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61.53KB ,
文档编号:8009883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8009883.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南阳海歌)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南阳海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先秦到宋元的大部分时间里,受

2、儒家中庸思维的影响,“奇”始终处在“常”的附庸地位,以一种亚文化的面目呈现。然而,到了晚明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王学思想的流播、士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对古代文化中“奇”的一面加以充分肯定、大力宣扬,进而颠覆了传统“以常为主”的文化权力结构,并在与正统思想、主流文化的对话中另辟蹊径,与“常”分庭抗礼。这股标新立异的文化潮流不仅在晚明社会、文化、文学等各个角落里回响激荡,也对清人的一些创作思想、审美理念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晚明“奇”观念的蜕变肇始于诗文领域,奇人李贽虽然提出了“出类而无益谓之奇”“不合于中庸谓之奇”等相关命题,但更具其个人特色与新变意

3、义的乃是他对于常奇地位、常奇关系的探讨。整体而言,李贽主张取消二者之间的分辨性,以一种更为圆融的视角实现常奇之间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实现常奇地位的基本平等。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来源于佛教,另一方面来源于阳明心学和左派王学。因为淡化了常与奇背后的正统、异端内涵,圣人、君子等概念在李贽那里不再具备天然的崇高性。李贽虽然在文学创作的实绩上不甚突出,但他高度独立的奇人人格、自居异端的文化姿态、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都对后来的文人与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晚明文言小说领域,许多著作大量记录神怪异事,这和传统儒家观念形成了一种矛盾与张力。为了消解这种文化压力,晚明文人对“奇”进行了细致深入地言说。既然自然界允

4、许“奇”的存在,那么文本领域中也应该给予“奇”一定的存活空间。“奇”以“常”为体系确立了自我的存在位置,另一方面又以“常”为中心明确了自我的价值与功能,由此在“奇”与“常”之间形成了一种辅助、互补的共生关系。在白话小说领域,出现了家喻户晓的明代小说“四大奇书”,而水浒传进入“四大奇书”这一行列的曲折历程也透露出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嘉靖至万历初年的时候,人们将水浒传视作“奇书”其实更多是一种戏谑之论,到了李贽那里,开始以“童心说”为依据将水浒传与一些传统的文化经典相提并论,这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浒传的文化地位,也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这些“异端文人”进行自我塑造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李贽等人影响力的逐渐

5、扩大,将水浒传视作奇书逐渐由一种“奇论”过渡到了文人心目中的一种“正论”,这一过程伴随着民间俗文化的兴起与坊刻出版业的日渐发达。可以说,“四大奇书”称号的确立,既展现出晚明文人以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为中心构建新的文化体系的不懈努力,也呈现出文化领域中通俗文学的地位日益上移并逐渐与传统主流文化分庭抗礼的文化历程。在戏曲领域中,在写作题材上,晚明文人主要将“奇”分为三大类:奇事、奇人、奇情。晚明人既注意到了戏曲的立意构思之奇,使作者的奇气得以痛快淋漓地抒发,还以“常中出奇”这一审美理念对戏曲创作中过分的、不合理的求奇倾向加以适当的约束和限定。整体而言,他们主张“奇”应该回归百姓生活、人情物理,对

6、于“奇”的描摹与叙述应该合乎常理、合乎逻辑、体贴人情,在“奇”的题材中应该注入伦理道德的因素,最终实现“顺世化俗”的教化效果。晚明人对于“奇”观念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晚明戏曲的创作思路与写作方式,并十分有力地塑造了晚明乃至清初戏曲的审美形态与文化格局。(摘编自陈刚奇观念与晚明文学研究)材料二:明代中叶以来,社会酝酿着的重大变化,反射在传统文艺领域内,主要表现为反抗伪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李贽是这一浪漫思潮的中心人物。作为王阳明哲学的杰出继承人,他自觉地、创造性地发展了王学。他不服孔孟,宣讲童心,大倡异端,揭发道学。由于符合了时代要求,故而轰动一时。尽管他的著作被一焚再毁,悬为禁书,但他的声名

