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凝聚的力量年级:七年级 单元:第一单元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新教材)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涉及欣赏评述领域,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图像传达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评述能力和审美能力,美术作品中蕴含精神性和凝聚力,本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
2、发展。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凝聚的力量”。2、艺术表现:具体分析作品的背景和形式构图、造型、色彩、环境、明暗。3、创意实践:探究一位感兴趣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思考艺术家是如何创作的。4、文化理解:学生能够提高文化理解,体会到艺术中蕴含的凝聚的力量,艺术是为人民服务,服务于人民,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凝聚社会精神力量的。教学重点: 分析艺术家通过美术作品凝聚生活之美的方式。教学难点:体会美术作品与文化理解的关系,探究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教具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笔、a4纸、课本。教学方法:提问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 环节
3、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老师:上课,同学们好,请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充满凝聚力的事件或者作品呢?学生:举手回答说明自己见到过哪些有力量感的事情或者作品。老师: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从迥异的个性中聚起共识,从纷纭的悲欢中凝结情感和力量。富于真实质感的作品,总是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给民族、社会的凝聚与进步带来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共同欣赏展现“于细微处汇聚力量”的美术作品。(播放美术作品的图片)老师:分别是1870-1873年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的列宾(俄罗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979年中国美术馆藏的何岸西沙之晨、2007年中国美术馆藏的吴云华草原盛会、1880年克拉姆斯柯依的月夜、1872
4、年希施金的松树林、1895年列维坦的金色的秋天。老师:那么美术作品怎样展现凝聚的力量?学生:回答,说出自己的理解,例如通过作品的画面内容、色彩等等。老师:本节课我们通过分析作品的历史背景经济条件、社会文化背景和形式分析构图、造型、色彩、环境、明暗来感悟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并体会美术作品中的凝聚的力量。(二) 环节二:欣赏分析,探索新知活动一:于细微处汇聚力量老师:我们先通过视频,来体会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品中的展现的凝聚的力量。(播放视频)。老师:视频播放完毕,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的感悟。学生:看到了艰辛、生活情景和共同向前的凝聚力。老师:这与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系 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
5、华西里耶夫一起来到伏尔加河河畔写生。俄罗斯的母亲河那美丽的风光给列宾极大的震动。他从来没有如此亲近地看过自已的母亲河,但是随之而来的一幕却使他的心阵痛起来。涅瓦河河畔的那一幕再次上演了,一群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沉重的平底货船,艰难地向前移动着。列宾的创作激情被触发了,在随后3年时间里,他专门到伏尔加河旅行了两次,他采访纤夫,和纤夫们交朋友,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1873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终于完成了。老师:接下来,我们从作品的形式方面分析美术作品是如何展现凝聚的力量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了奋力拉纤的纤夫群像和伏尔加河的风景。老师: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
6、纪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一幅油画。这幅画描绘的拖船工人在伏尔加河畔拉船的景象,画面中画了11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面容严峻,双肩低垂,穿着破旧的衣服,呈现出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老师:那么,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构图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分析。学生:近大远小。老师:没错,画面构图由近及远水平展开,奋力向前的人群显示了画面中的“动”,画面后面的帆船构成三角形的形式,展现了画面中的“动”,一静一动的构图形式让画面的视觉中心集中在奋力向前的人群中,同时,近大远小的构图形式显示了向前的凝聚的力量。老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画面中的人物造型方面。请大家来说一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里的人物造型是怎样的?学生:回答,造型生动真实
7、。老师: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整体来看,人物形象真实、展现了他们的艰苦。老师:色彩呢?学生:温暖和谐。老师:背景的色彩昏暗迷蒙,全画采用淡绿、淡紫、暗棕色来描绘物象,使气氛显得惨淡,增强了全画的悲剧性。老师:整个画面的气氛充满了惆怅、孤苦、无助、悲剧性、艰辛。明暗对比强烈加重了艰辛的环境。老师:汗流浃背的身上“凝聚着磅礴的气魄”
8、低沉雄壮而又悲怆铿锵的“伏尔加河船夫曲”的回声。该画反映了俄国纤夫苦难的生活,寄托了画家对下层人民群众悲惨生活的同情,也艺术地体现了作者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对俄罗斯其他画家作品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经验借鉴,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俄罗斯绘画艺术。P16老师:在大家共同分析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作品后,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初步感悟到作品中展现的“凝聚的力量”了。那么,接下来请各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我们走在大路上构图有哪些异同?画面体现的“凝聚的力量”给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吗?学生: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近大远小的构图,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横构图,共同特点是群组人像。感受也是不同的。老师:大家的分析能力很
9、强,老师再补充一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展现了艰苦、挣扎、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凝聚力。P17老师:思考:比较以下两幅作品,草原盛会和西沙之晨,说一说艺术家们分别怎样处理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老师:我们通过图片来进行分析,同时西沙之晨显示了凝聚的力量“满载而归”:对我们现代化海军的憧憬,点明了保卫渔民安全与维护国家领海主权的主题。老师:草原盛会的人物相互连接、环绕、依靠,展现了凝聚的力量 “民族精神”:歌颂时代、歌颂生活、歌颂民族旋律。活动二:作品分析 凝聚生活之美P22老师: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优秀的绘画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和构
10、图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观者可以沉浸在画作所呈现的景象中,感受到艺术家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这种美的体验能够激发人们的愉悦感和幸福感,使他们更加敏锐地感知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丽。老师:让我们共同来欣赏生活中的美,看一看俄罗斯的秋天。(播放图片)。19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俄罗斯一些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写实派画家和雕刻家组成的“巡回展览画派”主张真实地描绘俄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老师:艺术家们作为“生活的阐释者”,描绘了真实的生活和风景,刻画出民族共同的记忆,用画笔讲述了为什么“美是生活”。列维坦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寄予风景创作中,不仅展现自然风貌
11、,而且赋予大自然以独特的社会意义和人类情感。例如金色的秋天。提问:列维坦金色的秋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认为哪里体现了生活之美?学生:回答,秋天的凉爽,金色绚烂的美。老师:没错,列维坦将他看到的俄罗斯的秋日景色通过自己的绘画方式表现了绚丽灿烂,秋高气爽,心旷神怡的美景,展现了列维坦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对美丽自然风景的追求。拓展欣赏:列维坦风景油画。(播放图片)。P27老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俄罗斯的松树林,希施金的松树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美,具有力量感。老师:繁木茂林,疏密有致,大森林的美与神秘,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谓美不胜收。林木的形象雄伟豪放,独具个性,显示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象征了
12、生气勃勃。拓展欣赏:希施金的风景画作品。(播放图片)。(三) 环节三:合作创新,动手实践请同学们看课件中的左图,左图从左至右是艺术家们创作时需考虑的基本因素,请和同学们查找资料,一起探究一位感兴趣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思考艺术家是如何创作的,将构图分析简图画在虚线框内,并分工填写实线框中的项目。(四) 环节四:欣赏评述各组派代表谈一谈你们的探究成果。(五) 环节五:课堂小结文艺凝聚力量,作品传递真情。本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感悟到了美术作品中凝聚的力量和生活之美。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并且能够见证历史、传递时代精神,能够让人们在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中启迪思想、增进人生智慧。我们要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提高精神境界。板书设计:凝聚的力量一、 历史背景 凝聚力、生活美二、 形式分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