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30 ,大小:2.01MB ,
文档编号:7801166      下载积分:1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780116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momomo)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现代交换技术》课件第1章.ppt)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现代交换技术》课件第1章.ppt

1、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1.1 交换与通信网交换与通信网 1.2 交换原理交换原理 1.3 交换技术分类交换技术分类 1.4 交换技术演进交换技术演进 思考题思考题 第1章 绪 论 1.1 交换与通信网交换与通信网 1.1.1 交换机的引入交换机的引入 通信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在通信系统中,信息是以电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传输的。一个通信系统至少应由终端和传输媒介组成,如图1.1所示。终端将含有信息的消息,如话音、图像、计算机数据等转换成可被传输媒介接受的信号形式,同时将来自传输媒介的信号还原成原始消息;传输媒介则把信号从一个地点传送至另一个地点。这样一种仅涉及两个终端的单向或交互通信

2、方式称为点对点通信。第1章 绪 论 图1.1 点对点通信终端传输媒介终端消息消息第1章 绪 论 当存在多个终端,且希望它们中的任何两个都可以进行点对点通信时,最直接的方法是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如图1.2所示。这样的一种连接方式称为全互连式。全互连式连接存在下列一些缺点:(1)当存在N个终端时,需用N(N-1)/2条线对,线对数量以终端数的平方增加。(2)当这些终端分别位于相距很远的两地时,两地间需要大量的长线路。(3)每个终端都有N-l对线与其它终端相接,因而每个终端需要N-1个线路接口。第1章 绪 论 (4)增加第N+1个终端时,必须增设N对线路。当N较大时,无法实用化。(5)由于每个用户处

3、的出线过多,因此维护工作量较大。如果在用户分布密集的中心安装一个设备交换机(switch,也叫交换节点),每个用户的终端设备经各自的专用线路(叫用户线)连接到交换机上,如图1.3所示,就可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第1章 绪 论 图1.2 多用户全互连式连接第1章 绪 论 图1.3 用户通过交换机连接第1章 绪 论 图1.3中,当任意两个用户之间要交换信息时,交换机将这两个用户的通信线路连通。用户通信完毕,两个用户间的连线就断开。有了交换设备,N个用户只需要N对线就可以满足要求,线路的投资费用大大降低,用户线的维护也变得简单容易。尽管这样增加了交换设备的费用,但它的利用率很高,相比之下,总

4、的投资费用将下降。第1章 绪 论 1.1.2 通信网通信网 最简单的通信网(communication network)仅由一台交换机组成,如图1.4所示。每一台通信终端通过一条专门的用户环线(或简称用户线)与交换机中的相应接口连接。交换机能在任意选定的两条用户线之间建立和释放一条通信链路。第1章 绪 论 图1.4 由一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交换机用户接口用户环线第1章 绪 论 当用户数量很多且分布的区域较广时,一台交换机不能覆盖所有用户,这时就需要设置多台交换机组成如图1.5所示的通信网。网中直接连接电话机或终端的交换机称为本地交换机或市话交换机,相应的交换局称为端局或市话局;仅与各交换机连接

5、的交换机称为汇接交换机。当通信距离很远,通信网覆盖多个省市乃至全国范围时,汇接交换机常称为长途交换机。交换机之间的线路称为中继线。显然,长途交换设备仅涉及交换机之间的通信,而市内交换设备既涉及到交换设备之间的通信又涉及到交换设备与终端的通信。第1章 绪 论 图1.5 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通信网汇接交换机市话交换机用户交换机中继线用户线第1章 绪 论 图1.5中的用户交换机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常用于一个集团的内部。PBX与市话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线数目通常远比PBX所连接的用户线数目少,因此当集团中的电话主要用于内部通信时,采用PBX要比将所有话机都连到市话交换

6、机上更经济。当PBX具有自动交换能力时,又称为PABX(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公共电话网只负责接续到PBX,进一步从PBX到电话机的接续常需要由话务员转接,或采用特殊的直接接入设备(DID)。由此可见,交换机在通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就像公路中的立交桥,可以使路上的车辆(信息)安全、快捷地通往任何一个道口(交换机输出端口)。第1章 绪 论 1.1.3 面向连接网络和无连接网络面向连接网络和无连接网络 信息在通信网中由发端至终端逐节点传递时,网络有两种工作方式:面向连接CO(Connection Oriented)和无连接CL(Connect

