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全面依法治国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主题为“依法治国”,集中讲述了什么是法治、我们为什么需要 法治以及如何进行法治建设等有关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本单元的核心知识为“法治”。价值分析:(1)知识价值:本单元在简述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述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 民守法的基本要求,阐明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明
2、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规律,知道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 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之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也是中国人民 的实践;发现“法治”和“法制”的区别,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探究法治与生活、 法治与道德的关系,认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解释法治建设对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要 意义;明确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育人价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拥有法治使人共享尊严,让生活更美好,使社 会更和谐的认知与
3、情感;懂得在与他人、社会的共同生活中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养成依法办 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 捍卫者,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升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1)基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是课标编写组对学科素养或能力、学科总目标、 学段目标的规划,其中重点体现了学科素养,这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 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各学科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 能力,这是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课
4、程标准时的基本任务,也是核心任务。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模块3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依法治国”的内容要求表述如下:3.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2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3.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通过对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整合,我们发现模块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依法治国”主要研究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法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怎样进行法治建设” 等三个问题,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依据课
5、程标准,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以课程标准为质量底 线,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2)基于学生的学情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能力,如果目标定得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就会降 低教学效果,使学生在高难度的学习内容面前望而却步;如果难度过低,会造成时间与精力的 浪费,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对依法治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归纳与概括、辨析与论证等能力 还欠缺,针对学生现状,我们在设计“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学习目标时,应该运用学业水平 质量2中“面对-一般情境问题”,作为确定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准。根据学情确定的课堂目标,如果更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就更有
6、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 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尝到进步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树立起足够的 信心,为学习添加动力。(3)基于教材等资源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又是学 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地位在各种教学资源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教材,课程资源也是影响 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媒体资源等都是课程实 施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课程资源。因此,在目标确立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挖掘利用现有的各 种课程资源,实现目标达成度的提高。在对模块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依法治国”进行设计目标时,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 采用了“图
7、书馆、网络等查阅、收集资料”“参观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整合民法典立法、 实施等过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问题,在真 实问题中解疑释惑,在社会实践中历练践行。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 方法、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1)通过查阅、收集资料,了解法的产生,归纳法的发展规律,列举具体案例分析法 的职能,说明法治是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在比较中提升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初步形成对 法治的认同。(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与取得的成就,明确我国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的总
8、目标,提升归纳与解释的能力,深化对法治的认同。(3)通过对民法典立法、实施等过程的了解,阐明其在建设法治国家、政府、社 会的意义,就如何加强法治国家、政府、社会提出建议,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 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提升辨析与论证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素养。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 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大任务(内容任务、评价任务 )单元学习活动所 需 课 时(1)通过查阅、收集资料,了 解法的产生,归纳法的发展规 律,列举具体案例分析法的职
9、 能,说明法治是先进的国家治理 方式,在比较中提升归纳与概括 的能力,初步形成对法治的认 同 。(2)通过参观法治教育实践基 地,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与 取得的成就,明确我国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提升归纳与 解释的能力,深化对法治的认 同 。(3)通过对民法典立法、 实施等过程的了解,阐明其在建 设法治国家、政府、社会的意义, 就如何加强法治国家、政府、社 会提出建议,阐述科学立法、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 基本要求提升辨析与论证的能 力,增强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 &nbs
