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77.66KB ,
文档编号:8085334      下载积分: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8085334.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QXX)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及习题:诗歌鉴赏 综合训练 .docx)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及习题:诗歌鉴赏 综合训练 .docx

1、诗歌综合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1以下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2结合诗歌内容赏析“渔翁”这一形象。【答案】1C 2这首诗塑造了一位远离世俗、孤高神秘的渔翁形象。(形象特点)首先描写了

2、他日常生活图景,“汲清湘”和“燃楚竹”有超凡绝俗的感觉,象征着孤高的品格。然后通过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这样的奇趣,写出了清寥神秘的境界,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寂寞的心境。最后描写渔船进入中流,回首山巅上浮动的白云的景象。(结合写法内容分析)诗人借此寄托被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错误,这里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用“欸乃一声”恰衬托出山水的宁静;另外,“感情由低沉转入昂扬”表述也错误,因为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时期,且本处表现了在悠闲恬静的诗境中的孤寂落寞的心情。故选C。阅读下面这首宋

3、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午日:端午节。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词人高咏楚辞度过端午,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B“榴花”句是对旧日的追怀,词人将“榴花”与“舞裙”作比较,回忆了自己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甚时的情景。C“无人”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词人无人了解,没有知音的

4、悲慨。D“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相同。4本词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3D 4“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年华老去的慨叹和国家离乱、个人身世的无限怆恨。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抒怀,表达了对奸佞误国的忧虑痛恨,以及自己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相同”错误。同样是酹,临江仙祭奠江水,借凭吊屈原,抒发自己的

5、爱国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奠祭万古的明月,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故选D。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一)李商隐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注】唐文宗开成三年暮春,诗人应试落第,由长安回径原,途经回中,住在逆旅,见雨后牡丹,写下了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下苑: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西州:指安定郡回中。罗荐:丝绸褥子。宫腰:韩非子二柄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6、项是()A首联由今日忽遇牡丹,联想到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之繁华情景已不可复追。B颔联中今日西州水亭暮雨之寒,与昔年曲江苑圃罗荐春香之暖,形成对比。C颈联写花之“败”状,用美人怅卧遥帷的情状来形容牡丹雨后凋败的样子。D尾联借用楚灵王爱细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统治者奢靡无度的愤慨。6有人评价这首诗“因小见大,寄托遥深”,请简要分析。【答案】5D 6本诗因小见大,由牡丹引出今昔对比,又由牡丹凋败引出身世之悲。首句以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之繁华情景已不可复追,喻往岁进士登第、曲江游赏、得意尽欢之盛况已不可再。颈联由牡丹为风雨所败,想到自己应试落第、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身世之悲。【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

7、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统治者奢靡无度的愤慨”错,从“且问宫腰损几枝”可知,牡丹花就像楚宫女的细腰,尾联指牡丹花在雨中凋零,诗人见到此情景联想自身经历生发怀才不遇的情绪。故选D。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阳关引塞草烟光阔寇准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敛,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里,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两句写无垠的塞草和呜咽的渭河,描绘了远行者出发时的情景,含蓄地传达出浓浓的离愁。B“知有后会甚时节?”

8、这一问句表达了对相聚无期的怅然之情,下阕的“难欢聚,易离别”与之相照应。C词人用“自此共明月”对友人进行宽慰,表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千里共婵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D下阕运用了用典、直抒胸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语言凝练而富有感染力,表达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8本词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所写生活场景相似,但艺术效果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7D 8(1)本词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和深沉,下阕的“难欢聚,易离别”更是直接抒发了词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2)本词在结构安排上更为严谨和完整,将离别之情升华到对友情的珍视和未来的期待。(3)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

9、境取胜。它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祝福。【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下阕运用了用典、直抒胸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错。下阕主要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用“阳关彻”来借指离别的哀愁,这是借代手法。所以下阕没有用典和化虚为实的手法。故选D。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归朝欢(宋)柳永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采,

