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 2023-2024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节选自十二章)【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
2、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亦说乎说: 思而不学则殆 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长而异俗异: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3. 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4. 【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 8 页 共 23 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
3、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齐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节选自礼记大学)注释明:动词,彰明。明德:美德。齐;治理,整理。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温故而知新故: 思而不学则殆 殆: 不如乐之者乐: 欲治其国者欲: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4、身。7. 请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任一方面,在甲文中选择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8. 除“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外,甲乙两文都提到的重要性。甲文告诉我们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乙文告诉我们要。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阅读(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乙)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
5、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释】夫(f):语气词,相当于吧”。与:同一起,共事。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冯河:赤足涉水过河。冯,同“凭。恸:极悲伤,大哭。贰:两次,重复。9. 解释句中的带点字。人不堪其忧:今也则亡10. 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义项。用之则行(A行走; B做,实行; C品行;D动作、行为。)临事而惧(A害怕;B警惕;C忧虑;D恐吓,使害怕。)孰为好学(A通“熟”,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B成熟;C深透,仔细; D谁; 哪个。)11. 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 2 处) 回 年 二 十 九 发 尽 白 蚤 死。12. 三则材料都提到
6、了孔子和颜回,如果让你在他们之中选一位当你的老师,你更倾向于谁,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段回答。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曰:“三军可在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乙】季札将使于晋,带宝剑而行,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徐君已死矣,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季子乃至墓,以剑县徐君墓树而去。【注释】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吴国
7、在今江苏苏州市一带。晋:晋国;晋国在今山西、河南一带。徐君:徐国国君。嗣君:继位的国君。13. 请完成下面这张文言词汇整理单。类型字词释义古字通假反,徐君已死矣以剑县徐君墓树而去反: 县:通“悬”,挂。一词多义季札将使于晋使: 季子为有晋之使使:使者。词类活用传不习乎饭疏食,饮水传:传授的知识。饭: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15. 曾子认为与朋友相交要守信,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季札的行为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8、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雍也)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相委而去为人谋而不忠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述而)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陈太丘与友期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 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C. 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D. 下车引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8.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可以为/师矣B对子/骂父C三/人行D传不/习乎1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0. 下列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乙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
10、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甲文中“日中”指正午时分。C甲文陈元方小小年纪就率真正直、懂礼识义,显示出他成长于方正之家。D古人称谓有谦称尊称之别,甲文中的“尊君”“君”“家君”都是敬辞。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
11、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 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2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饭疏食 三军可夺帅也 及为相 阖户启箧取书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B学而不思则罔/曲肱而枕之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之竟日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亦在其中矣23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论语 二 十 篇 也24.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25. 结合甲文内容说说,赵普熟读论语后,为什么可以做到“处决如流”?七
1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阅读(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选自十二章)(二)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 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
13、:“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26.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不亦说乎?说:饭疏食饭:27.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29.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000 多年来,孔子为学者推崇,受世人景仰。结合两则文段内容,说说世人景仰孔子的原因。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阅读【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论语十二章节选)【乙】荀子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
15、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子)荀子曰:“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此之谓矣。”(荀子)荀子曰:“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注释】着:同“著”,领会。布:和下文的“形”都是“表现”的意思。志意修:指立下远大志向。骄:傲视。役:掌控,控制。3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吾日三省吾身省: 学而不思则罔罔: 人不堪其忧堪: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 31. 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一句中的“而”字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解释为“但是”。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句中的“之”字是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
16、事业。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中的“焉”字相当于“于此”,意思是“在其中”。D“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一句中的“于”字是介词,解释为“在”。3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3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34. 荀子和孔子在看待富贵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 请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添加黄老师微信 hls77776666 免费领取学习资料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同“悦”,愉快;疑惑;喜爱,爱好;不同2.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不面临深涧,
17、就不知道地多么厚。3. 示例:这句话包含了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许多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有人擅长绘画,有人擅长书法,我们多学习别人的优点,一定会获益匪浅。4. 【甲】文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方面来论述学习。【乙】文则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来论述学习。【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论语十二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 开放类型;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
18、、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2)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3)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句的意思。(4)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
19、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乙)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
