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材料:当2023年初冬的第一场雪翩然而至,A.司空见惯的哈尔滨市民并没有在意,但是一场现象级“热潮”却在雪花飘落间积蓄能量、酝酿发生。这个冬天,冰变为宝,雪变为金,在冰天雪地之间,一个火热的冰雪季扑面而来。“你好,尔滨,冰雪真美!”仿佛是一霎那,哈尔滨作为旅游目的地以“井喷”之势异军突起,迅速成为国内游“顶流”。当冰雪游成为B.万众瞩目、席卷八方的热潮,哈尔滨在这凛冽寒冬里透出生机勃勃的暖意。雪舞银花,银妆素裹,一江两岸,满城载歌。纷飞瑞雪如期而至,梦幻冰城C.人心向背。冰雪旅游火爆的背后,是哈尔滨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走特色冰雪旅游发展之路
2、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主动。夜幕降临,冰雪大世界灯光亮起,冰雪筑成的园区变身“琉璃仙境”,D.绚丽多彩、惊艳夺目。游客chn yn在一座座壮观的冰建筑之间,体验刺激的超长冰滑梯和浪漫的雪花摩天轮,欢笑声此起彼伏,尽享童话世界的奇幻浪漫。一年一度的冰雪盛宴,美轮美奂的梦幻胜景,走过第25届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享誉世界的风光名片,也是中外游客的心之所向。1请给第段中加点字注音。霎那 凛冽 2根据拼音填写词语。chn yn 3材料中画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司空见惯B万众瞩目C人心向背D绚丽多彩4第段结尾句有语病,请你把正确的句子写出来。走过第25届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享誉世界的风光名片,也是
3、中外游客的心之所向。5第段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雪舞银花,银妆素裹,一江两岸,满城载歌。6哈尔滨的火爆“出圈”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背后有着每一个哈尔滨人的努力。海底两万里中也有一群人在努力着,请你举一个书中的例子来阐述努力的意义。二、选择题7选出对陆游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出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直接抒发诗人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切身感受。B颔联中,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
4、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C颈联中的“春社”指古人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的节日,这一联所描绘的古朴风俗,淳厚农民,构成了南宋农村的风俗画卷。D尾联既抒发了诗人悠闲惬意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告别时流连忘返之意,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吾土吾民的热爱。三、名句名篇默写8劳作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在古诗词中就可窥得一二。二组搜集了一些有关于“劳作”的诗句和你一起体会。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爱劳作,他们中有(1)“ ,鸡犬相闻”(桃花源记)辛勤劳作的桃源人;有(2)“ ,不必为己”(大道之行)甘愿为集体奉献的劳动者;在得知(3)“卖炭翁, ”(卖炭翁)的辛苦生
5、活时候,也常常会(4)“坐观垂钓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时,远望夕阳,(5) , ”(野望)看见牧人归家的静谧景象是劳作的意义;有时种花,采花(6)“ , ”(饮酒(其五)悠然自持也是劳作的意义。“劳动改变生活”,这是古人坚信的真理,二组同学认为愚公的精神就是最真实的展现。四、文言文阅读【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6、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居卫河侧者言: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然不知其在何处也。及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棒椎鱼者,象其形而名,平时不知在何所,至河暴涨乃麋至。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传响不绝,则决在斯须间矣,此为数也!然唐尧洪水,天数也;神禹随刊,则人事也。惟圣人不委过于天,先事
7、而筹谋,后事而补救。(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麋(qn):成群。筑:猛捣。须间:转瞬间。数:天数。神禹随刊:大禹实地勘察,因势利导。委:推卸。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惩山北之塞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象其形而名 (4)传响不绝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1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河 之 将 决 中 流 之 水 必 凸 起 然 不 知 其 在 何 处 也。12【甲】文中的愚公算得上【乙】文所说的“圣人”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五、现代文阅读丽丽分享
