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章 移动通信网 5.1 概述 5.2 GSM系统 5.3 CDMA系统 第第5 5章章 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 第5章 移动通信网 5.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特点1)用户的移动性要保持用户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因此,系统中要有完善的管理技术来对用户的位置进行登记、寻呼、通话过程中的切换,使用户在移动时也能进行通信,不因为位置的改变而中断。5.1 5.1 概概 述述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移动台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如建筑群或障碍物等,因此电磁波在传播时不仅有直射信号,而且还会产生反射、折
2、射、绕射、多普勒效应等现象,从而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因此,必须充分研究电波的传播特性,使系统具有足够的抗衰落能力,才能保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3)噪声和干扰严重移动台在移动时不仅受到城市环境中各种工业噪声和天然电噪声的干扰,同时,由于系统内有多个用户,因此,移动用户之间还会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这就要求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信道进行合理的划分和频率的再用。第5章 移动通信网 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固定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5)有限的频率资源在有线网
3、中,可以依靠多铺设电缆或光缆来提高系统的带宽资源;而在无线网中,频率资源是有限的,ITU对无线频率的划分有严格的规定。如何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课题。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移动通信的分类移动通信的分类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其中陆地移动通信系统有:蜂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集群系统等。同时,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相结合产生了卫星移动通信,它可以实现国内、国际大范围的移动通信。1)集群移动通信集群移动通信是一种高级移动调度系统。所谓集群通信系统,是指系统所具有的可用信道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的功能,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和高效能
4、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公用移动通信系统是指给公众提供移动通信业务的网络。这是移动通信最常见的方式。这种系统又可以分为大区制移动通信和小区制移动通信,小区制移动通信又称蜂窝移动通信。3)卫星移动通信利用卫星转发信号也可实现移动通信。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可采用同步卫星,而对手持终端,采用中低轨道的卫星通信系统较为有利。第5章 移动通信网 4)无绳电话对于室内或室外慢速移动的手持终端的通信,一般采用小功率、通信距离近、轻便的无绳电话机。它们可以经过通信点与其他用户进行通信。5)寻呼系统无线电寻呼系统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移动通信系统。它是由寻呼台发信息、寻呼机收信息来
5、完成的。第5章 移动通信网 5.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1第一代第一代(1G)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以美国的AMPS(IS-54)和英国的TACS为代表,采用频分双工、频分多址制式,并利用蜂窝组网技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克服了大区制容量密度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虽然采用频分多址,但并未提高信道利用率,因此通信容量有限;通话质量一般,保密性差;制式太多,标准不统一,互不兼容;不能提供非话数据业务;不能提供自动漫游。因此,已逐步被各国淘汰。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第二代第二代(2G)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为数字移动通
