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91.16KB ,
文档编号:8068411      下载积分: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806841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disk123)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研究性学习论文范文.docx)为本站会员(disk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研究性学习论文范文.docx

1、研究性学习论文范文 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研究性学习论文范文,本文共1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研究性学习论文 摘 要: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主动的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更科学的学习。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培育学生自主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笔者着眼于目前高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学;应用 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便是研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对

2、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现成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也应熟悉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认识的探索过程。因此,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十分适合物理课程的教学。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实行探究式学习模式在提升高中生科学素质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从而满足我国现代化发展对物理人才的需求。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原则 (一) 明确探究性学习的基本问题 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1. 为什么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2.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 怎么有效的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 4. 如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 5.

3、 有什么教学资源来完成探究性学习6. 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如何,如何评价教学成果。 (二) 结合日常生活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从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物理问题,目前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进行科学性较低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其知识水平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整理出问题,采用符合书本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的教学素材,从而以生活为切入点展开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对于情景和问题的创设,要注意对现实生活内容的深刻挖掘。 (三) 注重对探究过程的指导 如果教师想提升探究性学习的质量,就必须合理的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积极的加入到探究的过程中,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同时,教师在课堂

4、中应适时的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在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在构建物理知识架构的基础上拓展出丰富的课堂内容,从而给予学生有效的探究学习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应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的整个环节中去,在教师的指导下细心感受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及思维方式,通过亲身体验和经验记录来提升自身探究能力。 (四)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适当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究中,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关注。 同时,学生应在小组探究学习中积极的交流沟通探究意见,取长补短,优化当前的探究思路。充分体现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小组合作成员,并且学会自主分

5、配探究任务,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善于反思。 (五) 提升研究兴趣 兴趣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就是将兴趣应用到研究。面对探究中的难题,兴趣是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校上课期间,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能够不断克服探究学习中的难题,在校外,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也能够更好的工作和继续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并把这种钻研精神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探究性学习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从而符合新时代社会的人才的更高要求1。 二、高中物理课堂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策略 教学

6、策略指的是教师为了达成课前的教学目标,充分的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教学计策和方法。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预期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所以,不论是何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需要有自己的策略。探究性教学的特点是教学过程当中的突发状况和问题比较多,因此在教授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时应注意把握具体的操作过程,讲究教学的策略性,如果在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忽视了策略的运用,则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探究没有遵循科学的方法,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一) 涉及情境式提问 物理学科的主要内容是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来发现和理解物理现象的特征和原理,这整个过程不是仅仅靠传统的教学所能实现的。因此,物

7、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创设一些贴近课堂主题的情境问题来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探索当中。对于问题的创设教师应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在问答的过程中逐渐引入新的内容。设置问题式情境时,教师要注意选择能够创造神秘感而且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的问题。对于问题的难度,不能超越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一步一步探索最后才能摘到苹果。 情境问题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比如,教师在讲解超重和失重这节课程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情景联想。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状态,学生会发现航天员在飞行器中始终是漂浮的状态

8、,这正是在这节课中要讲解的物理现象。学生在观察航天员的生活视频时,会被航天员的生活所吸引,会有意识的去思考为什么航天员是漂浮的状态,深刻的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这就是实现的情境问题创设的目的2。 (二) 巧妙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在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的时候,应注意问题和生活实际的结合。所设计的问题力求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回答问题积极性,学生会提出更多大胆的质疑,师生间就会有更多的互动。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理念既可以使教师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物理课堂探究的热情,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探索,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比如,在讲解电流时,可以把电流形象的

9、比作水流,这种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具象化的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建立物理知识体系,明白物理知识和生活是实际的关系。物理原本就是源于生活的,因此,只有把情境的创设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兴趣。 (三) 适度探究,把握课堂时间 探究性教学和灌输式的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和发挥创造力的平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提升了自信心,有效的活跃了沉闷的物理课堂气氛。但是,许多物理教师会发现,探究性教学是很浪费时间的,无论选择何种探究形式和探究内容,只要让学生自主的去完成课堂任务,就会拖延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许多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教师常常无法正常完

10、成教学任务,长期以来,就放弃了对探究性教学的实际运用。 对于这种现象,教师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一节物理课中,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去进行探究,这并不能说明探究性教学是不具备普遍适用性的。事实上,任何一节物理课程,都存在适合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的内容,比如,在复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应用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自我回顾课程内容、寻找课程重点、自我表述规律和方程的三个部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并不追求“一谈到底”,而是力求“节节有探,适度探究,合理选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探究的学习形式融入到每节课中去,选择合理的探究点,在探究性教学发展并不完