20、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 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同, 这是教育使他们如此的。第 9 页 共 23 页添加黄老师微信 hls77776666 免费领取学习资料1. 句意: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喜爱,爱好;句意: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同。异:不同。故答案为: 同“悦”,愉快疑惑喜爱,爱好不同2. 重点词语有: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临:面对。故答案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
21、点做老师了。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3. 该句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实际上是教导人们要懂得去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和长处,认真学习对方的优点,而同时也要注意对方的缺点,如果觉得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改正。 故答案为:示例:这句话包含了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许多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有人擅长绘画,有人擅长书法,我们多学习别人的优点,一定会获益匪浅。4. 甲文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
22、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第二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第三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第四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第五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据此可知,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方面来论述学习。乙文中从“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可知,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来论述学习。故答案为:【甲】文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方面来论述学习。【乙】文则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来论述学习。【答案】5故:学过的知识;殆:疑惑;乐:以为乐;欲:想要6
23、.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自己身上)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7. 示例一:我选写学习态度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句,它给我的启示是:学完一个知识要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对过去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示例二:我选写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第 23 页 共 23 页则殆”这一句,它给我的启示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8. 修身养性;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这道题考查的
24、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2)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3) 本题考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从选文中任意选择一则句子,结合句意,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4) 本题考查学
25、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则必须反复阅读选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句意综合起来概括作答。参考译文:(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
26、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 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5. 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句意: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殆:疑惑;句意: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乐;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欲:想要。故答案为:故:学过的知
27、识:殆:疑惑乐:以为乐欲:想要6. 重点词有:择:选择;善:有点;从:指学习;改:改正;欲:想要;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修其身:进行自我修养。故答案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自己身上)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7. 从甲文选择一句,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任一方面表述即可。示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我们要享受学习的乐趣,以学习为快乐,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示例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启发我们要向他人学习,随时随地的去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示例三:“博学
28、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启发我们做人要讲究“仁”,应博览群书,广泛学习, 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故答案为:示例一:我选写学习态度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句,它给我的启示是:学完一个知识要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对过去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示例二:我选写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它给我的启示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8根据甲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乙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知,两文都提及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根据乙文“欲修其身者先正齐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29、物”可知,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可见乙文告诉我们要正心、诚意、致知、格物。故答案为:修身养性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答案】9堪:能忍受;亡:无,没有10. B;B;D11. 回 年 二 十 九 /发 尽 白/ 蚤 死。12. 参考示例:两位皆可。例 1:我选择孔子当老师,甲文中孔子毫不掩饰自己对颜回的欣赏,极力赞美他“贤哉,回也”,可见孔子有赏人之明;乙文中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只有我们俩,可见孔子是道德修养很好的人,能够进退自如;丙文中
30、孔子为失去颜回而痛哭,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 所以我选择这样一位至情至性的孔子当老师。例 2:我选择颜回当老师,甲文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仍“不改其乐”,可见颜回是个安贫乐道的君子;乙文中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只有我们俩,可见颜回是道德修养很好的人,能够进退自如;丙文中“不迁怒,不贰过”,说明颜回能够自律自省。颜回好学修养又高,所以我选择他【知识点】论语十二章;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断句;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2)
3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4)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参考译文甲孔子说
32、:“颜回贤德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 颜回却仍然不改变自己的乐趣。颜回贤德啊!”乙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子路说: “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丙颜回二十九岁,头发都白了,早死。孔子悲伤地为之哭泣,说:“自从我有了颜回,门人更像是亲人。”鲁哀公问:“你的弟子谁比较好学?”孔子回答:“有个叫颜回的很好学,不随便转
33、移愤怒于他人,不重复犯过错,不幸的是他短命死掉了,现在没人比他好学了。”9. 句意为: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堪:能忍受;句意为:现在没人比他好学了。亡:同“无”,没有。故答案为:堪:能忍受亡:无,没有10. 句意为: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行:做,实行。故选 B;句意为:遇事小心谨慎。惧:小心,警惕。故选 B;句意为:你的弟子谁比较好学?孰:谁;哪个。故选D。故答案为:BB D11.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意思是:颜回二十九岁,头发都白了,早死。“回年二十九”主谓结构,应在“九”后停顿;“发尽白”谓结构,应在“白”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故答案为:回 年 二 十 九 /
34、发 尽 白/ 蚤 死。12. 从孔子和颜回中任选一位,结合语段说明理由即可。示例:我选孔子。根据甲文“贤哉,回也贤哉,回也”可知,孔子安贫乐道,且有赏人之明; 根据乙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可知,孔子进退自如,道德修养高;根据乙文“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可知,孔子不逞匹夫之勇, 富有智慧;根据丙文“孔子哭之恸”“自吾有回,门人益亲”“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可知,孔子喜爱学生,为失去颜回而痛哭,表现了他的至情至性;因此,我选孔子做老师。故答案为:参考示例:两位皆可。例 1:我选择孔子当老师,甲文中孔子毫不掩饰自己对颜回的欣赏,
35、极力赞美他“贤哉,回也”,可见孔子有赏人之明;乙文中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只有我们俩,可见孔子是道德修养很好的人,能够进退自如;丙文中孔子为失去颜回而痛哭,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所以我选择这样一位至情至性的孔子当老师。(能结合三则材料来谈,即可)例 2:我选择颜回当老师,甲文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仍“不改其乐”,可见颜回是个安贫乐道的君子;乙文中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只有我们俩,可见颜回是道德修养很好的人, 能够进退自如;丙文中“不迁怒,不贰过”,说明颜回能够自律自省。颜回好学修养又高,所以我选择他。【答案】13通“返”,返回;出使,访问;吃14.