6、信系统,是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流,以GSM和窄带CDMA为典型代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数字技术,利用蜂窝组网技术。多址方式由频分多址转向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技术,双工技术仍采用频分双工。2G系统采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系统具有数字传输的种种优点,它克服了1G系统的弱点,语音质量及保密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可进行省内、省际自动漫游,但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发展,也无法实现移动的多媒体业务。第5章 移动通信网 目前采用的2G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1)美国的D-AMPS,是在原AMPS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规范由IS-54发展成IS-136和IS-136HS,1993年投入使用。它采用时分多址
7、技术。(2)欧洲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在1988年完成技术标准时制定的,1990年开始投入商用。它采用时分多址技术,由于其标准化程度高,进入市场早,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2G标准之一。第5章 移动通信网(3)日本的PDC,是日本电波产业协会于1990年确定的技术标准,1993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它采用的也是时分多址技术。(4)窄带CDMA,采用码分多址技术,1993年7月公布了IS-95空中接口标准,目前也是重要的2G标准之一。第5章 移动通信网 3第三代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早在1985年ITU-T就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最初命名为FPLMTS(未来公共陆地移动
8、通信系统),后来考虑到该系统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市场,工作的频段在2000 MHz,且最高业务速率为2000 kb/s,故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第5章 移动通信网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的各种业务相互兼容,具有高服务质量;与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的通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对第三代无线传输技术(RTT)提出了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高速移动环境:144 kb/s;
9、室外步行环境:384 kb/s;室内环境:2 Mb/s)的要求。ITU定义的IMT-2000的功能子系统和接口如图5.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IMT-2000系统由终端(UIM+MT)、无线接入网(RAN)和核心网(CN)三部分构成。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1 IMT-2000的功能子系统和接口示意图第5章 移动通信网 为使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顺利地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保护已有投资,这就要求IMT-2000系统在结构组成上应考虑不同无线接口和不同网络。于是ITU-T提出“IMT-2000家族”的概念,允许各地区性标准化组织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它们根据在市场、业务需求上的不同,提出了各个
10、国家和地区向第三代系统演进的策略。目前的主流技术标准有以下几种:第5章 移动通信网 1)宽带码分多址(WCDMA)WCDMA主要由欧洲ETSI和日本ARIB提出,经多方融合而形成,是在GSM系统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技术,其核心网基于GSM-MAP,同时通过网络扩展方式提供在基于ANSI-41的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支持这一标准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形成了3GPP阵营。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CDMA2000CDMA2000是由窄带CDMA(IS-95)向上演进的技术,经融合形成了现有的3GPP2 CDMA2000。CDMA2000的核心网是基于ANSI.41的,同时通过网络扩展方式提供在基于GSM
