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整理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整理 (一)(一) 1. 系统: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2.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3.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4. 必需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 5. 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6. 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 重要的作用。 7.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 8. 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类。 9. 多聚体: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2、。 10. 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11. 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12.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 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3. 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4. 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 15. 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7. 原生质层:细胞膜
3、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18.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19.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20.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 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1.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2.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3. 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24. 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25. ATP:细胞内的一
4、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6. 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 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 27. 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 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28.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 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 29.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0. 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
5、机物氧化时所 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31.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 一个细胞周期。 32.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3. 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4. 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35. 细胞衰老: 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 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36. 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7. 癌细
6、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 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38.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39.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二)(二) 1.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4.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5.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6.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分裂。 7. 同
7、源染色体: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 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8.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9.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0. 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11.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 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 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8、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13. 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14. 交叉遗传:男性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的现象。 15. DNA 复制能准确进行的原因: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 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6. 遗传信息:蕴藏在 DNA 的 4 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 17. 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18. 转录: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 19.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 为
9、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的过程。 20. 密码子:mRNA 上决定 1 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 21. 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的现象。 22. 反密码子:可以与 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 tRNA 上的 3 个碱基。 23. 基因突变: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4. 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5.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6.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
10、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 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7.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 28.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29.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30. 人类遗传病: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31. 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2. 多基因遗传病: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33.
11、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34. 基因治疗: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病人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35. 杂交育种: 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再经过选择和培育,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36.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37. 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 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 重 组技术。 38.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9.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
12、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40.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41.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42.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 后代的现象。 43.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 因交流的现象。 44. 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45.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 是共同进化。 (三)(三) 1.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 渗透压:指溶液中
13、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 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3.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状态叫稳态。 4.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5.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6.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 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 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 叫突触小体。 8. 突触: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
14、,共同形成突触。 9. 言语区:言语功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有关,这些区域称为言语区。 10. 运动性失语症:S 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 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11. 学习: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12.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13.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14.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 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15. 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
15、官、靶细胞。 16.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 CO2等),通过体 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17.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18.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 子、溶菌酶等。 19.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20. 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 御作用。 21.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2.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23. 体液免疫:
16、B 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4. 细胞免疫:T 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5.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 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26. 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 紊乱。 27.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28. 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9.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 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30.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
17、的种子。 31. 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 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 32.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 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33. 生长素类似物:人工合成的具有与 IAA 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34. 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35.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 36.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主要作用:抑制
18、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7.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38.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39. 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40. 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四)(四) 1. 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 迁入率、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的比率。 3. 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4. 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5. 种群的空间
