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子教案设计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影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观察和科学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演示、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学目标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语言运用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影子的特点。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思考影子与光的关系。审美创造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影子的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教学
2、重点、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认识生字词,学会书写要求掌握的生字。难点1. 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表达影子的特点。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观演示、学生讨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含影子图片、视频)、手电筒、白纸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1.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影子图片,包括动物、植物和人物的影子。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是什么?”3. 揭示答案:
3、“这些都是影子!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影子吗?它们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影子。”1. 认真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被图片中的影子吸引。2. 思考教师的问题,尝试找出图片的共同点。3. 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影子。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影子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影子的存在和形成,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观察影子的形成1. 带领学生到室外,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2. 找一个简单的物体(如书本、玩具等),放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物体和它的影子。3.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什么了?为什么物体旁边会有一个黑黑的、形
4、状和物体一样的东西呢?”4. 解释影子的形成原理:“当阳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挡住一部分光线,这部分光线无法继续传播,就在物体后面形成了一个暗区,我们称之为影子。”1. 跟随教师到室外,认真观察物体和它的影子。2. 思考教师的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3. 聆听教师的解释,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设计意图通过实地观察和提问引导,让学生直观感受影子的存在和形成过程,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制造影子1. 引导学生到教室光线明亮处,准备进行影子制造游戏。2. 示范如何用手或身体在墙壁上制造出影子,并鼓励学生尝试。3.
5、 提问:“你们能变出不同形状的影子吗?试试看!”4. 巡回指导,观察学生制造影子的方式,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1. 跟随老师的引导,到指定区域准备。2. 观看老师的示范,并尝试用手或身体在墙壁上制造出自己的影子。3. 发挥创意,尝试改变手型或身体姿势,制造出不同形状的影子。4. 积极参与,享受制造影子的乐趣。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直观地感受影子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讲解影子的变化1. 引导学生观察窗户外的阳光,提问:“现在和刚才我们的影子有什么不同?”2. 讲解不同时间(如早晨、中午、傍晚)阳光角度变化对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影响。3. 使用手电筒等光
6、源,模拟不同光源下(如直射、斜射)影子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并讨论。4.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路灯下的影子、树荫下的影子等,进一步加深理解。1. 仔细观察窗外的阳光和自己的影子,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2. 认真听讲,理解不同时间阳光角度变化对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影响。3. 积极参与模拟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光源下影子的变化。4. 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并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影子情况。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小组讨论与分享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4-5人,讨论他们在制造影子和观察影子变化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2. 鼓励
7、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察到的影子情况。3. 引导学生对其他组的分享进行点评和补充,促进班级内的交流与互动。1.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制造影子和观察影子变化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2. 认真倾听其他组的分享,并进行点评和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加深对影子形成及变化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和思考过程,增强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总结与回顾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特点以及变化规律。2. 强调观察、实践和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好奇
8、心和探索欲。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自己影子的变化,准备下节课分享。1. 认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2. 认识到观察、实践和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3. 课后积极完成作业,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自己影子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明确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同时,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加深对影子形成及变化的理解。作业设计基础题:1. 抄写课文影子中的生字词,每个三遍,并尝试组词。2.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早上、中午和晚上影子的变化,并画下来。拓展题:1. 查找资料,了
9、解除了人以外,还有哪些事物有影子,并简要说明原因。2. 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故事中要包含主人公和他的影子之间的有趣互动。板书设计标题:影子生字词:影、前、后、左、右、黑、狗、它、好、友课文结构:- 影子是我的好朋友(线连接“我”与“影子”图标)- 影子特点:1. 我走它也走(箭头表示同步移动)2. 我停它也停(双线表示静止)3.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方向箭头指示前后)4. 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文字描述,旁边画小黑狗简笔画)互动环节:- “找影子”游戏:模拟阳光下,学生尝试找到并指出自己的影子方向(文字描述,不画图)- 影子变化观察: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文字描述,用长短不一的线条示意)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生动的板书设计,尤其是利用箭头、图标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特点。2. 结合生活实例,如“找影子”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在描述影子变化时,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需加强语言训练。2. 拓展题部分,学生对影子在其他事物上的应用了解较少,需提前准备更多相关资料或引导学生自主查找。3. 板书设计中,虽然注重了直观性和趣味性,但部分细节处理略显复杂,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可能需要进一步简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