11、-MAP的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CDMA2000包括1X和3X两部分,也易于扩展到6X、9X、12X。对于射频带宽为N1.25 MHz的CDMA2000系统(N=1,3,6,9,12),采用多个载波来利用整个频带。第5章 移动通信网 3)TD-SCDMATD-SCDMA是中国电信技术研究院(CATT)所提出的新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是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已被ITU正式批准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这是我国通信业发展中一个新的里程碑。第5章 移动通信网 4)WiMax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特指IEEE 802.
12、16a标准,是IEEE于2004年1月制定的标准,用于解决无线MAN(城域网)和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WiMax已于2007年被正式批准为第四个3G标准。WiMax相当于无线LAN IEEE 802.11的Wi-Fi联盟,其目标是促进IEEE 802.16的应用,工作包括产品认证和相互连接的确保等。第5章 移动通信网 5.1.3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1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1)大区制所谓大区制,是指由一个基站(发射功率为50100 W)覆盖整个服务区,该基站负责服务区内所有移动台的通信与控制。大区制的覆盖半径一般为3050 km。第5章 移动通信网 采
13、用这种大区制方式时,由于采用单基站制,没有重复使用频率的问题,因此技术问题并不复杂。只需根据所覆盖的范围,确定天线的高度、发射功率的大小,并根据业务量大小,确定服务等级及应用的信道数。但也正是由于采用单基站制,因此基站的天线需要架设得非常高,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也要很高。即使这样做,也只可保证移动台收到基站的信号,而无法保证基站是否能收到移动台的信号。因此这种大区制通信网的覆盖范围是有限的,只能适用于小容量的网络,一般用在用户较少的专用通信网中,如早期的模拟移动通信网(Improved Mobile Telephone Service,IMTS)中即采用大区制。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小区制小区制
14、是指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小区,在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内移动台的通信与控制。小区制的覆盖半径一般为210km,基站的发射功率一般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减少信道干扰。同时还要设置移动业务交换中心,负责小区间移动用户的通信连接及移动网与有线网的连接,保证移动台在整个服务区内,无论在哪个小区都能够正常进行通信。第5章 移动通信网 由于是多基站系统,因此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中需采用频率复用技术。对相隔一定距离的小区进行频率再用,可以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和系统容量。在大容量公用移动通信网中普遍采用小区制结构。公用移动通信网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服务区为平面形,称为面状服务区。这时小区的划分较为复杂
15、,最常用的小区形状为正六边形,这是最经济的一种方案。由于正六边形的网络形同蜂窝,因此称此种小区形状的移动通信网为蜂窝网。蜂窝状服务区如图5.2所示。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2 蜂窝状服务区示意图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移动通信网中的多址方式移动通信网中的多址方式当把多个用户接入一个公共的传输媒质实现相互间通信时,需要给每个用户的信号赋以不同的特征,以区分不同的用户,这种技术称为多址技术。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是通过基站和其他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因此必须对移动台和基站的信息加以区别,使基站能区分是哪个移动台发来的信号,而各移动台又能识别出哪个信号是发给自己的。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多址方式的基
16、本类型有频分多址方式(FDMA)、时分多址方式(TDMA)、空分多址方式(SDMA)、码分多址方式(CDMA)等。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是FDMA、TDMA、CDMA以及它们的组合。如GSM系统中,采用的是FDMA/TDMA方式;窄带CDMA系统(IS-95)和3G的宽带码分多址(WCDMA)中,采用的则是FDMA/CDMA方式。3移动通信网的频率配置移动通信网的频率配置我国无线电委员会分配给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如表5.1所示。