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哲学原理及应用(2020 版 21 届学生使用)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 义包括辩证唯物论(第四、五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唯物辩证法【第 三单元第七(联系)、八(发展)、九(矛盾)、十(辩证否定与创新意识)课】三个 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第十一课)、价值观和人生观(第十二课)等组 成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P28
2、-30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P28 原理内容: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P32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 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
3、动与相对 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识别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稳中求进 4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P30-31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 担者。 方法论方法论:我们不能离开物质谈运动,也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 2 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P33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 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识别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
4、 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 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 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 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6人的主观能动性 P34 原理内容: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 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7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 5原理 6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
5、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 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识别关键词:办事情要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做事 失败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8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看)P37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 行方针、路线、政策或
6、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 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9意识的作用 P38-40 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 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 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 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识别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
7、功或失败强 3 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 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 10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8原理 9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 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 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
8、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 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 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11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 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2)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 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
9、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 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从辩证法角度: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 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从认识论角度: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要求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 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 从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角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要求 我们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二部
10、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 (第六课 求索真 理的历程) 1实践的特点 P42-43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过程、结果)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4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好、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
11、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 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识别关键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 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不是金子, 一炼就知路不险, 则无以知马之良摸着石头过河 3、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44-46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
12、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P47 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 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例:我们党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人类在探索宇宙的 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5、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P47-48 原理内容:(1)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2)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3、。 6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P48-49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 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强调为什么? 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 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5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强调为什么?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 认识的基础社会实
14、践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具有上升性。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已经 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识别关键词:第一次提出某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 过程,同时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推进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
15、七课) 1联系具有普遍性 P54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 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关键词: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 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统一意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关处 理关系同时导致、后果离不开一致性、连续性(过去、现在、未来-前后相继历史 联系)空间相邻-左邻右舍 2联系具有客观性 P55-56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 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
16、意性。 实例:有些人将命运同生肖属相联在一起;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涸泽而渔;建设生态文明等。 3联系具有客观性 P56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实例: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循环经济;出台政策等。 6 4联系具有多样性 P56-57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总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 移。 具体方法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 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
17、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 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实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某人在社会上可扮演 学生、教师、消费者等不同角色。 5(合)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P57-58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 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 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 整体的功能,
18、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 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识别关键词:顾全大局国家与各地区或某地区、国家与部单位、各部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 关系发展的全过程与某一阶段之间的关系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强调的是相互配合、 整体势力,要培养队员集体意识、全局观念事关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期的思想东、中、西部与 全国组成部分环节全局、大局、局部战略长远高度三农工作与全国工作地区分割、地 方保护主
19、义分裂、独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等。 5(分)、强调整体 P57-58 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 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分)、强调部分 P57-58 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 和服务于整体。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 6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P58-59 原
20、理内容: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 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 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识别关键词: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八课) 1发展的普遍性 P60-63 原理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识别关键词: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促
21、进(社会、技术)进步促进新产 品升级换代不断完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促进新事物成 长、支持和拥护新事物创新、更新、刷新、发展、提高新产品、新局面、新形势、新思路长 远利益,战略高度从到的发展过程(上升、前进)面向未来,为了子孙后代具有前瞻性, 科学预测推陈出新新陈代谢 2(合)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P64-65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 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 验。 识别关键词:某事物成长经
22、历艰辛困苦的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或成功在挫折中前进前途 光明,道路曲折前进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严峻挑战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2(分) 、强调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P64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为什么?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 途;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 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 成长壮大。 2(分)、强调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P65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为什么?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 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
23、程;旧事物往往比较强大,总是 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8 方法论;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合)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或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P65-66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 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 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循环往复的结果。) 方法论: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 飞跃和发展。 识别关键词: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循序渐进有计划、分阶段
24、或分步骤实施优化 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或产业升级循序渐进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尺度一次次从 做起一蹴而就过度急于求成 3(分) 【强调量变】 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强调质变】 原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 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强调保持事物的性质不变】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需要保持事物 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
25、限度之内,坚持适度的原则。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 包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应原理 1 和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应原理 3 和 5);坚持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对应原理 6、7 和 8)。 1、矛盾的基本属性 P67 原理内容: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P68 原理内容:矛盾双方是既同一又斗争的关系。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
