.答案 (1)怎么可以用珠宝美玉都难以换来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 (2)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当赶快反省(醒悟)。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逐字翻译。 (1)“安”译为“怎么”;“以”译成“用”,而不是“可以”;“益”译为“益处”,还要注意语句通顺。 (2)“汝”是“你”“你们”之意;“此”译为“这件事”或“这种行为”;“宜”译为“应该”,与“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中的“宜”意义相同;“省”翻译时可联想“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句意要通顺。 3.答案 幼年读书经久不忘。(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
45、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文中找到“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 须幼年读”这句话,而这句话前有一“故”字,属于总结句,所以从该句前寻找答案。 4.答案 读书要注重背诵、思考和运用。(围绕“背诵”“思考”“运用”任意一点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给满分)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感受与启示的能力。通读全文,本文主要围绕读书来写,强调读书要趁早,读书要背诵, 读书要思考,读书要运用;解答此类题,要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作答,注意语言要 简洁流畅。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 固执,所读的书即使
46、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 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 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 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当时流行的文体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 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凋落、浅薄低俗、 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可以用珠宝美玉都难以换来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 章呢?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
47、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 用的珍宝呢! 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 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意,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 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字词的,就叫他“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字词而不能 运用的,就叫他“食物不化”。这两者大概距离空腹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当赶快反 省(醒悟)。 五、五、(2019贵州贵阳,172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沧浪亭记(节选) 宋朝苏舜钦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 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 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 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 阜f :土山。并b ng:靠近。纵广:纵横。杠gng:独木桥。亏蔽:掩映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