7、和影响在当时仍极为巨大。李贽提倡讲真心话,反对一切虚伪、矫饰,“夫私者,人之心也”,“虽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他高度赞扬西厢记水浒传,把这些作品与正统文学经典相提并论,认为文学随时势而世化。他以此为准则,撇开当时盛行的伪古典摹习之风,评点、赞扬了流传在市井之间的各种小说戏曲。李贽评点的剧本,据统计约有十五种之多,著名的小说评点也有数种。反道学反虚伪的思想基础,使他重视民间文艺,重视这种有真实性的人情世俗的现实文学,并把这种文学提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肯定。这个高度也就是“童心”。“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心说)这样,以“童心”“真心”作为创作基础和方法,也就为市

8、民文艺转化为浪漫文艺铺平了道路。李贽以“童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的观念束缚,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文艺之可贵就在于各人表达这种自己的真实,而不在“代圣人立言”或是摹拟前人,等等。这种以心灵觉醒为基础,摒斥一切外在教条、道德做作的观点,应该说是相当标准的个性解放思想。这对当时文艺无疑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李贽是这个领域解放之风的吹起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晚明社会的诸多变化,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总结古代文化中“奇”的一面。B. 得益于佛教、阳明心学与左派王学学说,李贽主张取消“常”“奇”二者的分辨性。C. 随着李贽等

9、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水浒传遵循“正论”的要求方向改写并传播。D. 李贽重视民间文艺,不加以偏见,以正统文学经典的理论要求评点了诸多剧本与小说。2.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关于晚明“奇”的论述的一项是( )A.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B.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C.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D. “夫所谓奇者,非奇袤、奇怪、奇诡、奇僻之奇,正惟奇正相生。”(云合奇踪序)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伴随着晚明文人于文化领域中争取到的通俗文学地位的日益上移,“四大奇书”这一称号逐渐确立。B. 在戏

10、曲领域的新发展中,晚明人意识到“奇”观念于创作中的种种局限,最终使“奇”又落入“常”的下风。C. 李贽提倡讲真心话,反对虚伪与矫饰,与晚明人主张的“奇”应合乎逻辑、体贴人情的观点基本吻合。D. 李贽肯定言“私”、言“利”,反对传统观念束缚,重视人的“本心”,每人均自有其可贵的真实与价值。4.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明代戏曲牡丹亭中的“常中出奇”。牡丹亭讲述了官家千金杜丽娘与贫寒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丽娘在花园中散步,朦胧中看到书生柳梦梅求爱,便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茶饭不思,因伤情而死,被葬在后花园梅树下。柳梦梅进京赶考,与丽娘的魂魄相恋,于是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

11、为夫妻。柳梦梅高中状元。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婚事。最终闹到皇帝那里,皇帝下旨赐婚,柳梦梅和杜丽娘终成眷属。5. 为何说李贽的“童心说”提升了水浒传的地位?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答案】1. B 2. C 3. B 4. “与魂魄相恋”“起死回生”等情节体现出牡丹亭的“奇”。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合于常理、体贴人情,体现出对“奇”的约束与限定。 5. 把水浒传等作品与正统文学经典相提并论。把这种有真实性的现实文学提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肯定。推动水浒传从市民文艺转化为浪漫文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A.“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总结古代文化中奇的一面”错,结合“然而,到了晚明

12、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王学思想的流播、士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对古代文化中奇的一面加以充分肯定、大力宣扬”可知,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加以肯定、宣扬”。C.“水浒传遵循正论的要求方向改写并传播”错,结合“在嘉靖至万历初年的时候,人们将水浒传视作奇书其实更多是一种戏谑之论,到了李贽那里,开始以童心说为依据将水浒传与一些传统的文化经典相提并论,这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浒传的文化地位,也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这些异端文人进行自我塑造的一种重要方式”可知,“将水浒视作奇书”的观点逐渐过渡到“正论”。D.“以正统文学经典的理论要求评点了诸多剧本与小说”错,结合“他

