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微拓展:冰期与间冰期冰期和间冰期是地质学和气候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主要用于描述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一) 冰期冰期是指地球表面大范围被冰川覆盖的时期。这些时期通常伴随着全球气温的显著下降,导致极地和高山 地区的冰川扩展到低纬度和低海拔地区。在冰期期间,广袤的大陆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极地冰盖向南北两 极以外扩展,甚至影响到中纬度地区。冰期可以持续数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些寒冷的时期,由于大 量水分被锁在巨大的冰盖中,全球海平面通常会显著下降,露出更多的陆地面积。这种大规模的气候变化 不仅影响了地球表面的地貌,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二) 间冰期间冰期是指介于两个冰期之间的较
2、暖时期。在间冰期,全球气温相对较高,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这些 时期通常持续几千年到几万年。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全新世)就是一个间冰期。(三) 冰期与间冰期的循环地球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冰期和间冰期,这些周期性变化主要受地球轨道参数的影响,如偏心率、轴倾角和 岁差,这些因素统称为米兰科维奇周期。米兰科维奇周期描述了地球轨道和自转轴的长期变化如何影响太 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从而引发气候变化。此外,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波动、火山活动的频率和强 度、洋流的变化等也对这些周期性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火山喷发可以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灰尘和 气溶胶,短期内可能导致全球降温;而洋流的改变则会影响热量在全球
3、范围内的分布,进一步调节气候模 式。这些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地球上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的自然现象。(四) 特征气温:冰期间气温较低,间冰期间气温较高。海平面:由于大量水被锁在极地和大陆上的冰盖中,冰期间海平面下降;而在间冰期间,随着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在间冰期间,由于气候较为温暖适宜,生物多样性通常较高;而在冰期间,由于严寒条件, 不适应寒冷环境的生物种类可能减少。(五) 例题1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 ,分别为震 旦纪大冰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4、据此读下图 ,回答下面小 题。( 1 ) 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A. 太阳活动 B. 人类活动 C. 下垫面 D. 大气环流( 2 )
5、 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冰期雪线下降 B. 间冰期海面降低C. 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移动
6、D. 间冰期物种锐减【答案】 ( 1 ) B ( 2 ) A【解析】 ( 1 ) 地质时期在距今22亿年到1万年间 ,但是最早的人类出现在距今400万年前 ,所以人类 活动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 ) A项、C项 ,大冰期气温低 ,常年积雪的下限降低 ,即雪线下降 ;自然带分布受太阳辐 射影响 ,沿纬度变化 ,以热量为基础 ,所以冰期温度低 ,从赤道开始自然带会缩小 , 全球自然带向赤道方向推移,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 D项 ,间冰期气温高 ,冰川消融 ,海平面上升 ;温度高有利于物种生存 ,物种会 增多,故B项、D项均错误。综上所述
7、,本题正确答案为A。2 .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次冰期(末次冰期)、 次冰期和次冰期,如图 所示。据 此完成下列各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 ) 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 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 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 太
8、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 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 2 ) 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 日照更长 B. 气温更高 &
9、nbsp; C. 植被更密 D. 海拔更低【答案】 ( 1 ) B ( 2 ) B【解析】 ( 1 ) 读图,经历三次冰期的山峰,被地壳抬升最早到达终年积雪高度。按照这一规律,结 合图中信息可知,果洛山经历三次冰期,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时间最早,雪 宝顶次之,太白山终年积雪高度最后达到。( 2 ) 从图中可
10、以看出,点苍山属于只经历末次冰期的山峰,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说明 现在气温偏高,没有形成冰川。3 . 下图为末次冰期冰盛期我国陆上降水分布图及我国东部一月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 与现代气候相比,末次冰期冰盛期A. 华北平原气候更加湿润 B. 长江部分河段会发生凌汛 C. 海水侵入现象更加严
11、重 D. 南方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 ( 2 ) 推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当时的主要植被为A. 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寒温带荒漠 C. 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寒温带荒漠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寒温带荒
12、漠【答案】 ( 1 ) B ( 2 ) B【解析】 ( 1 ) 华北平原在末次冰期冰盛期年降水量在200mm400mm之间,和现代气候降水量差 不多,华北平原气候更加湿润的说法错误,排除A;长江流域的冬季气温在0以下, 出现结冰期,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会发生凌汛,B选项符合题意;冬季河流枯水 期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气温都在0以下,海水结冰不易侵入,排除C;南方地区降水 量最多的地方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现代气候中我国南方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东南 沿海,差别较大,排除D;故本题选B。( 2 ) 甲地
13、最冷月均温在05,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主要植被应该为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乙地最冷月均温在-15-10,年降水量为800mm1000mm,主要植被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丙地最冷月均温为-20-15,年降水量在200mm400mm,主要植被为温带草原;丁地最冷月均温为-40-35,年降水量在100mm以下,主 要植被为寒温带荒漠,故本题选B。4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第四纪冰期时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 ,冰层厚达20000米 ;冰川侵蚀力与冰 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理位置
14、示意图。( 1 )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第四纪冰期 ,冰川侵蚀形成 谷 ,后来气候 变暖,冰川消退,谷地下端被 入侵,形成峡湾。( 2 ) 斯 堪 的 纳 维 亚 山 脉 东 西 两 侧 冰 川 地 貌 差 异 :西 侧 地 形 坡 度 ( 填 大 或 小 ) ,多 冰 川
15、 地貌(填侵蚀或堆积)。【答案】 ( 1 ) U型 ; 海水 ( 2 ) 大 ; 侵蚀【解析】 ( 1 ) 本题主要考查冰川地貌的形成和气候变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 岸峡湾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冰川作用有关。第四纪冰期时 ,斯堪的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 的主要发源地 ,冰川广布 ,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 ,后来气候变暖 ,冰川消退 ,海平 面上升,冰川侵蚀谷地的下端部分被海水入侵淹没,便形成幽深的峡湾。( 2 )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冰川地貌的差异可以从地形的角度进行分析。冰川侵蚀力 与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 ,读图可以看出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西侧山地直逼海岸 ,地形 坡度大 ,沿岸陡峭 ,冰川侵蚀力大 ,侵蚀作用强烈 ,形成众多的幽深峡湾等冰川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力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图中显示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侧地势相 对较和缓 ,沿海有比较宽阔的河谷平原 ,因此冰川侵蚀力较小 ,以冰川堆积作用为 主,多冰碛湖等冰川堆积地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