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下学期高二语文 3 月月考试题 01 时间 150 分钟,总分 150 分。 第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 面的文字 ,完成 1 3 题。 粗略的考察人的孤独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外在的孤独感和内在的孤独感。 外在的孤独感是一种机缘性的、具体的、浮在表层上的心理意识。只要外在环境一变好,这种孤独感便会烟消云散。内在的孤独感则是一种最深层上的心理意识。它常常是朦胧的,莫可名状和说不太清的。正因为说不太清,所以具有一种根本的、永恒的、无法驱散的哲学性质。 大凡有根本孤独感的人,思想感情多为较深沉者。因为 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个性,不为当时的
2、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在任何场合下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和格局,故内心常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当他们一旦陶醉在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中,他们方才感到实实在在的平安和满足。他们的作品原是写给未来世纪的人看的,所以不为同时代人理解,横遭守旧者和庸人们的攻击。在人类少数天才人物,包括伟大政治家身上,根本的孤独感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这种孤独感伴随着一种根本的惆怅和忧郁。企图抗衡和摆脱这种孤独感,便成了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一种最顽强的定力和内驱力。梵高之所以要拼着一条性命去画,仅仅是 为了排遣内心深处一种说不太清的根本的孤独感。爱因斯坦终生对物理学、艺术和哲学的真挚的爱,全然是企图对这种孤独感的永恒的摆脱和最
3、勇敢的回击。 唐诗宋词中那些堪称为千古绝唱者,正是因为它们陈述了一种俯仰千古悠悠的根本的孤独感才成为不朽诗篇。伟大艺术家们的气质,多半有哲理沉思的成分。他们总是从个人具体的孤境(外在的孤独感)出发,上升到普遍的、哲学意义上的地球人的根本孤境。因为它带有永恒性,涉及到人类的根本处境,故具有一种哲理的深度。 艺术创造的动力之一乃是在吾生有涯之中追求一种理想的、超越时空的永恒。 自然科学家 家刻意寻求自然界的永恒法则,亦在驱散内心一团根本的孤独感。 文化创造者们为了排遣自身的孤独感而进行的创造,留下了一笔精神遗产竟会使今天千百万读者感受到温暖,驱散千百万个寂寞,真是不可思议! 在多艰而短暂的人生中,
4、能时时体验到根本孤独感并寻找一条解救方法和出路的人,自会感到一种悲壮的奇美。也许,恰恰是这种人才会对人类怀有一种博爱之心和同情之心。 浅薄的快活和廉价的感官享受,远不如处在根本的孤境中并力图去冲决它来得幸福。这是搏斗的、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时空局限的高贵幸福。(赵鑫珊孤独感与人类文化创造,有删节) 1.下列关于“孤独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外在孤独感随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而内在孤独感则没有这种由外而内的波动性。 B.内在孤独感之所以具有某种永恒的哲学性质,是因为它是一种朦胧的、莫可名状的深层心理意识。 C.有内在孤独感的人,基本上都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和个性,思想感
5、情深沉而又不被同时代的人们理解和接受。 D.孤独的两种分类说明,人类都是孤独的,只是孤独的程度和类型有所不同。 2.下列关于孤独感与人类文化创造关系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A. 企图抗衡和摆脱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孤独感,是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唯一最强大的定力和内驱力。 B. 在人类少数天才和伟大的政治人物身上,都患有某种与生俱来的的孤独症,这种精神顽疾终生不可治愈。 C.梵高和爱因斯坦取得显著成就的领域虽然不同,但促使他们取得成就的内在动力却是相同- 2 - 的,那就是对于内心深处根本孤独感的抗争。 D. 爱因斯坦终生对物理学、艺术和哲学的真挚的爱,全然是企图对这种永恒的孤
6、独感予以摆脱和最勇敢的回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唐诗中那些堪称千古绝唱的作品证明,只有表达出一种俯仰千古悠悠的根本孤独感的诗作,才能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 B.伟大的艺术家惆怅、忧郁的精神气质之所以具有一种哲理沉思的美感,是因为他们的孤独不是个人的,而是人类集体性的;不是暂时的,而是带有一种关乎人类根本处境的永恒性。 C.浅薄的快活和感官享受是短暂的,肤浅的;致力于冲破根本孤独感而进行的人类文化创造所获得快乐则更本质,更永恒,也更博大,所以更高级。 D.文化创造者们出于排遣自我内在孤独而创造的文化遗产,却使很多的人们感到温暖,这说明文化创造过程
7、中的非 理性的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题。 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门,邦曜不往。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 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 。 迁屯田郎中,稍迁漳州知府, 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 。盗刘香、李魁奇横海上,邦曜絷香母诱之,香就擒。魁奇引郑芝龙事请抚,邦曜言于巡抚邹维琏讨平之。迁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并有声。或馈 之朱墨竹者,姊子在旁请受之。曰:“不可。我受之,即彼得以乘间,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