7、ionless)。某种程度上,这两种工作方式可以比作铁路和公路。铁路是面向连接的,例如从北京到广州,只要铁路信号往沿路各站一送,道岔一合(类似交换的概念),火车就可以从北京直达广州,一路畅通,保证运输质量。而公路则不然,卡车从北京到广州一路要经过许多岔路口,在每个岔路口都要进行选路,遇见道路拥塞时还要考虑如何绕道走,要是拥塞情况较多时就会影响运输,或者延误时间,或者货物受到影响,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是无连接的情况。第1章 绪 论 1.面向连接网络面向连接网络 图1.6给出了面向连接网络的传送原理。图1.6 面向连接网络的传送原理435612A321321321321321CB第1章 绪 论 假

8、定A站有三个数据块要送到C站,它首先发送一个“呼叫请求”消息到节点l,要求到C站的连接。节点1通过路由表确定将该信息发送到节点2,节点2又决定将该信息发送到节点3,节点3又决定将该消息发送到节点6,节点6最终将“呼叫请求”消息投送到C站。如果C站准备接受这些数据块的话,它就发出一个“呼叫接受”消息到节点6,这个消息通过节点3、2和节点1送回到A站。现在,A站和C站之间可以经由这条建立的连接(图中虚线所示)来交换数据块了。此后的每个数据块都经过这个连接来传送,不再需要选择路由。因此,来自A站的每个数据块,穿过节点1、2、3、6,而来自C站的每个数据块穿过节点6、3、2、1。数据传送结束后,由任意

9、一端用一个“清除请求”消息来终止这一连接。第1章 绪 论 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两种:实连接和虚连接。用户通信时,如果建立的连接由一条接一条的专用电路资源连接而成,无论是否有用户信息传递,这条专用连接始终存在,且每一段占用恒定的电路资源,那么这个连接就叫实连接;如果电路的分配是随机的,用户有信息传送时才占用电路资源(带宽根据需要分配),无信息传送就不占用电路资源,对用户的识别改用标志,即一条连接使用相同标志统计占用的电路资源,那么这样一段又一段串接起来的标志连接叫虚连接。显然,实连接的电路资源利用率低,而虚连接的电路资源利用率高。第1章 绪 论 2.无连接网络无连接网络图1.7 无连接网络的

10、信息传送过程532433111223AC6B21212133第1章 绪 论 假定A站有三个数据块要送到C站,它将数据块1、2、3一连串地发给节点1。节点1需对每个数据块做出路由选择的决定。在数据块1到来后,节点1得知节点2的队列短于节点4,于是它将数据块1排入到节点2的队列。数据块2也是如此。但是对于数据块3,节点1发现现在到节点4的队列最短,因此将数据块3排在去节点4的队列中。在以后通往C站路由的各节点上,都作类似的处理。这样,每个路由虽都有同样的目的地址,但并不遵循同一路由。另外,数据块3先于数据块2到达节点6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这些数据块有可能以一种不同于它们发送时的顺序投送到C站,这

11、就需要C站来重新排列它们,以恢复它们原来的顺序。第1章 绪 论 面向连接网络和无连接网络的主要区别如下:(1)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而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2)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而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3)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第1章 绪 论 1.1.4 网络分层模型网络分层模型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为了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

12、连成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在1978年提出了一套非常重要的标准框架,即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这里,“开放”的意思是: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它任何通信系统进行通信。第1章 绪 论 现在,OSI模型已经成为通信界,尤其是网络界共同遵守的标准。许多主要的协议(如TCP/IP)和网络(如X.25、FR、ATM、Internet等)均有相应的参考模型标准,这大大

13、提高了导入新技术的方便性及对各种通信网(电话网、X.25网、局域网及Internet等)的适应性。为了能够在以后各章讨论问题清晰,本书将有关OSI内容放在第1章中介绍。OSI的参考模型具有七个层次,因此也将它称为分层模型,见图1.8。第1章 绪 论 图1.8 OSI的分层模型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对等层协议UAUBHBHA通信子网第1章 绪 论 各层的主要功能如下:1)物理层 物理层与通信媒介直接相连,其功能是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协议主要规定了计算

