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区)(无答案) 第卷 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 1300 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 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上。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
2、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 1300 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 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 “时务 “即现实问题的
3、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 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
4、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 2 - 从。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击
5、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那里找得到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 1. 下列对 “中国科举制度 “的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 A. 科举制在唐宋时期有进步作用。而明清时期,由于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其弊端就越来越明显。 B. 八股文在明清科举考试中起着决定性
6、作用。八股文过关了,也就意味着科举考试过关了。 C. 策问始终是科举考试重要的考试题型,时务策考查了应试举子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现实问题的见解。 D. 20 世纪初,科举制度没有逃脱被停废的命运,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 ) A. 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 时的历史环境,受了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B. 考试内容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度被停废,意味着它抗衡不了代表工业文明的西学东进。 C. 科举制度不注重自然科学,其根源在于它是农业文明传统社会的产物,是排拒新事物和现实问题的。 D. 尽管长期以来,科
7、举制度伴随着连绵不断的严厉批评,但它一直在中国古代 1300 年的人才选拔中起着重要作用。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 A.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 1300 年的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之才,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 B. 明清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不少弊端。但也绝非仅考八股文一科。其三场考试还- 3 - 是较全面的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 C. 科举制度被古代统治者择善而从,是因为考试选才制度要优于其他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D. 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如朱熹、顾炎武、蒲松龄、吴敬梓等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8、。 (二 )实用 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如流水行云 德比松劲柏青 追记我国杰出的化学家蔡启瑞院士 2016 年 10 月 3 日 7 时 26 分,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蔡启瑞安详辞世,享年 104 岁。 这位生前说话声音低柔的厦门人有着瘦削坚毅的脸庞和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他将一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的催化化学事业,被誉为中国催化化学界的 “ 一代京师 ” 。生活中的他,为人平和谦逊、淡泊名利,像一股清泉般透彻,润泽着人们的心田。 “ 我怀念你啊,祖国 ” 1950 年 4 月 6 日,厦门大学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
9、第一个校庆。学校收到一份发自大洋彼岸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电报: “ 祖国大地皆春,我怀念你啊,祖国! ” 片言只语,满含对祖国深切的热爱。 发这封电报的正 是厦门大学的校友蔡启瑞。 1931 年,蔡启瑞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厦大化学系(后因病休学两年),获得 “ 免费奖学金 ”和 “ 嘉庚奖学金 ” 。 1937 年,学业成绩出类拔萃的蔡启瑞毕业后留校担任化学系助教。 1947 年,蔡启瑞作为厦门大学选派的赴美留学生来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他刻苦研读,并获得了化学哲学博士学位。 正当他铆足劲准备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时,又赶上朝鲜战争。当时美国政府规定,在美国留学的理工科中国学生一概不许回国。 蔡启瑞连递六次
10、离境回国申请,直到 1956 年才拿到离境签证,与钱学森等中国科学家和留美学生一起回到祖国 。 “ 国家需要,我愿意转行 ”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的化学工业和炼油工业还十分落后,要改变这一现状,催化科学是关键。但是,我国的催化科学当时基本上还是一项空白。 “ 国家需要,我愿意转行。 ” 虽然已经在结构化学小有名气,但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 4 - 候,当时 44 岁的蔡启瑞决定转行从事催化研究。 1958 年秋天,蔡启瑞和他的助手们在厦门大学建立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催化教研室。 对于催化理论,蔡启瑞选择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对不饱和有机物及一氧化碳的络合活化催化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总结
11、出络合催化可能产生的四种效应,丰富和发 展了络合催化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后,他又继续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催化作用和催化反应机理,取得一系列成果。 在 70 多岁时,蔡启瑞还主持开展了由合成气制取甲醇、乙醇和金属一氧化物协同催化作用本质等的研究,提出了重要理论观点和独到的构思。 即使到了 90 多岁,蔡启瑞还在紧盯科学前沿。据介绍,他最后的研究是:为发展高效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另辟蹊径,需要在 “ 有关酶的结构中寻找适合的氨基酸系列 ” 。 而这个寻找、验证和仿生的过程一直进行到 2011 年蔡启瑞摔倒住院。 “ 只唯真理,不唯权威 ” “ 学如流水行云,德比 松劲柏青。攀登跨越高
12、峰,育才灿烂群星。 ” 这是中科院院士、我国化学大师唐敖庆对蔡启瑞的学问和师德的赞誉。 蔡启瑞常教导学生 “ 只唯真理不唯权威 ” ,以此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刚上岗的年轻人,他都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给予耐心的指导,甚至手把手教他们进行实验操作。许多科研攻关内容,他会紧抓问题本质,深入浅出地给年轻人予以开导并提出解决思路。他让中年教师挑起重担,在关键问题上予以指导,但从不以自己的声望来代替他们开辟道路。 2013 年 4 月 6 日,时值厦大 92 周年校庆,厦大首颁该校奖教金最高奖项 “ 南强杰出贡献奖 ” ,蔡启瑞是两名获奖者之一,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 古人赞日: 仁者寿 !先生以百岁
13、的实践证明古人之云然也! ” (选自 2016 年 10 月 9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蔡启瑞所领导的厦门大学催化团队,曾三次受原高教部、教育部和国家教委的委托,先后举办催化讨论班、进修班和现代催化研究方法研讨班,为全国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培养了大批催化科学领域的中、高级人才,有效促进了中国催化研究与应用及催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摘自百度百科蔡启瑞简介) 为了总结和确切表达他的学术思想以为后人所用,蔡启瑞半夜起来在电脑前打字到黎明,给 20 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 学卷第一分册 “ 蔡启瑞篇 ” 的撰写者提供了近三万字的电子版参考资料,以致他腿脚肿胀得让人不忍目睹。(摘自百度百科蔡启瑞简- 5 - 介) 南京大学陈懿院士评价说,蔡先生除了科学上的卓越成就外,其高尚人格最为人所敬仰, “ 在名利面前,蔡先生不是争,而是退让,一个人做几件高风亮节的事不算什么,而蔡先生一辈子事事如此,很难很难。 ” (摘自厦门网,厦门新闻) 4. 下列对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A. 蔡启瑞学习能力强、素质超群,在厦大学习期间,多 次获得奖学金,后来凭借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 B. 蔡启瑞学习刻苦,他被厦大选派赴美留学,在俄亥俄州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