8、一篇青年人回归乡土的文章,感受新时代年轻人的梦想与追求。在希望的田野上花珠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在实习的问题上与妈妈桂兰产生了分歧。花珠在上海读的大学,桂兰希望花珠能在上海找个单位实习,将来有机会留在上海。花珠呢,却想回河南老家。两人虽然远隔千里,有了微信便近在眼前,丝毫不耽误交流。花珠说:“妈,上海这地方,大学生多了去,显不着咱,还不如回去。”桂兰心里荡漾了一下,她知道花珠的心思,担心自己一个人在家孤单。花珠四岁那年,她爸出车祸走了,是自己累死累活把她养大的,她比一般的孩子更懂得感恩和孝顺。但是,当父母的,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像雄鹰一样飞出去,能飞多远就飞多远,能飞多高就飞多高。想到这里,桂兰稳
9、定了一下情绪,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傻闺女,好不容易走出去了,咋能再回来呢?”“妈,人往高处走,其实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其实海能纳百川。您一辈子没走出村,不也是过了大半辈子?”花珠换了话题:“妈,希望哥租一千多亩地,都弄啥哩?”桂兰说:“啥子观光农业园,说是种菜都不用土,嗨,妈也搞不明白。需要钱不?妈给你转。今年的地租,希望前天转给我了。”花珠说:“妈,现在不种地了,家也没啥事,您可以出去转转看看啊。”“妈听你的,出去旅游。但你也得听妈的,就在上海实习,不要胡思乱想。”一星期后的一个晚上,花珠给妈视频聊天。妈看到花珠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妈忙问:“闺女,你这是去哪儿?”“妈,你不是
10、让我留在上海吗?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只好找了个在火车上实习的机会,乘务员,也不是很累不过,白天忙,不能聊天,只能晚上啊。”桂兰在家闲着无事,就到希望的农业园找了个事,干保洁,每月四天休息时间,一千八百元的工资。上班的第一天,大约是上午十一点,桂兰正在农业园的草坪里捡拾垃圾,忽然接到花珠微信视频聊天的请求,她忙挂断了。她东张西望了一番,有了主意,跑到那个水泥站台上,两边停放的是火车希望买的是几截报废的火车车厢,简单装修了一下,让员工以及来这里拓展训练的客人当做宿舍用。桂兰挣了抻衣服,拍打了两下裤腿其实上面也没有尘土,之后,她开通了跟花珠的视频聊天模式。“妈,您干啥呢?”花珠还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
11、。“您不是说让我出去旅游吗,瞧,我在站台上。”桂兰说罢,用手机的摄像头照了照身前身后的火车。“妈,您这是要到哪儿旅游?”“北京,妈还没去过北京呢。”“妈,您是不是上错站台了?”“没有啊,就在县城的火车站,巴掌大的小站我还能上错?”花珠忍住笑,说:“妈,您转身看看您身后的站牌。”桂兰扭头一看,只见后边竖着的站牌上写着“希望站(起点)幸福站(终点)”,她不自然地笑了,然后对着手机说:“花珠,这是希望的现代农业园,我来这里真长见识了,大棚里的豆角两米多长,吊在架子上像蛇听希望说,他这里来了一个科班院校的实习生,之前就是人家给谋划的。”“妈!”花珠推开“车厢”的门下来了就是旁边停放着的火车。在阳光的照
12、射下,她的脸蛋如花朵般绽放。桂兰又惊又喜,似乎什么都明白了。(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第2期,有删改)13帮助完善同学制作的故事情节思维导图。14请为文中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性批注。桂兰抻了抻衣服,拍打了两下裤腿其实上面也没有尘土。1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的妙处。16三组同学在讨论文章主题的时候,有了一些分歧,请你他们做出选择并说出理由。A乡土情结B乡村振兴C美德青年甜甜发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技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巨大,她找到一篇文章和我们一起学习。【材料一】五常大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行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唐初时期,当时五常境内就有农民种植水稻。清道
13、光十五年,吉林将军富俊征集部分朝鲜人在五常一带引河水种稻,所收获稻子用石碾碾制成大米,封为贡米。咸丰四年,清政府以“三纲五常”中“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名,称此地为五常,故五常大米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誉。五常地处中纬度,冬季经常处在西北气流和蒙古冷高压控制之下,导致气候寒冷,干燥少雪;夏季短促酷热,常表现有明显的雨热同季的特征。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为稻米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也赋予了五常大米独特的品质,这种气候条件使当地收获的大米颗粒饱满、饭粒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水稻中干物质积累多,支链淀粉含量高,可速溶解的双链糖含量高,所以吃起来香甜。(文章摘自
