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河南省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位于太行山脉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 广铁路、107国道从中穿过,也有近年修建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从东部穿过,这些交通线路 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图为河南省安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 12 题。 1.推测安阳市未来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主体方向是 ( ) A.向东发展 B.向西发展 C.向南发展 D.向北发展 2.京广高铁对安阳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有( ) 提高了区域的城市等级 推进城镇化进程 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2、 扩大了管辖范围 A. B. C. D. 解析第 1题,由材料“近年修建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从东部穿过”可知,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未 来城市空间形态将向东发展,故选 A 项。第 2题,交通条件的改善可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推进城镇化 发展,正确;高铁的修建不会提高城市等级和扩大城市的管辖范围,错误。故选 B 项。 答案 1.A 2.B 读安徽省南部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 34题。 3.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地 B.地 C.地 D.地 4.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交通便利的地区,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沿
3、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布地区 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 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 A. B. C. D. 解析第 3题,图中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故选 A项。第 4 题,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物资运输和人们出行,利于聚落的发展,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对;聚落 的发展增加了交通运输需求,促进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沿河设城现象不只出现在我国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也有,错;沿河分布的聚落多呈条带状,错。故选 A 项。 答案 3.A 4.A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2010 年墨脱公路嘎隆拉
4、 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结合下图,完成 56 题。 5.制约墨脱县修建公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边疆,经济落后 B.地质条件复杂 C.人口稀少,运输需求少 D.海拔高,降水多 6.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墨脱县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县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县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县的产业向外转移 解析第 5题,墨脱县所处地区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难度很大,因而制约了公路的修建。第 6 题,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交通不便,是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制约了其与外界的联系,修建墨 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墨脱县与外界的联系。 答案 5.B
5、6.B 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也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更加重要。1979年京杭运河因水 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解散。读德州市位置图,完成 78 题。 7.明朝时德州发展快速,一片繁荣,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变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8.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州城市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的唯一发展轴 B.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高铁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解析
6、第 7题,由于京杭运河淤塞,再加上海运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德州商业贸易逐渐衰落,发展 速度明显变缓慢。第 8题,交通条件对德州的影响很大,德州的发展轴是由运河、铁路、公路和河流 共同构成的;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德州的发展,故德州不能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的兴建和 京杭运河的变化对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 7.C 8.D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地区以铁路为界可以把地形分为 和 。 (2)A、B、C三城市中最早形成的可能是 ,该地是城市形成的良好区位,其原因是 。 (3)A、B、C三城市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 ,其良好的区位条件有 。 (4)A、B、
7、C三城市地位的变迁,说明了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 和 产生很大的影响。 解析第(1)题,图中铁路以东区域等高线数值大多在 200 米以上,为丘陵区;图中铁路以西地势平坦,海 拔在 200米以下,为平原。第(2)(3)题,铁路运输是在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方式,水路运输在 古代占有重要地位,故图中 A城市最早形成,但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C城市的区位优于 A 城市。 答案(1)丘陵 平原 (2)A 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地集散、中转 (3)C 沿河设城且位于河流与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为优越 (4)分布 发展 素养提升 下图为高铁建成前后的城市时
8、间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1.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2.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 1题,高铁建成后,使周边地区到达中心城市的时间缩短,城市的影响范围扩大,即城市服务范 围扩大。第 2题,图中乙、丁居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市等级最高,所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 乙或丁;图中又显示乙所在区域城市之间及乙与周边城市之间城际轨道交通比丁更加便捷,说明区域 的核心城市是乙。 答案 1.C 2.B 下图为我
9、国某乡镇区域图。20世纪 60 年代起该镇驻地及柳塘村、南官庄等村落形成有规律的赶集 日。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南官庄集市逐步被北唐山子村替代。据此完成 34题。 3.与周围村落相比,柳塘村成为集市的原因是( ) 交通便捷程度好 地理位置较优越 等级更高,服务种类更多 基础设施完善 人口众 多,消费能力强 A. B. C. D. 4.20世纪 90年代以后,北唐山子村逐步替代南官庄成为集市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南官庄消费能力下降 B.乡镇政策的影响 C.北唐山子村交通变得更便捷 D.北唐山子村消费等级更高 解析第 3题,与周围村落相比,柳塘村位于周围村落的中心位置和乡道交会处,交
10、通相对便捷,地理位 置优越。第 4题,北唐山子村能逐步替代南官庄成为集市的主要原因是县道的开通。北唐山子村和 南官庄都是村一级的行政单位,消费等级相同。南官庄消费能力和政策的影响从材料中无法看出。 答案 3.A 4.C 位于中欧和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 57.1千米,工期历时 17年,耗资 160多亿美元。与圣 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 通局部图(图 a)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 b),完成 57题。 5.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 17年是由于当地( ) A.地质条件复杂 B.科学技术先进 C.社会经济发达 D.气象灾害频发 6.
11、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直接影响爱斯特尔德的( ) 城市等级 流动人口数量 城市形态 服务范围 A. B. C. D. 7.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 ) A.增加公路等交通压力 B.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 C.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 D.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解析第 5题,该隧道途经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故选 A项。第 6 题,读 图分析可知,爱斯特尔德位于隧道的端点,因此将会增加该地的流动人口数量,扩大其服务范围,因此 正确,故选 C项。第 7题,读图分析可知,原有交通线路为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弯曲度较大,对货 物载重限制较大,且速度慢,导致公路运输的压力
12、大,新隧道路程缩短,运量限制放宽,公路等交通压力 减轻,A项错误;圣哥达隧道采取直线形式,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小,B 项错误;缩短了 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南欧 与中欧的紧密联系,C项错误;新隧道的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的排 放,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D 项正确。 答案 5.A 6.C 7.D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 1 0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 经济发展闻名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和以丝绸、陶瓷为
13、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 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 (3)19 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区域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第(1)题,沪宁杭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多河流,河网密布,人们大多傍水而居,以内 河航运代替陆路运输。第(2)题,主要从位置、交通、市场、人口、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第(3)题,19 世纪中期以后,铁路和近代海运日渐兴起,且运价低廉,运量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 瓷等生产技术外传,市场竞争力大导致经济优势丧失。 答案(1)该区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利;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便利,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 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市场。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 丝绸、陶瓷等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丧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