11、善的现状下,是最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3。 (四) 坚持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策略,教师普遍不具备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而且探究性教学的实现是需要大量硬件设施来支持,对于物理规律的验证,如果少了实验器材的支持,一切探究都是空谈。 因此,对于硬件设施不完善的学校来说,探究性教学的实现具备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探究性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这种互相的配合并不是几天就能快速养成的。而且,探究性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物理科学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和学生长期磨合,还必须提升自身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教师通过对探究性教学的长期坚持,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用广阔的知识面丰富课堂

12、内容4。 三、结论 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是符合我国时代发展的新需求的,有益于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选择合适的话题,来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优越性。探究性学习也有其缺陷,在发展学生探究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科学系统认识体系的建立。另外,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学的实施需要大量的物理实验设备和仪器,这对物理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虽然探究性教学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但是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努力探究的。 参考文献 1 贾楠 .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J. 理论导刊,(1):41-43. 2 曹培涛 . 关于

13、终身学习的理论探索 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6):47-48. 3 任秋华 . 解读学生的探究潜能 J. 实验教学与仪器,(2):12-12. 4 罗兴凯.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5(2):66-68. 5 裴勇,孙玉娣 .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研究 J. 软件,2015,36(11):23-26. 6 范华 . 社区教育平台运营策略研究 J. 软件,2016,37(4):46-50. 7 郑广成 , 许戈 . 高职院校智慧教室现代职业教育功能的探索 J.软件,2016,37(5):25-27. 8 冯璐妹,赵建宁 . 云计算框架下教育考试信息系统规划

14、与设计J. 软件 ,2013,34(5):125-127. 篇2:研究性学习论文 摘 要 为探索在非音乐专业人才中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 ,本研究以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设计了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前后测,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态度、音乐成绩、学习方式自我评价的调查和音乐能力测量作了详细的数据统计。 通过实验探究对比,验证该模式有利于使学生对音乐发生兴趣、提高上课积极性、提高授课效能,同时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多种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 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 为探索如何更好地在非音乐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中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使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在音乐教育活动

15、中实施,并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本研究根据研究性学习理论,结合音乐专业特点,建构综合概括的音乐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旨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一、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近几年来,师范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上,比较注重音乐专业的教育,而初等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相对被弱化,非音乐专业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音乐水平较低。 基于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帮助非音乐专业的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克服这种消极心理,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在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的研究团队采用音乐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音乐学习环

16、境,并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音乐,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合作交流与创新实践能力。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学习探究,结合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理论,建构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研究首先以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消极态度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学习,以省立项课题活动为研究基础,探索建构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再经过教学实验研究,从中观察分析该模式对音乐学习的影响及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能、音乐能力的变化情况,并适时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基于这样的研究

17、思路,课题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以 级初等教育专业三年级的两个班为实验对象,随机确立实验班(11 级 2 班 44 人,其中男生 1 人)和对照班(11 级 1 班 48 人,全部女生)。 在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班按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进行音乐学习,对照班按常规方法进行音乐学习。 课题组必须对两个班学生的音乐成绩、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学习方式自我评价和音乐能力实施前测、后测,并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与比较分析。 (四)实验过程 课题组根据实验研究思路制定实验研究方案,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实验研究。在准备阶段中,课题组在专家的指导下,提出课题整体构想,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

18、,大量搜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资料,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音乐专业理论、音乐教学理论。 在实践探究阶段中,课题组成员依次开展了下列工作:1.给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2.开展研讨课并将相关的教学资料写成教学叙事;3.组织交流讨论、阶段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调整实施方案;4.开展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活动;5.进行后测与数据统计,再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6.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和教案,撰写有关教学论文。 在总结阶段时,课题组分工收集整理资料,交流实验研究的经验。 然后组织研究成果汇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论文,并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 在第二学期后续阶段里,继续以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进行教

19、学实验研究,以进一步剖析该模式与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教育之间的关联,并验证其有效性。 (五)实验结果分析 本课题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从两个班在音乐兴趣、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表 1)来看,喜欢音乐的占 75%左右,而不喜欢音乐的只是个别同学,这是符合现代学生的爱好取向的;从表 1前后测的数据分析,实验班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实践探究下,兴趣得到强烈的激发,态度也得到较明显的改变。 显然,该模式对实验班学生在音乐学习兴趣、态度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表 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音乐的兴趣、态度对比情况表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想象、情感反应和音乐表现力。 在音