14、百度,有删改)【材料二】这是一组引人深思的数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减少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是遏制食品浪费的第一道关。在粮食收获环节,田间收割是粮食损失最大来源。在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有限公司,就积极寻找收获中减少粮食损耗的秘诀。用手机App跟收割机里的北斗导航系统连接,远程设定收割机运行和转弯的速度,就可以减少收获环节的损耗。比如说,水稻倒伏会影响收割速度,也会加大收获损耗。收割机转弯时,可能会把倒伏的稻子压在车下,收割不起来,
15、驾驶员需要经过大量转弯操作练习以控制速度。为避免这种情况,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操作收割机,人不用上车,速度更稳定了,收获质量也更高了,粮食损耗率不断降低。收割机启动、粮桶一键归位等操作也由最初的机械、液压控制改为电磁阀控制,通过收割机上的电脑就可以一键操作,既减轻了劳动强度,也通过提升标准化程度进一步降低了操作误差导致的粮食损耗。在粮食存储环节,工作人员通过集中控制安全监管平台监控粮仓内的情况,并应用了智能通风、集中控制安全监管平台和技防技控智能化收储系统等数字化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实现了无死角安全管理。应用数字化技术后,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300万斤以上。(选自瞭望新
16、闻周刊,有删改)【材料三】袁隆平用了50多年时间。把一颗稻种变成了“超级稻”,而在北京西北三环,国家作物种质库长期库里,包括水稻在内更多的珍贵种质资源正在低温环境下冬眠。作为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级种质库,这里可以收藏各类珍贵的农作物种子等品种资源150万份,贮藏寿命最长可达50年,在需要的时刻随时能被从容唤醒。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堪称种子的“诺亚方舟”。但一份种子想要入库,可不是件容易事。一粒种子要想真正进入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妥善保存,必须经过层层“关卡”。每一个品种都要先经田间种植“考验”2到3年、在确认其特点与库内种存在显著差异后,才可被“收编”。入库后的种子,又要经过
17、仔细“体检”,通过处理、清选、生活力检测、干燥等十多道“关卡”。最终装瓶密封。这些种子将被保存在不同条件的库里;在18、湿度低于50%的低温库。含水量5%8%的农作物种子将就此“沉睡”,寿命可从12年延长到数十年,唤醒后发芽率仍在九成以上;在超低温库,196的液氮则能让作物组织迅速进入冷冻休眠,就像给生长按下了暂停键,几十年后取出,依然可以活力不减。此外,这里还以DNA的方式保存着一些特有、珍稀、濒危、野生的作物遗传资源。(摘自新京报种子经过层层关卡才能进来“沉睡”,有删改)17下面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五常大米颗粒饱满、饭粒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水稻中干物质积累多,支链淀
18、粉含量高,可速溶解的双链糖含量高,所以吃起来香甜。B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生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C【材料三】表示在北京国家作物种质库长期库里,可以收藏各类珍贵的农作物种子等品种资源达150万份,贮藏寿命最长可达50年。D【材料三】中的图表显示中国作物种质保存总量近二十年来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用图表可以使读者有更为直观的认识。18【材料一】中第段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19【材料二】第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0有的同学认为种子研究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很没必要。请结合【材
19、料三】相关内容谈谈国家这样做的必要性。安安认为祖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耕种对每一个青少年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她分享一篇文章和大家一起体会耕种的意义。【材料一】“手机和出去玩,她可能会选择手机。”80后的凌雪,从小在乡村长大,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情结,也从中汲取了生命的滋养:“难过、心里堵得慌的时候,我就会回忆小时候跟曾祖母在农村老家的日子,跟小伙伴上山下河、种菜喂猪捞鱼的过往。”如今,她的孩子被城市文明和现代科技冲淡了鲜活的乡土回忆、厚重的生命底色,而笼上层层薄如蝉翼的虚无“之前有一个单元的作文是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她要观察豆芽,自己弄的没发芽,然后拿手机搜视频看的整个发芽生长过程。”更让凌雪忧
