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音调1物理观念:(1)知道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知道频率。(2)知道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了解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图上的差异。(4)了解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3科学探究:通过做“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描述音调高低的语言,有把所学知识联系到实际中的意识。(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教学难点:建立
2、音调的初步概念。吉他、钢尺、口琴、示波器、音叉、话筒等。一、情景引入播放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片段。听完这段音乐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片段中的乐曲有时激越高昂,有时凝重低沉,声音高低错落,跌宕起伏,给人以绝美的艺术感。提出问题: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我们应该怎样科学的区分它们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声音的高低音调1音调的初步概念通常情况下,儿童说话的声音比成年人说话的声音“清脆”;女孩说话的声音比男孩说话的声音“尖细”。这里的“清脆”“尖细”“低沉”等都是指的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用吉他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反复聆听,从而建立“音调”的初步概念。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提出问题:既然声音是物
3、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差别必然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设计实验:比较:让一个物体发出两次音调不同的声音,进行比较。观察:在听声音时,注意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进行实验:1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拨动使其振动。通过对比可以听出实验中声音的高低不同;同时观察发现: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2把口琴,去掉外壳,会看到一些长短不同的钢片,吹奏时可以很清楚地听出声音高低的变化,也可以判断出长弹簧片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弹簧片振动发声的音调高。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引入“频率”的概念。3频率:声源振动次数和所用时间之比。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
4、是Hz。例:物体1 s内振动20次,它的振动频率就是20 Hz。探究点二:用波形比较频率1用示波器比较波形(1)将话筒的插头用两根带夹子的导线跟示波器连接并调整好。(2)对着话筒敲击音叉,观察示波器上出现的波形。(3)敲击两个音叉,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分别比较波形。2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1)用吉他演奏一段乐曲,引出弦乐器。让学生列举出见过的弦乐器。(2)提出问题:弦乐器的音调与什么有关?(3)观察吉他,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4)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粗细、长度、松紧程度等有关。(5)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6)进行实验,并用示波器比较波形。学生得出结论:在弦的粗细、松紧
5、程度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在弦长、弦的粗细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在弦长、弦的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3阅读“信息浏览”,并思考下列问题:(1)人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是否一样?(2)为什么有时候在人没有任何感觉时,狗却能觉察出异常情况?板书设计22音调1声音的高低音调(1)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2)频率:声源振动次数和所用时间之比。单位:Hz。(3)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用波形比较频率(1)用示波器比较波形。(2)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弦的长度、粗细、松紧程度等,弦越短、越细、越紧,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3)人和动物的听声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都不相同。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设计时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增加了不少学生的活动,对一些学生不易观察的现象进行了录像、放慢等措施,增加了学生对细微变化的观察。在典型声音的素材搜集上,在学生不易认识到的特殊声音上,教师还要进一步通过采集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