19、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类型有均匀分 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 6. 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7.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 8.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9.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10.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11.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 分以维持生活。 12.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0、 13.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14.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5.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 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6.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7.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8.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19.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 20.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
21、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1. 消费者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 用。 22. 分解者的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3. 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 2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5. 摄入量= 同化量 + 粪便量 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未被利用 的能量 26.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22、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 有益的部分。 27.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 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8. 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称为物理信息。 29. 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这就是化 学信息。 30. 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 31.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
23、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2.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34.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 的能力。 35.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6.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 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7.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
24、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 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8. 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也叫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 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 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39. 就地保护: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 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40. 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 以及濒危动
25、物繁育中心,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41.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 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五)(五) 1. 果酒发酵先通氧有利于酵母菌大量快速繁殖,后无氧环境进行酒精发酵。 2. 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3. 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其他杂菌生长受到抑制。 4. O2、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乙醛,乙醛再 变醋酸。 5. 果酒自然发酵时,利用葡萄皮上野生的酵母菌;工业生产时,人工接种纯化的酵母菌, 以提高发酵效率。 6. 果酒发酵变
26、果醋发酵需要改变两个条件: 一:通氧,因为醋酸菌是好氧细菌; 二:升高温度,因为酵母菌酒精发酵温度为 18-25,而醋酸菌的发酵温度为 30-35。 7. 果酒与果醋发酵流程:挑选葡萄冲洗(再去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8. 腐乳味道鲜美是因为:毛霉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 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9. 腐乳制作时加盐的作用: (1)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2)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腐败变质; (3)调味。 10.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方法:比色法。样品处理液显色后与标准显色液比色。 11.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
27、1萘基乙 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12. 泡菜腌制的时间过短、温度过高和食盐用量过低都会使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13. 果酒表面的菌膜为醋酸菌;泡菜表面的白膜为酵母菌。 14. 微生物培养基主要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四类物质。除此之外往往还需加入生 长因子、调节 pH 等。 15. 微生物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则为固体培养基,加入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 16. 培养基按功能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17. 液体培养基可用于快速扩繁微生物;而纯化和计数必须用固体培养基。 18.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 19
28、. 消毒是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20. 消毒的方法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试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21. 灭菌是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2. 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接种环用灼烧灭菌法灭菌;玻璃器皿用干热灭菌法灭 菌。 23. 培养基的制作过程: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4. 倒平板: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到 50C 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 25. 平板冷凝后要倒置,是为了防止培养皿盖上冷凝的水珠落入培养基,而造成污染。 (六)(六) 1. 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 培养酵母
29、菌(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有: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3. 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可鉴定大肠杆菌,菌落中心呈黑色,发金属光泽。 4. 微生物的纯化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的目的是获得单菌落。 5. 菌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6. 菌落的特征有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可以用于鉴定菌种。 7. 微生物的计数方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结果比实际值偏大),是因为死菌和活菌都统计了;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结果比实际值偏小),是因为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 上只能观察到一个菌落(单菌落)。 8.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注意点: (1)计数时,
30、每个稀释浓度一般涂布 3 个平板; (2)计数所用平板中的菌落在 30-300 之间; (3)计算统计的是菌落数,不是活菌数。 9. 若要检测培养基是否合格,可选用多个空白培养基培养。若要排除其他因素对培养基 计数造成的干扰,可设置对照组,即选用多个培养基,用无菌水涂布后培养。 10. 菌种的保存方法:临时保藏是用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接种菌种后,保藏在 4冰箱 中;长期保存一般用甘油管藏法。 11. 分离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并加入酚红指示剂。该 菌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pH 值会升高,指示剂会变红。 12. 分离鉴定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方法: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并
31、加入刚果红,若培养基 出现透明圈则说明该菌存在。 13. 纤维素酶是复合酶,C1酶和 Cx酶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 分解为葡萄糖。 14.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 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15. 果胶酶可以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使浑浊的果汁里的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 糖醛酸,而使果汁变得澄清。 16. 可以用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来判断果胶酶的活性。 17. 果胶酶活性的实验观测指标: 方法一:反应相同时间后,反应液过滤相同时间,用量筒测量出汁率。果汁量越多,酶活 性越高。 方法二:反应相同时间后,比较果汁的澄清度来比较酶活性的高低。
32、 18. 加酶洗衣粉的酶制剂有四类:碱性蛋白酶和脂肪酶(最广泛)、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19. 葡萄糖异构酶能将葡萄糖转化成果糖。该酶固定化后优点: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 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降低成本。 20. 固定化技术包括: (1)包埋法:用多孔性载体(海藻酸钠)固定细胞; (2)化学结合法与物理吸附法:用于固定酶。 21. 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方法:包埋剂海藻酸钠与酵母菌细胞混合均匀后,用注射器滴加到 凝固剂 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 22. 制备凝胶珠时: (1)海藻酸钠浓度过低,酵母细胞会暴露在表面,固定效果差; (2)CaCl2浓度过低,制得的凝胶珠过软,
33、而呈椭球形; (3)CaCl2浓度过高,制得的凝胶珠过硬,不利于溶液(底物)进入凝胶内部发酵。 (七)(七) 1.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2. 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柠檬酸钠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 3. 低速短时离心的作用:防止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沉淀。 4. 缓慢搅拌的目的是:防止红细胞破裂。 5. 红细胞洗涤干净的标志是:离心后上清液中没有黄色。 6. 在释放血红蛋白时,蒸馏水的作用是使红细胞大量吸水涨破;加入甲苯的作用是溶解 红细胞的细胞膜;而充分磁力搅拌可以加速红细胞的破裂。 7. 离心后, 从上到下第三层红色透明溶液为血红蛋白溶
34、液, 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 在分液漏斗内静置,分出下层红色透明液,便分离出了血红蛋白溶液。 8. 透析膜是半透膜,蛋白质是大分子,它不能透过透析膜,而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透 析膜与周围的缓冲溶液进行溶质交换,进入到透析液。 9. 磷酸缓冲液的作用是调节 pH,避免 pH 变化引起蛋白质结构改变。 10. 血红蛋白的纯化方法为凝胶色谱法,又称为分配色谱法。 11.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利用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的 分子筛作用,来进行分离。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进入凝胶内部,路程长、移动速度慢。分 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在凝胶外移动,路程短、移动速度快。 12. 纯化的步
35、骤: 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凝胶色谱柱的填装; 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13. 色谱柱填装时色谱柱中不能有气泡,因为气泡会扰乱蛋白质的洗脱次序。 14. 色谱柱制作成功的标志是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向下移动。 15. 血红蛋白纯度鉴定的方法为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16. 在蛋白质样品加到凝胶上后,接通电源,所有 SDS-蛋白质复合物都向着阳极迁移。 大的蛋白质会遇到更多的阻力,因此它们迁移的速度比小的蛋白质慢。凝胶通过染色(常 用的考马斯亮蓝染料)出现不同蛋白带,蛋白带越靠前的蛋白质分子量越小。 17. SDS 的作用是使蛋白质解成单链,消除蛋白质自身净电荷对迁移速度的影响。 18. 玫瑰精
36、油易挥发,所以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提取橘皮精油用压榨法;而提取胡萝卜 素则用萃取法。 20. 采用哪种方法提取,取决于提取物的属性。如:有效成分易挥发,化学性质稳定,不 易水解,则选用蒸馏法。 21. 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 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22. 蒸馏的温度和时间会影响提取物的品质。蒸馏温度高、时间短产品品质差。 23. 柑橘和柠檬在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 24. 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油水混合物中加 NaCl 易于油水分层;加无水 Na2SO4吸水。 25. 压榨橘皮时先用石
37、灰水浸泡,目的是分解果胶,防止橘皮滑脱,可提高出油率; NaHCO3和 Na2SO4可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 26. -胡萝卜素可氧化成维生素 A,缺乏维生素 A 可患夜盲症、干皮症和幼儿生长发育不 良等。 27. -胡萝卜素提取方法:一是植物中提取,二是岩藻中获得,三是微生物发酵生产。 28. 胡萝卜素粗提取时,萃取剂的特点有:较高沸点;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不与水混溶(所 以不能用酒精作为萃取剂)。 29. 萃取时,原料颗粒小,萃取时间长,萃取温度高,则萃取效果相对较好。 30. 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31. 萃取时应水浴加热是为了防止有机溶剂燃烧、爆炸;回流冷凝装置可以防止有机溶剂 挥发。 32. 胡萝卜素的鉴定方法:纸层析法。标准样点在 A、D 两点。 33. 萃取胡萝卜素的步骤: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