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福建省惠安县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 考 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2017.10.14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题。 大师,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代的学术精英,他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也是该民族在该特定历史时代的精神之光,同时也“蕴藏着超越该特定时代的最大信息量”。大师涌现的时代,往往也是一个民族鼎盛的时代,或者是鼎盛到来的前夜。 时下,国内各大媒体重量级人物频频亮相,动辄就是“大家”、“大师”。其实这是一种误 导。说实话,即便是出大家大师的时代,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大师做学问的目的仅在学术
2、本身,他们知道,学中之道贵在打通,道存则通,道无则隔。所以,真正的大师所为不是猎取功名利禄,做的是讲学又讲道的学问,他们断不愿频频公诸大众媒体。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媒体的良苦用心。称呼大师,不失为一种礼貌,然而,过度恭维且易误导大众,是害多而益少的。对于被称呼者来说,不失为一种“狂”气,有时候也是一种洒脱,一种超然。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是对“狂”的正面解释。古往今来,“狂”人也层出不穷 ,他们的成就也往往不是那些“狷”者能望其项背的。春秋、两晋、汉唐等时期在这方面出现过许多典型代表。也正因为如此,春秋诸子、魏晋思想、汉唐文化,凌驾百代,皆后无来者。
3、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狂”所成就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则尤然。但如果狂妄过度则又是一种轻浮,一种浅俗,不利于学术,也不利于发展。 我们知道,“大家”和“大师”会影响时代甚至是影响人类的。他们的作品也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或标志着人类精神的重大转变,不仅有艺术上和艺术史上的价值,而且还要有审美上和审美的时代性的贡献。这样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是跨越式的、划时 代的,具有标志性意义,如达芬奇、毕加索、顾恺之、王维、石涛等。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能从深度和广度上切入历史,甚至切入人性的深层状态中去。而我们目前的某些艺术家,充其量也只是影响了当下中国,更不要说影响人类发展的总体进程,怎么称得上“大师”?顶多算是
4、“名流”。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眼下不是标榜自己是什么,也不是别人称呼什么,而应该静下来思考自己究竟是什么,能干些什么,并找准自己的艺术和社会坐标,针对性地潜下心来,好好用心“干活”,并思量着能做到什么程度。那些虚泛的东西留待别人去评判,由后人来定位。 之所 以出现“大家”、“大师”乱称的现象,源于国人缺乏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真正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西风东进的背景下。强势的西方国家加强文化的推销,让毫无准备的国人和缺乏远见的“专家”来不及思考,一时不知所措,找不到自我,也理不清是非。呼唤大师出于某种美好愿望。然而,2 由于我们的教育过于局限在某个领域或学科,综合素质的不足是致命的。在这样的教育背
5、景下产生的“当代名家”,大多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门家而已,很少有学贯中西的通人之才。 当务之急,我们要多加考虑为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作何担当,担当多少的问题,而不是虚妄地自拜什么大师 。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即便自命不凡,千万不要去无谓添乱。 1下列各项中对 “ 大师 ” 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师对于一个民族,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一个民族的学术精英,他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也是该民族的精神之光。 B当下国内各大媒体动辄就是 “ 大家 ” 、 “ 大师 ” ,这其实是源于国人缺乏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真正了解和认识。 C一个民族如果涌现了大量的大师,这往往代表着这个民族处于鼎盛的时代,或者是
6、鼎盛时代即将到来。 D如果艺术家及其作品具有跨越式的、划时代的,具有标志性意义,能从深度和广度上切入历 史,甚至切入人性的深层状态中去,他们可以成为大师。 2下列关于 “ 狂 ”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称呼艺术家为 “ 大师 ” ,这对于被称呼者来说,不失为一种 “ 狂 ” 气,有时候也是一种洒脱,一种超然。 B我们对 “ 狂 ” 很早就有研究,孔子说的 “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是对 “ 狂 ” 最早的论述。 C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 “ 狂 ” 人都层出不穷,他们 大多 积极进取,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D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7、 “ 狂 ” 也是这样,我们应对其辩证地认识,绝对不能狂妄过度。 3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大师做学问的目的仅在学术本身,真正的大师所为不是猎取功名利禄,做的是讲学又讲道的学问,他们是不愿频频公诸大众媒体的。 B当下,因西方国家加强文化的推销,这让我们一些缺乏远见的 “ 专家 ” 来不及思考,一时不知所措,找不到自我,也理不清是非了。 C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应当做的是要找准自己的艺术和社会坐标,针对性地潜下心来,好好用心 “ 干活 ” 。 D “ 大家 ” 和 “ 大师 ” 可以说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他们的作品是影响人类的,也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或 促使 人类精神
8、发生 重大转 变。 3 二、古代诗文阅读( 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 (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 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 留 难 。 契 丹 以 兵 二 十 万 压 代 州境 , 遣 使 请 代 地 , 岁 聘 之 使 不 敢 行 , 以 命将 。将 入 对 曰 :“臣 备 位 侍从 , 朝 廷 大 议 不 容 不 知 。 万 一 北 人 言 及 代 州 事 , 不 有 以 折 之 , 则 伤 国 体 。”遂 命 将
9、诣 枢 密 院 阅 文 书 。 及 至 北境,居人 跨 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 先 破的。契丹使 萧禧馆客 , 禧果以代州 为 问 , 将 随 问 随答 。 禧 又 曰 :“界 渠 未 定 , 顾 和 好 体 重 , 吾且 往 大 国 分 画 矣 。 ” 将 曰 :“此 事 , 申 饬 边 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 籍 为 盗 者 系 狱 , 将曰 :“ 是 绝 其 自 新 之 路也 。”悉 纵 遣之 , 自 是 民 无 一 人 犯 法 , 三 圄 皆空 。 父 老 叹曰 : “自 王 沂 公 后 五 十 六年
10、 , 始 再 见 狱 空耳 。”郓 俗 士 子 喜 聚 肆 以 谤 官 政 , 将 虽 弗 禁 , 其 俗 自 息 。 召 为 兵 部侍郎。上 疏 言 :“ 治兵有制, 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 而 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 , 神 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 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 章惇为相, 与蔡卞同肆 罗 织,贬谪元祐诸臣,奏 发 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 , 对曰 :“发人之墓, 非 盛德事 。” 知 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 谥曰文定。 4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1、 A 初 /选 人 调 拟 /先 南曹 /次 考 功 /综 核 无 法 /吏 得 缘 文 为 奸 /选 者 又 不 得 诉 长 吏 /将 奏 罢 南曹 /辟 公舍 以 待来诉者 /士无留难 / B初选人调拟 /先南曹 /次考功 /综核无法 /吏得缘文为奸选者 /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 待来诉者 /士 无留难 / C初选人调拟 /先南曹 /次考功 /综核无法 /吏得缘文为奸 /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 待来诉者 /士无留难 / D 初 /选 人 调 拟 /先 南曹 /次 考 功 /综 核 无 法 /吏 得 缘 文 为 奸 选 者 /又 不 得 诉 长 吏 /将
12、奏 罢 南曹 /辟 公舍 以 待来诉者 /士无留难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4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 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 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
13、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 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 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 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 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7 把 文 中 画 横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 10 分 ) ( 1) 将 曰 :“此 事 , 申 饬 边 臣 岂 不 可 , 何 以 使 为 ?”
14、禧 惭 不 能 对 。 ( 2) 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0 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B此诗开篇迂回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引发了诗人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C首联上句写时间,意兴阑珊,下句写空间,兴致勃勃,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