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英文主题为“Communitiesmakethedifference”)。
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HIV病毒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因此属于抗原BHIV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艾滋病患者体内检测不到抗体CHIV病毒首次侵入人体后,只发生特异性免疫,而不发生非特异性免疫D当HIV感染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2下图是采用 CRISPR 技术对某生物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 sgRNA 可指引核酸内切酶 Cas9结合到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定点编辑前需要设计与靶基因全部序列完全配对的 sgRNAB图中 sgRNA1 的碱基序列和 sgRNA2 碱基序列相同或互补C根据破坏 B 基因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
3、推测 B 基因的功能D被编辑后的 B 基因不能进行转录3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ATP和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不都是核糖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C蛋白质和DNA具有多样性的共同原因是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Zn、Cu等含量虽然很少,但功能上不可缺少4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共同组成的B物质通过核孔和细胞膜时均体现了选择透过性,且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某人的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的核基因是相同的,但合成的蛋白质有所不同D各种
4、生物的红细胞都不含细胞器和细胞核,所含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5下列关于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接种用具都需要进行严格灭菌B都只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C接种培养后都能获得单个菌落D都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6下图表示动物(二倍体)体内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膜面积相对值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变化只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Ba点表示细胞已完成间期的物质准备Cbc段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Dd点后细胞中依然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研究南瓜多糖对血糖的影响,某课题组用四氧嘧啶一定程度上破坏小鼠的胰岛B细胞,使小鼠患糖尿病。将糖尿病小鼠
5、分为两组,A组灌胃(一种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式)一定浓度的南瓜多糖溶液,B组灌胃等体积的水,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血糖及胰岛素含量。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血糖指标需要在空腹条件下测定,原因是_。(2)实验结果表明饲喂南瓜多糖后,小鼠体内胰岛素含量升高,加速组织细胞_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从而得出南瓜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3)为使实验更科学,还应增加一组灌胃等体积水的_小鼠,以测定_和_基准值。8(10分)调定点理论认为人的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机制,正常人的体温调定点为37。病理情况下(某些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等),致热源能使调定点上调(如达到39),体温升高达到新的超正常水平
6、(39)。若致热因素不能消除,产热和散热就在新的体温水平上保持平衡,导致长时间高烧不退。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_,在体温调节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调节方式是_。(2)当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内需要借助_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若机体不能及时清除病毒,则体温调定点会上调,大脑皮层产生_(填冷觉或热觉),人体皮肤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是_(答出两点即可),导致长时间高烧不退。(3)有人认为导致机体中暑时体温升高的原因类似于病理情况下高烧不退的原因。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_,请说明理由:_。9(10分)果蝇的红眼基因(R)、白眼基因(r)、直刚毛基因(S)、焦刚毛基因(s)均位于
7、X染色体上。甲同学用一只红眼焦刚毛的雌果蝇与一只红眼直刚毛的雄果蝇杂交,得到162只子代,其中红眼果蝇92只,白眼果蝇29只,无眼果蝇41只。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认为无眼果蝇的出现不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原因是_。(2)甲同学对实验结果的假设是“有眼/无眼受到一对基因的控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测交组合是_。(3)若上述假设成立,无眼基因用D或d表示,则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子代出现有眼/无眼、直刚毛/焦刚毛这两对性状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10(10分)热性惊厥(FC)是指当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体温在3840时发生的惊厥。与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
8、经细胞结构简单、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平衡等有关。分析回答问题。(1)幼儿由于_(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对体温的控制力不强。当机体发热时,神经细胞的代谢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高级神经中枢_产生强烈的放电,患儿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即出现肢体抽搐等现象。(2)脑中约60%70%的突触利用谷氨酸作为主要的神经递质,患儿高热时神经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谷氨酸,图为其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大量的谷氨酸以_的运输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大量进入细胞内,激活_进而产生过量的NO,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或痉挛;同时使神经与肌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高引发_(静
9、息电位/动作电位),导致惊厥发作。正常生理状态下,当细胞内过多时,通过_(结构)逆浓度将过多的排出,以避免可能引起的神经细胞衰老或死亡。(3)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可移行为癫痫(EP),通过对156例FC患儿的脑电图(EEG)进行分析,得到FC的临床与EEG分析如下表所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_。体温/FC发作EEG检查年龄/岁38.538.5首次反复二周内二周后33EEG正常例数101017427456510011EEG异常例数1530243134112817合计251319858797712828首次发作体温越低,EEG异常率越高FC患儿年龄越大,EEG异常检出率越低若二周后EEG检查仍然异常