14、机或终端与通信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它包含接口的物理、电气、功能与规程四个方面的特性。物理层传送的基本单位是比特,又称位。第1章 绪 论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的第二层,简称链路层。它主要负责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并在两个相邻节点的线路上,将网络层送下来的信息(分组)组成帧传送,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为了保证数据帧的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应具有差错控制功能。在传送数据时,若接收节点检测到所接收数据中有差错,就要求发端重发,直至该帧被正确接收。同时,数据链路层还应具备简单的流量控制功能,以防止接收缓存器容量不够而产生溢出。这样,链路层就把一条有可能出错的实际

15、物理链路转变成让网络层向下看起来好像是一条不出差错的链路,实现了在不可靠的物理链路上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的功能。第1章 绪 论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ISO推荐使用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规程。它是面向比特的传输控制规程。第1章 绪 论 3)网络层 网络层又叫通信子网层,主要用于控制子网的运行。网络层将从高层传送下来的数据打包,再进行必要的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以及顺序检测等处理,使发端用户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到目的用户的运输层。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

16、重组以及拥塞控制等。第1章 绪 论 值得指出的是: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网络层可以不存在。例如对于由广播信道所构成的通信子网,由于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故一般不需要网络层。对于一个通信子网来说,第三层即网络层是它的最高层。网络层所传送的信息的基本单位叫做分组或者包。第1章 绪 论 4)运输层 运输层位于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第四层,它是衔接通信子网(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构成)和资源子网(包含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运输层对高层用户起到了屏蔽作用,使高层用户的同等实体在交互过程中不会受到下层数据通信技术细节的影响。运输层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子网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

17、并根据会话实体的要求,以最低费用和最高可靠性在两个端用户(即发端用户和收端用户)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运输连接,以透明方式传送报文,或者说,运输层为会话层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运输层只能存在于端系统用户中,又称端端层。第1章 绪 论 运输层的主要功能是建立、拆除和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这种连接是会话实体之间的一种逻辑信道。OSI规定运输层提供04共五类协议,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特性,满足会话层提出的服务质量要求。0类是最简单类,适用于可靠型的网络,其协议不存在排序、流控和错误检测等方面的处理,只是让信息直接穿过;4类的服务质量最高。为了保证服务质量,运输层对数据进行分段/合段或者分割/拼接等

18、处理,组成运输层报文,并选择合适的服务等级,以适应高低层通信之间的差异;类似地,为了适应低层提供的不同服务质量,有时要进行复用/解复用,合路/分路等处理,同时,也要进行端到端的流量控制。运输层传送的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分段报文。第1章 绪 论 5)会话层 会话层又称会晤层,其任务就是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以组织和协商两个表示层进程之间的会话,并管理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会话是指两个用户(表示层进程)之间的连接。会话可允许一个用户进入远程分时系统,或在两个用户计算机之间传送一个文件。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依据在应用进程之间约定的原则,按照正确的顺序发收数据,进行各种形态的对话,其中包括对对方是否有权参加会话

19、的身份核实,确定由哪一方支付通信费用,并且在选择功能方面取得一致,如是选全双工还是选半双工通信等等。另外,在会话建立后,需要对进程间的对话进行管理和控制,如权标的发放(只有持有权标的一方才可以执行某种关键的操作)和同步的管理(当会话由于某种原因中止时,在数据中插入检验点,会话恢复后仅重传最后一个检验点后的数据)。第1章 绪 论 在有些计算机网络中,会话层与运输层是合二为一的,其总的功能都是为用户建立一条逻辑信道。会话层传送的信息的基本单位也叫报文,但它与运输层的报文有本质的不同。第1章 绪 论 6)表示层 表示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向上对应用层提供服务。表示层对信息格式和编码起转

20、换作用,例如将ASCll码转换成EBCDIC码等,同时将欲交换的数据从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成适合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表示层还提供信息压缩的功能,如采用哈夫曼编码对文本进行压缩。此外,对传送的信息进行加密与解密也是表示层的任务之一。表示层传送的信息也是以报文为单位的。第1章 绪 论 7)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体系结构的最高层,它直接面向用户,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是惟一向应用程序直接提供服务的层。其功能包括: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应用层传送的是用户数据报文。上述层次中13层的功能属于通信子网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均体现