8、。”性好山水,或劝之游峨嵋,曰:“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其洁己爱民如此。 历两京光禄寺卿,改通政使。黄道周既谪官,复逮下诏狱。国子生涂仲吉上书讼之,邦曜不为报,而大署其副封曰:“书不必上,论不可不存。”仲吉劾邦曜,邦曜以副封上。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逾年起南京通政使。入都陛见,陈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事,帝改容纳焉。出都三日,命中使召还,曰:“南京无事,留此为朕效力,”吏部推刑部右侍郎, 帝曰:“邦曜清执,可左副都御史。” 明年,贼薄近郊。不敌,城陷。趋长安门,闻帝崩,恸哭曰:“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 !”即解带自刭。仆救之苏,恨曰:“是儿误我 !”贼
9、满街巷,不得还邸舍,望门求缢,辄为居民所救。乃命家人市信石(砒霜)杂烧酒,即途中服之,卒。 鲁时生者,里同年生也,官庶吉士,殁京师。邦曜手殓之,以女妻其子。尝买一婢,命洒扫,至东隅,捧帚凝视而泣。怪问之,曰:“此先人御史宅也。时堕环兹地,不觉凄怆耳。”邦曜即分嫁女资,择士人归之。其笃于内行如此。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 释 不正确 的一组是( ) A邦曜 絷 香母诱之 絷:拘禁 B贼 薄 近郊 薄:迫近 C仆救之苏, 恨 曰 恨:仇恨 D择士人 归 之 归:出嫁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项是( ) A忠贤欲困 之 臣知欺大王 之 罪当诛 B以女妻
10、其 子 其 皆出于此乎? C不乐 为 吏 辄 为 居民所救 D捧帚凝视 而 泣 顺风 而 呼,声非加疾 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施邦曜不爱做官,在魏忠贤当道时,没有像许多部门的官员那样到魏府走动,讨好献媚,于是受到魏的刁难。 B施邦曜先是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官职,后任屯田郎中,在任通政使期间他擒拿盗贼如神,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 3 - C有人送给施邦曜一幅朱墨竹图,他的外甥请求他接受馈赠,施邦曜极力反对,认为这是为他人走后门留下机会。 D在敌人兵临城下、京城陷落之际,得知皇上已死,施邦曜便毅然决然地多次选择自杀来报答皇恩,最后服毒而亡。
1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 (3 分 ) 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 。( 3)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微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4) (二)古诗鉴赏 (6分 )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8.上阙一、二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这样写景的作用。( 3 分) 9.“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使用了哪种修辞?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3
1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 分) ( 1) ,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2)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 伶官传序 ) ( 4) ,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 5)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见鉴之, _(杜牧阿房宫赋) ( 6)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 7) _,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伶官传序 ) ( 8) _,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 9)古人云:以地事秦, _,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三、现代文阅读( 2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0 11 题。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 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 4 - 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专家呼吁: 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而 E 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这种“手写时 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