10、,则需进一步治疗以避免FC可能移行为EP减少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对EP的预防有一定的价值11(15分)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野生型酵母菌的突变菌株,其线粒体功能丧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科研人员为获得高产酒精的呼吸突变型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_。一段时间后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_条件(至少答出2个)。(2)为优化筛选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条件,研究人员设计了紫外线诱变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表中A、B、C分别是_。据表中数据分析,最佳诱变处理的条件为_。组别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照射时间/minA1515202020252525照射剂量
11、/W1215171215B121517照射距离/cm1820222022182218C筛出率/%371351564711(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_,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如果出现_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原因是_。(4)科研人员为检测该呼吸突变型酵母菌是否具备高产酒精的特性,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推测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_(填“适宜”或“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依据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1)病原体
12、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详解】A、HIV病毒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生物,属于病原体,A错误;B、感染HIV病毒也能发生体液免疫,故艾滋病患者体内能检测到抗体,B错误;C、HIV病毒首次侵入人体后,即发生特异性免疫,也发生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当
13、HIV感染后,T细胞受损,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D正确。故选D。2、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位点进行切割,使B基因中的基因被切除,连接基因和基因,形成新的基因B。【详解】A、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位点进行切割,因此基因定点编辑前需要设计与被切割基因的两端碱基序列配对的sgRNA,A错误;B、图中 sgRNA1 的碱基序列和 sgRNA2 碱基序列分别与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配对,B错误;C、根据破坏 B 基因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 B 基因的功能,C正确;D、被编辑后的 B 基因仍能进行转录,D错误;故选C。3、C
14、【解析】1、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2、无机盐离子的作用有:(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2)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4)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等。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根本原因是DNA分子多样性,多肽中乙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详解】A、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正确;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缓冲对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B正确;C、蛋白
15、质具有多样的空间结构,而DNA具有特定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Cu、Zn等含量虽然很少,但不可缺少,D正确。故选C。4、C【解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构成生物膜系统;生物膜具有选择性,核膜上的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在物质交换上也具有选择性。同一生物个体的所有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所含的mRNA和蛋白质不一定相同。【详解】A、细胞膜、细胞器膜及核膜,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错误;B、物质通过核孔和细胞膜时均体现了选择透过性,前者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
16、错误;C、某人的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的核基因是相同的,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的蛋白质有所不同,C正确;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器和细胞核,所含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D错误。故选C。5、D【解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为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工具需要灭菌后使用,A正确;B、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的方法通常为平
17、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C、两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中形成单个菌落,C正确;D、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D错误;故选D。6、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oa段表示间期,ab段表示前期,bc段表示中期和后期,cd段表示末期。【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核膜核仁的消失和重建,A错误;B、 oa段表示间期,a点表示细胞已完成间期的物质准备,B正确;C、bc段细胞中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故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D、cd段表示末期,d点后细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避免进食
18、后吸收的葡萄糖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或“血糖升高后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 摄取、利用和储存 正常 血糖 胰岛素 【解析】血糖的来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糖原的水解,非糖物质(脂肪、氨基酸等)的转化;血糖的去路:氧化分解供能,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脂肪、氨基酸等)。胰岛素的功能: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1)血糖的主要来源为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实验中血糖指标需要在空腹条件下测定,避免进食后吸收的葡萄糖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或“血糖升高后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
19、”)。(2)胰岛素的功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3)为使实验更科学,还应增加一组对照组:灌胃等体积水的正常小鼠,以测定血糖和胰岛素含量作为基准值。【点睛】明确血糖平衡的来源和去路,血糖平衡调节的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并利用一定的实验思想分析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8、下丘脑 神经调节 浆细胞(效应B细胞) 冷觉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不赞同 中暑时体温升高是由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起的,而高烧不退是由机体的调定点上调导致的,其本身体温调节功能正常 【解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
