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9 ,大小:146.65KB ,
文档编号:8083270      下载积分:15.8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808327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

1、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基本理论)1、哲学的内涵和作用:(1)产生: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2)作用: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3)三个概念: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A、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B、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

2、、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4)四对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区别:A、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形成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哲学不是人人都有,是自觉形成的。 C、特点不同: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联系:A、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B、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提示】哲学与世界观都是主观的,都有正误之分。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关于世界

3、观的科学。世界观(想)与方法论(做): 区别:含义不同。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提示】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影响或相互决定的关系,方法论不能影响更不能决定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个性);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共性)。 联系:A、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提示】不能说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也不是科学之母,但可以说是科学研究之母。 哲学

4、不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提供的指导也不一定是科学的。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A、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来源于时代)【提示】不能说真正的哲学就是正确的哲学,应该说是那个时代的正确哲学; 马哲不是唯一正确的哲学,却是唯一科学的哲学。B、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未来、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提示】先导作用不等于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哲学是精神力量,须通过实践

5、转化才为物质力量(不能直接转化)。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主要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提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一元)是正确的,二元论(一人骑二马)是错误的。(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哲学的基本派别(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2)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提示】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哲

6、学基本问题(3)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的局限性:a、具有猜测性b、没有科学依据c、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如五行说、气理说、阴阳说、活火说、形神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汉代) 天地合而万物生 , 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王充(汉代)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范缜(南北朝) “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明)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史伯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

7、勒斯(古希腊)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局限性: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如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狄德罗)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培根)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霍尔巴赫)C、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基本特征: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正确反映世界的本质、规律,坚持实践的观点)和革命性(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无产

8、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提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本质区别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并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缺陷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A、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起决定作用如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

9、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B、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提示】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的主要区别在于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不是人的意识。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错误的,但其也有可取之处,所以列宁称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提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1)产生: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提示】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而形成的,不是两者的机械相加。(2)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3)历史价值(地位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

11、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4)基本特征:见上(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第一次飞跃,精髓是实事求是,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题是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

12、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三次飞跃,主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 【提示】不能说人是自然的奴隶,或人类征服自然、人定胜天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

13、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意识产生的前提是生物的反应形式。(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劳动和社会交往中产生了人脑、语言和意识的内容。(3)意识的生理基础(物质器官):人脑。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意识的内容(根源、本质、来源):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提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这种反映是能动的(可以进行加工),而不是被动的反映,也不一定是如实反映。所有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正确的、错误的;抽象的、具体的;也包括对过

14、去的回忆、对现状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4、 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提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不能说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改变或创造物质。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二、运动的规律性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哲学上讲的运动指的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来源:Zxxk.C(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5、: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提示】离开运动谈物质(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离开物质谈运动(否认物质)是唯心主义。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提示】现象能用感官(眼耳口鼻舌)直接感知,本质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把握。规律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是规律。(2) 规律的特点: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提示】规律可以认识、利用、发现、尊重,不能发明、改变、创造、消灭,但规律不是永恒不变

16、的,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只是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规律可以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规律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人怎么去做。规律(客观的)不同于规则、定律、定理(主观的)。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反映)世界:【提示】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属于可知论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即意识从何而来意识的特点: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等的确定。【关键词】目的、动机、目标、行动步骤、蓝图、意图、宗旨、规划等。

17、自觉选择性:按照自身的需要选择认识对象;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选择。能动创造性:透过现象看本质、回忆过去复制当前预测未来、创新【提示】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提示】这种影响不能直接影响,只能通过实践间接的影响,并且具有两面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突破)。(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提示】否认意识能动作用(主观

18、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夸大意识的作用(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3)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规律)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提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原理必背1自然界的物质性(

19、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们在改造自然界时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说顺从、服从、征服)(材料关键词:“自然界、环保问题、生态问题”等)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两个原理通常要分开,分别理论+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强调物质)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不能颠倒)。(材料关键词:面对、根据、现实状况等,意识从何而来)(2)意识的能动作用(反作用)原理:(强调意识)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

20、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材料关键词:理论、思想、规划、蓝图等,意识有何影响)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材料内容:什么在运动、变化)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规律又是普遍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材料内容:涉及某一领域的规律或顺

21、应发展趋势。一般来讲,能用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的也能用这个原理)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6、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

22、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7、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题目以这个标题出现)(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规律)(2)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形而上学)。(两个反对)可能出现的知识板块1、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索世界):二课(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3)意识的反作用原理(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5)

2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6)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7)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8)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物质观:(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4)规律的客观性原理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4、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第二课第二框)(1)规律的客观性原理(2)人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3)

2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1、联系的特点(1)普遍性(强调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提示】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绝对孤立的事

25、物是不存在的)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2)条件性具体事物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联系也会发生变化。(3)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否认本身存在的联系,也不能创造本身不存在的联系)。【提示】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诡辩论联系包括自在事物的联系(纯自然的东西)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实践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人为事物的联系建立在自在事物的联系的基础上。【提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客观的) 主观臆造的联系(主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

