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学情评估“一别淝水已千年,再见盛世是寿州。”2024年春节期间,位于淮南市寿县的寿州古城着实火了一把,一个景点带动了一座城。学校开展了以“徽风皖韵与民俗邂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一、积累与运用(35分)【任务一品文悟“风”通诗意】1默写。(10分)甲骨文中,“风”写作“”,像一只长尾有冠的鸟;在小篆中,“风”写作“”,这时,人们认为风能催生万物。后来,“风”的字义丰富起来。“风俗”“风尚”等词指在社会上形成的风气和习惯。在我国传统古诗文当中,处处包含着源远流长的风俗。从子衿中的“_,_”两句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佩玉的着装习俗;从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
2、,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奏乐的婚嫁习俗;从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中秋望月的风俗;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以看出古人有临别赠诗的礼俗,“_,_”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可以了解到唐代知识分子有送诗求仕的习俗,孟浩然用“_,_”两句,借“渡湖无船”表明心迹,希望得到引荐,入仕做官。【任务二读经典探民俗起源】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2分)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相传便是他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竞渡据说原来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来是祭他的。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也是为了纪念的yun故。他
3、是个忠臣,而且是个缠绵fi恻的忠臣;他是个节士,而且是个浮游尘外、清白不污的节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的身世是一出悲剧。可是他永生在我们的敬意尤其是我们的同情里。“原”是他的号,“平”是他的名字。他是楚国的贵族,怀王时候,做“左徒”的官。左徒好像现在的秘书。他很有学问,熟悉历史和政治,口才又好。一方面参赞国事,一方面给怀王见客,办外交,头头是道。怀王很信任他。(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祭()参()赞yun()故fi()恻(2)以上文段出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下面是这本书的目录,请补充目录中缺失的部分。(4分)说文解字第一_第五周易第二春秋三传第六(国
4、语附)_第三四书第七诗经第四_第八史记汉书第九_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3)某班级开展以“介绍中国古代诗歌”为主题的活动,请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和诗第十二,说说你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4分)示例: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和楚辞,以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任务三走近中国传统节日】3复兴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以“清明寄托哀思青春砥砺前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3分)(1)下面是某同学收集的两幅“清明”书法作品,对这两幅作品欣赏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图一属于草书,笔断意连,飞扬飘逸。B图一属于行书,行云流水,端庄秀丽。C图二属于楷书,形体
5、方正,稳重遒劲。D图二属于隶书,圆转流畅,古朴典雅。(2)阅读下面材料,说说这则材料介绍了跟“清明”相关的哪些知识。(不少于两点)(2分)清明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清明节适逢春天,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节与寒食节时间相近,二者渐渐合二为一,寒食节也就成为清明节的别称。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和介子推的传说。清明节还有祭祖扫墓、踏青游春、蹴鞠、插柳等一系列的风俗。(3)清明期间,踏青赏景也是重要的习俗之一,小明同学准备向大家推荐一个旅游踏青的去处,这是他准备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解决。(4分)亲爱的同学们,黄山位于中国安
6、徽省南部,全山面积约1 200平方千米。黄山风景区,是黄山风景的精华部分,面积约160平方千米。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峰峰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甲】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温泉和云海;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乙】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只要你去过,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正确,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4)活动中,同学们对下面两幅清明标识展开讨论,请完成下面问题。(5分)图一以象征生
