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了解当代中 国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 历史意义 (1)熟练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背景和表现,通 过阅读材料,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后产生的影 响,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 (2)明确新时期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发展完善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培养家国情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背景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 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在长期的历 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的 格局 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几 乎完全被排除在
2、国家政治生活之外,加之地处边陲,交通闭塞,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采取什么样的 来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长 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 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 的基本政策 多元一体 国家结构形式 民族问题 建立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 定,依据 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 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 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 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法律
3、 保障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 ” 在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成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 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 民族平等 内蒙古自治区 团结互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思维点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 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的自治,并非哪 一少数民族的自治,不仅仅要突出“少数民族”,还要突出“区域”。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时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表现 (1)1984年,
4、 正式颁 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 (2)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 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 (3)1990年, 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 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5)1997年, 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
5、政治制度之一。 3.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 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 快发展。 思维点拨对“三个离不开”的认识 “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 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 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 中共十五大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
6、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 中国共产党和 的认同。 2.中共十九大 (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发展。 (2) 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 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3)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 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 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和
7、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史料实证 材料一 汉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 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 郡长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 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 亲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 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 走上制度化。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材料二 国内各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 参加了筹建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8、届全体会议,共同 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中央与地 方关系问题上,要“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在民族关系 问题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民族地方 治理与施政问题上,“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 关”。 摘编自宋月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与功能 读史技巧本题两则材料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背景和 意义。材料一说明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实行类似区域自治的制度,有 相应的历史传统;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民族区域自治的 探索。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互动探究
9、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推行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提示 背景:汉唐以来有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前已 有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少数民族以聚居 为主。 意义: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可有效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 荣,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全面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 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 治权力。 (2)我国制定一系列民族政策的依据。 基本
10、依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我国的国情。 直接依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 同繁荣) (3)处理民族关系的最基本要求及内容。 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最基本要求。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 活的一切领域,都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4)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民族平等,需要加强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了解各民 族的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充分尊重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 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语言等。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 本民族事务的权
11、利,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 繁荣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 部的事务,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 大团结。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 其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大大缩小。各少数民族不仅能够在自治 地方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而且能够平等参与国家事务并行使相关 权利,全国各民族更加团结。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是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有机结合 B.促进新中国迅速实现政权的稳定 C.促使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共同繁荣 D.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进步
12、题目立意本题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考查 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考查了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答案 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材料分析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传统和现实条 件有机结合分析的是其原因,A项错误 B 新中国政权“迅速稳定”与“半个多世纪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作用不符,B项错误 C 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共同繁荣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整个 材料的主旨,C项错误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保障了各少数民 族当家作主,推动了民族间的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成 果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进步
13、 ,D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史料实证 材料一 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 案。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 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 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 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 主张,不啻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摘编自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材料二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14、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 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持续开展好 “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 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 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读史技巧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材料一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的意义,从中可以看出有 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并有助 于增进民族认同。材料二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重视民族团结的 意义,可以从维护国家统一、
15、保持边疆稳定、实现国家全面复兴等 角度进行分析。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自治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的 原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提示 (1)经济上,有利于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 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 一体文化的认同。 (2)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 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 统一的基础。搞好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保持边疆稳定,巩固国
16、防,维护国家安全;有利 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意识形态工作 地位不动摇,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是培育并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坚守。 (2)保障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和祖国统一是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的价值取向。 (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 实基石。 (4)坚定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的根本纲领和方向指南。 (5)坚持和完善民族政策是培育并铸牢中华
17、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保障。 (6)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2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 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 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 A.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贯彻 B.国务院具有制定宪法的职能 C.民族区域自治进一步完善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确立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考查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完善,考查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答案 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18、选项 分析 A 社会主义法治与题干主旨明显不符,排除 B B项说法错误,排除 C 材料中的法律、法规等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进一步完善,C 项符合题意 D D项与民族区域自治无关,排除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1.1951年12月25日我国成立玉树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下 辖玉树县(结古镇)等六县。它直接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完全自治的制度 答案 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2.下表内容表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时间 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 1938年 毛泽东
19、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政治报告中,阐述了以民 族平等、自治和建立统一国家为原则解决国内民族 问题的思想 1946年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明确 的规定 1947年5月1 日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84年5月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区域自治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A.符合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际 B.有利于保障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权利 C.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臻于完善 D.是我党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图表所示是我国民
20、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设 想”到“法制化”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故C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 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 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 A.贯彻“一国两制” B.民族平等团结 C.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D.规范政府行为 答案 B 解析 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在少 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答案为B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4.人民日报开设“辉煌60年 壮美新广西”专栏,带我们一起领略 60年来八桂大地经济社会发展的
21、辉煌成就、历史性变化和全区各 族人民亲如一家、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广西的生动实践说明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B.“一国两制”符合香港实际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民主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各方积极性 答案 B 解析 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在少 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答案为B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5.2001年,在根据宪法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时, 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 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 ( ) 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
22、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 B.说明了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 C.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答案 A 解析 由“重要政治制度”改为“基本政治制度”,突出了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定位,故A项正确。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共同纲领中就有规定,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故C项错误。 我国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 族聚居的人
23、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 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汉族 曾长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 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历史 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摘编自王淑琴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的时间,概括其主 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目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参考答案 (1)时间: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组 成的自治机关。 (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交融,互相影响;近代 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 谊。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