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学情评估一、积累运用(35分)(一)语境默写。(10分)1优秀传统文化中异彩纷呈的诗词歌赋、载入史册的文人风骨,是激励新时代青年做好文化传承的底气:这里有范仲淹“_,_”的政治抱负。(岳阳楼记);有秋瑾“_,_”的豪迈气概满江红(小住京华);也有李白“_,_”的乐观豪迈行路难(其一);还有孟子“_,_!”的精神操守(鱼我所欲也);更有苏轼“_,_”的杀敌报国情怀(江城子密州出猎)。(二)名著阅读。(7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2、。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
3、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2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_,刻画的主要人物是严监生,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2分)3作者在写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时,为什么没有立刻就让赵氏来说?(2分)4严监生是中外文学史上有名的形象。请结合这部名著概括严监生的人物形象。(3分)(三)成语运用。(4分)琅琅书声,浓浓墨香。读书月如期而至,在这个_(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的时代,各种信息_,如何保持内心的丰盈和充实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瞄准知识
4、的巅峰_(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你将收获丰盈的人生,涵养文明的秉性。同学们,我们不但要有积极阅读的心,还要有坚持阅读的行动。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用心阅读一本好书,_,从中汲取力量,走出迷惘,超越庸常,光亮人生。5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处的成语。(2分)_6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纷至沓来咬文嚼字B. 纷至沓来含英咀华C. 接踵而至含英咀华D. 接踵而至咬文嚼字(四)对联文化。(2分)7宁夏地域环境独特,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独具特色,每年都吸引数不清的游客前来观光。下面是关于宁夏三处景点的对联,请你将它们组合起来,填入相应的位置,只填序号,要求先写上联再写下联。千层苇叶,鸥鸢起舞
5、鹤飞翔陵寝沧桑,千古岁月多唏嘘远古时期,昔日神奇多部落文明历史,今朝旅客赞雄风王朝盛世,历史灰烟已远去万亩平湖,雁鹭高歌鱼浅底西夏王陵:_沙湖:_水洞沟:_(五)语境运用。(12分)阅读文字,回答问题。【学习方法技巧】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_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8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2分)要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6、。如果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A B C D【学习五育并举】【材料一】“双减”后报兴趣班的类型占比【材料二】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把握显性和隐性、近期和远期、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指向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发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活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节选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7、。学校是美育的摇篮,有责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推广美育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家庭的熏陶与化育,公共空间的艺术呈现,都能让美进入日常生活,使美的种子生根发芽。葆有创新意识、开放精神,善用互联网和虚拟技术,积极突破传统美育的时空隔阂,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进,强化美育育人实效,在春风化雨中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就能助力广大少年儿童在成长中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在未来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选自人民日报)9请你阅读【材料一】,概括主要信息。(2分)10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
8、谈你对美育的认识。(4分)【学习辩论天地】11为了同学们阅读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同学们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同学们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4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悉镕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镕为汁而室
9、亦俨然。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铄,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欲以区区世智情识,究测至理,不其难哉?(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黔(qin):黑。银扣:用银饰镶嵌。人境:尘世。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漆器曾不焦灼_ (2)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_(3)人但知人境中事耳_ (4)究测至理_1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1)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1分)(2)今乃金石皆铄,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2分)14请用“/”符号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镕为汁而室亦俨然15请结合选文内容及
10、【链接材料】解释文中记载的神奇现象。(2分)【链接材料】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二)古诗词阅读。(4分)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6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开头“碧云天,黄叶地”,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B“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C“好梦留人睡”是说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
