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10:文言文阅读(课内基础)(11分)(23-24七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4分)解释下面加点词语。(1)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 )(3)俄而雪骤( )(4)撒盐空中差可拟( )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3(3分)你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差可拟”哪个比喻好?请说说你的理由。(15分)(23-24七年
2、级上河北保定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4(3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与儿女讲论文义与: (2)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 (3)俄而雪骤俄而: 5(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6(4
3、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7(3分)你认为“撒盐”与“柳絮”哪个更适合描写雪景?说说你的理由。8(3分)选文末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世背景有何用意?(10分)(23-24七年级上四川内江阶段练习)阅读下面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2分)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待君久不
4、至至:到达B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期C元方时年七岁时:当时D相委而去委:舍弃、丢下10(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日始出时去人近B去后乃至家祭无忘告乃翁C与儿女讲论文义与人期行D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1(2分)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B结合内容和主题来看,文章所要重点突出表现的人物是友人。C“怒”和“惭”写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使文章生动形象,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12(4分)翻译阅读文本中的画线句。(
5、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分)(22-23七年级上山东威海期末)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文段,完成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3(2分)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便/怒曰B君与家君期/日中C陈太丘与友/期行D元方/入门/不顾1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过
6、中不至撒盐空中差可拟B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C下车引之日月之行D待君久不至幸甚至哉15(2分)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译文:元方那年七岁,在门外玩耍。B尊君在不?译文:你父亲不在吗?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文:我等了你很久也没来,要打算离开了。D下车引之。译文:父亲下车拉元方。16(2分)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B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C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写元方七岁便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
7、全文的核心;作者是借元方的责客语,正面阐述“信”“礼”的重要。D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朋友失约时,他决然离去。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12分)(23-24七年级上广东揭阳期中)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4分)解释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18(4分)指出
8、上文中“尊君”“家君”的意思(1)尊君: (2)家君: 19(2分)翻译下列句子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0(2分)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8分)(23-24七年级上吉林长春期中)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1(2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尊君在不( )(2)下车引之(
9、)22(2分)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和逸事。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文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C文中的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开,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且语言粗鲁,这是导致元方驳斥他的直接原因。D“元方入门不顾”一句,表现了元方对友人的理解与原谅。23(4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元方为什么责怪客人“无信”和“无礼”?(11分)(23-24七年级上湖北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10、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24(2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而:连词,表转折B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C可以为师矣/以:可以D逝者如斯夫/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感叹。25(2分)下列对节选语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11、项是()A在节选的语段中,孔子分别从做学问和修德行两个方面谈到了自己的见解,反映出他对进德修业的重视。B在做学问中,孔子十分重视按时温习,提倡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流切磋;在做人上,孔子主张勤于自省,提高修养。C在人的精神建构和物质追求的问题上,孔子十分赞赏人们对充实精神世界和高尚品德修养的追求,反对人们追求物质生活。D孔子认为做学问时,只是追求懂得知识是不够的,如果能在做学问时能以研究学问为乐,才会获得恒久的动力,学有所成。26(4分)将节选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7(3分)根据选段,结合自己
12、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14分)(23-24七年级上河北唐山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13、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8(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2)四十而不惑惑:(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4)仁在其中矣仁:2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0(3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的“斯”指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31(3分)划线句中都有“乐”字,请从中任选一句,结合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4、。(10分)(23-24七年级上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32(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揠苗助长、温故知新、任重道远、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
15、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D“贤哉,回也!”反复出现,表现出孔子对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极力赞赏。33(2分)解释加点词语(1)饭疏食: (2)人不堪其忧: 34(2分)翻译画线句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35(4分)论语告诉我们要“吾日三省吾身”,请你想象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回去后会如何反省自己。(14分)(23-24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16、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36(5分)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博学而笃志( )37(4分)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8(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孟子大学春秋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
17、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等。39(3分)结合选文句子,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谈谈你的启示(各举一例即可)。专题10:文言文阅读(课内基础)(11分)(23-24七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4分)解释下面加点词语。(1)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 )(3)俄而雪骤( )(4)撒盐空中差可拟( )2(4分)用现代汉语翻