21、在交换机内。按照分层模型设计交换机,可以将设备的复杂功能简单化、层次化,使每一个层次在信息交换中都担当一个独立的角色,具有特定的功能。第1章 绪 论 2.分层结构中使用的术语分层结构中使用的术语 在分层模型结构中,相邻层间低层为高层提供服务。服务通过定义的相邻层间服务接入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用一组确定的服务原语实现。OSI定义了请求、指示、响应、证实四种类型的原语。“请求”原语请求下层服务者提供服务,促成某项工作,如建立连接。服务提供者收到这一请求后,通知接收方对等服务提供者(对等层),收方服务提供者用“指示”原语通知上层用户,有人想要与它建立连接。如果收方同

22、意建立连接,可以向自己的服务提供者回发一个“响应”原语,收方将此信息传到发方,发方服务提供者再以“证实”原语通知当初曾发出“连接请求”原语的用户,连接任务完成。第1章 绪 论 在一次服务中,如果发方提出请求,收方给以确认(使用四类原语),这类服务称为有证实的服务,它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传送;如果对服务结果不确认(只使用请求和指示原语),则称为非证实的服务,这类服务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传送。第N+1层递交给第N层的数据单元叫第N层业务数据单元N-SDU(N-Service Data Unit),第N层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H(Header)后,就构成第N层的协议数据单元N-PDU(N-Protoco

23、l Data Unit),见图1.9。其中,SDU是要通过网络传到远端对等层的业务信息,H字段帮助对等层实体执行相应的对等层协议,对等层间通信使用对等层协议。第1章 绪 论 图1.9 OSI服务的概念N-SAPN1层请求 证实(N1)-PDUN-SDUN层H N-PDUN-SAPN1层响应 指示N层N1对等层协议N对等层协议PDU:协议数据单元;SDU:业务数据单元;SAP:业务接入点第1章 绪 论 1.1.5 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送方式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送方式 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送方式称为传送模式,包括信息的复用、传输和交换方式。复用方式和传输方式对交换方式有很大影响,因此本节介绍同步传送模式STM

24、(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和异步传送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第1章 绪 论 1.同步传送模式同步传送模式 STM采用同步时分复用STDM(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传输和同步时分交换STDS(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Switch)技术。所谓时分复用,就是采用时间分割的方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分成若干条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传输多个低速信号的信道。同步时分复用是指将时间划分为基本时间单位,一帧时长是固定的(常见的为125 s)。每帧分成若干个时

25、隙,并按顺序编号,所有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成为一个子信道,该信道是恒定速率的,具有周期出现的特点。一个子信道传递一路信息。这种信道也称为位置化信道,因为根据它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就可以知道是第几路信道。第1章 绪 论 对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实际上是对信息所在位置的交换,即时隙的内容在时间轴上的移动,称为同步时分交换。STM的优点是一旦建立连接,该连接的服务质量便不会受网络中其它用户的影响。但是为了保证连接所需带宽,必须按信息最大速率分配信道资源。这一点对恒定比特率业务没有影响,但对可变比特率业务会有影响,它会降低信道利用率。第1章 绪 论 2.异步传送模式异步传送模式 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AT

26、DM(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传输和异步时分交换ATDS(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Switch)技术。把需要传送的信息分成很多小段,称为分组。每个分组前附加标志码,说明分组要去哪个输出端。来自同一用户的信息划分成的分组的标志码相同。各个分组在复接时可以使用任何时隙(子信道)。这样,把一个信道划分成若干子信道,用标志码标识的信道称为标志化信道。这时,一个信道中的信息与它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即时隙)没有必然联系。将这样的子信道合成为一个信道的技术,称为异步时分复用(也叫统计时分复用)。第1章 绪 论 对异步时分复

