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宁夏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说明文阅读2024备考试题精编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0分)“冠”之礼法知多少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的词语,比如“衣冠楚楚”“怒发冲冠”“桂冠”“夺冠”等。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 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字”。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缁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n)(用白鹿
2、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释名 中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士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晋语云:“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冠” 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
3、,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可见,“冠”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冠”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鹬冠”,终被诱杀。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
4、等。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据左传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囿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戴不戴“冠”以及戴什么样的“冠”,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则是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作者:曹保顺选文有删改)1.选文段从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方能戴冠、重要场合必须戴冠、A_
5、、B_五方面依次介绍了古人要遵循的“冠”之礼法。(要求:依据选文内容填空,每空不多于10个字)(2分)2.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A.“冠”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象征,古人戴冠要遵循相关的礼法,一旦戴上“冠”,人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约束。B.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加冠时先戴赤黑色的平顶冠,再戴用白鹿皮做的冠,最后戴用黑麻布做的冠。C.选文中第段“冠 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一句中的“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形式,并使用大量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客观地介绍了“冠”之礼法的相关知识。3.选文第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分)
6、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3分)【材料一】古代行冠礼时的祝辞:“令月吉日, 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大意是:在吉日里,给你加“冠”。望你抛弃少儿的玩性,追求美好的品德。【材料二】终军是西汉人,他在弱冠之年(古代男子行冠礼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向汉武帝主动请缨,愿擒缚南越王而归,平定南方边境。【材料三】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3分)“典”字诀,为文章增光添彩梁衡什么是“典”?就是典故、典型、经典。典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过去的人和事,二是过去书上讲过的话。这些东西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
7、它们有的已转化为成语,有的是人们熟悉的句子、故事。我们写文章时可以拿来作为案例,或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这样文章就显得厚重,作者也显得有学问且风趣幽默。典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书本中。所以要多读书,“肚子里要有货”,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典的使用方法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明典,一种是暗典,还有一种作为起兴的作用,我们把它叫作兴典。明典就是明明白白地引用过去的典故和文字,典故可以是历史书上的,也可以是文学作品里的,或者是民间流传的,总之是人们所熟悉的。我的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里面,讲到瞿秋白被杀害以前,他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仔细地剖析了一遍。他是一个很坦诚的人,那怎么表现他的坦诚呢?这里