第5章 移动通信网 表表5.1 我国无线电委员会分配给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我国无线电委员会分配给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第5章 移动通信网 GSM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17、(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北欧四国向CEPT(Conference Europ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欧洲公共电信业务规范,以建立全欧统一的蜂窝系统。5.2 GSM 5.2 GSM 系系 统统第5章 移动通信网 GSM蜂窝通信网作为世界上首先推出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其自身的优点如下:(1)频谱效率高。(2)容量大。每小区的可用信道数为12.5个,大大高于模拟移动网。(3)语音质量高。(4)安全性高。(5)在业务方面有一定
18、优势。第5章 移动通信网 5.2.1 GSM网络结构网络结构1GSM网络的基本结构网络的基本结构GSM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移动台(MS)、基站系统(Base Station System,BSS)和网络子系统(Network SubSystem,NSS)。如图5.3所示,BSS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NSS由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以及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认证中心(AUC)和设备标志寄存器(EIR)等组成。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3 GSM网络基本结构第5章 移动通信网 1)移动台(MS)移动台
19、是移动网中的用户终端,包括移动设备(Mobile Equipment,ME)和移动用户识别模块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通常称为SIM卡)。2)基站系统(BSS)基站系统负责在一定区域内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一个BSS包括一个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和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两部分组成。第5章 移动通信网(1)基站收发台(BTS)。BTS是BSS的无线部分,它完成BSC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实现BTS与MS(移动台)之间通过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及相关的控制功
20、能。(2)基站控制器(BSC)。BSC是BSS的控制部分,处于基站收发台BTS和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一个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几个基站收发台,主要功能是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对本控制区内移动台越区切换进行控制等。第5章 移动通信网 3)网络子系统(NSS)网络子系统对GSM移动用户之间通信和GSM移动用户与其他通信网用户之间通信起着管理作用。NSS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构成,各功能实体之间和NSS与BSS之间都通过No.7信令系统互相通信。(1)移动交换中心(MSC):蜂窝通信网络的核心,它为本MSC区域内的移动台提供所有的交换和信令功能。第5章 移动通信网(2)网关M
21、SC(Gateway MSC,GMSC):完成路由功能的MSC,它在MSC之间完成路由功能,并实现移动网与其他网的互连。(3)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一种用来存储本地用户位置信息的数据库。在移动通信网中,可以设置一个或若干个HLR,这取决于用户数量、设备容量和网络的组织结构等因素。每个用户都必须在某个HLR(相当于该用户的原籍)中登记。第5章 移动通信网 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户信息:如用户号码、移动设备号码等。位置信息:如用户的漫游号码、VLR号码、MSC号码等,这些信息用于计费和用户漫游时的接续。这样可以保证当呼叫任一个不知处于哪一个地区的移动用户时,均可由该移动用户的HLR获知它当时处
22、于哪一个地区,进而建立起通信链路。业务信息:用户的终端业务和承载业务信息、业务限制情况、补充业务情况等。第5章 移动通信网(4)访问位置寄存器(VLR):用于存储进入其覆盖区的用户位置信息的数据库。当移动用户漫游到新的MSC控制区时,由该区的VLR来控制。一般地,一个MSC对应一个VLR,记作MSC/VLR。当移动台进入一个新的区域时,首先向该地区的VLR申请登记,VLR要从该用户的HLR中查询,存储其有关的参数,并要给该用户分配一个新的漫游号码(MSRN),然后通知其HLR修改该用户的位置信息,准备为其他用户呼叫此移动用户时提供路由信息。移动用户一旦由一个VLR服务区移动到另一个VLR服务区