13、高度赞扬西厢记水浒传,把这些作品与正统文学经典相提并论,认为文学随时势而世化。他以此为准则,撇开当时盛行的伪古典摹习之风,评点、赞扬了流传在市井之间的各种小说戏曲。反道学反虚伪的思想基础,使他重视民间文艺,重视这种有真实性的人情世俗的现实文学,并把这种文学提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肯定。这个高度也就是童心”可知,李贽以“童心”为标准评点剧本小说。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材料一关于晚明“奇”的指的是有别于正统思想、主流文化的标新立异。A.“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意思是都按孔子的是非观去评价是非所以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是非观。适合作为“奇”的论据。B.“

14、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意思是文学创作要依凭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性情,不受任何格式、套路的限制。适合作为“奇”的论据。C.“子不语乱力怪神”意思是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悖乱和鬼神。不适合作为“奇”论据。D. “夫所谓奇者,非奇袤、奇怪、奇诡、奇僻之奇,正惟奇正相生”,意思是所谓的奇并不是一味地袤、怪、诡、僻,而是与正相辅相成,能互相转化。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B.“晚明人意识到奇观念于创作中的种种局限,最终使奇又落入常的下风”错,曲解文意,结合“然而,到了晚明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王学思想的流播、士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

15、对古代文化中奇的一面加以充分肯定、大力宣扬,进而颠覆了传统以常为主的文化权力结构,并在与正统思想、主流文化的对话中另辟蹊径,与常分庭抗礼”可知,常与奇实质形成了相互平衡的微妙关系。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运用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结合“柳梦梅进京赶考,与丽娘的魂魄相恋,于是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可知,“与魂魄相恋”“起死回生”等情节体现出牡丹亭的“奇”。结合“晚明人既注意到了戏曲的立意构思之奇,使作者的奇气得以痛快淋漓地抒发,还以常中出奇这一审美理念对戏曲创作中过分的、不合理的求奇倾向加以适当的约束和限定。整体而言,他们主张奇应该回归百姓生活、人情物理,

16、对于奇的描摹与叙述应该合乎常理、合乎逻辑、体贴人情,在奇的题材中应该注入伦理道德的因素,最终实现顺世化俗的教化效果”可知,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合于常理、体贴人情,体现出对“奇”的约束与限定。【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他高度赞扬西厢记水浒传,把这些作品与正统文学经典相提并论,认为文学随时势而世化”可知,把水浒传等作品与正统文学经典相提并论。结合“反道学反虚伪的思想基础,使他重视民间文艺,重视这种有真实性的人情世俗的现实文学,并把这种文学提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肯定”可知,把这种有真实性的现实文学提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肯定。结合“这样,以童心真心作为创作基础和方法,也就为市

17、民文艺转化为浪漫文艺铺平了道路”可知,推动水浒传从市民文艺转化为浪漫文艺。(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沉默的未来韩金爱烂他们都是在世界上驾驭唯一语言的“最后的话者”。他们大多独自生活。他们知道,自己早在很久以前就被抛弃在响亮的母语中心,宇宙的中心。这里的人们一遍遍抚摸“独自”这个词语,直到它消磨殆尽。这里是限制与外界接触的特别区域。这里是以规模巨大和景观秀丽著称的纪念馆,正式名称是“少数语言博物馆”,宗旨是保存和研究世界上即将消失的语言。博物馆建在陌生的地方,这里是一片原野,贫瘠的红土地望不到尽头。目前有一千多名话者住在这里,守着一千多种语言。一间展览

