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021 1 年高二历史学考复习提纲(必修年高二历史学考复习提纲(必修三三) 专题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 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 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 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
2、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 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 供了物质条件。 (3)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 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知道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主张“德治”
3、注重政治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 天人关系: “天行有常” , 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重要思想 (唯物主义) ;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 “道”是世界的根本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把“道”作为最高原则,齐物、无用、无为。 法家 韩非 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崇尚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
4、工业者利益) 4、理解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学形成的影响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有教无类” , 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3)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 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5、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影响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各
5、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 汉代儒学 1、背景: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和国家统一,需要新的理论。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2、了解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1)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2)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3)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4)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
6、五常”。 3、知道汉代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 宋明理学 1、知道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1)背景:魏晋南北
7、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 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 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认识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宋明理
8、学的影响: 消极影响: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2)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 来源: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 内容:注意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作用:强调个人修养,但又压抑人性。 地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成为官方思想 四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上:一方面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重农抑商;另一方面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
9、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3)思想文化上: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思想界因循守旧。但西 学东渐中近代西方科技传入中国, 使一些知识分子视野开阔。新旧交替, 矛盾尖锐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2、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异端”李贽: 挑战正统思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 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否认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 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如主张男女平 等,个性自由发展,反
10、对贞节观)。 (2)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从而限制君权,保 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 。 (3)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点: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 皆本”; 思想上:“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4、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1)新发展具体表现:第一,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倡导民本、民
11、主。第二,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 主张工商皆本。第三,文学上,反对理学空谈,主张经世致用。第四,在哲学上,批判唯心主义,发展 唯物主义。 (2)评价: 进步性: 思想家们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焕 生机。 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给后世 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缺乏民主思想发展所需的经济基础和阶级 基础。 (3)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 时代的要求。 专题二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
12、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发明 概况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 最为久远, 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 最为显著;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 存、传播和继承。 印刷术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 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火药 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末火 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 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 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
13、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 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1、了解古代中国文学的主要体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编订,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 500 年间的 305 篇诗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 :是诗经的精粹。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 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2)楚辞: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而离骚是楚 辞的代表作,因此楚辞又叫做“骚体” 。特点:(相对于诗
14、经是四言体,句式整齐划一,内容古朴) 楚国方言;句子灵活;浪漫主义色彩。 (3)汉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特点:散 文、 韵文并用, 辞藻华美铺张、 气势恢宏。 汉赋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早期: 贾谊 吊屈原赋 , 西汉 全 盛: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 后期:扬雄甘泉赋。东汉:张衡西都赋 东都赋等。班 固西京赋 东京赋等。 (4)唐诗:繁荣原因:唐朝开放和繁荣的社会环境 ;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 4 个阶段. 初唐诗歌。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初唐诗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
15、、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诗歌。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盛唐诗人及代表作:边塞诗:高 适 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塞景物的雄奇 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山水诗:孟浩然宿建德江 、王维山居秋暝 (描写悠闲宁静的山 水田园生活) 。 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 杜甫。 “诗仙”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早发白帝城 、 蜀道难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三吏” 、 “三别” 。 中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中唐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白居易:讽喻诗秦中吟 新乐府 ;叙 事长诗长恨歌 琵琶行 。 晚唐诗歌。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后人
16、把他俩称为“小李杜。 晚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杜牧江南春 、李商隐无题 。 (5)宋词: 含义:它是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这就是词。 产生背 景: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主 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婉约派: (内容单调, 细腻柔弱,情绪婉约)柳永 (北宋) ;李清照 (两宋之交) 。 豪放派: (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苏轼(北宋) ;辛弃疾 (南宋)陆游(南宋)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6)元曲: 含义: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
17、段,与元杂 剧一起,合称元曲。 发展阶段及特点(散曲) :兴起:宋代;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 更为生动活泼。繁荣:元代。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元代前期) 。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 娥冤 ,马致远秋思 。 (7)明清小说: A 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搜神记志怪小说) ; 唐代以情 节 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为主,称为传奇; 宋代话本,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小 说空前繁荣。 B 繁荣表现: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 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C 原因: 经济: 大