27、用信号的交换实际上就是按照每个分组信息前的路由标记,将其分发到出线,这种交换方式叫异步时分交换(也叫存储转发交换)。异步时分复用的优点是能够统计地、动态地占用信道资源。在连接建立并给连接分配带宽时,ATM与输入业务流速率无关,可以不按最大信息速率分配带宽。在相等的信道资源前提下,ATM比STM接纳的连接数更多。图1.10对两种时分复用信号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第1章 绪 论 图1.10 两种复用方式比较(a)同步时分复用;(b)异步时分复用同步时分复用123NN21N21时间时隙帧帧(a)统计时分复用信息N5 信息2 3 信息N5 信息1 2时间时隙(b)标志码第1章 绪 论 1.2 交交 换换

28、原原 理理1.2.1 交换节点的功能结构交换节点的功能结构 通信网由终端、交换机和传输系统组成。终端只是信息产生的源点或接收信息的目的点。传输系统负责传送信息。网络中的复杂控制只能由交换机来完成,因此,交换机的性能决定了网络的性能。第1章 绪 论 无论何种交换机,在通信网中均完成如下功能:(1)接入功能:完成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完成。(2)交换功能:指信息从通信设备的一个端口进入,从另一个端口输出。这一功能通常由交换模块或交换网络完成。(3)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及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等。第1章 绪 论 (4)其它控制功能:包括路由信息的更新和维护、计费、话务统

29、计、维护管理等。虽然具体交换技术的实现受到业务网络实现方式的限制,但实现交换的基本成分均包含路由表、转发表(可选)、交换模块(分为空分型、共享存储器型和总线型等)和相关控制信令(路由信息交换信令、转发表的建立控制信令、局间端到端的连接建立信令等),见图1.11。第1章 绪 论 维护管理路由表路由信息交换管理信息路由协议UNI信令呼叫处理NNI信令信令信息信令信息转发控制用户信息用户信息转发表交 换 模 块(a)维护管理路由表路由信息交换管理信息路由协议转 发 控 制用户信息用户信息交 换 模 块(b)图1.11 交换节点的功能结构(a)面向连接;(b)无连接第1章 绪 论 1.路由表路由表 终

30、端、交换机和传输线之间的连接形式多种多样。如果用线表示传输线,用点表示终端或交换机,那么用点和线的组合就可以描述网络的拓扑结构。线型、星型、网型、环型、树型是几种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复杂的网络结构是这几种基本结构的组合。交换机要正确完成指定的交换功能,基本的前提是网络中的每一个交换节点都必须拥有当前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为便于叙述,我们将交换节点中存储的到网络中每一个目的地的路由信息的数据结构称为“路由表”,交换节点依靠它进行寻址选路。第1章 绪 论 路由表可以静态设置,如电话网中的路由表和ITU ATM网中的路由表是以局数据的形式人工输入的,输入前已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考虑了冗余路由。这种情况下,

31、交换节点之间可以不使用路由协议。路由表也可以动态创建,如无连接的Internet就是根据路由协议来交换网络拓扑信息,创建转发的路由表的。第1章 绪 论 2.转发表转发表 在无连接网络中,由于每一个分组都携带目的地网络地址,交换节点只需要根据路由表就可以完成从入端口到出端口的交换。在面向连接网络中,连接建立阶段传递的控制数据中包含目的地地址,沿途交换节点以目的地地址为关键字,查找路由表,就可以确定到指定目的地相应入端口的信息应该交换到哪一个出端口,交换节点同时将该信息保存到一张数据表中,以维持网络内的连接状态,这张表就是转发表。在用户数据传输阶段,用户数据无需携带目的地地址,交换节点将根据已经建

32、立好的转发表实现快速的数据交换。第1章 绪 论 实际上,转发表记录的是一个交换节点当前维持的连接在该交换节点实现交换时要走的内部通道信息。根据交换实现技术的不同,转发表的内容和物理形式也不相同。在广域网中,对于CL型的网络,由于每个节点无需创建并维持连接状态,其网络节点只需一张路由表就可以完成转发任务;而CO型的网络则需要两张表:路由表和转发表。其中,路由表建立的是交换机之间的连接,而转发表控制交换机内部数据的高速转发。转发表通过管理系统或信令协议来创建。通过管理系统创建的转发表,一般提供永久或半永久连接;而通过信令协议创建的转发表,支持动态交换型连接。第1章 绪 论 3.交换模块交换模块 交

