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第11课 变迁中的家园 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家园的变迁调查感受交流和画家、学生作品的欣赏,将学生的视线有目的地引向建筑物的描绘中,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从基本技能上看,本课内容通过欣赏和写生创作,让同学们感受到现实家园与作品意境的不同,从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升华学生的热爱家园的情感,鼓励学生从现实的平凡生活中发现建筑与环境协调的美,并尽情地创造。学情分析该学段的学生有一股活力,有智慧,有理智,有很强的创造力,他们有对家乡的自豪感,但不够强烈,学生的经历、知识面、个性、情感等因素的差异,每个学生对事物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应多提供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和时间,创始个性化的讨论
2、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时加入美术专业知识。 学法指导方面: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以及抽象思维(2)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核心素养目标1. 审美感知:通过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 艺术表现: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关注不同的观察视角及构图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工具表现建筑物。3. 创意实践: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空间。4. 文化理解:通过自己的观察、欣赏,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表达
3、自己对家园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个性的家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在作品中体现正确的透视规律。(主要策略: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竞赛法,示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难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建筑物的美和特点,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进行个性描绘。(主要策略:主要通过欣赏、比较、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归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通过走访老前辈、查阅资料等形式,写一份变迁中的家园
4、调查报告。准备绘画用的材料和工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变迁中的家园、实物展台、示范用的铅笔、铅画纸。教学方法1. 美术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思考,对话与活动,鼓励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2. 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立性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中展示建筑风景不同时间段的对比,让同学们看到新旧建筑的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畅谈感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关于时代变迁的感受,小组长做好归纳总结,并在全班交流。总结:我们的家园在时代的变迁中也在悄悄改变,以前的房子较矮小,砖瓦建筑不够牢固,房子格局有点凌乱,不美观,现在
5、的建筑高大美观,结构更牢固。我们的家园是如何变化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变迁中的家园” 。板书:变迁中的家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身边建筑和环境的新旧对比,体会出生活的巨大变化,懂得去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和美好生活,在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了对家乡美的情感教育。二、讲授新课提问:面对景色该如何记录?总结: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人类的生息繁衍会在上面留下痕迹。让我们循着时间的线索去了解,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居处的变迁,畅想未来的家园。而我们描绘家园的变迁离不开的就是建筑物,那如何将建筑描绘在画面上,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一)了解透视活动一:欣赏一组摄影作品。说一说这组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视觉现
6、象?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感。纵深感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学生讨论总结:树木近高远低,最后渐渐消失。总结:路的纵深,树的渐渐矮小,构成了画面的透视关系,引出透视定义。活动二:说一说1. 透视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应,这种现象就是透视。2. 透视的基本知识视平线:指眼睛向水平方向望去所看到的水平线,它随着视点变化而变化。视点:观看者眼睛的位置。 消失点(灭点):两条或多条代表平行线的线条向远处地平线伸展直至聚合的点。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透视知
7、识,同时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总结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形体透视与空间层次师: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按消失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1. 教师介绍: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透视感受,欣赏同一建筑不同角度(正面与侧面)。让学生对比哪一种透视感更强烈。2. 介绍透视的分类(1) 焦点透视 就是方形平面的两对边线,一对平行于画面,另一对垂直于画面,又称平行透视。特点:l 最前面的一个面始终是正方形l 只有一个消失点展示课件,概括出一个方形,图片呈现与正面垂直的线消失于一个点的动画效果,并呈现其他几种平行透视效果,最
8、多看到三个面,最少看到一个面。并以相关物体举例。(2) 成角透视 就是方形平面的两对边线,与画面所成的两个夹角相加为90度,两角互为余角,又称余角透视.特点:有两个消失点以建筑侧面为例,概括出方形转过去后的侧面图,图片呈现建筑两侧面方形上下边线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消失。以一张成角透视照片为例,让学生尝试画一画透视线和消失点。设计意图:通过图示,让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3. 知识巩固课件呈现建筑各角度的摄影图片或绘画作品,学生判断是哪种透视效果。设计意图:实践的讲解中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的运用,为更好地表现物体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理解与应用师:你知道父辈们曾经生活过的环境吗?不妨
9、向他们了解一下,用画笔或材料表现出来,见证时代的发展。展示新旧家园的变化。1. 活动一:在了解透视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后,将其运用在绘画中,课件呈现具有一定透视感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学生欣赏了解。2. 活动二:同时呈现运用不同技法、画出强化视觉感的作品多幅,引导学生讨论、比较。(1) 明暗表现:明暗对比、色调变化。(2) 线条表现:线的强弱、粗细、疏密。3. 活动三:教师深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以图举例,装饰性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体现建筑的透视美感。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四)实践展评1. 课堂实践: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观察寻访家乡的变化,
10、并用画笔记录下来。2. 作业展评: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构图、观察角度、透视、色彩等方面尽情感受学生创造的美。 展现作品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心境,让学生体验创作收获的同时,体验“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创作的快乐。三、总结大自然是一幅壮丽的画卷,人类的繁衍生息都会在上面留下痕迹。通过今天所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景观,相信你的视野会有所改变,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创造出更多美的画作。设计意图:
11、艺术活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延伸课堂教学,把爱美的心悄悄溶入到爱家乡、爱学校、爱生活之中。四、拓展师:让我们循着时间的线索去了解,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居住地的变迁,畅想未来的家园。展示不同形式的理想中的家园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师:课后可以利用刚才学习的新知识,大胆表现,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动性,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模型或者画出更有个性作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五、板书设计变迁中的家园1. 透视规律:近大远小2. 透视分类: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六、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在把握透视法则知识的同时,力求透视法则和美术作品相结合,并通过作品深层次的体验空间和美术表现之间的艺术含义,从而获得新的审美经验。作业的设计不仅要呈现出透视和空间的运用,同时还要力求借用透视表现作品的内涵和主题。课前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本课的重难点把握较为准确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化解,学生学习得轻松,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掌握。通过自主创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体现了创作的乐趣,提升了审美情趣。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