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所有题为必答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位置上。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 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
2、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 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 诗歌是从自由体 (古诗 )走向格律体 (近体诗 ),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
3、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 (南北朝时期的宋 )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 “ 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 ”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 2 - 性的语言。文心雕龙 明诗篇说: “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
4、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 “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 说诗晬语 )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 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 下列对中国诗歌
5、自身的 “ 调节功能 ”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调节功能 ” 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 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 语言 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 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 明代陆时雍和文心雕龙 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C. 中国诗歌没有从五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九言读起
6、来呼吸急促,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D. 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 个方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在诗歌创作中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是重要原因之一。 B. 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自觉运用技巧的同时又重声色,体现了中国诗歌发展的趋势。 C. 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答案】 1. C 2. B 3. C 【解析】 1
7、. 试题分析:考查 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C 项, “ 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 有误。 - 3 -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 ” 于文无据。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美 的 人 生 19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政治局面非常动荡。朱光潜同情进步青年的爱国运动与革命活动,他想走教育救国的路子。 1924 年 6 月朱光潜发表了私人创校计划,指责官办教育腐 败,提出 “ 教育独立自由 ” 等改革教
8、育的主张。 1925 年春天,朱光潜与友人一道创办了上海立达中学,后来又成立立达学会。他们希望从改革教育入手,通过独立自由的新型教育,培养一批有舍己为群精神、具备近代科学所赋予的知识与方法的理想人物,进而改造国民,改造政府,改造中国。他们接着又筹办了开明书店和名为一般的杂志。书店用 “ 开明 ” 二字,是因为他们志在开展启蒙运动; “ 一般 ” 则是面向中学生,寄希望于对青年一代作启蒙主义的教育。朱光潜此后的许多著述都是在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上发表的。从 1926 年到 1928 年,他在一般 杂志上发表了有关青年修养的十二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这十二封信
9、,既告诉青年在当时不完美的世界中应如何做人做学问,又告诉青年应该如何去避免不良习俗的诱惑与内心的苦闷和烦恼。这对当时的青年,有如一阵阵警钟,又有如一帖帖清凉散。后来,人们称朱光潜为 “ 开明人 ” 。 1925 年夏,朱光潜接到了安徽官费留英的录取通知。从 1925 年到 1933 年,朱光潜在英、法、德留学八年之久。虽是官费留学生,但官费经常发不到手,经济拮据,于是朱光潜想出一个办法,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写作,靠稿费维持 生活。况且,一边学习,一边写作反倒能促进更细致的思考。有关青年修养的十二篇文章发表之后,文艺心理学谈美也陆续问世,诗论写出初稿,这些书文笔优美精炼,说理明晰透彻,见解独到精辟
10、,蜚声海内外学术界。 1933 年,朱光潜从马赛乘船返回国,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给学生讲外国文学课和美学课。朱光潜的课,反响非常热烈,于是朱自清邀请他在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班讲了一年文艺心理学,后来老友徐悲鸿又约朱光潜在中央艺术学院讲了一年。据当时在清华听过朱先生- 4 - 课的学生季羡林说: “ 这一门课非同凡响,是我最满意的一门课,比 那些英、美、法、德等国来的外籍教授所开的课好到不能比的程度。朱先生不是那种口若悬河的人,他的口才并不好,讲一口带安徽味的蓝青官话,听起来并不美,然而却没有废话,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他介绍西方各国流行的文艺理论,有时候举一些中国旧诗词作例子,并不牵强附会,我们
11、一听就懂。对那些古里古怪的理论,他确实能讲出一个道理来,我听起来津津有味。因此,在开课以后不久,我就爱上了这一门课,每周盼望上课成为我的乐趣了。 ” 季羡林还说,朱光潜 “ 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自己认识到什么程度,就讲到什么程度。一步一个脚印,无形中影响了学生 ” 。 1963 年,朱光潜完成了高教部全国高等文科教材会议委托他编写的西方美学史。这部50 万字的扛鼎之作是他后半生的心血结晶,他自己也认为是 “ 代表了迄今为止中国对西方美学的研究水平 ” 。这并非过誉之词!朱光潜为写这部书,几乎把西方美学历史上有影响的著作都逐章逐节地翻译了过来。在时隔近半个世纪的今天,人们依然很难找到一本在体系的
12、完整、内容的详尽方面胜得过这本 “ 美学史 ” 的书。 如今,朱光潜走了,但把美留给了人间 ? (摘编自宛小平欣慨交心:朱光潜小传) 相关链接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 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 “ 五四 ” 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 “ 桥梁 ” ,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百度百科) 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他只专注于学术,心无旁骛。作为学者,他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 “ 毅 ” 与 “ 勤 ” ,像他那样作出了厚重的学术业绩,写出了那么大量的论著与译著 ? 如果不是每天从不懈怠、坚持长时间艰
13、苦的脑力劳动,那是不可能达到的。 (柳鸣九我的师 长朱光潜) 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非常动荡的政治局面中,朱光潜与友人在上海创办了立达中学和立达学会,希望通过新型教育培养一批新人,进而改造国民、政府、国家。 B. 朱光潜虽然是官费留学生,但在欧洲留学期间官费常常不能如期发放,他便一边学习,一边写作,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赚取稿费来维持生活。 C. 朱光潜的著作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在他留学归国前就已蜚声海内外学术界,所以他回国后就先后被邀请到北大、清华和中央艺术学院讲学。 - 5 - D. 朱光潜搜集和翻译了西方美学历史上众 多有影响的著作,他编写的西方美学史,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 “ 桥梁 ” 。 5. 朱光潜为什么被人们称为 “ 开明人 ” ?请简要分析。 6. 为什么朱光潜的人生被誉为 “ 美的人生 ”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4. A 5. 改革教育,开展启蒙运动。提出 “ 教育独立自由 ” 等主张,希望通过新型教育实现教育救国。 与开明书店有不解之缘。创办开明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