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16MB ,
文档编号:8038037      下载积分:9.9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803803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考点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考点复习提纲.docx

1、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考点复习提纲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于所有制的六个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的核心、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有企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性: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2、,同一社会也可以有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3.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和地位: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 公有制经济(1) 范围/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 地位:公有制经济社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3) 公有制为主体的必然性及其体现必然性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

3、本前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主要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4) 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 非公有制经济(1) 构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4、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2)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有优势,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关系: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现阶段,我们不能实行

5、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 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什么是国企混改?(1)含义:国企混改指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共同出资于同一个企业(2)易错易混:混改股权多元化。一个企业有两个或更多的国有资本共同出资,不叫混改,叫股权多元化。一个企业只有非国有资本出资,也不叫混改

6、。混改在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国有资本。混改可以在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国有资本,也可以在非国有企业中引入国有资本。这里的非国有资本主要指民营资本 国企混改的重要意义(1)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2)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3)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2) 必须发展壮大农村

7、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题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要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要支持和帮助非公

8、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要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3. 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1) 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 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3) 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9、。第 21 页 共 21 页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市场决定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配置资源。(2)市场机制的优点:在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2.市场体系(如何如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修改)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

10、体系。(1)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来维护。(4大基础制度)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2)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决定价格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3.市场缺陷: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

11、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4.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2)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经济职能重要作用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

12、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实施区域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市场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 我国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增支,节用

13、裕民):通过财政收入(税利债费)与财政支出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税降费。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央行正回购、逆回购)、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5.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p25+综合探究)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措施

14、具体要求完善市场机制要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坚决破除制体制机制弊端,调整优化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强化监管,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企业活力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企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有度,是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P33-P3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

16、贯彻新发展离你那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二、贯彻新发展理念1.原因: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P35-P38)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创新是第一动力。补充: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坚持创新在我

17、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实现“双碳”目标)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开放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共享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P

18、38相关链接)全民共享: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全面共享: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共建共享: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渐进共享: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要

19、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和 量的合理增长。3.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教材P3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的主要内容。三、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原因(P39)(1)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2) 原因进入新时代,

20、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P39相关链接)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

21、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产生的原因),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我国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各种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四、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 要

22、坚持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P40相关链接)(1)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2)根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P40相关链接)(1)原因: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23、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2)内涵: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P41相关链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1)含义:实体经济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2)重要性: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

24、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数字中国。(P41相关链接)(1)(了解)含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2)(了解)重要性: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

25、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理解)【思路:党+高质量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共享)+3个经济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产业现代化、特色化;发展农村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壮大集体经济。(-所有制结构)坚持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拓宽农民增

26、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分配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市场导向,发展特色优质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产销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政府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

27、,实现乡村绿色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5.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与社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逐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

28、系。结合选必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P71(识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要求:自身发展的角度:1 (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主动的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新发展格局。2 依托优势: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两个市场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3 (对外开放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4 (转方式、新优势推动升级)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

29、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5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6 (更开放“引进来”缩减清单)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7 (“走出去”合作深度参与)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8 (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9 (防风险维护安

30、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全球发展的贡献者角度:10 (中国态度)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11 (中国主张)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12 (中国行动)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

31、济。13 (新开放格局)建立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坚持海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6.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P44)(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

32、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 按劳分配(P45)(1)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

33、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三、 按生产要素分配(P45)(1)种类: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四、 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收入来源)(P46)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

34、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类别对应形式适用范围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土地承包所得公有制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在个体、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非公有制资本要素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土地要素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收

35、入知识要素智力成果,如出版著作、绘画等获得的收入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数据要素通过信息技术的收集、筛选、加工、处理的“大数据”五、 弘扬劳动精神(P47)(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要求: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六、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P47)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36、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注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七、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P48-P49)=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合理有序?根本途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共享理念),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

37、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都属于初次分配收入,只有转移支付获得的收入属于再次分配!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两个同步: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一般包括按劳分配收入、按要素分配收入。一般来说,初次分配包括劳动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存款利息)。初次分配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主体是企业或者市场):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

38、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再分配 再分配的主体、目的、机制、特点再分配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目的弥补初次分配不足、调节收入差距;机制主要是政府调控;n再分配调节机制的三大主要手段: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特点兼顾效率和公平、侧重公平。常考关键词:个税调节、转移支付、社会保障支出、对口支援、居民转移性收入等(主体是政府):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

39、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第三次分配(主体: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好财政的作用,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二框 我国的社会保障一、 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P50)(1)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

40、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2)重要性: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

41、会持续健康发展。二、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P50-P52)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如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1)社会保险地位: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筹资: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功能: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类型: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2)社会救助地位: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方式: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

42、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目的: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类型:灾害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3)社会福利方式: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目的: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地位: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4)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三、 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P53-P55)(1)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

43、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适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3)权责清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4)总要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n 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

44、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共享发展理念。(3)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能性:(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我国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上的平等关系,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具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又能避免两极分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其日益完善为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制度基础。(3)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为完成这一任务奠定物质基础。n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1 大力弘扬上下一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2 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3 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4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5 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举措)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