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涉及夏、商和西周的更替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与大变革的历史。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政治变革,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为代表的经济变革,以百家争鸣为代表的思想变革,加速了奴隶社会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形成,也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华夏认同由此产生。二、学习目标(一)课标分析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夏、商、西周王朝概况1.准确说出夏商西周时期重要史实,正确识读这一时期的形势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1.绘制本单元思维导图、年代尺
2、、主题表格。2.结合图文史料,学生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组织班级展示交流活动。3.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等,学生自主搜集乡土资料,将搜集到的资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和经济发展情况;商鞅变法2.分析出诸侯纷争局面的形成,简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的基本史实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及影响,认识到生产力和社会变革的关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百家争鸣;甲骨文、青铜器等科技文化成就3.正确识记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能将诸子百家的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唯物史观、历史
3、解释、史料实证)4.准确列举夏商周时期文字、文学、天文、水利、历法等方面的成就,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信。(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二)学情分析1.已知:本班学生(博文现代学校七年级二班)对青铜器、甲骨文、孔子、都江堰等历史知识以及一些成语故事有一定了解,但在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仍未发展成熟。2.缺乏:对古代神话传说、古典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的区别与联系不甚明确;难以理清历史线索,进行知识构建,无法从宏观上把握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史料叙述大多是文言文,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3.突破措施: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地图册等教材资源;采用时间轴、年代尺、图表多种形
4、式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指导学生文言阅读及提取关键信息等史料研读的方法。(三)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为5个课时,第4课时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第5课时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第6课时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主要是讲述“华夏政治认同”;第5课时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第6课时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经济发展,主要讲述“华夏经济认同”;第7课时百家争鸣、第8课时夏商周时期科技与文化,主要讲述“华夏文化认同”,本单元的大概念是“华夏认同”。(四)单元规划课题所需课时教材内容中国从夏朝到战国的政治演变政治认同萌芽及形成2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王室衰
5、微、诸侯争霸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经济认同初步形成1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先秦思想解放与科技文化成就文化认同初步形成2第7课百家争鸣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五)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1.准确说出王朝更替、分封制、商鞅变法等相关史实,分析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局面的形成和影响,初步形成政治认同。第1课时1.绘制夏商周时期的单元框架图,准确说出夏商西周王朝更替基本史实。2.结合疆域地图,说明不同时期疆域的变化。第2课时1.列举夏商西周君主的表现,归纳国家兴衰的原因。3.识记分封制、商鞅
6、变法的目的、内容,分析其影响。3.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特点,分析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影响。2.从不同角度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经济认同。第3课时1.列举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的辩证关系。2.列举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的辩证关系。3.识记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正确列举先秦时期科技文化成就,初步形成文化认同。第4课时1.准确说出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识记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2.全面列举先秦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第5课时1.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2.
7、解读文物或著作背后的故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三任务设计评价任务设计(一)单元核心任务梳理历史沿革,撰写研究报告,认识华夏认同的萌芽和形成。(二)子任务子任务1:探究王朝更替、诸侯纷争,初步形成政治认同。子任务2: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变化,初步形成经济认同。子任务3:探究百家争鸣、先秦科技文化,初步形成文化认同。(三)课时任务1.课时1任务(1)绘制单元框架图,概述王朝更替史实。(2)识疆域图,谈变化。2.课时2任务 (1)演绎人物生平,分析政权更替的基本因素。(2)研读史料,分析分封制、商鞅变法的影响。3.课时3任务 列举经济发展的表现,认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的辩证关系。
8、4.课时4任务 (1)准确说出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2)绘制先秦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框架图。5.课时5任务(1)开展主题辩论会,重现百家争鸣。(2)为科技文化成就设计解说词。评价量表设计(一)以第1课时为例设计评价量表课时1任务评价标准评价方式A等级B等级C等级自评互评1.绘制单元框架图,概述王朝更替史实。2.识疆域图,谈变化。1.能自主绘制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单元知识框架图,理清这一时期重大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2.准确识读不同时期疆域图,全面描述都城、统治中心及疆域的变化。1.能绘制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单元知识框架图,基本理清这一时期重大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2.能基本识读不同时期疆域图,简单描述都城、统