18、译下面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3(3分)你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差可拟”哪个比喻好?请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 把家人聚在一起 子女,泛指小辈 不久,一会儿 差不多可以相比 2(1)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白雪就像柳絮随风而起。 3“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理由:这个比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这一意象与“雪”形似且神似,写出了雪花飘扬的情态,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个比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意思对即可)【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9、1)句意: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内集:把家人聚在一起;(2)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3)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一会儿;(4)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2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2)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起:起来,飞起。3考查内容理解。首先表明观点,谢道韫比喻更好更形象。比喻讲究形似。大团大团的雪花落下,倘若有
20、风,则会漫天飞舞。一团一团的柳絮,与鹅毛大雪相似,也会因风漫天飞舞。纷飞的白雪和因风起的柳絮,都给人以轻盈、飘逸、优雅的感受。用“柳絮因风起”来比喻“白雪纷纷”,可谓形相似,景相同。盐与雪花,形状不同,轻重又有别,“撒盐空中”即使轻风起时也不能随风飘扬。用来比喻“白雪纷纷”并不是很恰当。据此理解作答。(15分)(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4(3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21、着重号的词语。(1)与儿女讲论文义与: (2)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 (3)俄而雪骤俄而: 5(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6(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7(3分)你认为“撒盐”与“柳絮”哪个更适合描写雪景?说说你的理由。8(3分)选文末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世背景有何用意?【答案】4 同(和) 文章的义理 不久,一会儿 5C 6(1)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
22、么呢?(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7示例一:“撒盐”更适合描写雪景。因为谢朗紧紧地抓住了“盐”与“雪”颜色极为相似的特点,并巧妙地运用动词“撒”字,形象地描绘出“雪骤”的情态。示例二:“柳絮”更适合描写雪景。因为谢道韫不仅抓住了“柳絮”与“雪花”两者极为相似的外形和色泽,又抓住了两者随风漫天飞舞时极为相似的动态(形态)特征。 8交代谢道韫的身世背景,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谢安对谢道韫的“咏絮才”极为欣赏赞扬。【解析】4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句意:和他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与:同(和)。(2)句意:和他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文义:文章的义理。(3)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
23、一会儿。5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公大笑乐”主谓齐全,是个完整的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省略了“谢道韫”,写她的一种身份;“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写谢道韫的第二种身份。故断为: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故选C。6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何所似”:即 “似何”,像什么。“何”,什么;“似”,像。(2)“未若”:不如,比不上。“因”:趁、乘。7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开放性试题,首先表
24、明观点,其次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明理由。如认为“撒盐”更适合描写雪景。根据原文“撒盐空中差可拟”可知,“盐”为白色,与雪颜色一致,且“撒”字生动地表现出雪下得急、下得密的状态,如同将盐撒向空中一般,迅速而密集,能形象地描绘出“雪骤”时的情景。又如认为“柳絮”更适合描写雪景。根据原文“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首先,柳絮与雪花在外形上极为相似,都是轻盈、洁白之物;其次,“因风起”三个字准确地抓住了雪花与柳絮随风飞舞的动态特征,让人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雪花在空中飘飘扬扬的美妙姿态。8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作用分析。根据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可知,在古代,女子的身份通常由其父亲和丈夫来界定。此处
25、特意点明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以及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一方面强调了她的出身不凡,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能够在咏雪时展现出如此高的才情。这一交代进一步凸显了谢安对谢道韫“咏絮才”的欣赏赞扬,因为只有特别出众的才华才会让作者在结尾处特意强调她的身世背景,以显示其与众不同。(10分)(23-24七年级上四川内江阶段练习)阅读下面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26、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2分)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待君久不至至:到达B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期C元方时年七岁时:当时D相委而去委:舍弃、丢下10(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日始出时去人近B去后乃至家祭无忘告乃翁C与儿女讲论文义与人期行D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1(2分)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B结合内容和主题来看,文章所要重点突出表现的人物是友人。C“怒”和“惭”写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使文章生动形象,表
27、明客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12(4分)翻译阅读文本中的画线句。(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答案】9B 10C 11B 12(1)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便丢下(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导语】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展现了诚信与礼仪的重要性。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教训:陈太丘守时而友人失约,友人不仅无礼还指责他人,反被陈太丘之子元方以理驳斥。元方虽然年幼,但表现出对诚信和礼仪的坚定理解,展现出
28、他非凡的智慧和教育素养。同时,友人能够知错就改,这一情节也突出了改错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人对诚信、礼仪的重视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9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B.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故选B。10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离开/动词,距离;B.副词,才/代词,你的;C.都是:连词,和;D.代词,代元方/人名,王凝之;故选C。11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B.文章展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由“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不卑不亢点出友人的问题,主要突出表现的人物是元方,而不是友人;故选B。12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29、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日中:正午时分;去:离开;乃:才。(2)惭:感到惭愧;引:拉;之:代词,代元方;顾:回头看。(8分)(22-23七年级上山东威海期末)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文段,完成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3(2分)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0、A友人/便/怒曰B君与家君期/日中C陈太丘与友/期行D元方/入门/不顾1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过中不至撒盐空中差可拟B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C下车引之日月之行D待君久不至幸甚至哉15(2分)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译文:元方那年七岁,在门外玩耍。B尊君在不?译文:你父亲不在吗?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文:我等了你很久也没来,要打算离开了。D下车引之。译文:父亲下车拉元方。16(2分)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B本文
31、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C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写元方七岁便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全文的核心;作者是借元方的责客语,正面阐述“信”“礼”的重要。D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朋友失约时,他决然离去。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答案】13B 14B 15A 16C【解析】13考查文言断句。B.有误,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君与家君”是主语部分,“期日中”是谓语部分;“期”和“日中”关系紧密,中间不应断开。因此断句为:君与家君/期日中;故选B。14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正午/方位名词,某一位置;B.都是连词,和;C.代词,代指元方/结构助词,的;D.动词
