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班级七年级授课课题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授课时间第1-3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3.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教学难点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学情分析生活中很少用到显微镜,根本不知道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基本功能及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提的结构。教材分析掌握使用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步骤;能够激起同学们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微观结构的兴趣。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激趣导入新知
2、探究物学的探究过程中不可能只用观察法进行探究,比如在巴斯德实验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实验器材,所以,生物学的研究会常用到一些工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的显微镜(胡克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引起学生兴趣。下面我们来详细的学习显微镜的各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利用课件讲解显微镜各结构)师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介绍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位的结构名称及其所起到的作用。1. 目镜-放大物像2. 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3. 转换器-调换物镜4. 物镜-放大物像5. 载物台-放置玻片6. 通光孔-是光线通过7. 压片夹-固定玻片8. 遮光器-控制通光量(调节光线强弱)9. 反光镜-反
3、射光线10. 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11. 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12. 镜臂-连接13. 镜柱-连接14. 镜座-支持、稳定如曲颈瓶、酒精灯等观看老师放在讲台上的光学显微镜边听边了解显微镜每个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上台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名称作用。从已学的知识出发,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会观看,从观看中探究新知。识记理解,能够准确的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其各个结构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显微镜各部位的名称及作用。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探究新知了解数码显微镜的结构特点与光学显微镜有什么异同?观看数码显微镜能将观看到的物像显示在屏幕上1. 目镜换成了直观的显示屏2.
4、遮光器换成了聚光器3. 反光镜换成了光源4. 增加了光源旋钮5. 镜臂换成了提手区别数码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结构上的异同。学会观察找到异同。教 学 过 程(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知探究着重讲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镜头长度和视野亮度的关系(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目、 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亮度越暗)2、遮光器光圈选择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3、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4、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范围大,寻找物像细准焦螺旋
5、:升降镜筒范围小,调整物象清晰度5、简单讲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使学生理解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象是“放大倒立的虚像”(观测物方向会旋转180,如字母b通过显微镜会成q);通过显微镜寻找物体时,物象在视野什么方向,我们就应该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玻片6、观测时看到污点,应怎样排除污点(通过移动目镜、物镜、玻片,逐一排除确认)根据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得出物像放大的倍数;同时能准确的一个物像放大的倍数来找准所使用的物镜和目镜组合。上台动手写出细小的字体,在显微镜上的目镜中看到的物像并能绘画出来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理解识记效果。作业设计达标检测板书设计显微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 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 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亮度越暗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bq)污点的确定:1、来源:目镜、物镜、玻片2、步骤:a.移动玻片,看污点是否移动 b.转动目镜,看污点是否移动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