23、时,移动用户则重新在新的VLR上登记,原VLR将取消临时记录的该移动用户数据。第5章 移动通信网(5)鉴权认证中心(AUC):AUC与HLR相关联,是为了防止非法用户接入GSM系统而设置的安全措施。AUC可以不断为用户提供一组参数(包括随机数RAND、符号响应SRES和加密键Kc三个参数),该参数组可视为与每个用户相关的数据,在每次呼叫的过程中可以检查系统提供的和用户响应的该组参数是否一致,以此来鉴别用户身份的合法性,从而只允许有权用户接入网络并获得服务。(6)设备识别寄存器EIR:存储移动台设备参数的数据库,用于对移动设备的鉴别和监视,并拒绝非法移动台入网。第5章 移动通信网 4)接口移动业
24、务的国际漫游要求各个厂家生产的移动设备之间必须能够进行互通。因此,GSM系统在制定技术规范时就对其子系统之间及各功能实体之间的接口和协议作了比较具体的定义,使不同供应商提供的GSM系统基础设备能够符合统一的GSM技术规范而达到互通、组网的目的。第5章 移动通信网 GSM系统的主要接口有A接口、A-bis接口和Um接口等。(1)A接口:定义为网络子系统(NSS)与基站系统(BSS)之间的通信接口,从系统的功能实体来说,就是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互连接口,其物理链接通过采用标准的2.048Mb/s的PCM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
25、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2)A-bis接口:定义为基站系统的两个功能实体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BTS与BSC之间的远端互连,物理链接通过采用标准的2.048 Mb/s或64 kb/s的PCM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第5章 移动通信网(3)Um接口(空中接口):定义为移动台(MS)与基站收发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移动台与GSM系统的固定部分之间的互通,其物理链接通过无线方式实现。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4)网络子系统内部接口包括:B接口:MSC 和与它相关的VLR之间的接口。C接口:MSC 和HLR之间的接口。D
26、接口:HLR 和VLR之间的接口。E接口:MSC之间的接口。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GSM网络结构网络结构1)移动业务本地网结构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移动业务本地网,建网的原则为长途区号为2位或3位的地区可建移动业务本地网。每个移动业务本地网中应设立一个HLR,必要时可以增设HLR,用于存储归属移动业务本地网的所有用户有关数据。还可以几个移动业务本地网共用一个MSC,每个移动业务本地网中可设立一个或多个MSC。在移动业务本地网中,每个MSC与所在本地的长途局相连,并与所在地的市话汇接局相连。在长途局为多局制地区,MSC应与该地区的高一级长途局相连。如没有市话汇接局,可与本地市话端局相连,如图5.4所示
27、。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4 移动业务本地网组成示意图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省内GSM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省内GSM移动通信网由省内的各移动业务本地网构成。省内设立若干个移动业务汇接中心,二级汇接中心可以只作汇接中心(即不带用户),也可以兼作移动端局(与基站相连,可带用户)。省内GSM蜂窝移动通信网中的每一个移动端局,至少应与省内两个二级汇接中心相连,二级汇接中心之间为网状网结构,如图5.5所示。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5 省内GSM网络结构示意图第5章 移动通信网 3)全国GSM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全国GSM移动电话网按大区设立一级汇接中心,省内设立二级汇接中心,移动业务本
28、地网设立端局组成三级网络结构,一级汇接中心之间为网状网,如图5.6所示。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6 全国GSM网络结构示意图第5章 移动通信网 4)联通GSM、移动GSM与PSTN网络间的互通网络结构中国联通的GSM移动通信网与中国移动的GSM移动通信网和PSTN网络间的互通组网方式如图5.7所示。在中国联通GSM移动交换局所在地,联通网和PSTN网之间各设一个网间接口局,双方接口局按一对一的方式成对互连。联通GSM用户与移动GSM、PSTN用户间的各种业务互通(含本地、自动长途、移动及国际业务等)所需的话路接续和信号,均经过网间接口局连接。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7 联通GSM、移动GS
29、M与PSTN网络间的互通组网示意图第5章 移动通信网 5.2.2 GSM的区域、号码与识别的区域、号码与识别1区域定义区域定义GSM系统属于小区制大容量移动通信网,其相应的区域定义如图5.8所示。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8 GSM区域定义第5章 移动通信网(1)GSM服务区。GSM服务区是指移动台可获得服务的区域,即不同通信网(如PSTN或ISDN)用户无需知道移动台的实际位置而可与之通信的区域。一个服务区可由一个或若干个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组成。从地域而言,可以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国家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若干个国家。(2)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一个PLMN可由一个或若干个移
