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07 ,大小:3.40MB ,
文档编号:8018283      下载积分:4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8018283.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ihai2016)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24年新版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weihai2016)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课件.pptx

1、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统编版(2024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标核心素养分类把脉中考归纳主题突破课标核心素养归纳主题突破主题一中国境内远古人类的代表项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约170万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与现代人基本相同生产生活已经能够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已经学会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知道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项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

2、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思维进阶】素养进阶史料实证(1)第一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2)第二手史料:非当事人提供的资料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又称间接史料。学识进阶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1)考古发现的文物是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2)文物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为人们探究历史尤其是了解史前社会提供了重要证据。学考衔接史学推论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阅读以下考古发现(史实)和推论。发现(史实):7件粗糙的石器,人工加工痕迹清楚。推论:元谋人已经会制作打制的石器(或工具)。

3、请你按这一思路,从以下考古发现中得出相应推论:(1)发现(史实):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推论:_。(2)发现(史实):(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推论:_。(经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门齿狩猎是元谋人获取食物的手段之一。(或元谋人知道使用火)主题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差异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距今年代距今约6 000年距今约7 000年生活地区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房屋样式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建筑生产工具制作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骨耜得到广泛使用农业种植粟、黍种植水稻畜牧业饲养猪、狗饲养猪、狗手工业大量使用装饰品;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

4、、制衣懂得使用天然漆;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思维进阶】素养进阶唯物史观人类走出洞穴定居,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束缚,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是社会的进步。学识进阶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生活的相同点(1)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2)建造房屋,定居生活。(3)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学考衔接图片解读(1)根据示例,请从其他三幅图片中任选取两个,说出其反映的历史信息。示例:图三反映的历史信息:河姆渡人已经能造木构建筑。图一反映的历史信息:_。图二反映的历史信息:_。图四反映的历史信息:_。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栽培稻等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种植粟等黄河流域的先民

5、能根据自然条件建造房屋等(2)图五、图六所示文物分别是在哪个遗址中出土的?这些文物的出土说明了什么?答:遗址:图五:河姆渡遗址;图六:半坡遗址。说明:我国原始农耕时期,雕刻技术、制陶技术和绘画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手工业水平较高。(3)若要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除了依据出土文物外,还有哪些途径?答:途径:在网上查找;去图书馆查找;参观历史博物馆;参观遗址等。学考衔接理由阐述材料一原始先民进入定居时代,是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一步。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

6、地定居下来。”(1)材料一中,哪些原始先民过上了定居生活?并根据材料简述理由。答:河姆渡人、半坡人;因为他们都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的生产,为定居生活创造了条件。材料二生产工具主要经济生产关系采集和渔猎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果实,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时代的生产关系是“野蛮”还是“文明”。请说出理由。答:是“野蛮”的。因为当时生产力极低,远古人类获取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十分有限的,为了共同生存下去,才导致了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人人平等的生产关系,实际上远古人类的生活质量是极低的,所以是“野蛮”。【

7、课标】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分类把脉中考1.时空观念(2023宜昌中考)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A2.历史解释(2023青岛中考)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河姆渡

8、人种植水稻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A3.(2023广西中考)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C.部落联盟 D.社会制度A【课标】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4.(2023武汉中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D5.(2023江西中考)给如图拟

9、定标题,合适的是()A.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B.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C.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D.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C6.五育劳育(2023山西中考)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入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A.取火B.耕地C.纺织D.制陶B7.(2023广东中考)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形成B.社会分化出现C.禅让制度盛行D.中央集权确立B8.(2023福建中考)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

10、国史前时期()A.先民的审美观念B.国家的政治形态C.汉字的基本结构D.青铜的冶炼技术A【课标】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9.(2023赤峰中考)中国新闻网报道:“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由此可知,红山文化()A.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重要成员B.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唯一依据C.代表性的器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D.直接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A10.(2023常德中考)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A.