8、就用了一个典故:项羽乌江自刎。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反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可含其事而成其心。秋白不朽!用项羽自杀的典故来比喻秋白自己解剖自己。再举一个描写生活的例子。汪曾祺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他有一篇文章写家乡的鸭蛋。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
9、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在这里,他把清朝袁枚随园食单里怎么吃高邮腌鸭蛋拿来作为一个典故,这个鸭蛋一下就有本钱了, 文章也就有了厚度。所以大家读
10、这一小段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读文化,用典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厚度。暗典就是_。我的文章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里,有这样一段。区里要建一座三千亩的大植物园,老王说,没有古树算什么植物园,顶多是个大苗圃,他张口就捐出了一百零八棵古树。他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要让树文化普及,让更多的人爱树。“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显然是化用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暗典。第三个比较难理解,但是确实在文章里会用到,我把它叫作“兴典”。我们写诗歌的时候有一种修辞手法叫比兴。 “比”就是明确的比喻,“兴”就是起一个开头,顺着这个往下说。有一首长诗叫王贵与李香香,因为用的是陕
11、北民歌的体裁,里面有很多比兴。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作者先说山丹丹花,这有比,也有兴的作用。现在的网络段子也会用比兴,比如,“春眠不觉晓,天天在变老。时时寻开心,月月领社保”就是一种兴的手法,上句只是为了引出下句,轻松愉快幽默。如果在文章写作中用一个典故来引出下文,这就是“兴典”手法。比如,1939年,毛泽东对陕北公学即将要上前线的学员讲话,其中有一句话讲得很有意思。他说,姜子牙要下昆仑山,元始天尊给了他杏黄旗、方天印、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要出发上前线,我也要赠给你们三样法宝,那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姜子牙的三样法宝和战士们上前线毫无关系,但毛泽东给学员的同样
12、是“三样法宝”。毛泽东用姜子牙的“三样法宝”来起兴,这就是兴典,显得非常幽默。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一张名片,用典更像一张隐藏的名片。但是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用大家熟悉的著名的经典;二是不可太多,多了以后就是“掉书袋”,特别是如果用的典太生僻,读者就烦了。(选自梁衡的21堂作文课) 1.根据上下文,在文章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2.指出下面文段中的用典方法,并分析此处用典的具体作用。(3分)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
13、人民的磅礴力量。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文章中用典,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使文章显得厚重,也可以使作者显得有学问且风趣幽默。B.作者在讲明典、暗典、兴典时,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样做既便于读者理解,又能使文章富有说服力。C.瞿秋白写了多余的话,在文中用了“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汪曾祺写了端午的鸭蛋,在文中用了袁枚吃高邮腌鸭蛋的典故。D.本文首先讲什么是典,典包括哪些内容,典从哪里来;其次重点分析典的使用方法;最后提出用典的原则。4.请任选一种用典方法写一段文字。 (照抄本卷材料不得分,80字以内)(5分)三、阅读下面
14、文章,完成14题。(15分)登陆火星,究竟难在哪里庞之浩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南端着陆。最新的科学探测发现,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距离地面1到10米的浅表底层下方有大量地下水冰存在,储水量相当于地球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选择乌托邦平原着陆,或可揭开火星生命之谜。但火星登陆凶险万分,探测器需要克服哪些困难?登陆火星又有哪些不同的方式?选定着陆点后,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火星着陆。目前,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只有大约50%,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太遥远了,地面的遥测和遥控信号很微弱。另外,由于地球与火星的通信延时达10分钟以上,所以在火星着陆的全过程中,一切都要靠探