30、动交换中心组成,在该区内具有共同的编号制度和共同的路由计划。PLMN与各种固定通信网之间的接口是MSC,由MSC完成呼叫接续。第5章 移动通信网(3)MSC区。MSC区系指一个移动交换中心所控制的区域,通常它连接一个或若干个基站控制器,每个基站控制器控制多个基站收发信机。从地理位置来看,MSC包含多个位置区。(4)位置区。位置区一般由若干个小区(或基站区)组成,移动台在位置区内移动无需进行位置更新。通常呼叫移动台时,向一个位置区内的所有基站同时发寻呼信号。位置区标识LAI是在广播控制信道BCCH中广播的。第5章 移动通信网(5)基站区。基站区系指基站收、发信机有效的无线覆盖区,简称小区。(6)
31、扇区。当基站收发信天线采用定向天线时,基站区分为若干个扇区。采用120定向天线时,一个小区分为3个扇区;采用60定向天线时,一个小区分为6个扇区。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号码与识别号码与识别GSM网络包含无线、有线信道,并与其他网络(如PSTN、ISDN、公用数据网)或其他PLMN网互相连接。为了将一次呼叫接续传至某个移动用户,需要调用相应的实体。因此,正确地寻址就非常重要,各种号码就是用于识别不同的移动用户、不同的移动设备以及不同的网络。(1)移动台号簿号码(MSISDN)。MSISDN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呼叫某一用户时所使用的手机号码,其编号计划独立于PSTN/ISDN编号计划,编号结构为CC+
32、NDC+SN其中,CC为国家码(如中国为86),NDC为国内地区码,SN为用户号码。第5章 移动通信网(2)国际移动用户标识号(IMSI)。这是网络唯一识别一个移动用户的国际通用号码,对所有的GSM网来说它是惟一的,并尽可能保密。移动用户以此号码发出入网请求或位置登记,移动网据此查询用户数据。此号码也是HLR和VLR的主要检索参数。根据GSM 建议,IMSI最大长度为15位十进制数字,具体分配如下:MCC+MNC+MSIN/NMSI其中,MCC为移动国家码,MNC为移动网号,MSIN为移动用户识别码,NMSI为国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5章 移动通信网 IMSI编号计划实现国际统一,由ITU-T
33、E.212建议规定,以适应国际漫游的需要。IMSI由电信经营部门在用户开户时写入移动台的EPROM。当任一主叫按MSISDN拨叫某移动用户时,终接MSC将请求HLR或VLR将其翻译成IMSI,然后用IMSI在无线信道上寻呼该移动用户。第5章 移动通信网(3)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为了对IMSI保密,在空中传送用户识别码时用TMSI来代替IMSI。TMSI是由VLR给用户临时分配的,只在本地有效(即在该MSC/VLR区域内有效)。(4)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号(IMEI)。IMEI是惟一标识移动台设备的号码,又称移动台电子串号。该号码由制造厂家永久性地置入移动台,用户和网络运营部门均不能改
34、变它。根据需要,MSC可以发指令要求所有的移动台在发送IMSI的同时发送其IMEI,如果发现两者不匹配,则确定该移动台非法,应禁止使用。在EIR中建有一张“非法IMEI号码表”,俗称“黑表”,用以禁止被盗移动台的使用。第5章 移动通信网(5)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这是系统分配给来访用户的一个临时号码,供移动交换机路由选择使用。移动台漫游进入另一个移动交换中心业务区时,该地区的移动系统赋予它一个MSRN,经由HLR告知MSC,MSC据此才能建立至该用户的路由。当移动台离开该区后,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都要删除该漫游号码,以便再分配给其他移动台使用。第5章 移动通
35、信网(6)位置区和基站的识别码。在检测位置更新和信道切换时,要使用位置区识别标志(LAI),LAI的组成格式如下:MCC+MNC+LAC其中,MCC和MNC均与IMSI的MCC和MNC相同。位置区码(LAC)用于识别GSM移动通信网中的一个位置区,最多不超过两个字节,采用十六进制编码,由各运营部门自定。在LAI后面加上小区的标志号(CI),还可以组成小区识别码。第5章 移动通信网(7)基站识别色码(BSIC)。BSIC用于移动台识别相同载频的不同基站,特别用于区别在不同国家的边界地区采用相同载频且相邻的基站。BSIC为一个6比特编码,其格式如下所示:MCC+BCC其中,MCC为PLMN色码,用
36、来识别相邻的PLMN网;BCC为BTS色码,用来识别相同载频的不同基站。第5章 移动通信网 5.2.3 信道类型及时隙结构信道类型及时隙结构1逻辑信道逻辑信道GSM通信系统中,根据所传输的信息不同,将逻辑信道分为业务信道(Traffic Channel,TCH)和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CCH)。1)业务信道(TCH)业务信道传输编码的语音或用户数据,按速率的不同分为全速率业务信道(TCH/F)和半速率业务信道(TCH/H)。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控制信道(CCH)CCH用于控制信道传输的各种信令信息。控制信道分为以下三类:(1)广播信道(BCCH):一种一点到多点的单方向