18、室代表一种语言,大部分是一个人,极少数是两人以上的展览室。这里的少数语言博物馆投入了大量金钱。本来预计可以通过旅游收入弥补这部分费用和负债,可是这么远的地方,不是火箭或恐龙化石,只是即将消失的语言,长途跋涉赶来的人并不多。如果这里是动物园或火箭展览馆,哪怕是寄生虫博物馆,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博物馆在慢性赤字中逐渐凋零。现在几乎没人来。就算有,一天最多也就几十人。为了这几十个人,需要一千多人在这里工作,尽管只是坐在似是而非的展览室里茫然等待游客的到来。看守展览室的人们每天的日程都差不多。他们呆坐在展览室的角落里,看到游客进来就站起身,端正姿势,说几句话,主要是“您好”“我叫某某某”“爸爸给我取的名

19、字”之类简单的寒暄语。每间展览室的重复性语句多少有些不同,有的话者会给游客来个虚假的下马威,“要想通过这个地方,您必须用我们祖先的语言说话”。游客们耳朵里插着小型器械,把他们的话接收为世界通用语,然后跟随导游的指引,形式化地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偶尔提几个冒昧而愚蠢的问题就离开了。少数游客会从耳朵里摘掉那个小小的仪器,专心致志地“参观”。有的游客伸出一只手,以他们为背景拍照,让照片上露出自己的脸。住在这里的人们有着和语言同样丰富的故事。有位老妇不识字,却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几万年前的叙事诗,仿佛是在用心地逐一摸索刻在心底的盲文。她生来就背负着即将消失的命运,正如只因为“美丽”而成为收集目标的阿拉伯羚羊

20、的角。今天在这里,又有一种古老的语言谎言般消失了。这样的事每半个月都会发生一次,现在没有人感到吃惊了。小时候擅长跑步、老年患喉头癌的患者,曾经是个勇敢的青年,逃出过园区。他十五岁来到这里。一个夏夜,喝完外地人给的酒之后睡着了,醒来就到了这里。开始几天,他抓住过路人试图解释自己的处境,然而没有人听他诉苦,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的语言。激愤、抵抗、哀求、意志消沉,反复几次之后,他渐渐地也和其他人一样封闭在浓重的沉默里。他失魂落魄地坐在展览室里,从早到晚一声不吭。有一天,他的心境似乎发生了变化,看到游客进来立刻起身用自己都感到惊讶的快活语气说:“你们好!”“很高兴见到你们,今天天气真好!”在园区里迎来三十

21、五岁生日的时候,他的逃跑计划进行得顺畅而自然。在假竹林里换好衣服,混入旅行团的队伍,悠然自得地从出口离开。时隔二十多年再次来到外面的世界,风的触感和夕阳的质感令他感到空虚。凭借自己的双腿和耳濡目染学到的几句世界通用语寻找故乡,看着星星辨别方向,跑跑走走,走走跑跑,终于拖着血淋淋的脚到达故乡的时候,经过峡谷,越过山脊,穿过茂盛的灌木丛,终于到达村口的时候,他看到的是连只鸟都没有的茫茫荒野,尘土飞扬。不知什么原因,很多树木只剩了树桩,像围棋子似的无尽排列于这片不毛之地。园区管理员用不夹杂任何感情的公务式表情望着衣衫褴褛归来的男人。这种事大概不是第一次了,管理员熟练地履行了程序。男人用加了消毒剂的水

22、洗澡,服用医生开的药然后回到宿舍。高烧多日胡言乱语。他的喉咙就从那时出现了异常,像出了故障的收音机,每天吱嘎作响。而现在这台收音机电源耗尽关掉了,他的身体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这里的人们除了中耳炎、关节炎、老年痴呆和白内障之外,还患有心理疾病。从前不会产生任何感情波动的普通而简单的词汇也会让他们颤颤巍巍。有人用自己国家的语言随口说句“油桃”就泪流满面,有人说完“棕榈树”之后感觉撕心裂肺。对九十二岁的话者来说,母语是呼吸,是思想,是瘟神,并不会因为突然“想要不说”而轻易抹除或者放弃。不说话孤独,说话更孤独,这样的日子一天天继续。他把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怀念语言。不是一个人的语言,而是两个人说,