15、测器自主进行。还有,当火星探测器运动到火星背面时,地球上无法准确地确定其轨道参数,这就会给再入高度的选择带来困难。着陆前,必须提前给火星探测器注入数据,使它在着陆过程中完全自主地执行上百个程序,任何一个程序都不能有误。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火星探测器防热措施如何,降落伞、气囊和缓冲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关重要,必须非常精确,1秒不差。因此,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有一名美国科学家曾形容火星探测器着陆时的心情,就好像丈夫在产房外等待妻子分娩一样。原定1999年12月3日在火星着陆的美国“火星极区着陆器”在即将登陆火星表面时,由于软件错误导致其起减速作用的火箭发动机过早关闭,最
16、终撞毁。2016年10月20日,欧洲“火星生物学2016”探测器中的“夏帕雷利”进入、降落和着陆演示器在着陆前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原因仅为一个一秒的计算失误,提前将降落伞与防热罩分离,导致“夏帕雷利”硬着陆而撞毁。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的基本原理相同。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每种方案都各有优缺点,都是依靠火星大气对进入舱和降落伞产生的阻力以及探测器上缓冲发动机的反推,把高速飞行的火星探测器在着陆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减为零。第一种着陆方式是气囊弹跳式。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第二种着陆方式是反推着陆腿式。这
17、种着陆方式复杂一些,成本高,可满足重量较大的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要求,着陆精度较高,与“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类似。第三种着陆方式是空中吊机式。这种着陆方式最为复杂,成本最高,技术最先进,可满足重量更大的探测器软着陆要求,着陆位置也可以更精确。(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1.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有三种方式,其基本原理是什么?(2分)2.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3分)目前,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只有大约50%,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太遥远了,地面的遥测和遥控信号很微弱。3.第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4分)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探测器登陆火星需
18、要克服哪些困难?(6分)四、市里将组织评选本市优秀文化遗产项目,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任务。(11分)瓯江上游,一片残存的江南田园在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苏杭地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日渐消亡。然而,在浙西南(丽水地区)的瓯江上游,却隐藏着两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松阴溪畔隐藏着罕见的古村落群作为瓯江上游最长的支流,松阴溪还有小支流30余条,两岸阡陌连连、稻浪滚滚、茶桑翠翠,数以百计的古村就隐藏在那大大小小的河谷中。当浙江众多地方早已充满喧嚣时,这里似乎还保持着农耕社会的慢生活节奏。如果是首次去山下阳村,你一定会迷失方向:它的道路没有一个十字路口,只有数不清的“丁”字路,据说这样意味着“人丁兴
19、旺”;进村之后,一条巷弄就有一个转折,往往连着一座老宅的后门,走过几个转角,又见一条通道。登上后山,可以发现整个村庄是遵循阴阳五行布局的。村南的月池旁边还有一座别致的地坛,周围则有三座宽敞的大房子,门楣匾额上分别刻着“祥纳启明”“瑞映长庚”和“南极照临”,正好对应东、西、南三个方位的星辰。一个看似普通的村落,有“四方神兽”拱卫,暗藏阴阳五行,又有内外星象遥相呼应,让人赞叹设计者的用心良苦。三座大屋是村中张氏的宗祠,祠堂正殿在前,月池居中,香火堂和小宗祠殿在后,村子夹承风水、呼应天地,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家族兴旺。松阳的古村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山下阳村张氏来自福建泉州,内孟村孟氏是孟子后裔松阳有
20、百余个村落保留着古代族谱,详细记载了宗族的起源、迁徙、发展脉络。中国历史上几次重要移民活动中,浙西南均是一处重要的避难所,这些多元化的古村落也多由移民繁衍而成,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只是,他们费尽心思设计出来的家园,给后人留下了太多谜团。好溪流域乡村中诞生了一座座“广厦”松岩村四周被数重青山环抱,村前则是好溪的弧形身躯。这样一个山水交汇地带,数幢大小不一的三合院、四合院组成了一个“藏风纳水”的古村落。在所有房屋中,最大一幢有120个房间,被主人叫做“百廿间”,是这个村庄的主体建筑,最多的时候同时居住着300多口人。“百廿间”是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大型建筑,始建于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年),宽53