37、控制信道,用于基站向移动台的下行方向。BS在BCCH中向所有MS广播一系列的信息,用于移动台入网、位置登记和呼叫建立(如同步信息)。(2)公共控制信道(CCCH):一种一点对多点的双向控制信道,用于传送呼叫接续阶段所必需的各种信令信息。其中,CCCH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5章 移动通信网 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信道,用于移动台在申请入网时,向基站发送入网请求信息。接入允许信道(AGCH):下行信道,用于基站向移动台发送指配专用控制信道DCCH的信息。寻呼信道(PCH):下行信道,传送基站对移动台的寻呼信息。(3)专用控制信道(DCCH):一种点对点的双向控制信道,其用途是在呼叫接续阶段
38、和在通信进行当中,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传输必需的控制信息。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物理信道物理信道GSM系统采用时分多址、频分多址、频分双工方式(TDMA、FDMA、FDD)。采用频段为:上行890915MHz,下行935960 MHz;双工间隔45 MHz。首先在25 MHz的频段内进行频分复用,分为125个载频,载频间隔为200 kHz;再在每个载频上进行时分复用,分为8个时隙。这样,共有1000个物理信道,根据需要分给不同的用户使用,移动台在特定的频率上和时隙内,向基站传输信息,基站也在相应的频率上和相应的时隙内,以时分复用方式向各个移动台传输信息。GSM系统的时隙结构如图5.9所示。GSM
39、的帧结构分为帧、复帧、超帧、超高帧。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9 GSM系统的时隙结构示意图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在GSM中,基本的无线资源单位是一个时隙(Slot),每个时隙含156.25个码元,占15/26 ms(576.9 s),传输速率为1625/6270.833 kb/s。每一个TDMA基本帧(Frame)含8个时隙,共占60/134.615 ms。多个TDMA基本帧构成复帧(Multiframe),其结构有如下两种:(1)26帧的复帧即含26帧的复帧,其周期为120 ms,这种复帧主要用于承载TCH业务信道。(2)51帧的复帧即含51帧的复帧,其周期为3060/13235.385 m
40、s,用于承载控制信道、BCCH、CCCH和DCCH等。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多个复帧又构成超帧(Super Frame),它是一个连贯的 5126TDMA帧,即一个超帧可以是包括51个26帧的复帧,也可以是包括26个51帧的复帧。超帧的周期均为1326个TDMA帧,即6.12s。多个超帧构成超高帧(Hyper Frame),它是帧结构最长的重复周期,包括 2048个超帧,周期为12 533.76 s,即3小时28分53秒760毫秒。用于加密的语音和数据,超高帧每一周期包含2 715 648个TDMA帧,这些TDMA帧按序编号,依次为02 715 647。第5章 移动通信网 5.2.4 呼叫接续与
41、移动性管理呼叫接续与移动性管理1位置登记位置登记位置登记过程是指移动通信网对系统中的移动台进行位置信息的更新过程,它包括旧位置区的删除和新位置区的注册两个过程。移动台的信息存储在HLR、VLR两个存储器中。当移动台从一个位置区进入另一个位置区时,就要向网络报告其位置的移动,使网络能随时登记移动用户的当前位置。利用位置信息,网络可以实现对漫游用户的自动接续,将用户的通话、分组数据、短消息和其他业务数据送达漫游用户。第5章 移动通信网 为了减少对HLR的更新过程,HLR中只保存了用户所在的MSC/VLR的信息,而VLR中则保存了用户更详细的信息(如位置区的信息)。因此,在每一次位置变化时VLR都要
42、进行更新,而只有在MSC/VLR发生变化时(用户进入新的MSC/VLR服务区时)才更新HLR中的信息。移动台一旦加电开机后,就搜寻BCCH信道,从中提取所在位置区标识(LAI)。如果该LAI与原来的LAI相同,则意味着移动台还在原来的位置区,不需要进行位置更新;若不同,意味着移动台已离开原来的位置区,则必须进行位置登记。第5章 移动通信网 位置登记可能在同一个MSC/VLR中进行,也可能在不同MSC/VLR之间进行。这两种情况下进行位置登记的具体过程会有所不同,但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如图5.10所示,给出的是涉及两个MSC/VLR的位置更新过程,其他情况可依此类推。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1
43、0 GSM位置更新流程第5章 移动通信网 1)移动台用IMSI来标识自己时的位置登记和删除 1表示MS从一个位置区(属于MSC-A)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区(属于MSC-B)。2 表示通过检测BS的广播信息,MS发现新收到的位置区识别与其存储的位置区识别不同。3和4 表示MS通过新基站向MSC-B发送“我在这里”的信息,请求位置更新。第5章 移动通信网 5 表示MSC-B把含有其标识和MS识别码的位置更新信息送给HLR(鉴权与加密运算从此时开始)。6表示HLR发回响应消息,其中包括全部相关用户数据。7和8 表示在被访VLR中进行用户数据登记(包括分配临时移动用户识别号码(TMSI)和移动台漫游号码(