36、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15. 示例:季子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想要季子的宝剑,季子因有出使的任务,当时虽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等他返回时,徐国国君已死了,便将宝剑给新王,新王却不接纳,季子便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知识点】论语十二章;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翻译;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
37、辨析即可。(2)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3)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参考译文:(甲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
38、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他的)志气。”(乙文)季札要出使晋国,佩戴宝剑而行, 路过拜访徐国的君主。徐君看到了(季札身上所佩的)剑, 没说什么,但是表情上看出很喜欢。季札作为负有出使晋国使命的使臣,没有把剑献给徐君(因为佩戴不好的剑出使会被人看不起),然而心里许诺把剑送给徐君。出使返回的路上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非常后悔,于是解下宝剑,送给继任的君主。继任的君主说:先王没有让我接受的命令,我不敢接受。季札就到徐君的
39、墓前,把剑悬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13. 该句翻译为:出使返回的路上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反:通“返”,返回;该句翻译为:季札要出使晋国;使:出使;该句翻译为:吃粗粮,喝冷水。饭:吃。故答案为: 通“返”,返回出使,访问吃14. 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三军:军队;夺:改变;匹夫:平民百姓;为:因为;使:使者;献:给;心许:心中许诺。故答案为: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15. 题干要求结合曾子的守信来分析乙文的内容,阅读乙文,由“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可知,在徐君生前季子虽没有
40、直接将剑送给徐君,但是从内心已经答应送给他了;再由“徐君已死矣。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季子乃至墓,以剑县徐君墓树而去”可知,虽然后来徐君去世了,但是季子还是遵守了自己内心的承诺,将剑挂于徐君墓地的书上。由此可知,季子是一个守信之人。故答案为: 示例:季子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想要季子的宝剑,季子因有出使的任务,当时虽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等他返回时,徐国国君已死了,便将宝剑给新王, 新王却不接纳,季子便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答案】16委:丢下、舍弃;忠:竭尽自己的心力;好:喜爱,爱好。17A18B19朋友感到惭愧,下了
41、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20D【知识点】论语十二章;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称谓;作家作品【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2) 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3) 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
42、节奏划分。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4)本题主要考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5)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
43、,时代混淆等。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人
44、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
45、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16句意: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丢下、舍弃。句意: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忠:竭尽自己的心力。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喜爱,爱好。故答案为: 委:丢下、舍弃;忠:竭尽自己的心力;好:喜爱,爱好。17A.都是动词,同行;B.副词,当时/副词,按时;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代词,指人/代词, 指学问和事业。 故答案为:A18A.句意: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正确停顿为:可以/为师矣;C.“三人”是主语,“行” 是谓语,正确停顿为:三人/行;D.“传”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作为主语,与后面谓语断开,正确停顿为:传/不习乎。故答案为:B19注意关键词:惭:感到惭愧。引:拉。顾:回头看。陋巷:简陋的巷子。不堪:不能忍受。乐:快乐。故答案为: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20ABC 正确。D.“尊君”是对人父亲的敬称,“君”是称对方,是敬辞;“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