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二、 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政权更替、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四部分内容通过论述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凸显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316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北方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彼此攻战,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发展。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
2、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民族习俗难以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社会内部矛盾重重,特别是民族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境内充满民族矛盾。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三、 教学目标1.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史事及北方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措
3、施,并能够正确评价其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结合史料,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嘉峪关魏晋墓“吃烧烤”砖画及烧烤美食图片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烧烤吗?但你有没有想过,烧烤这项美食也是民族交融发展下的产物呢?其实最开始时把食物放在火上烤的烹饪方法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但是他们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直接在火上烤熟,加盐就可以了。后来是传到中原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被对吃充满想象力的中原人发扬光大了。不仅增加了丰富的配料,而且烧烤的种类也更加多样。
4、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深刻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那么民族交融还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二)新课讲授1.淝水之战(1)十六国时期: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2)前秦统一北方: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3)淝水之战:【自主学习】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思考,强大的前秦为何会败给弱小的东晋?材料1:符坚军队虽号称百万,除了氐族之外,十之八九是汉族人民和其他各少数民族人民,他们被强迫征发而来,根本不愿意作战。 &nbs
5、p;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2:(苻)坚曰:“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晋书苻坚载记材料3:前秦军队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淝水前线时只有30万人。答:前秦: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军心不齐;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事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东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
6、下,士气高昂;东晋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的建立与统一: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问题思考】北魏统一后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材材料1: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材料2: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P109教材答:民族矛盾尖锐;鲜卑游牧故习难以统治广大的北方地区。【过渡】北魏改如何摆脱统治危机?
7、改革!(2)概况: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统治。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494年)【问题思考】为什么要进行迁都?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 魏书.任城王传答:平城气候寒冷,自然灾害频繁,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中原地区的统治和汉族先进文化的学习;洛阳为数朝之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说汉语;穿汉服; 用汉姓;通汉婚。性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意义:改善巩固了
8、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问题探究】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导致了鲜卑族的消亡,是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的功臣!”你是怎么看的?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他的汉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正)但从鲜卑族拓跋部角度看,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是最终导致鲜卑族分裂和消亡的原因之一。(反)3.北朝政权更替(1)背景: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少,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
9、十分不满,导致兵变。(2)政权更迭:577年,北周灭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概念解析】民族交融: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1)表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到这一时期民族交融有哪些具体表现。生产生活: 北方各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由畜牧业转变为农业。 汉族:学习畜牧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政治制度: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
10、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大交融。思想文化: 内迁各族学习汉族文化;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民族心理:材料1:“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序纪材料2:当时(北魏)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陈寅恪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2)影响:材料:这一民族大融合,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以前更加兴
11、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五、 课堂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彼此征战中,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六、 板书设计七、 教学反思教学结构完整并与教学目标对应,加强课程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深化历史知识内在逻辑的理解,同时聚焦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