18、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通俗文学在这种环境中获得蓬勃发展。 政治: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批 判现实的力作。 D 作品: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中国第一部农民起义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 朝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 朝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 朝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清 朝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 、 喻世明言 、 醒世恒言 、 二刻拍案惊奇
19、) ;晚清四大 谴责小说:蒲松龄聊斋志异 。吴敬梓儒林外史 。 D 明清小说的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内容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对封建社会 的黑暗政治和伦理道德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 2、知道汉字演变过程及主要书法艺术的演变 A 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2)形成: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4)趋势:由繁到简 B 书法: (1)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 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
20、,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代表人物:魏晋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 ;初唐的欧阳询(欧体) 、盛唐的 颜真卿(颜体) 、晚唐的柳公权(柳体) ;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发展:经过东汉至
21、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作: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元朝赵孟頫 的行书十札卷 、明朝文征明的离骚等。 专题三专题三 近代中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 了解魏源、林则徐及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基本主张 1、魏源、林则徐及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基本主张 A 开眼看世界(19 世纪四五十年代) (1)背景: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冲击加剧,中西联系扩大。 为了解西方,抵御侵略 (2)林则徐: 活动: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 的世界地理志。 评价: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2、。 (3)魏源: 活动:编撰出海国图志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在书中阐述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师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实质: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作用: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 重要启迪作用。 此书地位: 四洲志纯是一部译作,而海国图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 构和理论方法。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 此书出版后传入日本,曾在明治维新中起过一定的作用。 (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B
2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 (2)代表人物: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3)内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 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4)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拯救清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5)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崇厚创办的天 津机器制造军、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 阳
24、铁厂; 第三,筹划海防,创办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第四,培养近代人才,开办新式学堂和派出留学生,主要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6)性质: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7)结局: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 的迷梦破灭, “中体西用”的思想也失去原有的意义。 (8)败因:未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违背了“生产关系 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注定破产。 (9)评价: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从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对外国经济入侵起
25、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引入大机器生产,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但局限于物质文化层面。 二 了解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主张,认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早期维新思想(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 (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2、维新变法思想(19 世纪 90 年代初) A 背景: (1)政治:帝国主义侵略加剧、瓜分高潮 (2
26、)经济: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 (4)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B 代表人物:资产阶级维新派 (1)康有为: 活动:a 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B 撰写新学伪经考,内容;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 典斥为伪书。作用: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扼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C 撰写孔 子改制考内容: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理论特点: “移花接木” 借助经学的外衣,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作用:康有为的这些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评价:
27、“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 “火山大喷火” 。 (2)梁启超: 活动:发表变法通议 。 内容: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 思想。 (3)严复-编译天演论 ,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对君权论进行严厉批判, 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主权在民的道理,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3、实践:1898 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1)结果:最终失败。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 到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 103 天,史称“百日维新” 。除了京师大学堂(今
28、北京 大学)外,所有新政全部都被废止。 (2)败因: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太过脆弱,封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影响: (1)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维新派着重宣传“兴民权” ,大大地提高 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2)评价: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5、 了解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 革命派的基本主张, 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
29、体,西学 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 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 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 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 潮流。 (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 革命。其间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中国人民第一 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
30、路。 三 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1)背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民主思想进一步;B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 要求民主政治;C 袁世凯尊孔复古 (2)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发表敬告青年 ,后改为新青年 (核心) 。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核心与基地: 新青年与北京大学。 (5)内容: 核心内容: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 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代表:鲁迅-狂人日记 ,批判吃人的礼教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陈独
31、秀-文学革命论,不仅主张白话文,还必须彻底改革旧文学思想内容。 (6)意义:a.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b 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 礼教的统治地位。 c 促进了中国人民, 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d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创造条件 2 评述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进步性: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 发展; 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没有
32、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的倾向,导致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A 原因:(1)国内: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 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努力。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特点: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3、代表人物:李大钊(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4、
33、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主要介绍俄国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法俄革 命之比较观 、 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首倡社会主义。 (2)第二阶段:五四运动以后,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具体表现: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 社团的出现: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北京) 、 “俄罗斯研究会” (湖南)等一批先进的 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特点: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在与 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斗争