32、,到/形容词,极点;故选B。15考查文言语句翻译。B.有误,重点字词:“不”通“否”,相当于“吗”,因此译为:你父亲在吗?C.有误,重点字词:“已去”,已经离开。该句省略主语“家君”,即“我父亲”。因此译为: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D.有误,该句省略主语“友人”,因此译为:友人下车拉元方;故选A。16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作者是借元方的责客语,正面阐述信礼的重要”表述错误。作者是通过元方对友人的反驳,从侧面表现“信”“礼”的重要性,而非正面阐述;故选C。(12分)(23-24七年级上广东揭阳期中)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33、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4分)解释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18(4分)指出上文中“尊君”“家君”的意思(1)尊君: (2)家君: 19(2分)翻译下列句子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0(2分)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答案】17 舍弃,离开 同“否” 拉,牵拉 回头看 18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34、19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就走了 20示例: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其果。【解析】17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去:舍弃,离开。(2)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3)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4)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18考查文学常识。(1)“尊君在不”意为:你的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2)“君与家君期日中”意为: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19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非”表示否定;“哉”是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期”指约定;“行”指出行;“委”指舍弃
35、、丢下;“去”指离开。20考查感悟启示。示例:首先,做人要守信用。友人与陈太丘约定中午见面,过了中午还未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在生活中,守信用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一旦做出承诺,就应该尽力去履行。 其次,要懂得尊重他人。友人不仅迟到,还对着元方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的行为。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感受和权利。对长辈要有敬重之心,对他人也要保持礼貌和谦逊。 最后,面对错误要有勇气承认。友人在元方的指责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当我们犯了错误时,不能逃避或强词夺理,而应该勇敢地承认错误,及时改正,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谅解和尊重。(8分
36、)(23-24七年级上吉林长春期中)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1(2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尊君在不( )(2)下车引之( )22(2分)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和逸事。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
37、,文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C文中的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开,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且语言粗鲁,这是导致元方驳斥他的直接原因。D“元方入门不顾”一句,表现了元方对友人的理解与原谅。23(4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元方为什么责怪客人“无信”和“无礼”?【答案】21 不,同“否”。 拉,牵拉。 22D 23与人约定时间,而没按时来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解析】21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2)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22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D.“元方入门不顾”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
38、进家门。本句表现的是元方对友人无信无礼的愤怒与失望,以及他小小年纪就具有的正义感与原则性,而不是对友人的理解与原谅;故选D。23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文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之所以责怪客人“无信”和“无礼”,是因为客人首先违背了与元方父亲约定的时间,没有按时到达,这体现了他的不守信用。其次,当客人得知自己迟到后,非但没有表现出歉意或解释原因,反而对元方进行了责问,甚至用“非人哉”这样不礼貌的言辞来批评元方的父亲,这种当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行为在元方看来是非常不礼貌的。据此作答即可。(11分)(23-24七年级上湖北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39、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24(2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而:连词,表转折B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C可以为师矣/以:可以D逝者如斯
40、夫/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感叹。25(2分)下列对节选语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节选的语段中,孔子分别从做学问和修德行两个方面谈到了自己的见解,反映出他对进德修业的重视。B在做学问中,孔子十分重视按时温习,提倡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流切磋;在做人上,孔子主张勤于自省,提高修养。C在人的精神建构和物质追求的问题上,孔子十分赞赏人们对充实精神世界和高尚品德修养的追求,反对人们追求物质生活。D孔子认为做学问时,只是追求懂得知识是不够的,如果能在做学问时能以研究学问为乐,才会获得恒久的动力,学有所成。26(4分)将节选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吾日三
41、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7(3分)根据选段,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答案】24C 25C 26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27示例:“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体现了君子严于利己的信条,君子每天都反省自己的言行,再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每天回顾自己的言行,找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加以改正,只有这样不断地努力,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解析】论语选段体现了孔子及其弟
42、子对学问与修德的重视。孔子提倡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与朋友交流互勉,并在面对他人误解时保持冷静和宽容。他强调追求知识和美德是历久常新的乐趣,淡泊名利才能真正安乐。总的来说,这些语录反映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和宁静致远的生活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值得细细品味和践行。24考查文言实词虚词。C.句意为: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以:凭借;故选C。25考查文章内容理解。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孔子反对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选项中“反对人们追求物质生活”太绝对;故选C。26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字词:博学:广泛地学习;而:连词,表并列;笃:坚守;切:恳切。重点字词: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传:传授的知识;习:温习,复习。27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结合相关语录,从学习和道德修养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示例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并时常复习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这启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勤于吸收新知识,更要注重复习巩固,通过不断的温故而知新,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示例二:“贤哉,回也!”一章展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即使生活条件简陋,颜回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改其乐。这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物质所累,追求精神的富足和内心的平静。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