10、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注只轮:代指车。梗:草本植物的枝茎。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别岸”、“葭苇”、“沙汀”、“宿雁”,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B“萧萧”“淅淅”运用叠音词,描写出离岸晨景,渲染一种萧瑟凄凉气氛。C“尽是利名客”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追逐名利的登船离岸的旅人的批评。D“新春腊月相催逼”说明新春甫过,残腊又至,时序代谢,日月相催。10词人在下阕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9C 10归乡之急切,乡愁之浓重;年华易逝;羁旅生活的厌倦;对亲人(爱人、妻子)的思念。【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对追逐名利的登船离岸的旅人

11、的批评”错。“来往人”都是为名利而早起旅行,“为名利”之人不厌倦早起旅行,而词人并不是为名利而早起,词人以“尽是利名客”表达对羁旅生涯的厌倦。故选C。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阴道中 楼钥捲上疎帘莫放垂,迎眸景色自淋漓。有云更觉千山秀,不雨争知万壑奇。古道经行尽遗迹,群贤风度想当时。奚囊莫怪新篇少,应接山川不暇诗。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诗人行走在山阴道中的即兴之作,通过自省与深思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见解。B首联“捲”“迎”二字极有兴味,巧妙地写出了人与自然之间情感上的遥相呼应。C尾联交代自己作诗少的原因,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以及重视实践的精神。D诗歌

12、主要运用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既写所见之美景又阐述自己对风物的认知。12这首诗颔联和颈联阐述了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1C 12道理:颔联表明了只有在困境甚至逆境中才能欣赏到更美的风景,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颈联表明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都会消失在历史中,他们也因此成为后人仰慕效仿的对象。启示:人们应该不畏艰难,永攀高峰,才能欣赏到美景;要从古圣先贤中汲取营养,砥砺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重视实践的精神”错误,诗歌主要是通过自己行走山阴道中时引发的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表达出乐观旷达的精神,并没有表达理论与实践孰轻孰重的观点。选项有

13、刻意拔高之嫌。故选C。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西河和王潜斋韵曹豳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注】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C

14、“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的“谩”相同,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感慨。D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14请分析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3D 14同:本词与扬州慢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异:本词还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丧权误国、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了对友人东山再起、挽救国家危亡的期盼。扬州慢则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表述错误。“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

15、寄”几句中,曹豳感叹如今有才能的人被埋没于草野之间,扶危安邦的大任由谁来担负。但下片还有着弦外之音,“高卧闾里”隐居不仕的王潜斋,正是可以负起国家安危之责的人材,而非国无能人、无人关心国事。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楚州韦中丞箜篌唐张祜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宋黄庭坚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注甲光,银甲光芒。银甲,银制指甲,亦名义甲,弹弦乐器时套于指上者。昭华,驸马王诜(字晋卿)家的侍女。蕲竹,湖北蕲春县特产,用以制作竹笛、箫管,音质清幽明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16、是()A张祜诗首二句以比喻、拟声的手法,摹写了箜篌的形制状貌与美妙动人的音色。B黄庭坚诗首二句造语新奇,将闻笛时的体验与对乐器和演奏者的想象融为一体。C两首诗的末两句都着眼于听者感受的对比和变化,由此展现出音乐的巨大魅力。D张诗将音乐写出金玉满堂之感,体现了丰腴的情韵,这有别于黄诗的清雅风格。16有人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请赏析两首诗中“一时”与“何时”的妙处。【答案】15A 16“一时”写出甲光才触的一刹那,音乐的微妙变化已被将醉未醉的听众感受到了,由细微之处更体现出音乐的魅力;“何时”表明诗人希望笛声能化作清凉的风,洗去盛夏的闷热,也暗示笛声已营造出清凉的氛围。【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