11、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C.他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D.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11.(2023广州中考)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12.(2023贵阳中考)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

12、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1)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遗址位于_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_处。AB活动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有一万余处。(2)将活动二中图一、图二、图三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连线。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良渚古城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一个绵延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

13、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陶寺都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14、。答: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礼器等。重要意义:证明距今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4)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答: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统编版(统编版(2024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标核心素养分类把脉中考归纳主题突破课标核心素养归纳主题突破主题一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制度名称 开创时期概况世袭制夏朝启在禹死后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分封制西周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内部严格的等级

15、结构和统治秩序,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县制春秋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为以后地方管理模式的创建打下了基础【思维进阶】素养进阶唯物史观中国古代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学考衔接史料实证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礼记礼运(1)材料一、二分别所述的是什么制度?在这两种制度下,王位继承分别以什么为依据?答:禅让制;世袭制。禅让制以贤德和才能为依据;

16、世袭制以血缘关系为依据。材料三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即诸侯国)屏周。春秋左氏传材料四“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2)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时期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答: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材料五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3)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产生的消极影响。答:消极影响

17、: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增强,削弱了王权,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混战埋下了隐患。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推动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分封制逐步瓦解,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国竞相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思想文化“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学术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民族关系 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频繁交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思维进阶】学识进阶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学考衔接观点论述材料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

18、,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答:观点: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铁制农具、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升,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私学出现,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结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

19、要的变革期。【课标】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1.史料实证(2023荆州中考)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分类把脉中考A2.(2023福建中考)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A.发展

20、农业生产B.提高军队实力C.巩固国家统治D.加强封建专制C【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3.(2023济宁中考)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A4.历史解释(2023北京中考)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

21、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A5.(2023聊城中考)“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段话主要蕴含了()A.赏罚分明的理念B.无为而治的观念C.为政以德的思想D.变革进取的精神6.(2023株洲中考)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A.长城B.大运河C.都江堰D.灵渠DC【课标】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22、,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7.(2023无锡中考改编)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新篇章。下列主张属于道家学派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B.民贵君轻C.“尚贤”“节用”D.无为而治D8.五育德育(2023青岛中考)春秋时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激化和冲突,孔子强调爱人,认为爱父母、爱兄长、爱君上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B.“仁”C.“兼爱”D.“礼治”B【课标】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9.家国情怀(2023临沂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

23、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在创造这种文字时,最早使用的方法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A10.(2023扬州中考)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A.种类丰富B.功能单一C.工艺简单D.象征皇权A11.(2023徐州中考)利簋关于商周更替的历史,最早仅在尚书逸周书等文献中有零星记载,可信度一直受到质疑,直到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出土利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材料一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意为:征服)商王纣逸周书世俘解时甲子昧爽(意为

24、:黎明),王(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尚书牧誓益之商王纣于南郊。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逸周书世俘解译文:商王纣在商都郊外打了败仗。甲子当天晚上,纣王取五枚天智玉佩戴在身上而纵火自焚。材料二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张政娘释文(改编)(1)研究商周历史,利簋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对比材料一、二,关于商周的更替,你认为可信的历史信息有哪些?答:属于第一手史料。信息:周武王在甲子日占领朝歌;商王纣被周武

25、王击败;周武王于辛未日在阑师论功行赏。(2)利簋对研究中国历史有何价值?答:为研究商周的更替提供了第一手史料;为史书记载提供了实物依据。统编版(统编版(2024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标核心素养分类把脉中考归纳主题突破课标核心素养归纳主题突破主题一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项目秦始皇汉武帝政治创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盐铁和酒官营、专卖;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思想焚书坑儒尊崇儒术文化统一文字(小篆)兴办太学项目秦始皇汉武帝军事

26、外交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主要贡献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共同作用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思维进阶】素养进阶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客观呈现观点。(2)按照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原则把人物活动分为积极(功绩)、消极(过失)两方面,全面、辩证地进行评价。(3)总结历史人物事迹带来的影响。学考衔接史料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

27、,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材料三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经济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1)秦汉时期匈奴威胁北方边境,请列举一位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著名将领。对比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指出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有效管辖。这一举措

28、对丝绸之路的发展有何影响?答:将领:秦朝的蒙恬;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任写一位即可)地区:西域地区。影响: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2)材料二中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哪家学派?他加强思想规范的具体做法是什么?(任写一点即可)答:措施:焚书坑儒。学派:儒家。做法:尊崇儒术。(3)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有何共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答:共同之处:统一货币。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主题二两汉时期的成就【思维进阶】学识进阶两汉时期为什么能有如此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1)两汉时

29、期国家统一,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继承并创新春秋战国、秦朝的科技文化。(3)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努力拼搏的结果。【课标】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1.时空观念(2023衡阳中考)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秦统一中国”的资料卡片,其中“”处是()A.公元前230B.公元前221C.公元前209D.公元前207分类把脉中考年,秦王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2.(2023广西中考)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

30、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加强()A.文化交流 B.地方控制C.思想统治 D.经济开发3.历史解释(2023广东中考)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A.地方治理强化B.南方土地开发C.社会矛盾缓和D.中央机构完善BA【课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4.(2023深圳中考)“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灭六国B.焚诗书C.行郡