21、.8米,长69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是目前浙南地区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之一。的确,“百廿间”的空间太大了。谁又能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山村,竟藏着这种堪与贵族宅邸相媲美的大宅!一眼看去,“百廿间”的格局很像微缩版的宫殿:门楼、前厅、中厅、后堂组成一条中轴线,“三厅一堂”的格局十分紧密。在好溪流域行走,最让人惊叹的是: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古村落中,常常隐藏着面积、体积庞大的大宅。资料显示,道门游击府、九进厅、卢氏尚书府面积均在20004000平方米。浙西南秘境会慢慢走向消亡吗?浙东北、浙东南、浙西北、浙中已经快速步入工业文明,大量的古村落在机器轰鸣中倒下。田园牧歌式的农业文明,是古村落继续存在的土壤。
22、而随着农耕社会的逝去,松阳吴弄村的耕读家族不可挽回地败落了,大多数吴弄人迁出了世代居住的老屋,村庄开始变成高敞的躯壳,发生过的往事已无人知晓,让我们不停地慨叹它过往的风流。瓯江上游,这块江南最后的秘境,未来是否会重蹈苏杭的覆辙?(选自中国国家地理第4期,作者鲁晓敏,有删改)【注释】因修水库,2021年开始政府斥巨资将“百廿间”整体搬迁,松岩村已不复存在。1.根据材料,推荐一个文化遗产项目参选。项目可以是古村落,也可以是古建筑。请结合文本内容写推荐理由。(3分)市优秀文化遗产项目推荐书项目名称:_推荐理由:_2.推荐项目确定后,学校将组织实地考察。请根据材料,补充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5分)采访
23、时间暑假采访地点(1)_(与推荐项目一致)参加人员第1小分队采访方式现场走访采访目的(2)_采访对象A.村中老人 B.村里学生 C.文物专家(任选一个对象)采访问题(3)_3.“采取的保护措施”是文化遗产项目推荐书的重要内容。请对你所推荐的文化遗产提出三条保护措施。(3分)五、(一材多设问)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8分)古人过夏天的“神器”赵运涛如今,我们有空调、有冰箱、有冷饮,可以轻松度过炎热的夏天,那么在没有电力的古代,古人们都借助哪些“神器”度过酷暑呢?古人常用的消暑神器就是冰和冰箱。诗经中有一首七月,说到了冬天的时候,人们就把河里的冰凿出来,然后藏在地窖阴凉等处,“二之日凿冰
24、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等到了夏天,这些藏冰就可以取出来使用。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发明了“冰箱”,这就是“冰鉴”。冰鉴内部两侧有隔层,隔层放冰,内层可以放水果、饮品等。周礼记载,冰鉴最初主要是用来冰酒。后来,慈禧则喜欢冰水果。冰鉴的设计原理类似于我们现在把一个水桶装满了冰块,然后把一瓶可乐放在中间,用冰把可乐埋起来一样。更有趣的是,冰鉴上方有孔,冷气不仅可以冰镇饮品、水果,还可以通过孔隙散发出来,为整个房间降温,兼有空调的作用。据北京岁华记记载,明代有钱人家招待宾客,往往在座位的右边放一两方的巨冰,“凛然寒色”。卖水果的商贩则将一部分水果寄送到冰场藏起来,等到了冬天的时候拿出来卖。燕京岁时记记载
25、,清代每到了夏天,朝廷会给各衙门发防暑降温费,这就是“冰票”。拿着冰票可以自己去取冰。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买到便宜的冰,卖冰的被称为“冰胡儿”。燕京岁时记还记载,当时有卖酸梅汤的,“酸梅汤以酸梅合冰煮之,调以玫瑰、木樨、冰水,其凉振齿。”还记载有卖各种西瓜的:三白、黑皮、黄沙瓤、红沙瓤,有切开卖的,如莲瓣,如驼峰,随地可食,被称为“清凉饮”。扇子是古人夏天最为常用的工具。扇子的原型大概是苇叶、树叶之类的东西。古人乘凉时,常以树叶扇风,这大概就是扇子的起源了。但古人喜欢把一些发明与古老的圣贤联系起来,认为伟大的发明,非通晓智慧的圣贤大智不能为之,因此,扇子的发明也就被人们附会到黄帝或者舜的身上。明代
26、以前,民间主要流行团扇。杜牧的秋夕说:“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夜色凉如水,还要拿着轻罗小扇,这是为何呢?其实,这位宫女所拿的应该是团扇。唐代刘禹锡团扇歌说:“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团扇如月,像月亮一样象征着阴晴圆缺,因而又名“合欢扇”。夏天用扇子,是为了解暑,而到了秋天,扇子有别的作用。宋代有一首扇诗说:“扇子解招风,本要热时用。秋来挂壁间,却被风吹动。”扇子本来是热的时候用来扇风的,而到了秋天,就把它挂在墙上,闲置起来了。由此,秋天的扇子就有了特殊意味。在清代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又产生了一些半自动风扇。例如故宫博物院所藏
27、的手动风扇,用手捏一下手柄处的另一个把手,扇子就转动几圈。还有乾隆时期的人物扇,上了发条之后,小孩手中的扇子不仅会动,中间的大风扇也会水平运动,大风扇由五个红蝙蝠组成,寓意“洪福齐天”。当然,古代有两个小冰河时期,即便是正常时期,因为植被众多等原因,古代的气温没有现在这么高,所以古人到了夏天,即便没有我们现在常用的消暑方式,依然可以很愉快地度过炎炎夏日。(选自北京晚报2021年08月03日,有删改)1.对文章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 B. C. D. 2.仔细阅读下面句子,对加点字词作出品析。(3分)卖水果的商贩则将一部分水果寄送到冰场藏起来,等到了冬天的时候拿出来卖。3.选文画线