33、换功能是交换系统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的部件是交换模块,也叫交换网络(switching network)。如果不考虑交换网络的内部结构,那么交换网络对外的特性是一组入线和一组出线。N条入线和N条出线组成的交换网络用NN表示。对于数字交换网络,每一条入线和出线均是时分复用线。交换网络的作用是将任意入线的信息交换到指定出线去。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见图1.12。第1章 绪 论 图1.12 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数字交换网络11端口22 213aPCM1b2132PCM12222 21b2PCM222 2132PCM2NN22C32PCMN22 21acPCMN输入端口号转发表时隙/标记

34、输出端口号 时隙/标记12N2321N1N3222第1章 绪 论 1.2.2 基本交换单元基本交换单元 交换网络由基本交换单元构成。基本交换单元有如下几种:空分阵列、共享总线型交换单元和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1.空分阵列空分阵列 1)一般结构 空分阵列由一组入线、一组出线以及连接入线和出线的开关(交叉点)组成,因此也叫开关阵列,见图1.13。在交换单元内部,要建立任意入线和任意出线之间的连接,只需通过控制开关的闭合就可实现,因此控制简单,容易实现。第1章 绪 论 图1.13 空分阵列输入输出第1章 绪 论 2)主要特点 (1)开关阵列的交叉点数是交换单元的入线数和出线数的乘积。当入线数和出线数

35、增加时,交叉点数目会迅速增加,因此开关阵列适合构成较小的交换单元。(2)当某条入线和与其连接的所有出线间的一行开关部分或全部处于接通状态时,开关阵列很容易实现多播和广播功能。同样,若某条出线对应的一列开关部分或全部接通,若干条入线同时接至一条出线,则必然产生出线冲突,所以一列开关只能有一个处于接通状态。第1章 绪 论 2.共享总线型交换单元共享总线型交换单元 1)一般结构 共享总线型交换单元包括入线控制部件、出线控制部件和总线三部分。交换单元的每条入(出)线经各自的入(出)线控制部件与总线相连。总线按时隙轮流分配给各个入线控制部件和出线控制部件使用,分配到总线的输入部件将输入信号送到总线上,见

36、图1.14。第1章 绪 论 图1.14 共享总线型交换单元的一般结构入线控制1出线控制1入线控制2出线控制2入线控制N出线控制N入线出线总线管理总线第1章 绪 论 2)主要特点 入线控制部件的功能是接收入线信号,将信号的格式进行相应变换,然后放在缓冲存储器中,并在分配给该部件的时隙上把收到的信息送到总线上。出线控制部件的功能是检测总线上的信号,并把属于自己的信息读入一个缓冲存储器中,再将信号格式做相反变换,形成出线信号送出。总线包括多条数据线和控制线。数据线用于在入线控制部件和出线控制部件间传送信号。控制线用于控制各入线控制部件以获得时隙和发送信息,并控制出线控制部件读取属于自己的信息。第1章

37、 绪 论 总线时隙分配要按一定的规则。最简单也最常用的规则是:不管各入线控制部件是否有信息,只是按顺序把时隙分给各入线。比较复杂但效率较高的规则是:只在入线有信息时才分配给入线时隙。因此共享总线型交换单元既可以用于同步交换也可以用于存储转发交换,这取决于时隙分配原则。第1章 绪 论 3.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 1)一般结构 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的一般结构如图1.15所示。它的核心部件是存储器,它被分成N个区域,N个输入数字信号分别存入N个不同区域,再分别读出以实现交换。图1.15 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的一般结构0N1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第1章 绪 论 2)工作方式 (1)入线缓冲

38、。若存储器中的N个区域是和各路输入信号一一对应的,即第1路输入信号送到第1个存储区域(编号为0),第2路输入信号送到第2个存储区域(编号为1)等等,则称交换单元是入线缓冲的。(2)出线缓冲。若存储器中的N个区域是和各路输出信号一一对应的,即第1个存储区域(编号为0)的数据作为第1路输出信号,第2个存储区域(编号为1)的数据作为第2路输出信号等等,则称交换单元是出线缓冲的。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既可用于同步交换也可用于存储转发交换,但它们的具体实现有所不同。第1章 绪 论 1.2.3 交换机的物理结构交换机的物理结构图1.16 交换机的组成框图用户接口用户终端接口系统中继接口其它交换机计费系统计费