20、虑的是,远离自然、土地,孩子对亲情的感知也变得很浅。“她跟我之间,学校的事情占90%以上,她的亲情记忆只停留在妈妈怎么教她学习、怎么盯着她写作业,这对她的未来不会有好的影响。”(摘编自周丽耕读教育,唤醒远离土地的孩子)【材料二】“耕读传家”这四个字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和中国古人关于做人的智慧。处在天地间的农耕劳作,晴耕雨读、耕读结合的生活,不仅可以让人们获得满足生计的物质,而且可以健体修德、开慧学艺。天地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不是单纯的物质世界,而是承载着“道”和“德”,充溢着精神与文化的世界。在古人看来,天地就像生养我们的父母一样,不仅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也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和老师。易经有言:“
2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告诉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向天学习,厚德载物的品行要向地学习。而连接这种学习的桥梁,就是耕读。【材料三】“耕”应当是融健身、修德、开慧、学艺为一体的劳动,通过除草、种树、摘果、种庄稼等丰富多样的农耕劳动体验,让青少年掌握农业技能,感悟传统文化,理解劳动人民,实现知行合一。“读”主要是指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上包括传承家风家训、了解乡风民俗、学习节气农谚等,载体上包括楹联戏曲、祠堂宗谱、学堂伦理、诗文农书、传统表演艺术、手工艺绝活等。新时代耕读教育要着力培养勤俭节约、兢兢业业的优良传统,服务奉献,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道法自然、天人合
22、一的生态观念,艰苦奋斗、不惧困难的革命精神,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追求。传统耕读教育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现代耕读教育仍要发挥家庭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的独特作用,在家庭中形成崇文重教、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同时,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展览馆等,鼓励各层级学校开展文化传承式生产劳动教育,深化大中小学生对农耕文化、乡风民俗、传统美德的理解与认同。通过校园、田野和社会三大场域,将课堂延伸至大自然,扩容耕读文化知识、充实生产劳动体验。新时代耕读教育要注重可持续性,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开展适应其身心特点的耕读活动。对小学生,重在培养“动手做”能力,让耕读教育“有趣味”;对中学生,重在理清
23、耕读文化传统脉络,培养劳动与教育、体验与感悟能力,让耕读教育“有温度”;对大学生,重在通过参与耕读教育的建设和服务,培养传承耕读文化、服务“三农”事业的意识和能力,让耕读教育“有情怀”。做好各学段耕读教育之间的过渡衔接,才能让学生对耕读文化有完整、系统的把握,充分发挥耕读教育的育人效能。21【材料二】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2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述为什么要开展耕读教育。23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24【材料一】“80”后妈妈凌雪所在城市即将开展耕读教育,请你依据上述材料,为其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六、作文25请你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从下面两道作文
24、题中,任选一题进行作文。现代汉语词典对“劳动”的解释之一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国语有言:“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意思是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人生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作文一:请以“劳动让我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作文二: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劳动”有什么认识?请根据你的认识,自拟题目,完成一篇议论文。温馨提示:(1)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校名透露个人信息的名称一律用“XXX”代替。(2)书写清晰,卷面整洁,650字以上。试卷第9页,共10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