23、三个人说就更好了,五个人更好。吵吵嚷嚷的废话,诱惑,欺骗,玩笑,发怒,安慰,责怪,辩解,控诉的话语。就因为这个朴素的愿望,他经常承受撕心裂肺的感觉。到死也忘不了那些表现声音、品尝味道、分辨颜色、代指感情的丰富词汇。他在迎来生命的终结前,朝着虚空吐出急促的呼吸,仿佛还有最后的话必须要说。没有人听懂他的话。唯一的说话者和倾听者就是他自己。他不停地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像台调错频道的收音机。他期待身旁有人听懂自己的话,年龄、性别、职业和性格都无所谓,哪怕对方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也没关系。拥有黑色皮肤和优雅睫毛的老人期待有人侧耳听他说话,和他目光对视,用“很久未曾和别人分享”“平凡而亲切得令人流泪”的母语做

24、出回应。哪怕是“嗯”和“是啊”这种非常简单的话,哪怕仅仅这两句话也好。(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数语言博物馆”作为保护与研究世界语言的重要研究基地,拥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B. 来到博物馆展览室的旅行团行动各有差异,只有少数摘掉耳朵里翻译器的游客领会了博物馆的真谛。C. 青年在展览室,从一声不吭转换到活泼地迎接游客,代表他逐渐喜欢上了少数语言博物馆的生活。D. 话者们说出“油桃”等词后的反应,暗示失去母语交流导致的寂寞是他们患上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7.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子沿用前文有关“收音机”的比喻,暗

25、示了患有喉头癌的老人生命正走向终结。B. 句子使用“阿拉伯羚羊的角”的类比,传达出作者对少数语言终将消失的命运的慨叹。C. 句子引入另几种场馆,为语言博物馆的创立者提供另外的设计思路以扭转经营状况。D. 句子将抽象的词汇实体化,生动具体地表达出少数语言的话者们深入骨髓的孤独。8. 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写出了“青年”的多重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9. 作家周海森说:“所有的虚构都来源于生活。”请结合小说内容作分析。【答案】6. D 7. C 8. 离开博物馆,来到外面世界的空虚。寻找故乡的急切、疲惫。看到故乡现状绝望。 9. 现实中存在少数语言与文化被漠视,正走向消亡的困境。基于现实,虚构了少

26、数语言博物馆与居住其中的话者的故事,反映了对现实的忧思。【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拥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错,由全文内容可知博物馆的影响力有限,经济效益也不佳。B.“只有少数摘掉耳朵里翻译器的游客领会了博物馆的真谛”错,“领会真谛”曲解文意。原文“少数游客会从耳朵里摘掉那个小小的仪器,专心致志地参观”,可见即使是这些少数游客也仅仅是所谓的“参观”,并不是“领会真谛”。C.“代表他逐渐喜欢上了少数语言博物馆的生活”错,理解错误,并未“喜欢上”,只是出于无奈。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要语句的能力。C.“为语言博物馆的创立者提供另外的设计思

27、路以扭转经营状况”错,根据“如果这里是动物园或火箭展览馆,哪怕是寄生虫博物馆,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可知,引入另几种场馆,目的是揭示人们对濒危的语言漠不关心。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分析概括能力。画波浪线语段写出了青年的心理感受,首先“时隔二十多年再次来到外面的世界,风的触感和夕阳的质感令他感到空虚”,是离开博物馆,来到外面世界感到的空虚;其次“凭借自己的双腿和耳濡目染学到的几句世界通用语寻找故乡,看着星星辨别方向,跑跑走走,走走跑跑,终于拖着血淋淋的脚到达故乡的时候,经过峡谷,越过山脊,穿过茂盛的灌木丛,终于到达村口”,可见是千辛万苦地寻找故乡的急切、疲惫;第三“终于