28、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4.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古人用扇子消暑的?请简要说明。(4分)5.文章的开头段有怎样的妙用?请简要分析。(4分)六、(一材多设问)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16分)无人农机,快速驶进广袤田野“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智牛跑”,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一块大约800亩的农田上,一辆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正在刚刚收割完的玉米地里进行耕整土地作业;在河北省赵县,技术员规划自主作业路径、下达双机编组指令后,搭载北斗无人系统的两台120马力的拖拉机和智能采收无人农机、运输无人农机开始自主协同作业,不到10分钟,一垄甘蓝被采收得干干净净;在浙江省慈溪市横
29、河镇新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无人驾驶插秧机正在田里进行作业,田间自动插秧、智能避障、掉头转弯,保证了插秧作业的连续稳定性类似的智能无人化作业场景,在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多地的农田作业中屡见不鲜。农田耕种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效益,随着人工智能向农业的深度渗透,农业的智能化水平正在快速提升,农业的耕作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农机无人作业系统是人工智能在农业中最为广泛的应用,被称作“虚拟机手”,安装在普通农机上,可以适配几十种不同类型的农具,让普通农机具备全昼夜、无人化、精准作业的能力。农机无人作业系统是如何实现智能耕地作业的呢?以北斗无人农机系统为例,它由北斗接收机、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30、红外线摄像头、转向和驱动控制组成。在无人驾驶农机出发前,就已经通过智能规划设定好路径,保证沿着期望的轨迹行驶到农田里,定位精度可达2.5厘米。规划好路径后,挂上相应的农具,赋予它一个任务去哪块地、干什么,并发出相应指令。另外,还为农机规划了电子围栏,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超出边界。农机无人作业系统不仅高效、安全、精细,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农机手只需要在无人农机工作前设计一下它的作业地块即可,然后用手机远程监控,控制启停,接下来就是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己工作,时长可达几十个小时。据测算,农机无人作业系统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使整体效率提升了30%。当前,人工智能在我国农业的落地应用条件已成熟,正在农业场景中
31、快速发展。农业机器人是农业人工智能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重点集中在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作业、喷药无人机、农田巡检机器人、挤奶机器人、摘果机器人等领域,其中无人驾驶拖拉机和喷药无人机是我国农业机器人的主力军。未来还需加大农业机器人研发力度,继续拓展农业场景,探索未来无人农场,实现智慧农场整体解决方案。(人民日报2021年09月13日)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来对无人农机快速驶进广袤田野的情况作以说明。B.开篇化用歌词,既引出了下文的说明对象,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C.第段介绍无人农机操作是程序说明,并用列数字说明其作业效率高。D
32、.本文说明无人农机的广泛应用是告诉我们智慧农场已在广袤田野实现。2.本文从哪些方面对“无人农机”进行说明?(4分)3.第段描述智能无人化作业场景的目的是什么?(2分)4.指出第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5.分析第段加点词语“最为广泛”的作用。(3分)6.为无人农机的推广出谋划策,请你拟写一条宣传语。(2分)参考答案一、1.(2分)A.身份不同需戴不同的冠B不同场合戴不同的冠(不同场合戴冠各有定规)2.(2分)B【解析】根据文章第段内容可知,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加冠时先戴用黑麻布做的冠,再戴用白鹿皮做的冠,最后戴赤黑色的平顶冠。3.(3分)第段画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
33、明方法,以子路停下战斗“结缨”最终被杀的故事为例,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古代贵族非常看重标志着他们身份的“冠”。4.(3分)古代男子成年后,应树立高远的志向,提升修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二、1.(2分)示例1:不明说,暗暗地用一个典故。示例2:不直接引用典故,而是化用典故,让典故暗含其中。2.(3分)明典。文段中总书记明确地引用古籍里的文字,说明“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3.(3分)C【解析】由第段“我的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里面,讲到瞿秋白被杀害以前项羽乌江自刎”可知,C项中“瞿秋白写了多余的话,在文中用了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说法错误,应该是梁衡在文