26、含着差别的同一; 9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受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一方面,另一方面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科学(核技术、克 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又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 优点和缺点、和而不同变成、转化为,居安思危正视、化解矛盾,面对现实处理与 关系,人与自然、经济与环保、公平与效率、自由与纪律、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等等往往 运用这一原理。 3、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向有利方向转化; 关键词:变成、转化为如:化害为利;转危为安;变废为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吃一堑, 长一智
27、;居安思危。 4矛盾的普遍性 P69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 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关键词:一方面另一方面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同时;科学(核 技术、克隆技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又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优 点和缺点等。 5矛盾的特殊性 P70 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
28、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 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不同(特点)差别或差异区别对待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一切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不同条件下或在不同情况下或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对策、策略 或政策想问题、办事情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特色农业或特色经济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研究新情况、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办事情要有针对性发挥独特优势不同时期有不同特 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符合发展的阶段性 特征比较
29、优势多样性区别、差异一律、一概一刀切、一风吹 实例: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自身优势;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等。 6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74 坚持以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为指导。 10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 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P71-72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 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
30、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在一定场合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重要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先试点再总结 后推广经验指导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既借鉴学习别人有益经验又进行自主创新典 型示范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不照抄照搬、死板硬套解剖麻 雀同与异(既相同,又不同)将中央政策、外地的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在马
31、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举一反三 等/指导;都;共同点等 小贴士:坚持这一原理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的认识秩序;有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P72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
32、学会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9、强调主要矛盾的原理 p72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事物的发 展方向。 方法论:要求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关键词: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把作为重中之重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 量抓重点工程把作为第一要务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口根本骨干力量核心首位 协调发展舍本逐末 实例:好钢用在刀刃上;牵牛要牵牛鼻子;“弹钢琴”的方法;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1 10、强调次要矛盾的原理 P72 原理内容: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
33、下相互转化,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方法论: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关键词:既要又要;统筹兼顾;协调; 11、(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P73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 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要全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 住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要看到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 实例: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就业形势、网络利弊、
34、党的反腐败问题、一国两制没有改变 我国性质等。 12、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 P73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关键词:以为主体以为主导经济形势、国际局势和党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好的 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因小失大权衡利弊得失,分清主流与支流分析 形势:巨大成绩存在不足(困难和问题)判断性质、辨清方向、识大局总体上、总的来看, 还有问题评价人的功与过评价工作的得与失防微杜渐 实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防微杜渐。 13、强调矛盾的次
35、要方面 P73 原理内容: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 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要看到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 1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矛盾的不平衡性的方法论)P73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两点论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也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重点论是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也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 而不是均衡论; 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 而不是一点
36、论。 12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四、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的否定观 P75-76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 定是发展、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 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 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吸取、保留和改造肯定
37、又否定克服消极的保留合理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 对待传统文化突破传统理论创新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突破陈规 旧俗创新新产品,新思路,新方案,新突破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借鉴;反面的有:抛弃 全盘否定、完全彻底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P76-77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 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 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
38、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 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 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 P78-80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劳动者素质、劳动对象)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理论创新为先导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 新等)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人 类认识的对象日益扩大,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 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的基点是创新。 【知识整合】全面把握创新 A创新的内容: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39、、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 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 B创新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统一。 13 辩证法依据: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它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陈规旧说,敢于 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认识论依据: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40、发展真理。 C创新的要求: (1)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 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2)培养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 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 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知识整合】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是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发展(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唯物辩 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规
41、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者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 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一部分:历史观(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P87-88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 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从客观存
42、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克服 错误的社会意识。 识别关键词:落后腐朽思想先进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流行网络用语 1(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14 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 【强调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原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 展起积极
43、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2(合):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P89-90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 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设一定要适应经 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
44、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 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识别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所有制结构改革分配制度改革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 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 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识别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政府(大部制
45、)、政党、民族、宗教等制度变革 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 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识别关键词:人民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相结合 农民,老百姓群众利益弱势群体民生以人为本人权反映人民利益的心声为人民服 务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
46、立场出发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 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小贴士:掌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5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 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 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1人的价值(人生价值)P96 原理内容: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47、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 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 我价值的统一;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 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求 我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识别关键词:说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先进人物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于他们对社会 的贡献忘我帮助人民做好事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服务他人社会提供的生存、发展、 工作条件大家的努力个人精神、素
48、质、理想信念反之,贪图安逸拜金主义 实例:当前先进人物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年度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P97-98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 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 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识别关键词: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先进人物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坚持正确 的价值观如航天英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生态文明循 环经济“八荣八耻”荣辱观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或正确的价值观)的标准 P99-101 变式设问 2:如何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变式设问 3: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