7、命的绿色作为标识的主色,用一条柳枝将“清”“明”二字做了结构的勾连,从而巧妙地暗示了清明节的内涵:_。(2分)说说图二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中国风”。(3分)小贴士:中国风是指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元素为表现形式,展现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艺术风格。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2分)【任务四旧戏台里的故事与人生】古戏台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座旧戏台,就是一扇回忆的大门。小皖和小安邀请你一起探寻那些旧戏台里的故事与人生,请你一起参与讨论。旧戏台胡容尔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它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
8、处四角飞翘的屋顶上,长满了杂草,还能看到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啭、泉水叮咚,
9、无比的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他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同一出戏,一代又一代的角儿在演。台下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
10、外?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露天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待到恍然惊觉时,日影已稀疏地爬上了西墙,满园春色向晚,落花流水相对愁。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
11、颜了。多年后的今天,我仍能记得那样的场景:外婆坐在窗前做着绣花鞋,她一边飞针走线,一边唱着武家坡里王宝钏的段子。彼时,明媚的阳光越过窗户,铺在外婆白净的脸上,真如戏子一般的妩媚动人。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
12、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它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来送往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站在只有我一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13、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戏台如今的衰败冷落,与曾经的繁华热闹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伤感之情。B第段写荒凉的戏台,引出了下文对少时看戏的回忆,又与后文戏台成为人们休闲的场所相呼应。C综合全文来看,作者借戏台抒发了人生如戏般悲欣交集,要乐观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感悟。D文章从少时看戏写起,按时间先后顺序,将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详略得当。5小皖:胡容尔的散文温润而质朴。文章围绕戏台叙述人、事、景物。瞧,戏台旧了,回忆却鲜活起来。下面是我的阅读笔记,我们一起来完成吧。(3分)6小安:你的阅读笔记做得真好,清晰呈现了文章脉络。这篇文章真的值得一读再读,你看,纵观全文,我
14、们会发现文章中由实到虚写了三种戏台:(3分)典型例句戏台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_生活的戏台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颓败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_7小皖:有人说胡容尔犹如使用了一支彩色画笔,将古典与现代融会贯通,描绘出一幅景、情、理交融的山水人物画。如:“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我们一起从修辞、句式、描写方法等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句话吧。(3分)8小安:胡容尔的散文不仅在语言上极富张力,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也是恰到好处,如第段的“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的作用是:_(4分)9小
15、皖:旧台新曲,戏如人生。我想将这篇旧戏台作为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你觉得可以吗?提示:结合文章和单元导读从内容或写法角度任选其一,进行阐述。(6分)二(17分)【任务五赏花灯探古今之变】材料一:上元灯彩图创作于明中后期,为绢本长卷,工笔设色,长266.6厘米,宽25.5厘米。画卷为全景式构图,画面浑然相连,起伏跌宕。根据画作中视点的推移变化,可将图卷自右向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横跨河上的三孔石桥为焦点。桥面上,往来的人群摩肩接踵。岸边垂柳飘拂,房屋临河而列,透过雕栏画槛可以看见人们置宴围坐。第二部分,是画作的核心部分。画面上一件排列15盏蜡烛的巨大龙形灯,将观者视线带入灯市中心。核心部分的
16、视觉焦点是以太湖石叠成的鳌山,透漏的山石坡冈之间,布置着各类民间故事人物主题的灯饰,观者如云。两座回形楼肆之间,是开阔的市场空间。热闹的灯市中,灯架耸立,人头攒动,人们手中持着鱼龙、鸟兽、花卉等各色灯彩,灯彩形态各异,精美绝伦。沿街店铺和广场地摊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占据其间的是青铜鼎彝、书画古籍、锣鼓琴瑟、山石盆景、禽鸟游鱼、床榻几案、屏风橱椅等。交易者多头戴四方巾帽,可推断其身份为文人士大夫,而一些头戴六合瓜皮帽的下层百姓为旁观的附和者。南都的上层官吏也加入了观灯的行列。画中几顶四人蓝帷大轿,两侧衙役持杖开道,周围群众驻足观拜。街市鬻者观者,填衢塞巷。围聚的人群分置各方,以角抵、蹴鞠、杂
