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解释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了解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差异及特点。4.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5.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二、教学重、难点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差异及特点。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差异及特点。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乡村和城镇
2、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经济活动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用地类型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3.乡村内部空间结构(1)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2)村落内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由此向外环绕分布。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经济活动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用地类型城镇里人口相
3、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1)居住区是城镇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功能区。(2)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中央商务区。(3)工业区是工业集聚的区域,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有些大城市因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如,居住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只是商店用地所占的比例较
4、低而已。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镇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2)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1)在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
5、,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2)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