11、伴,睡得香甜。D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17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现代文阅读一。(10分)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林翊岚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强调“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内在要求。历史长河,奔流浩荡;文脉传承,弦歌不辍。中华文明经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生生
12、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文旅行业加速复苏,传统文化之风劲吹。在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们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听评弹、看演出;在重庆,非遗民俗展精彩不断,万盛金桥吹打、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等表演让游客感叹不虚此行人们在一个个文旅项目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脉绵延,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然,守正不是守旧,更不是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与创新相结合。事实上,只有在创新基础上守正,才能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只有在守正基础上创新,才不会偏离方
13、向。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促创新、以创新固守正,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同时又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恪守正道、革故鼎新观念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如何守正创新?关键就在于,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切身体验之中。近年来,从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系列文具、国家图书馆的永乐
14、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广受欢迎,到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蕴含中华文化气度风范的作品不断涌现,再到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广东潮州牌坊街等“老街巷”变为“新地标”,一个个案例无不启示我们: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0月24日,有删改)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头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引出中心论点: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B第段末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脉绵延”“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两次运用排比,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C作者
15、认为“守正”与“创新”存在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D选文作为新闻评论,语言精准确切,铿锵有力,极具感染力,促进了读者思想认识的提高。19如果将阅读资料卡的内容作为事实论据放在选文中的第段或第段,你认为放在哪段合适?请简述理由。(2分)阅读资料卡一部由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短剧以拟人手法,讲述了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成人,偶遇一名在海外工作的中国自媒体人,在其帮助下顺利回国的故事。短剧后半段以文物自述的方式讲述着数万个在海外有家难回的文物的思乡之情,一字一句都诉说着中华儿女的心声和泱泱华夏数千年的故事。20请说出第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
16、并分析其论证效果。(3分)21请梳理文章第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_(四)现代文阅读二。(14分)燕子衔春来吴昌勇“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儿歌里的小燕子,飞过了童年的天空。后来,坐进教室的我惊喜地看到,燕子娇俏的身影竟然跃动在语文课本的一幅插图里。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页,字里行间,燕语呢喃,恰似那首儿歌的和声,让春天的课堂也有了别样的韵味。那幅画里的村子,比我居住的村庄要大,地势要平坦。湛蓝的天空下,柳枝轻拂,山冈的发髻插满朵朵桃红,一条又细又窄的溪流隔开了屋舍和田地,屋瓦青灰,炊烟乳白,三两只燕子从扶犁春耕的农人头顶侧身飞过。望着浅黄色的小嘴和胸前的那绒棉白的
17、羽毛,望着剪刀一样临空叉开的燕尾,耳畔隐约传来清脆的鸣叫我突然发现,搬进画中的小燕子是如此楚楚动人。燕子不仅是图画中的精灵,亦是玲珑的迎春花,燕子归来,万物算是真正有了春的眉眼。就在某个不经意的早晨,村庄的上空倏然传来燕子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鸣叫,好似一群归乡的游子,打开翅膀拥抱这里的一草一木,也拥抱着抬头送出笑脸的乡亲。它们和父老乡亲问好,并自由翻飞在歌声里,每一个音符都生着桃红的酒窝,就像花朵爬上春天的枝头轻声耳语又一年春暖花开,我们回来了。接下来的日子,燕子和农人一道进入春忙。它们要趁着春光,在屋檐下垒出新巢,要赶在秋收时节,将村里丰收的喜讯带给南方,带给更远的天空。“燕子垒窝,好事多多
18、”,紧跟农事的燕子,比农人起得更早一些。东方泛白,就开始忙活起来,它们结伴飞向临水的稻田,或者离山泉不远的水塘边,用乖巧的小嘴将泥土和流水搅拌匀称,然后朝着家的方向,一趟接着一趟衔回早春的新泥,仿佛沾染在舌尖上的这抹土香,竟能咂摸出浓浓的花香、麦香、稻香。它们事先在屋檐下,或者农家房屋的横梁上,选准一处向阳的宅基,要用膏脂般细腻的泥土,完成一个三面临空的建筑。小燕子扑棱着双翅,鹅黄的巧嘴熟稔地反复垒砌、夯实、涂抹,那些新鲜的、泛着大地原香的泥土,照着花瓣的模样紧紧簇拥在一起。起初是一个弧形的轮廓,渐渐织密,好似五指并拢半握的拳头,更像一只风干的葫芦,居中剖开掏去瓜瓤后浑然天成的一只水瓢。一只只
19、燕子,俨然是手法娴熟的木匠、瓦匠和泥匠,让低垂的巢穴悬空紧扣在屋檐下,并用短喙在巢身雕刻出波浪般细密的底纹,如紧裹着鱼鳞的外衣。犁铧般穿梭在天空的燕子,或许是大自然另一种手法的春耕春播。这些带着春讯和使命归来的精灵,不就是天空自南向北撒出的一粒粒种子吗?它们落脚在这片广袤丰腴的土地上,翻种每一寸光阴,并迎着春光在农家屋檐下生根发芽。它们衔来的不仅仅是筑巢垒窝的一草一泥,亦是复苏万物的春风春雨,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和它们一样玲珑的燕窝里,燕子们很快就会哺育出新的生命,并一一送上季节的天空,就像大地为春天送上的漫天礼花。春深,燕子的新巢在屋檐下落成。此时,枝头卸下百花的妆容,一枚枚青涩的果实褪去
20、花衣,露出毛茸茸的小脸。此时,忙碌了一个春天的燕子,终于可以在土墙泥屋里孕育爱的果实。在春天的最深处,它们出入相随,爱的私语如屋檐下的铃铛,是那样清脆悦耳,亦是那般打动人心。它们深情地俯瞰着故乡的田园、村舍、草木和亲人,用呢喃的燕语传递口信春天被我们衔回来了,在大地之上,在每一个老农紧握的手心里,就像归来时,天空紧握着我们那样,生怕从云朵的指缝间滑落。(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22文章第段为什么要详细描绘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插图?请简要分析。(2分)23请简要表述文章第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24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村庄的上空倏然传来燕子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鸣叫,好似一群归