20、乐能力方面的比较,课题组采用了着名音乐教育家曹理教授所着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的音乐能力测试手段来进行前后测。 表 2 的数据表明,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音乐能力是差不多的。 在实施该模式后,实验班学生的音乐感知、想象、记忆、情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表现力方面的提高特别明显。 这表明该有效模式能使学生根据各种音乐情景,积极主动地感受、体验各种音乐意境,充分发挥想象,依自己的音乐水平理解领悟音乐。 这样,学生就会大胆地表现、创造音乐。 表 2 实验班和对照班音乐能力测试情况表 表 3 实验班和对照班音乐成绩对比情况表 从表 3 音乐成绩的前后检测结果上看,实验前,对照班学生的音乐成绩相对于实

21、验班略好;有效模式实施后,实验班不及格的人数少了,比例从 9%减到 2.3%,高分数段的成绩比例增大,而对照班则没有明显变化。 这说明当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激发,音乐能力得以锻炼,其音乐成绩就会相应得到提高。 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当成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学习方式是否得当是检测的重要指标。 (见表 4) 表 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方式自我评价表(单位:百分比%) 表 4 数据表明:1.实验班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最强,85%左右的人数表示同意,反对人数为 0;2.主动、合作意识表示同意所占比例还是比较高;3.探究意识占的比例是 75%,学生的

22、探究意识还须提高。 此次“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显着的实验成果,第二学期将继续以该模式进行实践研究,在对照班也参照该模式进行运作。 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良性互动,提高了音乐教学效能。 同时,该研究进一步剖析了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与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之间的关联,再次验证了该模式的实施是有效的。 二、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音乐学习的影响 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是指在音乐教师为主导作用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音乐学习全过程的一种参与体验型的探究模式,突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探究精神1。 它主要是通过创设各种音乐情景和学习活动,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问题情境;同时,在音乐教

23、育者适时而正确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研讨音乐,获取音乐知识,改变学习方式,形成学习、研究音乐知识以及欣赏、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的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 (一)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音乐学习兴趣、态度的影响 音乐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2。 因此,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情境来激发兴趣。 认知心理学认为,情境越真切、越生动,学习情绪越高涨,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越强烈。 通过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情境的创设,可以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和情感体验3。 体验教学是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促使情感参与认

24、知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主动性。 在情感的驱动下,学生能加深对情境中事物的感知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使音乐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积极而自觉的活动4。 (二)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影响 音乐审美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要素。 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中的实践感受过程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音乐审美动态过程。 在音乐参与体验活动中,学生通过上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来分析评价客观事物的真、善、美,做到“学中乐”“乐中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产生审美愉悦感,最终使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感知能力、想象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25、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得以优化发展。 (三)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影响 交流互动是音乐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音乐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生资源共享,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合作。 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中的体验内化、合作探究阶段中,老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正确引导学生用探究方法进行知识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设,自主探究,学生也能畅所欲言。 这样,师生得到充分交流,学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创造、展示创设成果。 交流互动、良性循环当使学生增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拓展人际交流的空间,增添合作的内容,从而为学习音乐注入动力。 (四)实施音乐研

26、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音乐。 因此,学生只有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学好音乐。 从表 4 的数据可知,实验班学生学习音乐的意识比对照班强得多,说明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独立意识与参与意识,培养合作与探究意识,最终改变学习方式。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充分的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教师通过创设合适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样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主体,真

27、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参与性。 2.注重音乐学科评价,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注重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注重对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及学习态度5。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鼓励学生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就会享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悦。 3.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组有意义的音乐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发现、提出问题,并在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中分析问题。 教师应适时有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音乐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研讨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独

28、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 总之,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发展和创造力发展的差异以及创造性潜能的个性心理品质基础和智力基础,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点:第一,创设音乐、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探究意识。 第二,让学生自己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理解、领悟音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激发,再经过体验内化激发学生的表现音乐的。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29、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夏慧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4钱建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验”J.中国音乐教育,(3):45-47. 5张志亚.对结合各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2(6):25-28. 篇3:研究性学习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高师院校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少而低效、投入不足、指导缺位以及成果质量欠佳等方面。建议高师院校从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管理、彰显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的魅力、强化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投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探寻脱困之策。 关键词:

30、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 高师院校为落实教育部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1号)关于高等院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1 的文件要求,在学生中积极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旨在促进学生发展,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模拟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所开展的学术性专题活动。该活动对于高师院校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师院校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状况不容乐观,导致研究性学习在高师院校学生培养中的价值无法充分有效地实现。笔者试图从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管理的窘境出发,探讨提升高师院校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对策,

31、促进高师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高师院校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窘境 (一)高师院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少而低质 研究性学习旨在促进学生由学习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向发现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过度的学习发展环节。2学生参与此类活动机会的多寡及其参与质量的高低对于其能否实现顺利过度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高师院校学生参与研究性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并不乐观。首先,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活动数量不多。高师院校常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大学生教研及科研立项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主题读书会等,占高师院校学生活动总数的10%以内。在这些活动中,研究过程相对完整,学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只有大学生教研或科研立项活动。大学生教研及科研立项活

32、动一般定期举办,每年一次,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其次,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质量也不理想。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较之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在完整性、学术性及创新性等方面理应存在层次上的差异。然而纵观高师院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系统性不强,学术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性等特点。如此少而低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显然不利于高师院校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之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投入不足 这里所指的投入不是指学生报名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是指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时间、精力等各种资源的实实在在的投入状况。一般情况下,高师院校学生之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报名

33、情况是比较乐观的,也就是说,很多学生都踊跃报名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但许多报名者常常抱着“重在参与”“试试看”的态度,对于项目申报书、计划书等审核资料的填写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而是抱着侥幸和投机心理,既无审慎的主题选择,也无严谨的研究论证,随随便便东拼西凑出一个申报书,致使申报材料无质量可言。即便是申报成功的学生,也存有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完成过程敷衍了事的态度,仅凭较少的资源投入、粗糙的研究过程和低质的研究成果结束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此种种,导致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于学生学术思维方式形成、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术水平提升价值的实现根本无法得到保证,研究性学习活动至此只能沦为形式主义的附庸。 (三

34、)教师之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缺位 从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项目申报,到项目研究和实施,直至项目成果的审核和修正,指导教师在其中本应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但实际状况却并非如此。在高师院校的大多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教师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远未达到足以充分指导学生有效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程度。相较于对研究人员研究活动成果的要求而言,高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对研究过程更为注重,特别是对于研究过程的完整性、学术性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科学研究比较系统的认识和较为深刻的体会,才能使学生形成足以应对未来自身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科研能力。然而,研究逻辑的获取,研

35、究技能的提升,研究能力的培养,仅凭学生的试误是远远不足的,需要指导教师科学的指导和启发性的导引。可以说,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的缺位或低效参与阻碍着该活动应然价值的实现。 (四)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水平偏低 虽然相较于研究人员研究工作对创新性的热衷,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旨归更侧重于学习性和过程性,但是对成果的检测和评估同样是衡量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效性高低的重要指标和关键依据。 纵观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研究成果,东拼西凑者有之,主观臆断者有之,粗制滥造者亦有之,鲜有科学性、实证性的研究成果。这些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成果在学术性、创新性、规范化程度等方面都低于本科生应该达到的水平。据笔

36、者了解,有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结项方式甚至可以不需要提供成果,只需要参加答辩即可以结项,相较于完成成果而言,这种结项方式要容易得多,因此很多学生倾向于以此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研究性学习。以此种质量成果结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活动成效可见一斑。 二、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低效的原因 (一)学校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低效管理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管理是该活动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之所以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处于窘境,价值无法彰显,学校对该活动的低效管理难辞其咎。首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承办机构及其负责人员缺乏深厚的学术背景。一般情况下,高师院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由隶属于学校学生会社团部的科技

37、部承办并负责组织实施。科技部一般配备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教师一名,学生部长一名,部员若干。其中对活动的组织实施起关键领导作用的教师,往往擅长学生管理工作,不具有学术研究的经历和体验,缺乏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研究经验,不能充分胜任学术研究活动的领导职能。其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欠缺科学完备的规范制度。如在目前高师院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往往不具有文本化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评审专家的选用也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稳定的规章制度对活动过程的规范。综上,管理上的低效是导致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魅力彰显不足 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兼有研究性和学习性,而其最大的魅力所在就在

38、于它的研究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性意味着该学习活动在于探寻未知,求取答案,这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猎奇心理,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索热情和兴趣。同时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的过程虽不是对全人类未知的求索,但却是学生逐渐发现对他们来说未知世界奥秘的游戏。游戏过程的每一点进展,每一个克服困难后接近答案的喜悦,都可以成为他们继续前行,不断对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资源的动力。然而现实的状况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这些熠熠生辉的.亮点和魅力并未在活动中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相反,由于高师院校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陌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缺乏有力的指导,致使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兴趣以及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应该获得的成就

