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综合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共七套)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综合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 )。A.最优化理论B.认知结构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
2、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惟一选择B.内容C.途径D.基础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 )。A.连续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创造性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布鲁纳C.斯宾塞D.赫尔巴特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
3、:“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A.启发性B.系统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示范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
4、派1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B.杨贤江C.凯洛夫D.赞可夫1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14.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5.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是( )。A.初等教育B.平民教育C.普及教育D.
5、义务教育三、简述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2.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趋势?3.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4.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试分析说明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
6、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学生:好!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7、问题: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2.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
8、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平行教育影响”是马卡连柯(前苏联杰出教育家和作家)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2.C解析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他先后发表了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等教育理论专著。他通过教学实验完整地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理论,构建了“实验教学论体系”。3.D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
9、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4.D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中,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5.D解析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6.D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其次表现
10、在对教育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即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7.C 解析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8.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9.A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这是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10.C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
11、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11.D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12.C 解析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1939年发表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
12、的观点和方法14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是世界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的首次尝试。13.B 解析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于70年代提出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14.D解析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15.C解析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3
1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4)板书能力。(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6)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能力。2.参考答案(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3.参考答案小学教育是在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在层次上属于初等教育阶段,在性质上具有基础性特点,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发展打好基础,为中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打好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4.参考答案(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
14、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四、论述题参考答案(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一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
15、哀乐等一般感情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这要求教育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表现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个阶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同时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品质、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
16、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5)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发展水平的先后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体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差异等。这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五、案例题1.参考答案(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
17、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并在这一情景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到“比”的方法。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
18、生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2.参考答案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近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综合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
19、、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A.学校、教师、儿童B.学校、家庭、社会C.社会、知识、儿童D.社会、家庭、教师2.某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巩固性3.下列不属于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的是( )。A.德育目标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C.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D.学校
20、教育的发展方向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5.小学生容易把“q”写成“p,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6.某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这一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公正评价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名誉权7.认为教育目的就是要造就有业余爱好者基本优点的专家,或者说培养既有专门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才,并被世人称为过程教育哲学的创始人的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8.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A.教育
21、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9.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1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1.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12.下列最早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并倡导教育实验的是(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梅依曼D.洛克1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
22、和要求的阶段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14.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体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社会活动15.我国教育法体系中的“母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三、简述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2.简述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4.简述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试述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五、案例题(本
23、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11岁的李华娟因妈妈工作调动,拿着某县教育局开出的转学证到附近某学校报名注册但被该校拒之门外。校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与校长会议决定不相符,需要交纳2000元的择校费。李华娟同学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交不起这笔钱,被迫在家失学达一年之久。后来李华娟拿起了法律武器,捍卫自己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起诉至该县人民法院。受案后,法院行政审判庭给予了高度重视,办案人员从保护和关心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找有关部门调查、走访,并采取先防预后执行等措施,令被告学校立即接受李华娟人学。就在开庭的前一天,该校领导在充分认识自身错误的基础上,真诚、无条件地接受了李华
24、娟入校。考虑到问题已圆满解决,李华娟也主动撤回了起诉。问题:(1)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3)这个案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2.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后,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
25、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解析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2.B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D解析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包括:(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A解