10、p;与素养。为什么需要法治?内容任务:关于法和法治的基本概述,如源起、分类、性质、 作用评价任务(指向目标1):自主查阅资料,从多个角度说 明并展示关于法的一般知识。课前进行资料 的查阅与收集, 列举案例说明 并以适合的形 式展示。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治?内容任务: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与 成就、依法治国的目标、原则评价任务(指向目标2): 完成小组探讨任务;参观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完成相 应任务。小组合作活动:探讨美好生活需 要的法治保障。2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内容任务: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评价任务:(指向目标3):采访人大代表,了解立法过程; 撰写小论文:我的立法
11、建议。围绕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历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了解我国的立法要求和立法 程序,理解科学 立法的重要性。3全面依法治国为 什 么 需 要 法 治统国法泊建设的历程需 要 什 么 样 的 法 治 如 何 建 设 法 治 中 国全面雅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九课第一框科学立法1.教学内容分
12、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 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本框题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教材第三单元以“全 面依法治国”为核心,第七、八课讲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 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本框题上承接七、八课继续以“全面 依法治国”为核心,下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三框,一起构成第 九课,讲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第九课四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四框的逻 辑关系是:先阐述科学立法,
13、这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才能落到实处。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这 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四框内容讲述上都按一定顺序:内涵如何 推进。通过本框题“科学立法”的学习,引领学生在知识上,掌握科学立法的内涵以及推 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在情感上,坚定认同我国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理解并支持国 家立法工作;行动上,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为相关部门科学立法工作建言献策。本课的内容体现课程标准3.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树立法治意识,以科学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于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去。从本框题的内容结构上
14、来讲,本框的两目分别阐述了科学立法的内涵和推进科学立法,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学科思维逻辑。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 的一种全面的思维方式。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 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了解我国立法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其对 全面依法治国的历程、目标与原则以及法治中国的一体化建设有了一定的把握。但是,他 们对于“科学立法”这个概念可能缺乏更加深入的理性认识,相关理论知识具有碎片化, 抽象思维能力较弱。3. 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
15、 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通过对“科学立法”相关情境的分析,围绕我国民法典的科学编纂,引导学生探究我 国为什么要在有民事单行法律的基础上再编纂民法典,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立法的内涵、思 考推进科学立法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课堂小组合作研习以及课后的延 伸学习,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 科学立法的内涵,锻炼学生的辨析能力;通过小组汇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辩论,锻炼学生理性思辨的能力。引导学生认可民法典编纂的立法工作,认同我 国立法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
16、,对国家立法工作所做的努力持肯定态度,增强学生的政治 认同感;引导学生理解民法典编纂的程序,掌握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通过课堂辩论,进一步深化对科学立法的理解,树立法治意识。最终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调查我国法治建设中立法环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法治观念,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法 治建设,践行公共参与。4.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掌握怎样推进科学立法。难点: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是对立法自身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是对主体参与的要求,两者 共同形成了科学立法的合力。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nbs
17、p; 学生活动环节一: (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等) 动,与教的环节对应
18、)活动一:为什么要编纂民法典?1、小组交流学习任务,形成统一意见;2、推选小组代表进行展示;3、讨论时长3分钟。学生了解民法典诞生的背景,总结出民法 典的重大意义和编纂民法典的原 因 ,由此 得出科学立法的基本内涵。民法典编纂之前,我国已经有婚姻法、 继承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 责任法等单行法。思考:为什么还要再编纂民法典?在此过程中,教师展示民法典的诞生背景, 带着学生总结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和原因。结合民法典编纂的“六字箴言”探讨科 学立法的内涵。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 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
19、 次与深度)从这些信息中总结中,学生可以看到民法典的一些新特点,结合预习的教材内 容,就可以知道它符合科学立法的一些内涵。但老师可以依据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 可以合并同类项,比如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帮助学生理解,其实本 质都是要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切忌死记硬背,而是考察逻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留下 逻辑,谈化机械记忆。环节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活动二:民法典是如何科学成“典”? &nb
20、sp; 学生交流和分享民法典小案例,引起大 1.谈一谈不同主体在民法典编纂过程家的关注,介绍民法典的编纂历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2.民法典成功编纂对推进科学立法有 1、小组交流学习任务,形成统一意见;何启示? 2、推选小组代表进行展示;3、讨论时长3分钟。设计意图通过民法典的编撰历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立法
