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阿左旗高级中学 2017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 二 语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 “ 粉丝 ” 与 “ 知音 ” 周兴杰 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 , 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 , 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 “ 文学终结论 ” 尚且余音未绝 , 又有学者提出了 “ 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 ” 的疑问 , 引发热议。 “ 知音 ” 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
2、 , 被伯牙引为“ 知音 ” 。子期辞世 , 伯牙毁琴不操 , 以示痛悼。由此可知 , “ 知音 ” 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 , 从而经由作品 , 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 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 , 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 , 接受者以能成 “ 知音 ” 为荣 , 创作者以能有 “ 知音 ” 为幸。 18 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 , 为解决 “ 趣味无争辩 ” 的难题 , 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 “ 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 。可见 , “ 知音 ” 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
3、 , “ 知音 ” 有意无意地 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而 “ 粉丝 ” 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 , 它是大众对 “fans” 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 , “ 粉 ” 或 “ 粉丝 ” 就是对某些事物的 “ 爱好者 ” 。如果仅在 “ 爱好者 ” 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 , 那么说 “ 我是莎士比亚的粉 ” 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 ,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 “ 粉丝 ” 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 , 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 “ 粉丝 ” , 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
4、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 , 大 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 , 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 , 可以明确 , “ 粉丝 ” 的欣赏和 “ 知音 ” 的欣赏对比 , 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 ,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 , 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 ?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 , 研究者发现 , 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 20世纪 80年代 , 有人用 “ 金庸 ” 之名仿作金庸小说 , 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 ,终使各式 “ 金庸 ” 尽数淘汰。有趣的是 , 金庸晚年按 “ 经典
5、 ” 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 , 不想费力 不讨好 ,竟遭众多 “ 金迷 ” 抵制。由此可知 , 粉丝像知音一样 , 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 , 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 , 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 , 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 “ 专攻一点、不计其余 ” 的辨别方式 , 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 ,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 “ 距离 ” , 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 , 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 , 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 , 如印有明星
6、头像的 T 恤、玩偶等 等。如此 , 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 , 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 , “ 知音 ” 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 , 他们更像采矿者 , 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 , 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 2 - 伴随积极的参与 , 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 : 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 , 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 , 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 , 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 MTV 翻拍等 , 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 知音 ” 呢 , 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
7、文本上 , 此外很 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由此可见 , “ 知音 ” 和 “ 粉丝 ” 不能相互替代。但是 , 将 “ 粉丝 ” 与 “ 知音 ” 并置 ,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 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 , 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 , 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如果有了这份热爱 , 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基于此 , 笔者以为可以提倡 “ 知音型粉丝 ” 和 “ 粉丝型知音 ” , 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选自 2017 年 3 月 6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 有删节 ) 1.下列对于 “ 知音 ” 和 “ 粉丝 ” 的理解
8、,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3 分) A.“ 粉丝 ” 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 , 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 , 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 知音 ” 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 , 精于深度耕犁文本 , 努力挖掘文本内涵 , 提炼出创作主旨。 C.“ 粉丝 ” 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 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 , 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D.“ 知音 ” 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 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 , 因此 , 比 “ 粉丝 ” 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不准确 的一项是 ( )( 3 分) A.文章引
9、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 , 目的 就在于 阐述作为 “ 知音 ” , 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 , 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B.文章第 段阐述了 “ 知音 ” 和 “ 粉丝 ” 各自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 , 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 C.为使读者对 “ 知音 ” 和 “ 粉丝 ” 有进一步的认识 , 文章第 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 , 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 , 增强了论证效果 ; 形象贴切的比喻 ,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 正确 的一项是 ( )( 3 分) A.“ 知音 ”
10、 与创作者 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 接受者希望能成 “ 知音 ” , 创作者希望能有 “ 知音 ” 。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 , 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 , 他们 只 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金庸晚年按 “ 经典 ” 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 , 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 “ 金庸武侠小说 ” 其审美价值不高。 D.“ 知音型粉丝 ” 可以将之理解为把 “ 知音 ” 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 , 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 , 进而修正那种 “ 专攻一点、不计其余 ” 、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4 6 题。 1250 万美元的阳光 - 3 -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 , 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 哈里斯太太。她不愿去养老院 , 而唯一的亲人 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 , 每天只喝两顿稀粥 , 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 , 贝蒂 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 , 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 , 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 , 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 ,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 “ 太太 , 您好 ! 我叫珍妮 , 和丈夫刚搬过来 , 住在您对面的楼里 , 以后请多多关照 ! ” 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 头垢面的
12、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 , 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 , 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 , 第二天 , 珍妮又来敲门。 “ 太太 , 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 ? 我们想借点阳光。 ” 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 “ 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 ? ” 贝蒂有些生气 , 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 “ 是的 , 太太 ,您看 , 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 , 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 ” 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 , 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 , 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 过这些 , 可都被
13、她冷冷地回绝了。但珍妮不一样 , 她笑容明净 , 性格温柔 , 言谈和善 , 令人怜惜。 “ 哦 , 好吧。我行动不便 , 你自己进来开窗户 ! ” 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 , 有些不好意思。 “ 太太 , 如果您不介意 , 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 ” 担心贝蒂不接受“ 施舍 ” , 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 , “ 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 ”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 , 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 , 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 , 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 , 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 “ 原来阳光也会跳舞 , 谢谢你 ! ” 她向
14、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 , 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 , 贝蒂喝了点粥 , 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 , 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 , 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有些难过 , 她稍思片刻 , 说道 :“ 太太 , 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 ”“ 又有哪遮住您了吗 , 夫人 ? ” 贝蒂有些疑惑。 “ 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 , 喜欢在阳光下用餐 , 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 , 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 ? ” 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 , 亲人离弃 , 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 , 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 , 她拒绝见人 , 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珍妮的 话像一团燃烧的火 , 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 当然可以。 ” 贝蒂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 , 在贝蒂家的花园 , 三个人沐浴着阳光 , 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 , 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 , 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 , 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 , 贝蒂的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