44、MSRN),并向HLR汇报)。9 表示把有关用户位置更新响应的信息(包括TMSI和MSRN)通过BS4送给MS。10表示HLR通知原VLR删除与此MS有关的用户数据。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移动台用TMSI来标识自己时的位置登记和删除当移动台进入一个新的MSC/VLR区域时,若MS用原来的VLR(PVLR)分配给它的临时号码TMSI来标识自己,则新的VLR在收到MSC“更新位置区”的消息后,不能直接判断出该MS的HLR,而是向原来的PVLR“发送身份识别信息”消息,要求得到该用户的IMSI,PVLR用“身份识别信息响应”消息将该用户的IMSI送给新的VLR,VLR再给该用户分配一个新的TMSI
45、,其后的过程与用IMSI标识进行位置更新一样。如果MS因故未收到“确认”信息,则此次位置更新申请失败,可以重复发送三次申请,每次间隔至少是10s。第5章 移动通信网 3)分离与附着移动台可能处于激活(开机)状态,也可能处于非激活(关机)状态。当MS关机后,发送最后一次消息,要求进行分离操作,MSC/VLR收到消息后要在有关的VLR和HLR中设置一特定的标志,使网络拒绝对向该用户呼叫,以免在无线链路上发送无效的寻呼信号,这种功能称之为“IMSI分离”。当MS开机后,若此时MS处于分离前相同的位置区,则将取消上述分离标志,恢复正常工作,这种功能称为“IMSI附着”。若位置区已变,则要进行新的常规位
46、置更新。第5章 移动通信网 4)周期性登记当MS向网络发送“IMSI附着”消息时,因无线链路质量很差,有可能造成错误,即网络认为MS仍然为分离状态;反之,当MS发送“IMSI分离”消息时,因收不到信号,网络也会错认为该MS处于“附着”状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系统还采取周期性登记方式,例如要求MS每30分钟登记一次。这时,若系统没有接收到MS的周期性登记信息,VLR就以“分离”作标记,称做“隐分离”。网络通过BCCH通知MS其周期性登记的时间周期。周期性登记程序中有证实消息,MS只有接收到此消息后才停止发送登记消息。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呼叫接续呼叫接续移动用户做主叫和做被叫的接续过程是不同的,
47、下面分别讨论移动用户向固定用户发起呼叫(即移动用户做主叫)和固定用户呼叫移动用户(即移动用户做被叫)的接续过程。移动用户呼叫移动用户的接续过程可从两个过程进行类推。1)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移动用户(MS)呼叫固定用户(FS)如图5.11所示。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11 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过程第5章 移动通信网 1表示MS用户拨号、发送,MS通过公共信道RACH向BS提出接入申请,请求分配SDCCH。2表示BS将MS的接入申请向MSC汇报。3表示MSC对MS进行鉴权与加密模式设置。4表示鉴权通过后,MSC指示BS通过AGCH为MS分配SDCCH。5表示MS通过SDCCH请求呼叫建立(即传送
48、申请、分配业务信道TCH的有关信令)。6表示MSC通过PSTN的交换机向被叫振铃,同时通过TCH向主叫送回铃音。7表示被叫摘机,MSC即停送振铃与回铃音,双方开始通话。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固定用户呼叫移动用户固定用户(FS)呼叫移动用户(MS)如图5.12所示。1表示由FS来的呼叫被接至GMSC。GMSC称为信关移动交换中心,它是PLMN与PSTN接口的MSC。设置GMSC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当移动用户处于漫游状态时,出现长途兜圈子的情况。假如不设GMSC,则呼叫接续会出现下列长途兜圈子的情况。例如,呼叫(发自太原)归属局(西安)访问局(太原)MS(通话)。设置GMSC后,GMSC可将呼叫直接
49、接到访问局,从而防止了上述长途兜圈子的情况。例如,呼叫(发自太原)访问局(太原)MS(通话)。第5章 移动通信网 图5.12 固定用户呼叫移动用户过程第5章 移动通信网 2表示GMSC用MSISDN通过HLR查询MS的位置,获得MSRN。3表示HLR向GMSC报告MS的MSRN。4表示GMSC将呼叫路由转至MS所在的MSC。5表示MSC由VLR取得MS的相关数据。6表示MSC通过MS所在位置区内的所有BS对其进行寻呼。7表示MS响应寻呼,向所在小区BS作出应答。第5章 移动通信网 8表示BS将寻呼应答报告MSC。9表示MSC对MS进行鉴权和加密设置。鉴权通过后,MSC一方面指示BS通过AGCH
50、给MS分配TCH,BS与MS的联系随即切换到分配的TCH上,MSC通过TCH向MS送振铃音;另一方面向主叫送回铃音。10表示MS用户摘机,MSC即撤消振铃与回铃音,双方开始通话。第5章 移动通信网 3切换管理切换管理切换的目的是使正在进行的通信不中断,将通信连接从一个无线信道切换到另一无线信道。切换分为内部切换与外部切换两类。(1)内部切换。同一小区内不同物理信道之间的切换。这种切换发生在下列情况下:正在通信的物理信道受到干扰;为了进行维护,正在通信的物理信道或载频单元必须退出服务;为了平衡系统负荷。同一BSC控制的不同小区之间的切换。第5章 移动通信网(2)外部切换。不同BSC之间的切换,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