26、物的固有联系(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即联系可以改变)【提示】人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4)多样性(强调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包括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提示】既要看到直接、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又要看到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区别:含义:略地位: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27、;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联系: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相互转化: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曲线强调整体的重要性,未画线强调部分也不能忽视)【提示】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不是一定),不能说关键部分决定整体。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状态及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 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共

28、性与个性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3、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强调全局观)、有序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统筹兼顾、结构优化)。【提示】“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 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原理必背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内容:不能孤立的看问题(通常作横向分析),包括从何而来、有何影响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材料内容:

29、A、不能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同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这时可以把1、2两个原理合二为一,即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也不能主观臆造本身不存在的联系3、建立新联系(知识点,没方法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材料内容:涉及出现了一种以前没有的东西)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观:联系具有条件性、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三种情况作判断:(1)存在多种联系(2)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既要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

30、,又要看到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特别是眼前利益、长远利益)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如果是大范围,以下三方面涉及哪方面用哪方面;如果是小切口,就从下面三方面分别理论+分析)分三种情况:强调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强调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两者都强调: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判断方法:首先在材料中要找

31、到一个表示整体的词语,后要找到一个表示这个整体中的部分的词,而且整体与部分是同性质的(要么同是抽象,要么同是具体)我们平时所说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都适用这个原理。6、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世界观: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践)(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认识)(材料内容:通常涉及结构优化调整、改革)可能出现的知识板块联系的特点联系观:有时可合二为一(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横向

32、、纵向、从何而来、有何影响)(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涉及孤立地看问题、主观臆造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多种联系;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眼前利益、长远利益)(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必须性质相同)(6)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秩序、结构调整、改革)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1)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提示】发展一定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有两个方向)不一定是发展(前进、上升)。(2)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

33、展前途)。【提示】判断新旧事物有三种错误标准: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形式上新颖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事物对旧事物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扬弃(吸取、克服、增添)。关于“发展”的诗词名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事物发展的形式、状态: 量变(事物性质没有改变,渐进性、连续性)、质变(性质改变,飞跃性、间断性

3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提示】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结构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质变。质变(两个方向)不一定是发展,发展一定是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量变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在量变质变关系上形而上学有两种表现形式: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激变论),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庸俗进化论)。关于“量变与质变”的诗词名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 欲速则不达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

35、淮北则为枳 长期渐进的过程;分阶段或分步骤实施、促进产业升级;几代人的努力;循序渐进。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总趋势(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途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关于“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诗词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多难兴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辩证否定观(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提示】辩证

36、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如果认为否定来自外力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特点:联系的环节(吸取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肯定发展的环节(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增添新内容)-否定【提示】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全盘肯定、全盘否定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3)实质:扬弃。(克服、保留、增添)原理必背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判断方法: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过去、现在、未来) 明确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以上三种情况任中涉及一种情况都可用

37、这个原理,这个原理通常作纵向分析。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或调整优化内部结构)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希望发生质变);坚持适度原则(不希望发生质变)。 材料内容:涉及事物发展状态。常用词:一步步、一点一滴;分步走,分阶段、步骤;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结构调整3、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

38、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在遭遇曲折时);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在顺利时)。 材料内容:有两个组成部分(困难成功),如果只有成功,就用发展的普遍性原理4、辩证的否定观原理世界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材料内容:凡是涉及取其精华(吸收)、去其糟粕(克服)、推陈出新(增添)的都可以,包括横向和纵向。可能出现的知识板块1、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特点)(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形式、状态)(3)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

39、理(途径)(4)辩证的否定观原理(发展的根本途径)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即联系观和发展观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1、矛盾(1)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提示】“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是客观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不能将对立和统一理解为矛盾的双方,因而矛盾双方的转化也是向对立面的转化,不能说是同一性和斗争性转化。(2) 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区别: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

40、你。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B、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如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提示】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联系: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

41、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提示】“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矛盾具有客观性,人们尚未认识,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2)矛盾的特殊性(个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横向)【提示】这是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纵向)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提示】具体

42、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相互联结:A、普遍性寓于(包含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提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3、矛盾特殊性的两种具体情况:(1)主次矛盾 区别:A、地位不同: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次要矛盾处

43、于从属地位。B、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联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提示】主要矛盾的解决决定或影响着次要矛盾的解决,但不等于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解决了。先解决的矛盾不一定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的区别在于地位、作用,而不是先后顺序。强调主要矛盾的俗语: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打蛇打七寸;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强调次要矛盾的俗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捡了芝麻,丢了西瓜(2)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别:

44、A、地位不同: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B、作用不同: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起主导作用。 联系: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提示】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主要方法:主次矛盾(办事情、解决问题)、矛盾的主次方面(看问题、分析问题);注意关键词(主要矛盾常常用“重点、中心、关键、核心、根本、要害、首要、首位、第一、突破口、重中之重”等词语来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主流、主体、性质、本质、实质、优势、方向、顾大局、主导地位、总的来看、谈认识、谈评价”等)。原理必背1、对立统一原理世界观: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关键词:既.又.,尽管.但是.,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劣,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发.2、对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