21、的主体,立法的流程以及人民的参与,思 考不同主体在立法中承担何种任务,从而思考总结一部良法应当如何订立得出,明晰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 环节三:教师 活动 学生活动活动三:引经据“典”论立法围绕辩题:从立法的角度看,稳定和修订1、小组选择一方观点,统一意见,搜集论 哪个更重要?展示辩论双方观点: 据 ;正方:稳定比修订更重要。(法律不能朝2、推选小组代
22、表表达观点,在他组表达不 令夕改。法律如果变动不居,民众就会不同意见时可以派代表反驳;知所从。此言法律规定既要严格执行,又3、讨论时长3分钟。 要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性。)反方:修订比稳定更重要。(社会是发展 的,要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 法律就必须跟进,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不 断更新,以切和现实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如果法律不能与时俱进,就会极大限 制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设计意图真理越辩越明,观点的争议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辩论,让学生知道虽 然制定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但是没有一部法律是完美的,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法律必须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立
23、法的稳定需要依靠科学立法立法的修订也是为了更科学地立法。法律是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与现实情况不符的规定 需要修订,而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 慧和中国方案,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宣传实施民法典,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使得民法典走 到人们身边,走进人们心里。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 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内涵(是什么科学立法G推进(怎么做)民法 典编 纂首先民法典是科学立法的典范是本节课的议题。民法典编纂和科学立法是个性与共性的 关系。经过活动一为什么要编纂民法典的思考之后,我们可以归纳出科学立法的内涵。经过 活动二探究民
24、法典是如何科学成“典”的,理清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参与主体各自发挥的作用 对科学立法的推动意义。经过活动三引经据典论立法的辩论进一步明确在时代大潮中把握科 学立法的科学性。理解从提高立法质量到完善立法程序对科学立法的重要作用。落脚到法治 中国的建设需要每个人参与其中。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 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领域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来改善的?中学生如何有序反映立法建议? 请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调查研究,写一份实践报告。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课前印发民法典不得不知的小知识,增广学生见闻,
25、拓宽学生视野;上课利用多媒 体技术,采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法典带来的影响,进而引发思考,推动主 要教学环节的进行;课后布置开放式调查作业,亲身体验,进一步理解科学立法的基本内容 和实现途径。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 我评估与改进设想)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在于:一、立足大单元设计,明确本课教学定位。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 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的必要性。为了实施高质量的育 &
26、nbsp; 人,尝试采用“大单元设计”,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为主要目标。依据“大 单元设计”的要求通过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和开发,形成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法治?”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治?”“如何建设法治中国?”三个大议题,重新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了本单元的内容。本课科学立法回应了如何建设法治中国?这一大议题。在如何建设法治 中国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议题式教学,推动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以民法典何以成立法典范?为议题。设置 “为什么要编纂民法典?民法典是如何科学成典?引经据典论立法”三个序列化活动,解决 科学立法是什么,为什么要科学
27、立法,怎样科学立法。学生以真实的民法典编纂情境为依据, 在课堂上开展开放性、思辨性、综合性、系列性的探究活动,推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实 施。三、多样态教学形式,推思维高阶提升。本节课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角色模拟、 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在这些教学形式下,学生主动地、有思维含量的、有生长点的、 可持续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四、多元评价方式,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除了教师的评价,本节课还设计了学生评价 环节,制定了详细的评价量表,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科学、激励性的评 价。使得学生更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
28、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第一,法律专业知 识储备不足。本课主要围绕民法典的编纂展开教学,对于民法典这一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特别是一些法条我本身也缺乏系统的、专业性的认识,在引用和讲解时,有些表述还不够规 范和严谨。第二活动任务开放性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为什么编纂民 法典?民法典是如何科学成“典”?引经据典论立法。三个活动应该是层层递进剖析科学立法。活动任务的开放性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维度。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 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 学生的
29、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堂学习活动观察评价表表现水平评价主体订 维度A级B级C级日 我 评价T H 子 评价十入7F 评价学习 态度学习专注度高, 善于与人合作, 虚心听取别人的 意见,积极参与 讨论具有一定的学习 专注度,能与他 人合作,听取别 人意见,有参与 讨论学习专注度低, 缺乏与人合作的 精神,难以听进 别人的意见,极 少参与讨论学科 知识 基础知识基础扎实, 整合程度高,有 较高的学科知识 的整合能力、迁 移能力。知识基础较扎 实,有一定程度 的整合,能进行 学科知识的整合 与迁移。知识基础薄弱且 呈碎片化。学科 语言 表达 能力发言有条理,能 准
30、确用学科专业 语言将课堂学习 中使用的资源蕴 含的信息、意义 进行概括和阐 述。能发表观点,能 用学科专业语言 将课堂学习中使 用的资源进行描 述,条理性、逻 辑性不足很少发言且不能 准确表达,日常 语言使用较多。学科 思维 能力大胆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见解,独 立思考,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问 题。能用老师或他人提供的方法解决 问题,有一定的 思考能力和创造 性。不敢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不 能独立解决问 题。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说明: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 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定量评价部分 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进行。小组任务完成评分规则合作探究过程需要努力合格良好优秀审题准确,厘清 任务任务分解获取证据的方法 可靠获取的证据具有 资格力与证明力观点明确且完整能够用学科专业 语言交流陈述清 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