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 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 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 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冬天及小动物的 情感体验,使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 空 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
2、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 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 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 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12 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
3、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 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 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
4、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 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 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2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 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5、,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 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 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
6、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 歌? 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 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 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教学策略。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 1、2 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 1 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
7、惊喜的心 情。指名读。 2第 2 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 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 3 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 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 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 3 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
8、也不同,小鸡 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 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 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 4 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 齐读第 4 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 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
9、,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 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 5 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 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 5 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 6 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 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
10、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 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 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 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 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
11、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4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 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小画家”们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 拓展仿写儿歌,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突破课文难点;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 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成功之处一是教师利用欣赏雪景的课件,引导学生说说
12、在雪地里的有趣的游戏等形 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一个积极展现自我的氛围中,让学生 在整节课中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快乐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二是教师合理地开发课 外学习资源。在课外延伸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之 后让学生仿编诗句,把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 的语文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2不足之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朗读时体会这句话,给孩子们的体会 时间不够充分,有些着急。 13 乌鸦喝水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课文讲的是乌鸦通过动
13、脑筋 想办法解决水少、瓶口小的困难,最终喝到水的故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浅显,通俗易懂, 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设计本 着“时时激趣”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课后练习题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亲历 语言实践,在反复地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大意,提高学 生阅读能力。设计中特别坚持了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 解汉字的意义;并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 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乌鸦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师) 5 2预习
14、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窄口透明瓶子(透明饮料瓶子)、小石子、水。(学 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 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 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 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 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 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设计意图:随课文题目识记“乌”“鸦”这两个字,让学生在
15、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 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 y do ch bn f pn bin x du 乌鸦 到 处 办 法 旁 边 许 多 sh z fn jn zho shu kn jin y zh ku k 石 子 放 进 找 水 看 见 一 只 口 渴 (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2)去掉拼音读。 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
16、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语比较多,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 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时时强调。认读生字、新词从带拼音到去掉拼 音,有效地缓解了认读压力,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扎扎实实地去读、去认。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识记、书
17、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 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书 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 6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 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 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18、(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 (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7)齐读第 3 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 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节课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 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用课后的练习题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 文第 3 自然段。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指导朗读, 读出语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教学结束前的问题设计,为继 续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布置作业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书写
19、生字“石”“多”。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作业布置中的认读、书写,以及朗读都是为了帮 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课后的练习题 既强化了本课重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 了。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请同学们
20、好好地读课文第 1 自 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 1 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 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 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指导朗读。 (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 1 句话。 (出示卡片:“到处”“找水”。) 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 试着用“他也许去_找,也许去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指导朗读。
21、(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 2 句话。 7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 水) 设计意图:课文是识字的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文章的识字载体功能,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 使学生感悟随文识字的乐趣。本环节的设计特点是联系上下文,通过想象,并用“也许 也许”练习说话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到处”一词的意思,还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
22、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 2 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 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 朗读课文。 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 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课文中“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这两句话 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小科学家,让 学生将小
23、石子一颗一颗地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会到用智慧解 决问题后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 学研究之路。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 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灵动的表演可以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 在通过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由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 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五、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设
24、计意图:本环节我设计了“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这个 问题,让学生用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见解,使学生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 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道理。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 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的动力。 六、指导书写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 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 8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本节课
