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质课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英语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Unit 2 Were Family! Lesson 6 *Reading Plus教学目标1能够梳理语篇中关于英国姓名文化的事实性信息。2能够利用梳理出的信息,探讨中英姓名文化的异同,并适当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3能够在活动中形成对中国姓名文化的文化自信,增强对家庭和集体的强烈认同感。教学内容本课时围绕单元拓展阅读材料“Family Ties in Names”展开。该文详细介绍了英国姓名的构成以及姓名所体现的家庭联系。文章从英国人Alan的角度出发,介绍英国人的姓、名和中间名的使用,英国文化中父子同名和女性婚后改姓的传统。文章旨在帮助学
2、生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而促进他们进行跨文化比较,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教学过程时间学生学习活动活动设计意图3分钟1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姓名的含义,包括姓氏、名字的含义。1通过创设一个模拟去英国交换学习时在班级中探讨姓名文化的场景,使学生自然地探讨中国的姓名文化,为后续的中英姓名文化的比较做好准备。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语篇内容,激发他们对姓名文化的探索兴趣。5分钟2学生观察课本提供的四个角色姓名,将姓氏和名字进行分类,然后比较中英姓名的构成顺序的差异。2通过分类和组合姓氏与名字,使学生能够识别中英姓名中姓氏和名字排列顺序的差异,提高他们基于实例的文化对比能力。15分钟3学
3、生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名字?作者对名字持有什么观点?4学生用不同颜色标记文章中出现的姓氏、名字和中间名。5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名字都以Wood结尾,然后查看tie的英文释义。6学生思考Alan的父亲和祖父的名字相同的原因。7学生猜测文中junior和senior的含义。8学生思考文章作者对名字的看法,然后探讨这些观点是否适用于中国。34通过梳理文章中出现的英国名字以及对人名进行分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国名字的构成规则。57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英国姓名蕴含的文化知识。鼓励学生从现象出发,思考现象背后的人文历史知识,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并进行文化比较。8通过讨论作者对姓名的看法,提升学生总结
4、和提炼原文信息的能力。思辨性问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思辨能力。17分钟9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完成课本练习1。首先在原文中找出第1小题的依据,并核对答案。10学生思考中国是否也存在中间名的习惯习俗。11学生在原文中找出第2小题的依据并核对答案。12学生在原文中找出第3小题的依据并核对答案。13学生在原文中找出第4小题的依据并核对答案。14学生在原文中找出第5小题的依据并核答案。15学生思考中国女性婚后是否改姓。16学生与好友视频聊天,讨论英国的姓名文化。17学生以交换生的身份,在课堂上分享中国的姓名文化。18学生思考课文标题的含义以及姓名对自己的意义,从而理解本单
5、元的价值引领句“Family is where life begins and love never ends”,分享对此句的看法。915通过完成课本练习,让学生养成回归文本寻找依据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对比中国的相应情况,对两种姓名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形成个人见解。1617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关于英国和中国姓名文化的知识,传递给对这两种文化感兴趣的人。在交流与碰撞中汲取人类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服务于个人发展和对本国文化的认同。18通过探讨标题的含义和对单元价值引领句的思考,让学生加深对家族观念的理解和认同,形成积极的集体和家庭观念,帮助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作业学生参与一个论坛,准备就中英姓名文化进行比较,并撰写发言稿。帮助学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两种文化对比的学习成果,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同时,学生从更多角度开展中英姓名跨文化的比较,增强跨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