31、县D.筑长城D【课标】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5.(2023山西中考)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A.以农为本B.戒奢从简C.兴修水利D.重农抑商A【课标】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6.(2023烟台中考)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A.使世袭

32、制开始代替禅让制B.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C7.历史解释(2023苏州中考)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文景之治”政治清明B.察举制度逐步确立C.“推恩”诸侯加强控制D.儒家经学成为官学D8.(2023黄冈中考)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

33、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AC【课标】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10.(2023临沂中考)如图所示图书反映的主要历史人物,具有坚强信念和开拓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要贡献是()A.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B.使中国丝绸由海路运到欧洲C.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D.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C11.(2023济南中考)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

34、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中国的新疆地区,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材料描述的是丝绸之路的()A.原因B.路线C.目的D.意义D12.(2023荆州中考)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汉朝科技的进步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C.丝绸之路的开辟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C13.史料实证(2023广州中考)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图)。该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

35、。该银盒反映了当时()A.中外交流的现象B.中央集权的加强C.宦官专权的局面D.儒家学说的兴盛A【课标】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14.(2023邵阳中考)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指出:“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材料所指的“四大发明”中,东汉蔡伦改进()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A15.(2023常州中考节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

36、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答: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措施: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等。材料二西汉王朝建立后,关系全局的国策是解决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摘编自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请回答:(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的主要背景。答:主要

37、背景: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统编版(统编版(2024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标核心素养分类把脉中考归纳主题突破课标核心素养归纳主题突破主题一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项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同点背景封建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特点创设新制度(县制等)仿效汉制侧重富国强兵移风易俗目的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巩固统治,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作用使秦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都取得了成功;都是封

38、建性质的改革;都巩固了国家统治【思维进阶】素养进阶唯物史观改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识进阶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1)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2)改革要有创新精神。(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4)改革者需要胆魄。(5)成功的改革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学考衔接历史解释材料一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钱穆国史大纲(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社会发展趋势?结合材料概括“商鞅在秦”是如何“图谋富强”

39、的。答:时期:战国时期。趋势: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发展趋势。措施:奖励军功;废除旧的土地制度。材料二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白寿彝中国通史(2)材料二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特点?答:汉化;自上而下;涉及面广等。(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的要素。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的措施符合当时的实际;改革者都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等。主题二以少胜多的战役对比【思维进阶】学识进阶分析战争胜负因素的角度:胜方战略战术、士兵

40、作战是否勇猛、是否得民心;败方心态。名称时间战况影响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项羽战胜秦军主力加速秦朝灭亡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战胜袁绍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战胜曹操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战胜前秦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学考衔接识读地图分析以上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场战役。选择其中一场战役进行介绍。答:战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介绍示例:赤壁之战: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孙权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两军在赤壁对峙。孙刘联军采取火攻的方式,击败曹军,以少胜多,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

41、基础。【课标】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1.史料实证(2023临沂中考)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B.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C.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D.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分类把脉中考A【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2.历史解释(2023恩施中考)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

42、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B【课标】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3.唯物史观(2023滨州中考)魏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A.西晋灭吴统一全国B.江南地区的开发C.前秦东晋淝水之战D.北魏孝文帝改革B4.(2023安徽中考)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

43、布各地。这反映当时()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A【课标】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5.史料实证(2023泰州中考)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A.说汉话B.改汉姓C.通婚姻D.易汉服6.五育体育(2023福建中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A.民族的交融B.江南的开

44、发C.文治的出现D.科技的进步BA【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7.五育美育(2023重庆中考)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图)这表明魏碑艺术()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A8.(2023衢州中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流与交融,继续传承和发

45、展着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写出材料一中科学家A的姓名和书法作品B的名称。答:A:祖冲之;B:兰亭集序。科学家 他治学严谨,运用前朝刘徽的割圆术,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了世界近千年。书法作品 王羲之刻苦学习,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创作出这幅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材料二正因时局的动荡,中原地区的民族,向南迁移。江南之地,汉时火耕水耨,而无积聚;东晋南朝时,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莫不有中原民族的足迹,有利于增进当地的文化。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南北朝的始末(2)根据材料二,描述江南地区经济发生的变化。答:变化:汉朝时,生产方式落后,生活贫穷;东晋南朝时,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富足;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3)综合材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是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答:祖冲之等科学家在前人基础上,不断探索,促进科技持续发展;王羲之等文化大师吸收前人经验,不懈追求,推动文化持久发展;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人们辛勤劳作,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