39、接口维护终端维护接口维护I/O计费I/O监测信令I/O存储器监测振铃I/OMF信令I/OCPU接续控制I/O总线控制系统DTMF话音I/O交换网络第1章 绪 论 用户通过用户线连接到交换系统的用户接口,交换局间通过中继线连接中继接口。根据传输线上的信号不同,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又有模拟和数字之分。通过用户或中继接口可以将来自不同终端(如电话机、计算机等)或其它交换机的各种传输信号转换成统一的交换机内部工作信号,并按信号的性质分别将信令传送给控制系统,将消息传送给交换网络。除话音业务接口外,交换机还有维护接口,用来连接维护中心,对交换机进行集中的操作、管理和维护(OAM)。第1章 绪 论 操作是指

40、在具体安装一台交换机时,对交换机所做的配置和状态控制。操作员应能通过“操作”功能了解交换机安装的各类接口和参数,各接口线所对应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整个交换机安装了多少个终端和中继线接口等。管理是对通信网中的业务量的控制以及路由表的维护,同时也负责日常话务量统计,通话时间记录及计费等工作。维护包括对交换机故障的检测、故障的定位和修复。第1章 绪 论 通过计费接口,可以将交换机采集到的原始通话数据,如通话开始和结束时间,发、收双方电话号码等信息送到存储器或计费中心,计费中心按通话距离、通话时长、优惠时段和费率等计算通话费用并形成交费话单。交换网络实现各入/出线上信号的传递和交换。交换机内部的网络通

41、道(如TS16)可以传送交换机内部的管理信息或处理机之间的通信信息。在控制系统控制下,交换机收发信令,完成交换接续、日常维护、话务统计、测量、计费和设备的管理以及系统输入、输出等所有的控制功能。第1章 绪 论 1.3 交换技术分类交换技术分类1.3.1 业务特点业务特点 1信息相关程度不同信息相关程度不同 数字信号由二进制“0”和“1”的组合编码表示。对于语音码组,传输中如果一个比特发生错误,不会影响它的语义,如果出现多个错误,根据前后语义的相关性,也可以推断出其含义。但如果一个数据码组在传输中发生一个比特错误,则在接收端可能会被理解成为完全不同的含义。特别对于银行、军事、医学等关键事务处理,

42、发生的毫厘之差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般而言,数据通信的比特差错率必须控制在10-8以下,而话音通信比特差错率可到10-3。第1章 绪 论 2时延要求不同时延要求不同 有些业务要求比特流以很小的时延和时延抖动(抖动是指信息的不同部分到达目的地时具有不同的时延)到达对端,这类业务叫实时业务。其典型的例子是64 kb/s的语音和可视电话业务。对于电话业务,端到端时延不能大于25 ms(ITU-TG.164),否则需要加上回波抵消器。即使在有回波抵消器的情况下,时延也不能大于500 ms,否则交互式的会话将变得十分困难。与话音业务相比,大多数数据业务对时延并不敏感。第1章 绪 论 3信息突发率不同信息

43、突发率不同 突发率是业务峰值比特率与平均比特率的比值。突发率越大,表明业务速率变化越大。不同的业务在平均比特率和突发率方面都有不同的特征,见表1.1。表表1.1 几种业务的平均比特率和突发率几种业务的平均比特率和突发率业 务 平均比特率 突 发 率 话音 交互式数据 批量数据 标准质量图像 高清晰度电视 高质量可视电话 32 kb/s 1100 kb/s 110 kb/s 1.515 Mb/s 15150 Mb/s 0.22 Mb/s 2 10 110 23 12 5 第1章 绪 论 语音的突发性主要来自突发的讲话和寂静,典型情况下这二者各占50%的时间,平均比特率大约为32 kb/s,一般不

