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岭南美术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跨过鸭绿江描绘了冬夜里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画面将时空锁定在丹东鸭绿江赴朝渡口。不畏艰难,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1950年11月25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二次战役,杨根思奉命坚守制高点1071高地,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11月29日,他们打退了敌人在大量飞机、炮兵支援下的8次连续猛烈的进攻。当增援他们的分队正在途中时,敌人又发起第9次进攻,有40多个敌人爬上阵地。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英勇无畏、舍生忘
2、死的革命精神。1952年10月12日,抗美援朝时期,邱少云和战士们一起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在被火烧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纪律重于生命的革命精神冰河中的托举,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1952年1月2日,朝鲜少年在冰河上滑冰时,不慎压碎冰块跌进3米深的冰窟里。正在冰河上练习投弹的罗盛教听到求救声后,边跑边脱下棉衣,跳进冰窟实施救助,反复几次将崔莹推出水面,但自己却因体力耗尽壮烈牺牲,年仅21岁。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将军亲自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油画出击之前创作于1963年
3、。作品描绘了战斗前蓄势待发的紧张场面,画面主体形象是真人大小的一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手中握着刺刀出鞘的步枪,神情坚毅,他身旁的掩体上方还有松动的尘土掉落,机枪手们藏在重机枪后方,目光如炬,严阵以待。画面深处的战士形象隐藏在掩体的阴影中,与最前面的主体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构图安排将宏大战争中的一个局部场景展现得更具层次感,将大战前夕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视死如归、壮心不已的革命精神费德曼美术评价四步法是一种系统性的费德曼美术评价四步法是一种系统性的美术鉴赏方法美术鉴赏方法,包括:包括:1 1描述:对作品的整体与细节进行初步观察。描述:对作品的整体与细节进行初步观察。2 2分析:分析
4、艺术作品的要素及构成形式。分析:分析艺术作品的要素及构成形式。要素指: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材质、肌理等,以及将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对比、和谐等。构成形式指:构图、布局、经营位置。他是作品的整体结构,是从作品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这一方面来把握内容的。3 3解释:探究作品的意义和作者想表的思想。解释:探究作品的意义和作者想表的思想。4 4评价:对作品整体进行赏析并综合评价。评价:对作品整体进行赏析并综合评价。一、描述这幅油画以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为题材,画面上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在冬夜中,冒着严寒,顶着被炸毁的鸭绿江大桥的残垣断壁,
5、毅然决然地向前行进的场景。画面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如雪地、夜色等,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庄严的氛围。构图上,画家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构图技巧,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形象置于画面中心,背景则是被炸毁的大桥和远处的火光,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二、分析接着,对作品中的物象、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进行深入分析。物象分析:画面中的志愿军战士、鸭绿江大桥、雪地、火光等物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战士们坚定的步伐和坚毅的表情象征着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鸭绿江大桥的残垣断壁则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破坏;雪地和火光则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悲壮的氛围。色彩分析:画家运用了冷色调来表现冬夜的寒冷和战争的严酷,同时也用火
6、光等暖色调来形成对比,突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和决心。线条分析:画面中的线条刚劲有力,特别是战士们的轮廓线和步伐线,都表现出他们坚定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构图分析:画家采用了远近结合、虚实相生的构图手法,使画面既具有宏大的叙事性,又具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四、评价最后,对作品进行优劣判断。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看,跨过鸭绿江无疑是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它不仅在技法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更在情感和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内涵。画家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理解,将那段历史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悲壮和英雄们的伟大。因此,这幅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三、解释这幅油画跨过鸭绿江不仅是对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英勇形象的再现,更是对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精神的颂扬。画家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缅怀和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作品也引发了观众对于战争、和平、英雄主义等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