25、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起 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 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 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读好书就是对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的最好办法,因此,此环节我布置 了让孩子们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26、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到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 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由于 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 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课有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教学中我通过设置困 难“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怎么办”,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维不断 发展,
27、明白了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 9 14 小蜗牛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 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 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 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 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 蜗牛妈
28、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 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
29、引 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 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 zi hi zi wn qun bin hu f y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o ji w ni wn b p y p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
30、 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0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
31、寸”要比“ ”低一点, 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学生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 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 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 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 2、3 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
32、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 2 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 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 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
33、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 3 自然段第 1 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 3 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 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
34、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 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 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1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 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
35、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 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 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
36、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自由练读。 指名朗读。 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 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从最后
37、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 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 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12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 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
38、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 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对_说:“_。已经是春天了!” _对_说:“_。已经是夏天了!” _对_说:“_。已经是秋天了!” _对_说:“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 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 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
39、眼中的四季,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 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 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
40、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 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 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 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 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13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小兔运南瓜”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课标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最后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 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里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
41、幅,南瓜已经运回 了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第二幅图空缺,那么, 小兔究竟是怎样运南瓜的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一次的教学就以第二幅图为重点,它 为我们提供了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填充,以此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课前准备 课文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一只可爱的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他高兴极了,想把
42、南瓜运回家,可是抱不动。他愁眉苦脸地说:“我怎么才能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呢?” 师: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喜欢他吗? 生:认识,是小兔。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小兔遇到什么难题了?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运回家,可是他抱不动。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就一起来帮助小兔想办法,好吗? 生:好。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一进入这个情境, 就会有强烈的表达冲动,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达 师:我们怎么帮小兔啊?快快转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马上把你的办法告诉小 兔,好吗? 生:小兔可以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把南瓜抬回
43、家。 师:这种办法是请别人帮忙。真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可以帮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着南瓜回家。 师:你可真是个“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 师:噢,自己解决问题,把南瓜当成车轮啦!这个办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 师:有道理。这个办法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兔自己克服困难。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来一根木棍,撬着移动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这种办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劲的。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吗? 生:小兔可以向别人借车运大南瓜。 14 师:向谁借车?借什么车? 生:向邻居借车,有小货车最好,推车也行
44、。 师:先求助别人,再自己运。 生:小兔可以用许多打了氢气的气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很有创意! 师:你们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我把掌声送给你们。 师:(过渡)刚才大家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说出了自己想的办法。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可 是小兔不知道选哪种办法好啦!现在请你们帮助小兔参谋参谋,他应该选哪种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教 师运用肯定、赞赏等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三、讨论评议,注重表达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觉得用抱或背的办法不好,因为这样很费劲又很慢。第 3 种办法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 就很好。
45、 师:对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 生:我认为向别人借车运南瓜的办法好,又快又轻松。 师: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的办法就不错。 生:用气球运南瓜的办法好,很省力。(许多生:不好,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万一气球撞到树上或者被什么东西扎了就会破,南瓜就会掉下来摔坏,那就白费力气了。 师:看来这办法还不容易实施呢。 生:我觉得第 4 种和第 5 种办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绳子拉或用木棍撬着移动都太费 劲。 师:是啊,这对小兔来说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觉得还是第 1 种办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费劲,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抬, 就比较轻松了,“人多力量大”。
46、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替小兔谢谢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 脑筋想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加以梳理,通过小组合作加工,流畅地表达出来。这一环节再 次体现了小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 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学科综合 师:(课件播放音乐)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帮小兔把南瓜运回了家,现在就请每位小朋友选 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画。回家后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 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语言的内化与外化的训练过程,把它画下来是语言图像化的过程,看着 画把它编成故事又是一个图像文字化的过
47、程,在这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 到有效的提高。 教学反思 好的教师应该是刺激学生思维的诱导者,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引路者。口语交际课是启迪学 生思维的重要课例,也能充分反映教师课堂的把握能力及知识水平等。本课教师在课堂中充 分运用自己的鼓励技巧,充当引导者、把握者和参与思考者,把课堂分成三个阶段:问题引 入思考在回答中思考师生共同思考评价,达到了培养思维的目的。特别是教师巧妙地采 用弱化不成功方法和不给出最优答案而只给予普遍鼓励的办法,让每位学生有交流的机会, 15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克服课堂出现只限于优生施展才能空 间的弊端,也给学生的后续思考留下了
48、充分的空间。评价是比较高的思维方式,教师通过师 生共同思考、评价的方式,把思维推向更高的层次,做到有普及、有提高,符合学生思维的 成长特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语文园地八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重点) 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重点) 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难点) 4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难点) 5掌握书写规则。(重点) 6了解中国民俗特色。 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制作精美的贺卡。(教师) 2词语卡片、彩纸。(学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设疑: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亲人在哪
49、里工作,是什么职业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职业名称。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工作 地点和职业名称吧!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环节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趣味识字”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名称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 2认识“工、厂、医、院、生”,指导识记。 3指导书写“工、厂”,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在学生书写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 注意写字姿势。) 4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职业。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识字的快乐。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 果皮 树皮 加法 办法 旁边 两边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