26、析所谓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5.A解析感知能力就是对感觉刺激、知觉对感官刺激赋予意义进行认知的水平,取决于感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而且经验和知觉决定对刺激的判断。如,驾驶员对汽车的“车感”、“路感”,就是通过对身体周围环境的刺激作出的,敏感程度不同的人,反应行为不同。6.C 解析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保留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7.C 解析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是过程教育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27、8.C 解析柏拉图的理想国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9.C 解析班杜拉提出品德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品德的发展同强化、榜样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有关。他又做了模仿学习的实验研究。10.C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生的每一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性的意义。11.B解析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
28、实验等;二是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12.C解析“实验教育法”的名称最早是由梅依曼提出来的。梅依曼是实验教育学派的奠基者之一,他早年在冯特的心理实验室学习和工作,因此,他的教学实验观点来自于他所受到的实验心理学的训练,被称作是典型的“铜器派”教学实验研究者。13.D解析检查知识指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调查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14.B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
29、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等。15.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30、。2.参考答案当代教育学是一方面进行形式上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密切关注教育实践的发展。学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密切的另一表现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他们通过行动研究,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育理论。3.参考答案(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
31、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4.参考答案(1)教育法。(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四、论述题参考答案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源于人类本性的目标实现过程,教育仅是实现发展的特殊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教育在影响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上的举
32、措:顺序性,教育上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平衡性,教育上要注意抓关键期;阶段性,教育上要注意针对性;个别差异性,教育上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教育上要注意长善救失。 (2)教育与儿童的发展:教育是手段,发展是目标;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为: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教育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原则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五、案例题1.参考答案(1)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
33、学校和学生。(2)这是一则侵犯学生受教育权案。学校及有关领导应承担相应的行政与民事责任。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学校不得妨害李华娟作为公民行使这一正当权利,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学生到校学习。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规定:“其他行政机关和学校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收费的项目及标准,不得向学生乱收费用。”因此可知,该校的收费规定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34、“周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由此,李华娟状告学校的侵权行为符合我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在本案中,该校领导虽然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真诚、无条件地接受了李华娟入学,但其侵权行为己造成李华娟失学达一年之久,理应承担部分民事责任,而学校有关领导也应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3)由案例引发的思考:学校应正当行使自身的权利,依法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向学生乱收费,并应对自身的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当学生的合法权利受
35、到侵害时,应勇于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2.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综合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师教学和学
36、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2.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经验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拓展型课程C.选修课程D.地方课程3.颜之推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看,这是强调( )。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6.教师
37、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 )提出申诉。A.法院B.教育行政部门C.公安机关D.学校7.在师生观上与我国的学记有异曲同工之妙且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是( )。A.终身教育引论B.教学与发展C.雄辩术原理D.教育学8.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B.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C.范例教学的理论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9.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功能属于(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0.柯尔伯格用( )的方法来判定儿童道德发展阶段。A.发现法B
38、.道德两难法C.智力训练法D.信息加工法11.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不包括( )。A.教育目的B.学生年龄特征C.学科的特性D.教学原则12.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内容D.教科书13.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可以区分为两种,即所谓“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的是( )。A.赫尔巴特B.斯滕伯格C.夸美纽斯D.加德纳14.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的教育家是( )。A.斯金纳B.苏霍姆林斯基C.维果茨基D.班杜拉15.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宪法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A.名
39、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三、简单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3.简述学科课程论的特点及其缺点。4.在教学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试论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
40、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2.下面是对某所学校成绩册改革的一段描述:上学期放假后,同学们议论最多的是他们的成绩册,上面不仅有考试的分数和班主任的评语,而且有老师的“悄悄话”,更令人叫绝的是还有
41、自己评价自己、家长寄语、同学互评等栏目。问题: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我国新课程改革要实现哪些方面的转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而编制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2.A解析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它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点。3.B 解析情感陶7台法强调的是环境对学生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题干所说。
42、4.C解析所谓班级平行管理,是指利用集体与个人相互影响的关系,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5.D解析格塞尔一生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和发展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所谓“成熟势力说”,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6.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7.C 解析在师生观上,雄辩术原理和学记都强调要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他们
43、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尊师重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雄辩术原理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8.B 解析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论和目标。9.D解析德育的功能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品德、决定学校教育性质、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题干说的是对社会的影响,属于社会性功能。10.B 解析柯尔伯格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1.D解析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12.A解析
44、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合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13.A解析赫尔巴特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两部分。前者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他们将来选择职业;后者是指道德的目的,要求培养五种道德观念,这是教育最必要的、最高的目的。14.B解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他认
45、定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空话而已。”15.B解析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其内容包括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和公正评价权三个方面。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功能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当代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
46、)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2.参考答案教师的任务与职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教师劳动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它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第二,创造性。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第三,示范性。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第四,长期性。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3.参考答案学科课程论主张分科教学。特点: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强调训练的价值。缺点: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47、。4.参考答案(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知识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四、论述题参考答案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遗传、环境(包括教育)、个体因素等。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遗传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其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学校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它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指人的可教育性和教育需要,主要指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