28、到达村口的时候,他看到的是连只鸟都没有的茫茫荒野,尘土飞扬。不知什么原因,很多树木只剩了树桩,像围棋子似的无尽排列于这片不毛之地”,可见是看到故乡荒芜的现状而绝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有的虚构都来源于生活。本文虚构了少数语言博物馆与居住其中的话者的故事,但是这种虚构是立足于现实问题,现实中确实存在少数语言正在走向衰亡,少数文化也在趋向没落,甚至消亡。作者虚构故事,采用一种超现实的方式,表现的是现实的问题,在看似不现实的故事里,隐藏着深刻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发人深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29、题。材料一: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宦官进曰:“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百数。今大内不及故时卿相家。”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

30、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明年征蜀,乃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唐军入蜀,所过迎降。王宗弼阴送款于崇韬,崇韬以节度使许之。继岌颇疑崇韬,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宗弼,没其家财。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庄宗曰:“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所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

31、籍没。(节选自新五代史)材料二:诸葛公曰:“淡泊可以明志。”故薄田株桑,所以践其言而允保忠勋之誉,岂虚也哉!夫郭崇韬者,恶足以知此乎?其主既已忌之矣,哲妇壬人又争变黑白以将置之死,而灭蜀之日,货宝妓乐充物其庭,以此而欲求免于死也,必不可得之数也。(节选自读通鉴论)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昔A吾与梁对垒B于河C上D虽祁寒E盛暑F被甲G跨马H不以为劳。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住宅,与与妻书中“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的“第”意思不同。B. 间,离间,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的“间”意思不同。C.

32、 阴,暗地里,与苏武传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阴”意思相同。D. 恶,怎么,与兼爱中“恶施不孝”的“恶”意思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皇后令宦官伪造诏书命魏王杀郭崇韬,郭崇韬有五子,两个儿子被牵连杀死,其他三个儿子亲眼目睹。B. 向延嗣因郭崇韬未到郊外迎接他而大怒,因此于呈蜀财务账簿时乘机诬陷说郭崇韬有二心,将危及魏王。C. 庄宗想建高楼避暑,派人问话郭崇韬,为何居于深宫却无法忍受闷热,郭崇韬提醒他勿忘创业艰难。D. 郭崇韬为人聪明机敏,因富有才干受到称颂,庄宗李存勖做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很受信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33、现代汉语。(1)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2)继岌颇疑崇韬,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宗弼,没其家财。14. 读通鉴论的作者认为郭崇韬身死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0. DFH 11. D 12. A 13. (1)庄宗沉默不语,仍然决定派王允平建高楼,郭崇韬果然恳切谏阻。(2)李继岌很疑心郭崇韬,郭崇韬无法证明自己,于是借此事杀掉王宗弼,没收他的家产。 14. 君主猜忌。君主身边的人颠倒黑白。贪图名利,沉迷享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过去我与梁在黄河上对峙,即使严寒盛暑,披甲跨马,也不觉得疲劳。“吾与梁对垒于河上”是主谓结构,“于河上”介词结构后置,

34、在D处断开;“被甲跨马”并列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在FH处断开。故选D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第:住宅/但。句意:郭崇韬住的住宅。/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B.正确。间:离间/抄小路;句意:因此不断进谗言离间。/取道芷阳,抄小路走。C.正确。两个“阴”都是“暗地里”的意思。句意:王宗弼暗中与郭崇韬通好。/暗中共同谋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D.错误。两个“恶”都相当于“何”“怎么”。句意:又怎么能懂得这个道理呢?/怎么实行不孝的事呢? 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两个儿子被牵连杀死,其他三个儿子亲眼目

35、睹”错,有“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可知郭崇韬的五个儿子都被杀害。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默然”,沉默不语;“终”,最终;“起”,建;“果”,果然。(2)“颇”,很;“自明”,证明自己;“因”,于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其主既已忌之矣”可知,遭到君主猜忌。由“由是谗间愈入”“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可知宦官不断进献谗言,刘皇后让人伪造诏书,可概括为:君主身边的人颠倒黑白。由“货宝妓乐充物其庭”可知,财货、宝物、歌妓、乐工等充斥了他的庭院,表明他贪图享乐。参考译文:材料一: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任河东