9、治中心及疆域的变化。1.能在同伴的帮助下绘制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单元知识框架图。2.能在同伴的帮助下识读不同时期疆域图。(二)过程性评价量表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自评互评课堂表现A.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乐于分享观点。B.听讲较认真参加课堂活动积极,经常主动表达。C.课堂不扰乱记录,上课不走神,偶尔参加课堂活动。合作意识A.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乐于帮助同学。B.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按时完成小组任务,能自觉帮助同学。C.有集体意识,参与活动但不积极发言。知识掌握A.准确把握基础知识与材料关键信息,正确理解并清晰表达知识点之间的关系。B.把握大部分基础知识与材料关键信息,理解知识
10、点之间的关系。C.不能把握基础知识与材料关键信息,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四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单元引入:(明确本单元核心主题及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在潍坊市博物馆搜集的资料,以”华夏认同“为主题,按照以下活动进行探究学习,完成研究报告。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以华夏认同为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和主要任务。教学活动设计:课题一中国从夏朝到战国的政治演变华夏政治认同萌芽及形成A.第1课时任务1.绘制单元框架图,概述王朝更替史实。2.识疆域图,谈变化。教学活动:活动1: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构建单元知识框架样式,理清具体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活动2:识读地图,准确说出王朝疆域范围的
11、变化,都城及统治中心演变,疆域四至变化。设计意图:本课时设置两个活动,以知识框架构建和识读早期中国疆域的变化为形式,侧重于夯实课题一基础知识。B.第2课时任务1.演绎人物生平,分析政权更替的基本因素。2.读史料,分析早期中国政治形势变化,总结时代特征。教学活动:活动1:研读史料分析以分封制兴衰、商鞅变法为例分析早期中国(西周到战国时期)政治经历的“周秦之变”。活动2:选择你喜欢的古代杰出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分析促进从夏朝到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因素,从中分享你的收获。活动3:通过组织故事会,学生通过讲述成语、经典战争,感受古人表现出来高超的治国和战争智慧。要求:1.小组做好分工,阅读中华
12、上下五千年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史记故事等书籍,搜集资料,做成有关成语、经典战争的小故事展示课件(包括故事情节、你的收获等)。2. 分组展示,时间3分钟。3.组内其他成员点评。设计意图:本课时分为三个教学活动,以角色扮演古代历史人物、史料实证分析材料、学生讲述成语及战争的形式组织故事会,侧重于提升语言表达、家国情怀和史料实证等学生能力。课题一教学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华夏政治认同萌芽及形成。课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华夏经济认同初步形成第3课时任务:列举经济发展的表现,认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的辩证关系。教学活动:活动1:绘制表格,准确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生变化的表现。活动2: 研
13、读史料,小组合作分析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活动3:开展先秦时期生产工具展示交流活动,说出生产工具表现的时代特征及用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展示交流活动要求:1.小组分工,搜集夏朝到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图片或制作生产工具实物,每组3-4件,2.小组成员交流时,需包含(工具用途、工具使用的区域、改进创新点、影响)3.小组交流时间4分钟,组内其他成员做好点评。设计意图:课题二分为三个教学活动:活动1绘制表格的形式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成就,以表格的形式突破本单元经济发展的基础知识。活动2,3以史料实证的形式、组织生产工具展示交流活动形式,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学习,明确了组织活
14、动的要求,侧重于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本课题教学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华夏经济认同初步形成。课题三先秦思想解放与科技与文化成就华夏文化认同初步形成第4课时任务1.准确说出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2.绘制先秦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框架图。第5课时任务3.开展主题辩论会,重现百家争鸣。4.为任一科技文化成就设计解说词。教学活动:活动1:分组给思想家办理名片(内容包括身份、所处阶级、主要观点、影响),并对所选思想家进行介绍。活动2:绘制框架图,说出先秦时期文化成就(包含文字文学、医学、水利、天文历法)。框架图要求:1.绘制框架图,将成就的领域与具体的成就一一对应,可用色彩、图形和符号突出重点和难点。2.绘制后需要
15、结合框架图在班级展示:每一领域具体的文化成就、影响、这一成就体现的时代特色。活动3:以治国理政方略为主题开展辩论会,就治国理政方略各抒己见,分析其观点体现的时代特色。辩论会准备要求:1.小组长对成员做好分工:借助网络和教材搜集相关思想家治国理政的相关材料,编写辩论会文稿,上台辩论选手选拔。发言要求:选用的治国主张、原文、现代文解释;主张的优势,主张产生的原因、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活动4:写一篇100字解说词为自己喜欢的文物或著作代言,解读文物背后的时代特色,组织班级“国之文明”展览交流活动,在班级分享自己的观点。活动要求:1.可以选择一件文物也可以选择一部著作,介绍其内容、用途,产生的时代特色,
16、称为“国之文明”的理由,也可用视频进行辅助说明。3. 小组长做好分工:资料图片或实物收集;文字编辑;展示人员,每组准备两篇。设计意图:课题三分为四个教学活动:活动1,2以给思想家办理名片、绘制框架图形式侧重于百家争鸣基本观点及影响、先秦文化成就等基础知识掌握。活动3,4以开展治国理政为主题的辩论会、组织班级“国之文明”展示交流互动形式侧重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和家国情怀能力的培养。本课题教学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华夏文化认同初步形成作业与拓展:结合所学,请你以华夏认同为主题来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要求:1.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出华夏认同萌芽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厘清华夏认同与本单元重大事件之间逻辑关系。2.研究报告包括封面配图、核心知识回顾、学习中的创新点,形式不限。3.作业评价量规设计意图:本次作业属于开放式作业,作业以学生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侧重于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等能力培养。第 14 页 共 14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