39、感匮乏,使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无法切实体验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真正魅力。 (三)缺乏对教师投入的激励机制 专业教师高效优质的指导作为充分彰显研究性学习活动魅力和价值的必要条件,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效果而言是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发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并切实保障优质指导力量充分投入的激励机制十分重要。然而当前在高师院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起指导作用的是参与活动的学生所在导师组的指导教师,学校对于导师针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缺乏关注,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指导与否与学生导师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毫无关联或关联甚微,加之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比较繁重,且对于研究性学习

40、活动的指导又非一朝一夕或短时间的资源投入就能获得短期效益,这样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人力资源投入方向自然无法激起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标准不科学 目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中期检查)和结果性评价(结项评价)。结项方式又包括答辩结项和成果结项。答辩结项要求项目主持人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通过其回答问题的质量了解学生的研究深度和质量。成果结项包括两种:一种是要求项目主持人在省级或以上级别的期刊上公开发表项目研究的成果;另一种是要求项目主持人完成其项目预期的科技作品。在高师院校中,成果结项的前者所占比重居多。首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中期检查存在形式主

41、义的倾向,并无对研究进展实质性的检查,而是由参与者提交一份研究进展情况的文字材料了事。其次,由于答辩结项不需要呈现系统完整且实体化的成果,加之答辩专家往往在答辩过程中放低要求,致使答辩结项的难度远低于成果结项。又因为目前我国省级出版物良莠不齐,有些省级期刊对文章质量的要求并不严格,即使选择成果结项的学生,其研究成果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三、走出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管理窘境之对策 (一)加强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管理 国外对师资培养的研究发现,师范生在培养阶段是否有机会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其从教初期的教学成果存在显着的影响。3故研究性学习活动对新教师的入职适应和教学效果意义重大。高师院校应充分

42、重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管理。首先,准确把握高师院校学生在学术研究能力发展方面的最近发展区,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任务难度或成果要求确定在学生研究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之内,确保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科学合理性。 其次,提高研究性学习活动管理职能部门的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如配备具有一定研究经验和能力水平的专业指导教师或成立临时性的专家顾问库。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程序和制度,规范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申报、组织以及实施过程。总之,从目标设定到职能部门建设,直至规章制度建立与完善,是保障研究性学习活动科学、规范、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充分彰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魅力 充分彰显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的魅力是激

43、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首先,加大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宣传力度,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例如,在宣传形式上应将专家现身说法的报告会和与具有成功学术研究经验的学生交流会相结合,注重专家和学生双重榜样的合力作用。其次,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将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作为审核研究性学习活动参与资格的重要指标,并辅以相应的分阶段监督检查,注重强化过程中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由成就感所产生的激励力量。最后,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与实践相结合,并对学生具有可行性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予以资助,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实践性转化。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团队,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付诸实践,进

44、一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三)建立并强化教师投入的激励机制 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在决策之前,会理性衡量资源的投资回报率,并依据精明计虑后的结果选择资源投入的方向。高师院校教师显然属于理性“经济人”,他们需承担教学、科研、学生指导等各项繁重的工作。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学习和发展的强烈愿望,高师院校教师不得不对其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斟酌分配。要想充分调动高师院校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的热情,仅凭牺牲精神和高尚情操是不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就要求,学校对于指导教师应给予一定工作量补贴,对教师

45、的劳动给予合理的回报。另外,针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除了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外,学校要对其指导本科生所发表的论文或申请的专利等同于硕士、博士研究生一样对待,因为本科生开展的创新性研究活动,比研究生阶段的创新性研究活动更加困难,需要导师付出更多的劳动。4 (四)建立科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体系 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引导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资源投入方向,同时也对活动主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体系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败意义重大。首先,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不仅指引着参与者资源投入的方向,更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

46、将过程性评价进一步分解,注重研究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在过程性评价分解中,应根据不同性质研究主题的要求和实施特点,科学合理地对整体研究实施过程进行分解,保证该分解不会影响到研究活动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最后,科学确定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学术水平,保证研究任务或活动要求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而确保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最大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2张建林.大学本科教学过程完整性与研究性学习J.高等教育研究,2005,2(26):73-77. 3Boyd,D.J.,Grossman,P.L.,Lankford,H.,Loeb,S.,& Wyckoff,J.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