34、中发展传播。 (2)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 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促使中国革命由旧民 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 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 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
35、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 明了方向。 专题四专题四 20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A 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3)思想: 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4)阶级: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5)个人:孙中山的个人努力。 B 提出:(1)1905 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36、,平均地权” 。 (2)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 内容:(1)民族主义: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含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地位:前提。 (2)民权主义:纲领:创立民国。含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地位:核心。 (3)民生主义:纲领:平均地权。含义: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地位:补充和发展。 D 评价: (1)进步性:它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 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
37、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 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 性。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了解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基本内容,及其在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历史作用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 接受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共 的帮助, 实行三大政策。 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认识到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新三民主义 A 提出:1924
38、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 会宣言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 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 B 内容: 新民族主义。含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民权主义。含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 切自由及权利。 新民生主义。含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与旧三民主义的关系:明确反帝反封。 (4)影响: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二
39、 毛泽东思想 1、知道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A 五四运动与建党时期:领导五四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建党工作。 B 国民革命时期:参加国民革命,注重理论研究,分析中国国情。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 重要性。 C 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始游 击战争,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探索出开展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革命道 路 D 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提出新
40、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等理论,解决了 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重大问题,对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中共七大:正式 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E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意义与特点:意义: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特点: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 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A 建国前夕的建国理论七届二中全会的建国思想: 工作重心转移, 工作任务的转移, 革命后的基本政策, 总任务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变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经济方
41、面: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三大改造。政治: 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建议。 (3)毛泽东思想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 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 2、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 (1)主要贡献: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局限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 犯了“左”的错误; -1958 年发动“大跃进”
42、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挫; -晚年发动“文革”,造成社会大动乱,成为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损失。 (3)总体评价:功大于过,功绩第一位,错误第二位。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邓小平理论 1、知道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 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 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3、 (3)初步形成:1987 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 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 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体系完整: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
44、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最终形成:1997 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评述邓小平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第一,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开篇之作。 第二,它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指南。 第三,它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 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
45、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形成过程: (1)2000 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概括三个代表的思想; (2)2002 年中共十六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4、历史意义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设一个什么 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专题五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
46、 (1)科技战略的发展: 建国之初,成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当时制定了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 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文革”后,1978 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 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的春天来到。 1985 年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推进 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同时国家制定、 实施了“863 计划”、 “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 成就瞩目。 1995 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两弹一星:1964,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6,导弹核武器成功,中国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 结合的战略核心导弹;1970 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
47、”卫星送入太空; (3)载人航天:70 年代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1992 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1999 年 起,“神舟”号飞船 4 次无人飞行成功,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将杨利伟送上太空。 (4)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世界第五个) (5)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和“第二次绿色革命”。 (6)1983 年,银河-I 型机诞生。 (7)载人航天的发展,2003 年,“神舟 5 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 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
48、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 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2)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载人航 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教育事业 1、知道“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 (1)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党 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 年
49、,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3)“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 派,可以自由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 性的方针。 (4)影响:使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 民的文化生活。 (5)成果: 文学:老舍茶馆 (话剧) ;郭沫若蔡文姬 (历史剧) ; 杨沫青春之歌 (长篇小说)等。 期刊:仅 1956 年至 1957 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 18 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电影:电影创作步入一个辉煌时期“难忘的 1959 年”,杰出的故事片有五朵金花 、 女篮 五 号 、 青春之歌 、 红日 、 北国江南等。 2、了解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国民教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