21、乡的游子,打开翅膀拥抱这里的一草一木,也拥抱着抬头送出笑脸的乡亲。25有同学认为文章第段写燕子筑巢过于烦琐,与中心偏离。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26文章第段借燕子的口吻流露作者心声,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7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燕子衔春来的含义。(3分)三、写作(45分)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自然界中,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是风景,摇旗呐喊也是风景;在学习中,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在生活中,体味世间百态也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风景是个人的自强不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根据以
22、上内容,请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充实,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不能使用试卷中的材料,不能透露与学生有关的信息)答案一、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却比男儿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西北望射天狼2儒林外史夸张3写前边的人所猜测的内容,为赵氏的话做铺垫,更加衬托出严监生的小气和吝啬,起到更好的讽刺效果。(2分)4吝啬守财;胆小怕事;顾念亲情。(每点1分,共3分)5瞬息万变拾级而上6B7西夏王陵:沙湖:水洞沟:8D9家长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较高,(1分)其中体育、美育方面最受欢迎。(1分)10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
23、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1分)学校要重视美育,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1分)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1分)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进,强化美育育人实效。(1分)11我方认为有必要设置图书角。因为阅读本身就是我们的学习内容,它有利于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图书角占用空间并不大,完全可以找合适的地方设置;至于担心图书遗失和损坏,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通过加强管理来杜绝此类现象。(4分,言之有理即可)二、12.(1)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2)认为(3)仅,只是(4)探究13(1)等到雷击停止后,他家的屋子安然无恙,(只是)墙
24、壁和窗纸都黑了。(2)现在金属和石头都被熔化了,可是草木却一点也没有被毁坏,这不是人的常识所能推测的。14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镕为汁/而室亦俨然15不同的物质,其导电性能不同。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1分)文中的“墙壁窗纸”“漆器”和“刀室”是绝缘体,漆器上的银饰和“宝刀”是导体,所以出现文中“墙壁窗纸皆黔”,“漆器曾不焦灼”,刀鞘完好无损,而银饰和宝刀却熔为汁液的神奇现象。(1分)【参考译文】内侍李舜举家曾经被一场剧烈的雷电击中。他家堂屋的西室,雷电火焰从窗
25、户里冲出,明晃晃地蹿上房檐,人们都以为堂屋已经被焚毁,都逃出来躲避。等到雷击停止后,他家的屋子安然无恙,(只是)墙壁和窗纸都黑了。(屋里)有一个木制的格子,上面杂七杂八地放着各种器物,那些用银饰镶嵌的漆器,银都熔化流到了地上,而漆器却一点也没有被烧焦。还有一把宝刀,钢制,非常坚硬,结果在刀鞘里熔化成了汁液,但刀鞘却仍然完好无损。人们一定会认为火应该先燃烧草木,然后才能熔化金属和石头。现在金属和石头都被熔化了,可是草木却一点也没有被毁坏,这不是人的常识所能推测的。人们只知道尘世中的事情,尘世之外,事物又有多少限定呢?想要凭借浅薄的知识和情理,去探究自然的道理,岂不是太困难了吗?16C点拨:“夜夜
26、除非,好梦留人睡”,言下之意是说,好梦做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C项理解错误。17从“斜阳”“黯乡魂”“明月”“相思泪”等可见,(1分)本词抒发了作者的羁旅相思之情。(1分)18B点拨:两次运用排比,体现的是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而不是“严谨性”。故选B。19放在第段合适。(1分)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不仅唤起了国人对文物的关注,更创新了文物题材的拍摄和呈现方式,与本段强调的“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观点一致。(1分)20举例论证。(1分)举游客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听评弹、看演出,在重庆参观非遗民俗展的例子,证明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的观点,(1分)从而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
27、,更有说服力。(1分)21“老街巷”变为“新地标”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每点1分,共3分)22表明燕子的形象早在作者童年时代就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借此表达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全文定下了欢悦的感情基调。(1分)突出燕子的楚楚动人,引发读者的共鸣,与后文相互补充,拓展了文章的意境。(1分)23第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该段前面介绍了燕子在课本插图中的活泼形象,后面介绍燕子归来,带来了春的气息,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1分)24这句话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燕子比作归乡的游子,同时“拥抱”一词赋予燕子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燕子的归来给人们带来的欣喜之情和对希望的憧憬。(1分)25不同意。(1分)燕子筑巢是农民辛勤劳作的折射,表明农人也要一道进入春忙,写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1分)写燕子筑巢照应文章题目,写出燕子归来后展现的勃勃生机和活力。(1分)26蕴含着作者对故乡的热爱,(1分)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深情歌咏。(1分)27“燕子衔春来”是说燕子每年都会伴随着春天的到来而飞回,(1分)其言外之意是,辛勤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1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飞回与春天到来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燕子的赞美和对美好时代、美好生活的热情讴歌。(1分)三、28.略。15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