34、章觅渡,觅渡,渡何处?里面用了“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4.(5分)示例:作为学生,我们要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日三省吾身”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善于反省,且知过必改,才能不断进步。三、1.(2分)依靠火星大气对进入舱和降落伞产生的阻力以及探测器上缓冲发动机的反推,把高速飞行的火星探测器在着陆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减为零。2.(3分)“目前”是从时间上限定,“大约”表示不确定,两个加点词语都符合实际情况,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3.(4分)举例子。列举了美国“火星极区的着陆器”及欧洲“夏帕雷利”着陆器撞毁的事例,说明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从而增强了文章
35、的说服力。4.(6分)选定着陆点后,如何在火星着陆;着陆前,提前给火星探测器注入数据时,如何保障每一个程序的准确性;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四、1.(3分)示例1:山下阳村村庄是遵循阴阳五行布局的,有“四方神兽”拱卫,暗藏阴阳五行,又有内外星象遥相呼应,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示例2:百廿间始建于清代,是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大型建筑,也是目前浙南地区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之一,极具代表性。2.(5分)(1)山下阳村/百廿间项目(2)采访目的采访对象(3)采访问题山下阳村示例一:了解山下阳村的历史。示例二:了解山下阳村的设计意图。示例三:了解村落史、家族搬迁史。村中老人
36、示例:山下阳村的设计,具有五行风水的特点,您能给我们讲讲这种布局的用意吗?示例:谁为山下阳村设计了这么奇特的布局?村里学生示例:你知道山下阳村同族人迁移的过程吗?示例:你理解三座大房子门楣匾额的意思吗?文物专家示例:研究山下阳村宗族的起源、迁移、发展历史,对研究当地移民史有什么价值?示例: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山下阳村的?百廿间示例一:了解“百廿间”的历史。示例二:了解族人聚族而居的成因。示例三:了解古代民居对现代民居的影响。村中老人示例:松岩村已经不复存在,您觉得遗憾吗?示例:这么多人居住在“百廿间”,他们相处得怎么样?村里学生示例:适合人们聚族而居的“百廿间”有哪些独特的设计?示例:“百廿间
37、”这么大,你去看过吗?文物专家示例:现代住房三室一厅的结构,是否起源于古代的三厅一堂?示例:“百廿间”大还是九进厅大?3. (3分)(1)提高保护意识。示例:挖掘整理山下阳村(“百廿间”)的历史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2)加强保护力度。示例:杜绝一切破坏山下阳村整体性的行为/及时对“百廿间”实施保护与维修。(3)开发旅游资源。示例:发展山下阳村(“百廿间”)的旅游经济,以旅游收入回馈古村落(古建筑)保护。五、1. (3分)A【解析】第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要介绍的古人的消暑“神器”,第段分别介绍了冰、扇子等消暑的用品,第段总结全文。2. (3分)“一部分”表数量。若删去,原句就
38、成了“卖水果的商贩则将水果寄送到冰场藏起来”,不符合实际。加点的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表明观点1分,说明理由2分)3. (4分)引资料。画线句子引用燕京岁时记中的句子,充分具体地说明了清代有卖酸梅汤来消暑的事实,增强了文章可读性和文学性,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 (4分)时间顺序。首先介绍扇子是古人夏天最为常用的工具;然后介绍明代以前,民间主要流行团扇;最后写清代产生了一些半自动风扇来消暑。5. (4分)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古人度过酷暑的“神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古人度过酷暑的“神器”的介绍。六、1. (2分)D【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与
39、第段“未来还需加大农业机器人研发力度,继续拓展农业场景,探索未来无人农场,实现智慧农场整体解决方案”不相符,智慧农场目前没有实现。故选D项。2. (4分)无人农机在农业中最为广泛应用(无人农机的应用);无人农机如何实现智能耕地作业(无人农机如何应用);农机无人作业系统不仅高效、安全、精细,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无人农机应用原因);无人农机应用现状和前景。3. (2分)示例:引出说明对象无人农机应用情况;引起下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说明无人农机快速驶进中国广袤田野;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 (3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北斗无人农机系统的组成;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北斗无人农机系统的定位精度,有服说力,增强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5. (3分)“最”从程度上限制,“广泛”从范围上限制,突出强调了无人农机应用情况,如果去掉,不能看出应用范围广大,与客观现实不符,用“最为广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6. (2分)示例:广袤田野澎湃科技动力,农民就能挑上“金扁担”;澎湃科技动力,乡村振兴要靠无人农机;强国科技振乡村,无人农机织锦绣。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