20、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其中最主要的是神经调节;(2)当病毒作为抗原侵入机体时,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体温调节的调定点上调过程中即形成高烧过程,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低于调定点,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引起汗腺分泌活动减弱,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3)不赞同;中暑时体温升高
21、是由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起的,而病理性发烧是由机体的调定点上调导致的,其本身体温调节正常。【点睛】本题以体温调节“调定点”为情境,考查神经调节、体温调节和免疫调节等知识。需要学生不拘泥于原有的调节机制,思考在调定点的环境下,高烧过程中人体的状态变化,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类比物理中参照物的变化来思考。9、基因突变具有低频率性 无眼果蝇和异性有眼(红眼或白眼)果蝇 DdXRsXrs DdXRSY 雌性红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211,雌性全为直刚毛,雄性全为焦刚毛 【解析】1、根据杂交结果,子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无眼果蝇=934;2、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普遍性和低频率性。【详解】(1)无眼果蝇在子代的比
22、例为41/162,基因突变具有低频率性,所以无眼果蝇的出现不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2)如果有眼/无眼受到一对基因的控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可以选择无眼果蝇和异性有眼(红眼、白眼)果蝇杂交,子代中如果有眼无眼=11,则说明假设成立。(3)子代中有眼无眼=31,并且一只红眼焦刚毛的雌果蝇与一只红眼直刚毛的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了白眼,所以其基因型是DdXRsXrs和DdXRSY;亲代杂交常染色体上交配结果DDDddd=121,X染色体交配结果,XRSXRs,XRSXrs,XRsY,XrsY,所以雌性红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211,雌性全为直刚毛,雄性全为焦刚毛。【点睛】本题需要结合伴性遗传的规律进行
23、分析。熟记各种比例可以快速的分析基因型。10、下丘脑 大脑皮层 胞吐 一氧化氮合酶 动作电位 泵 【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2、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详解】(1)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发
24、育不成熟,对体温的控制力不强;当机体发热时,神经细胞的代谢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强烈的放电,患儿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即出现肢体抽搐等现象。(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神经递质谷氨酸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大量Ca2+进入细胞内,激活一氧化氮合酶促进精氨酸转化为NO,过量的NO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或痉挛;同时使神经与肌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高,使得钠离子大量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导致惊厥发作。正常生理状态下,当细胞内Ca2+过多时,通过Ca2+泵将过多的Ca2+运出细胞,以避免可能引起的神经细胞衰老或死亡。(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25、可知,首次发作体温38.5,EFG正常的有10例,而EFG异常的有15例,体温38.5的,EFG正常的有101例,而EFG异常的有30例,因此首次发作体温越低,EEG异常率越高,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C患儿年龄3岁的,EFG正常的100例,异常的28例,而FC患儿年龄3岁的,EFG正常的11例,异常的17例,因此FC患儿年龄越大,EEG异常检出率越高,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若二周后EEG检查仍然异常,则需进一步治疗以避免FC可能移行为EP,正确;根据表中数据FC的发作和二周前后EFG的检测情况可知,减少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对EP的预防有一定的价值,正确。故选。【点睛】本题以热性惊厥为入手
26、点,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在学习时一定要区分体温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热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学会构建知识框架和对知识进行延伸,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11、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ATP,用于酵母菌的繁殖 温度、气压、PH值 15、17、20 照射时间20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 TTC 鉴别 白色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或“NADH”),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 不适宜 在8-32小时发酵时间内,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产酒精量小于野生型 【解析】1、实验设计的原则为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
27、呼吸;3、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性氢,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大量还原性氢和二氧化碳,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性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详解】(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是为了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ATP,用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温度、气压、PH值等发酵条件。(2)实验设计遵循的是单一变量原则,由表可知,照射时间和照射剂量以及照射距离的值是固定的3个,即照射时间(1.5、2.0、2.5),照射剂量(12、15、17),照射距离(18、20
28、、22),故123组照射时间一定,故1组照射时间应为1.5,同理456组照射剂量一定,6组的照射剂量为17,789组照射距离一定,对应的9组照射距离为20,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第5组诱变效果最好,即在照射时间2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的条件下。(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利用这个原理,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TTC,这样的培养基具有筛选的功能,属于选择培养基。由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或“NADH”),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故培养基中出现白色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4)由图可知,在8-32小时内,野生型比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发酵液酒精浓度高,所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点睛】本题以酵母菌突变体筛选及酒精发酵能力测试实验为情境,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细胞呼吸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是本题创新性的考查,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