36、教练使。为人聪明机敏,能够应对自如,因富有才干受到称颂。庄宗李存勖做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十分受到李存勖的信赖。同光三年的夏季,大雨连绵不止。庄宗忧愁宫中暑热潮湿无法居住,想建高楼避暑。宦官进言:“臣看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数百间。现在大内还不如当时卿相家的房屋。”庄宗说:“我富有天下,难道还不能建一楼?”于是派宫苑使王允平修建。宦官说:“郭崇韬忧愁烦闷,常因为赋税珍惜财用,陛下虽然想建楼,能得到钱吗?”庄宗就派人问郭崇韬说:“过去我与梁对峙于黄河上,即使严寒盛暑,披甲跨马,也不觉得疲劳。现在居住深宫,在广阔房屋的遮蔽下,却无法忍受闷热,是什么原因呢?”郭崇韬回答说:“陛下过去一心只

37、想着统一天下,现在只考虑自己,艰难或安乐,考虑不同,情况也就不同了。希望陛下不忘创业艰难,常常能和在黄河上时一样,就能使盛暑变清凉。”庄宗沉默不语,最终决定派王允平建高楼,郭崇韬果然恳切谏阻。宦官说:“郭崇韬住的住宅,规格和皇帝的住处没有什么不一样,哪里知道陛下多热呢!”因此不断进谗言。第二年出兵伐蜀,就派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郭崇韬裁决。唐军入蜀,沿路蜀军纷纷迎接并归降。王宗弼暗中与郭崇韬通好,郭崇韬答应让他做节度使。李继岌很疑心郭崇韬,郭崇韬无法证明自己,于是借此事杀掉王宗弼,没收他的家产。庄宗听到破蜀的消息,派宦官向延嗣劳军,郭崇韬不到郊外迎接,延嗣大怒,因此

38、与从袭等人共同诬陷他。向延嗣回京,献上蜀簿籍。庄宗说:“人们都说蜀是天下最富的国,所得就只这些吗?”向延嗣乘机说蜀的宝货都被郭崇韬拿去了,并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将对魏王不利。庄宗非常愤怒,派宦官马彦珪前往蜀地,观察郭崇韬的举止行动。马彦珪告知刘皇后,刘皇后令马彦珪伪造诏书,命魏王杀了崇韬。郭崇韬有五个儿子,有两个在蜀与他一起被杀,其余三个也被杀。郭崇韬破蜀所得的财物都被登记没收。材料二:诸葛亮说:“淡泊可以明志。”所以他家里只有一些薄田和几株桑树,这是他践行自己的话、最终得以保全自己尽忠勋绩的美名,他的话难道是虚言吗!郭崇韬这样的人,又哪里能懂得这个道理呢?他的君主已经猜忌他了,君主身边的

39、多谋虑的妇人和巧言谄媚的小人又混淆黑白,想要将他置于死地,而在他灭蜀的时候,财货、宝物、歌妓、乐工等充斥了他的庭院,他这样做,想求能免于一死,当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 父南唐李煜其一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其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注】依:我;瓯:杯子。15.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词将“浪花”与“桃李”进行对比,体现了作者对二者的褒贬态度。B. 第一首词结句以第一人称口吻写出,实则是作者对渔父自在逍遥的

40、羡慕。C. 第二首词写渔父驾一叶扁舟,垂钓还不忘饮酒,寥寥几笔写出渔父饱满兴致。D. 两首词作都以渔父生活为主题,描写了渔父的自在愉快,下笔轻快活泼。16. 请简要赏析两首词中数量词的妙用。【答案】15. A 16. 连用数个“一”,衬托渔父的独立自由。“千里”“万顷”,夸张地表现环境的开阔。多个“一”与“千里”“万顷”对比,突出了辽阔天地间渔父的无拘无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体现了作者对二者的褒贬态度”错,“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写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虽无言,却竞相怒放,春意浓浓。没有体现褒贬之意。故选A。【16题详解