17、技等游艺活动为关注点。第三部分,为街市交汇之处。两侧酒楼对峙而立,数丈高的松棚悬挂着两盏巨大的花灯,与市场中心悬灯的松棚相呼应。手持花灯的百姓和贩卖文玩的小摊零星散布。一踢毽者引来众人围观。从服饰看,围观者多是一些下层民众,几位士大夫或投以不屑的目光,或被挤出人群。近景处的酒楼,成为上层官吏和文人宴乐的空间。(有删改)材料二:作为2024年秦淮灯会的主展区,白鹭洲公园展区以上元灯彩图为创作主题,共设置68组大小形态各异的主题灯彩,分设五大文化主题展区,分别为:“珍玩异宝藏盛世”“花鸟鱼虫入画里”“百戏争鸣出画卷”“诗词歌赋咏上元”“水街七雅现祥瑞”。这五大展区复现了很多明代的生活习惯、人文、民
18、间艺术等。近年来,秦淮灯彩工艺不断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将传统与现代科技融合,以声、光、影等现代科技手段演绎传统灯彩艺术,各种LED、二维码、电脑互动等高科技灯组层出不穷,增强了灯会娱乐性,扩大了公众参与面。位于老门东城墙下的生肖龙灯,在龙须等设计上运用LED柔性灯带勾边处理,通过与内透光的结合,使生肖龙灯在夜晚观赏时形成灯带流动、变色的效果,整体更具动感,在视觉上也更具冲击力。同时在运作上,也更加“智慧”。注重科技赋能,借助手机APP等进行秦淮灯会的营销推广,为传统灯会注入科技含量;推出陆上、水上、城墙上“水陆空”立体赏灯,投影、5G、快闪、3D等现代时尚元素纷纷亮相秦淮灯会。(选自金陵晚报,有
19、删改)材料三:消费者购买秦淮灯彩类产品的动机调查表购买动机节日需要被外观吸引旅游纪念拍照道具家居饰品占比41.8%28.6%14.3%10.2%5.1%(改编自秦淮灯彩的历史发展及数字化转型研究)10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的说明对象是上元灯彩图,其采用全景式构图。B材料一大量使用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C材料二中的画线句通过举例子来说明秦淮灯彩工艺注重将传统与现代科技融合。D消费者购买秦淮灯彩类产品主要是因为节日需要、家居装饰需要。11材料一中介绍的上元灯彩图展现了明朝元宵节哪些习俗?(4分)122024年秦淮灯会的主展区
20、为什么没有按照上元灯彩图的结构去再现画作内容,而是分设了“五大文化主题展区”?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回答。(4分)13如果你的叔叔想开一家花灯店,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给他提几条建议。(6分)三(16分)【任务六在古文中感受情怀】【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21、,遂迷,不复得路。(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选自苏轼和桃源诗序)【注释】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寿:长寿。五味:此处泛指各种滋味。14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无论魏晋_(2)便扶向路_(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_ (4)或至百二三十岁_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22、(3分)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16将文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17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说明。(5分)三、写作(55分)【任务七采撷最美的记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成年后的鲁迅念着那夜的社戏与豆香,故土已远,但天真的童年回忆不能缺席,那是他温暖的港湾;黄沙弥漫的陕北高原即使贫瘠,但昂扬的生命力不能缺席,那是汉子喷薄的渴望;纵一别后远隔千山,但知己不能缺席,那是天涯孤寂却恍若比邻的宽慰
23、不能缺席的可以是某种情感、某种品质,也可以是某个人、某段经历、某种风景等,它们都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馈赠。你的生命中也有这样的不可或缺吗?请以不能缺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一、1.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2. (1)jcn缘悱(2)尚书三礼战国策诸子(3)示例: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了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第十二介绍了从汉乐府至宋代的诗歌,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了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3. (1)A点拨:图
24、一笔断意连,飞扬飘逸,是草书。图二曲笔弧线,体正势圆,是篆书。(2)示例:清明节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清明节适逢春天,万物生长,清洁明净;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关系;清明节风俗众多,如祭祖、踏青等。(3)将“云海”后的分号改为句号。将“才”改为“就”。(4)对生命传承的感恩(或踏青出游的快乐等)剪纸艺术、印章艺术、书法艺术、化用古诗意境等。二、一4. D点拨:“文章从少时看戏写起,按时间先后顺序”不正确。文章开篇立足现在,第段开始回忆少年时的看戏经历,而后又转回现在,全文的时间是跳跃的。5. 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1分)她自己的戏台空无一人(1分)在光阴的消磨中,渐渐褪去颜色,变得落寞(1分)6.