44、会出现长时间信道中没有信息传输的情况。而如果计算机通信双方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时,数据传输速率是大不相同的。如批量数据传送的突发性很高,因为在读出磁盘的一些连续扇区后,必须移动磁头才能读下一组连续扇区。综上所述,语音、数据等不同的通信业务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在网络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交换方式。已出现的多种交换方式见图1.17。第1章 绪 论 图1.17 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帧中继交换分组交换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电信网交换技术高速路由器传统路由器广域网传统路由器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网桥计算机交换技术ATM交换第1章 绪 论 1.3.2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

45、方式,也是电话通信使用的交换方式。电话通信要求为用户提供双向连接以便进行对话式通信,它对时延和时延抖动敏感,而对差错不敏感。因此当用户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就在收、发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电路连接,该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接通,直至通信结束才被释放。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所要做的就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交换机在通信期间提供一条专用电路而不做差错检验和纠正,这种工作方式称为电路交换CS(Circuit Switching)。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的交换。第1章 绪 论 1电路交换的过程电路交换的过程图1.18 电路交换的过程交换节点A交

46、换节点B交换节点C建立传送释放第1章 绪 论 2电路交换的特点电路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采用同步时分复用和同步时分交换技术,它具有的特点是:(1)整个通信连接期间始终有一条电路被占用,即使在寂静期也是如此。信息传输时延小。(2)电路是“透明”的,即发送端用户送出的信息通过节点连接,毫无限制地被传送到接收端。所谓“透明”是指交换节点未对用户信息进行任何修正或解释。(3)对于一个固定的连接,其信息传输时延是固定的。(4)固定分配带宽资源,信息传送的速率恒定。第1章 绪 论 但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传送数据也有以下缺点:(1)所分配的带宽是固定的,造成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不适合突发业务传送。(2)通信的

47、传输通路是专用的,即使在没有信息传送时别人也不能利用,所以采用电路交换进行数据通信的效率较低。(3)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速率、编码格式、同步方式、通信规程等方面要完全兼容,这使不同速率和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用户无法接通。(4)存在着呼损。由于通信线路的固定分配与占用方式会影响其它用户的再呼入,因此造成线路利用率低。电路交换适合于电话交换、文件传送、高速传真业务使用,但它不适合突发业务和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使用。第1章 绪 论 3多速率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方式建立的连接只有一种传送速率,常见的为64 kb/s。为了满足不同业务的带宽需要,出现了多速率电路交换MRCS(Multi-Rate

48、 Circuit Switching)。多速率电路交换仍然采用固定分配带宽资源的方法。与电路交换不同的是,这种交换资源的分配不是一个等级,而是多个等级。因此,实现多速率交换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确定基本速率(基本带宽资源)。基本速率定得低,不能满足高带宽业务的需要;基本速率定得高,对低带宽业务会造成浪费。另外多速率的类型也不能太多,否则控制复杂,难以实现。多速率电路交换技术是窄带综合业务网N-ISDN(Narrow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使用的交换技术。第1章 绪 论 1.3.3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 1报文交换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message

49、 switching)是根据电报的特点提出来的。电报的交换传输基本上只要求单向连接,一般也允许有一定的延迟,但如果传输中有差错,必须改正以确保信息正确。因此报文的传送不需要提供通信双方的实时连接,但每个交换节点要有纠错、检错功能。第1章 绪 论 1)报文交换原理 报文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19所示。交换机把来自用户的报文先暂时存在交换节点内排队等候,待交换节点出口上线路空闲时,就转发至下一节点,这种方式叫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交换,报文在下一节点再存储转发,直至到达目的节点。在该方式中,信息是以报文为单位传输的。为了保证报文的正确传送,网络节点必须具有信息处理、存储

50、和路由选择功能。第1章 绪 论 图1.19 报文交换原理示意图发报文交换机节点1数据收地址报文交换机节点2数据报头报文交换机节点3报文交换机节点4收ACKACK数据报头ACK数据报头数据发地址ACKACK在这些节点均存在存储等待时间第1章 绪 论 2)报文交换特点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1)报文交换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并且可采用多路复用,因此不独占信道,从而可大大提高线路的利用率。(2)用户不需要叫通对方就可发送报文,无呼损。(3)容易实现不同类型终端之间的通信,输入/输出电路速率及电码格式可以不同。第1章 绪 论 报文交换的主要缺点是:(1)当长报文通过交换机存储并等待发送时,会在交换机中产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