4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字的能力。其一开篇选取两个场景来表现渔父的生活环境,一是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一望无际,境界阔大。浪花翻滚,本是“无意”,而词人说“有意”,就写出了渔父与大自然的亲和感。江涛有意卷起雪浪来娱乐渔父的身心,衬托出渔父心情的快乐轻松。岸上,一排排的桃花李花,竞相怒放,把春天装点得十分灿烂。江上岸中所见,尽是美景。接着写渔父的装束和生活,身上挂着一壶酒,手里撑着一根竿,想到哪就把船撑到哪里,想喝酒随时都可以喝上几口,高兴了就唱首渔父歌,多自由,多快活。诗人巧妙地连用了数个“一”,这些简单的数字串联起一幅画面,将渔父的形象勾勒得独立而自由。其二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千里”与“万顷”

42、这样的词语,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环境的无比开阔。这“千里”是无尽的江流,是渔父行舟的广阔天地;“万顷”是波光粼粼的湖面,是渔父撒网的自由舞台。这样的描写,使得整个环境仿佛被无限放大,渔父在其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自在。其三这首词短而不丽,工而不奢,四个“一”字连用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不但不显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悠然不断之感。取“一”与“万顷”相映照,细巨对应,工整而精妙。在这对比鲜明的画面中,多个“一”与“千里”“万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孤独的“一”字,像是渔父的身影,在辽阔的天地间徜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千里”“万顷”的广阔,更是突出了渔父的这种自由与无拘无束。(三)名篇名

43、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总结自己的种树经验,他并不能让树“硕茂”,只是“_”;也不能让树“早而蕃之”,只是能“_”。(2)李凭箜篌引中,分别交代李凭弹奏箜篌的时间和地点的两句是“_”和“_”。(3)论语中孔子夸赞颜回“回也不改其乐”,后世一些文人也用居所的狭小或简陋来表明自己身居陋巷,但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如“_,_”。【答案】 .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 不抑耗其实而已 . 吴丝蜀桐张高秋 . 李凭中国弹箜篌 . 倚南窗以寄傲 . 审容膝之易安(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

44、有:“桐”“箜篌”“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孩童时,到了夏夜,我走到水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_A_。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水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我只在故乡待了六年,后来就_B_ ,漂泊天涯。在这期间,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C_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

45、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月是故乡明。我长望南天,心飞向故里。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B. 我鼓励同学,只要认真学,她什么都能学会。C. 她俩躲在角落窃窃私语,仿佛在谈论什么事情。D. 云南小吃很多,什么炸洋芋,烧饵块,凉拌水果2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这些广阔世界的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月亮”,表

46、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8. A.相映成趣(交相辉映)B.背井离乡(颠沛流离)C.碧波万顷(浩瀚无垠、无边无垠) 19. C 20. 原句形象写出故乡月亮的平凡,外面世界之广阔。一“大”一“小”,对比中凸显对故乡月亮的珍视,对家乡的眷恋。【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是形容晴空中的明月与水中的相互衬托照耀,故填“相映成趣”或“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意思是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B处是表示作者离开故乡,漂泊天涯,故填“背井离乡”或“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多指由于生活不

47、下去,被迫离开家乡。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而到处流浪。C处语境意在形容大海的广阔,故填“碧波万顷”或“浩瀚无垠”或“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形容水色碧绿,广阔无际的样子。浩瀚无垠:形容水势或地域盛大辽阔,无边无际。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表不定或虚指的形容词。A.疑问代词,用于询问事物或情况。B.指示代词,泛指一般事物。C.表不定或虚指的形容词。D.表示列举不尽。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与新句相比共有两处不同。原句中“广阔世界的大月亮”强调“大”突出外面世界的广阔;故乡的小月亮强调“小”,表现故乡月亮的平凡。作者看到“广阔世界的大月亮”,就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小月亮”,在这一大一小的对比中,使我们感受到作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