25、实际的戏台(1分)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1分)人生的戏台(1分)7. 示例一: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将苏三扮演者的表演比作人山人海中浮出的春天的花园,又以排比手法描绘其中的花,生动形象地显现了戏台上苏三扮演者的漂亮娇艳和表演的精彩绝伦,以及给“我”带来的美好感觉,(1分)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魅力。(1分)示例二:运用肖像描写,(1分)显现了戏台上苏三扮演者的漂亮娇艳和表演的精彩绝伦,以及给“我”带来的美好感觉,(1分)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魅力。(1分)示例三:运用整散相间的语言,(1分)描绘了苏三扮演者的漂亮娇艳和表演的精彩
26、绝伦,以及给“我”带来的美好感觉,(1分)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魅力。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1分)8. 强调了旧戏台衰败的原因: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的生活和感动,远离戏台,让戏台荒废了,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同时,这句话也隐含了作者对旧戏台衰败的失落和对现代人审美观念偏差的不满。(旧戏台衰败的原因2分,作者的情感表达2分,意近即可)9. 示例一:可以。(1分)因为从内容上来看,第一单元所选的是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传统节日习俗的文章。通过对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1分)胡容尔的旧戏
27、台由眼前的旧戏台引发出对生活戏台和人生戏台的联想,由实到虚,赋予戏台新的意味。(2分)将这篇文章作为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让同学们对“戏”这一民俗文化曾经在中国民众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刻的领悟,自觉地去尊重和传承这一民间传统文化。(2分)示例二:可以。(1分)因为从写法上来看,第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1分)胡容尔的旧戏台正符合要求:生动的描绘,将旧戏台繁华时的景象和氛围展现得栩栩如生;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使儿时观看戏曲的美好时光与现实中的破败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发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景、情、理交
28、融,在描绘旧戏台的过程中,不时地插入一些富有哲理的议论,不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任选其一,2分)因此把这篇文章作为第一单元拓展阅读,可以让读者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题。(2分)二10. D11. 游灯市,持灯彩,赏花灯,商品交易,参加游艺活动,置宴围坐。(4分)12. 上元灯彩图描绘的是明代元宵节时的街市景致和社会生活,画卷以视点的推移变化分为了三部分,空间跨度较大,如果灯会以这三部分去呈现有一定难度,且画卷多描绘人物的样貌神态,现代难以还原。(2分)秦淮灯会分设五大文化主题展区,复现了很多明
29、代的生活习惯、人文、民间艺术等,突出了其文化元素,文化内涵丰富。(2分)13. 示例:叔叔,如果您要开一家花灯店,建议您在灯会举办地一带选址;在特定节日时加大进货量;进货时注意花灯的形式多样、工艺精美,花灯既要有传统元素,还要有现代科技特色、地方文化特色;还可以利用科技进行花灯的营销推广。(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三14. (1)不要说,更不必说(2)先前的(3)仅,只是(4)有的人15.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16. (1)村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17. 示例: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
30、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陶渊明文中渔人和太守所派之人后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也遍寻不得,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一种心灵和理想的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乙参考译文】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考察陶渊明所记述的,(桃花源的人)只是说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似乎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说那些秦朝人是不死的。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香甜,住了三十多家人,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人们)逐渐能够接触到各种滋味,故而寿命减少,桃源大概和这里类似吧。假如武陵太守能到了那里,那里早就已经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只有桃花源。三、18. 略。15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