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丁卯(mo)商酌不耻下问(ch) 草率了事B.拖沓(t) 锁碎付之一笑(f) 自作自受C.譬如(b) 深重颠沛流离(pi) 一以惯之D.累赘(zu) 妥贴鞠躬尽瘁(cu) 南腔北调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在一起谈论抗疫心得,真可谓南腔北调。B.叶圣陶先生为了中国的语文教育鞠躬尽瘁。C.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19
2、名新冠肺炎康复医务人员以身作则,向患者捐献血浆。D.陈冬在“天宫二号”上不耻下问地向指挥长景海鹏请教。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写得感人肺腑,所以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B.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C.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那么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D.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强。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这些信息长期保存下来。人类社会也因此
3、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A. B.C. D.5.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元旦晚会现场,李明很激动地说:“我很荣幸能为大家朗诵这首小诗,请大家认真聆听。”B.叶圣陶先生打电话邀请你到他家做客,你说:“感谢您的邀请,我一定按时光临寒舍。”C.我每次在微信朋友圈为选秀选手拉票,家母都会说:“别把朋友圈当成了拉票圈。”D.假如你穿越到三国时代,见到了诸葛亮,你说:“今日得见先生,足下三生
4、有幸矣!”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B.这里给人一种“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C.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春天忆故人高红十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
5、地地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看一样样绿了。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
6、,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以及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一晃,过去快四十年。我去过他在雍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
7、,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令人顿悟;特别精
8、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的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的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吗?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
9、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7.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8.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
10、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9.阅读文章第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2)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10.分析第段的语言特色。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目。樵髯传清 刘大櫆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时
11、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翁方据棋局哓哓然,竟不往也。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注 鄙:边远的地方。靡不:无不。颦蹙(pnc):皱眉蹙额,不快的样子。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哓(xio)哓:争辩声。官廨:官署。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读书聪颖 B.尤/嗜弈棋C.时时/为人治病 D.翁季父官/建宁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拔()(2)竟()(3)任()13.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2)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14.你是否欣赏“樵髯翁”?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解析: AB项,锁琐,“付”应读“f”;C项,“譬”应读“p”,惯贯;D项,“赘”应读“zhui”,贴帖。2.解析: D“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3.解析: BA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所以”改为“因为”;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熏陶”;D项,搭配不当,将“增强”改为“增加”。4.解析: B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文段所给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是“阅读是一种活动”,句
13、开头“这种活动”正好与之衔接,因此排除A、C两项;句将阅读活动同文字联系起来,后面应接句,排除D项。5.解析: CA项,“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让别人“聆听”自己朗诵,不恰当。B项,“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用于此处不恰当。“寒舍”是谦辞,是对别人称自己的家,用于形容别人的家不恰当。C项,“家母”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母亲。使用正确。D项,“足下”是敬称。此处用于称自己不恰当。6.解析: C感叹号应在引号内。7.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回答时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概括出“我”与史铁生之间交往的事即可。如第段写“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
14、约稿”,第段写“我”去史铁生家拜访他,谈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创作风格等,依此加以筛选、整合即可。答案 通过友人向史铁生约稿;拜访史铁生,谈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创作风格;商讨电视剧拍摄事宜;听史铁生谈我与地坛创作体会;史铁生向“我”转达友人问候。(答出四点即可)8.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在清明时节听到广播播我与地坛,引发了和史铁生交往的回忆,而且这部作品代表了史铁生的最高文学成就,包含着史铁生对生活的理解,因此文中用大量的篇幅写这部书,正是表达对史铁生的赞扬与缅怀之情。答案 广播中的我与地坛引发了作者对史铁生的回忆,此文令文坛惊艳,突出史铁生的文学成就;此文是史铁生出入地坛十五年、
15、深入生活创作而成的,融入了他对生死的理解和感悟,体现了史铁生的深邃思想;写听读此文“新鲜”“清亮”“深沉”,表明史铁生及其作品依然活在读者心中。作者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也是在忆故人,表达对史铁生的赞颂与缅怀之情。(意近即可)9.(1)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题目对赏析的角度进行了限制,因此一定要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这句话把“文字”比作“手串”,说它“润泽成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史铁生文章的特点。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史铁生的文章是他多年深入生活锤炼而成的,意蕴丰厚,给读者以情感、文学的浸润。(意近即可)(2)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此时
16、史铁生已经去世了,但他的作品仍在流传,因此这句话是说史铁生依旧活在人们心中并激励着人们好好活下去。答案 史铁生虽然去世了,但他和他的作品依然活在读者心中,并且激励人们好好活下去。(意近即可)10.第段如话家常般娓娓道来,写出了史铁生写我与地坛的经过,语言简洁,意蕴深刻。11.解析: D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翁季父/官建宁。12.(1)超出(2)穷究,追究(3)善于13.(1)我们难道是真正懂得下棋技艺的人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2)一些富家曾经与(他)交往的人,生病了,希望他能为其治病,派僮奴等候他。14.示例一:欣赏。樵髯翁不拘小节,是个性情中人;寄情山水,志趣高洁;嗜好下棋,
17、但更在意对弈过程中获得的快乐而不过分在意输赢;聪明非凡,涉猎广泛。示例二:不欣赏。樵髯翁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参考译文】 樵髯翁,姓程,名骏,世代居住在桐城西部边远的地方。(他)性格疏阔放达,不受礼法或世俗之见的束缚,从不矫揉造作,而且有很多胡须,由于(这个缘故),自号为“樵髯”。(他)年少时读书聪慧出众,超过同辈人。(他)对技艺、术道工匠、嬉戏游玩等,没有不涉猎的,但是都不肯钻研透,(他)说:“我只是自我娱乐而已。”(他)尤其喜欢下棋,常常与乡里人对弈。他不善于苦思冥想,乡里人有时注视棋局,认真思考,他便皱眉蹙额不高兴地说:“我们难道是真正懂得下棋技艺的人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你竟然仿效小孩子,勉强装作懂得一点棋艺!”(他)偶尔为人治病,也不很在意。一些富家曾经与(他)交往的人,生病了,希望他能为其治病,派僮奴等候他。他正因棋局与人争吵,竟然不去(看病)。樵髯翁的叔父在建宁做官,他就跟着(叔父)到了建宁官署,因而能够纵情于山水,他说武夷、九曲幽绝可爱,让人抛弃世事杂务,准备去那里游览。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