17、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摹写了箜篌的形制状貌”错误,首二句从比喻、象声写弹奏之状与音声之美。这里“千重钩锁”指竖式箜篌二十余根弦丝如钩连锁结。撼,摇动,指弹奏者拨动弦丝,因而发出金铃一般悦耳的声音。下句承上“撼金铃”,再写箜篌音声之美。这两句并没有描摹箜篌的形制和状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满庭芳樵赵显宏腰间斧柯,观棋曾朽,修月曾磨。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不饶过猿枝鹤窠,惯立尽石涧泥坡。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注】据述异记记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樵,见二童子弈棋。待到局终,他才发现腰间的斧柯已经朽烂。酉阳杂俎称月亮由七宝合成,为使月面平滑,天帝安排了八万二千户的工户进行

18、修磨。连理:花木异株而枝干通连,常作为爱情和吉祥的象征。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借用王质这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与“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致。B曲子四、五两句暗含樵夫形象,同时也为下文对其直接描写作了过渡。C曲子六、七两句对仗工整,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樵夫的日常活动场所。D这首小令虽多用叙述语言,但语平意曲,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颇具特色。18诗歌中的樵夫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17A 18“观棋曾朽”暗衬樵夫饱阅世事,“修月曾磨”可见身手不凡;咏“樵”而点涉“棋”、“月”,说明这位樵夫具有雅士的素质。“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樵夫对连理枝爱惜有加,可

19、见他仁德。樵夫涉险攀高,“不饶过”见出了他的勇敢坚决;“惯立尽”三字,体现出他知难而进的无畏气概。“云外”既表樵夫的实际处所,又表出他的脱俗风神。表现出了一位蔑视名利、傲睨尘俗的高士形象。【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情感与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致”错误。借王质的典故暗衬出樵夫的不同凡俗;“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故选A。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其六唐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释】塞下曲: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其他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

20、诗。此题一作塞下曲,唐新乐府辞,属横吹曲。骎骎(q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19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主要写边疆的环境:北方凛冽,白草凋敝,胡人的战马跑得快。B颔联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了其夜间巡逻时赏月的愉悦心情。C尾联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的感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D全诗表现了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20本诗颈联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9B 20(1)颈联选取铁衣、战马两个战场上常见的意象。(2)铁衣因经霜露而显得更为沉重,战马因饱经年岁而显得苍老。(

21、3)两句通过铁衣和战马两个意象形象表现了戍边将士对战争的厌倦和渴望归家的心情。【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表现了其夜间巡逻时赏月的愉悦心情”情感理解错误。颔联写戍边老将凝望秋月,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凄楚之情。并不是边将夜间巡逻时赏月的愉悦心情。故选B。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北征陈与义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独冲七月暑,行此无尽陂。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注:靖康元年,陈与义避金兵南迁,复遭父丧北归。阆风观、扶桑池:道家传说

22、中仙人所居之地。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四句叙写个人行程,“有力”“挽”“驰”等词表现了诗人身不由己、行色匆忙。B五至八句以议论为主,以百卉有四时、华实有盛衰,安慰自己对生死不必介怀。C“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由物及己,表现诗人年华已逝、人生短促的感慨。D最后四句写诗人希望学得飞仙之术,在仙境中“被襟”“濯发”,获得肉身的长生。22“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二句,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21B 22情感表达:运用反衬手法,以夕云凝滞不动,突出诗人奔波之苦。结构安排:承上启下,以“不征”承前文北驰奔丧,以“何之”启下文对仙境的向往

23、。【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B.“安慰自己对生死不必介怀”理解错误,由后文“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以及最后四句希望在仙境中获得肉身的长生来看,诗人并非安慰自己不必介怀生死,而是借以感慨人生短促身不由己的无奈。故选B。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

24、“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D“细捻轻拢”句,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化出,赞美弹奏琵琶的技艺。24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在描写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答案】23C 24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

25、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分析】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上阕 前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二句先言情后言事”是错误的。上阕 前二句是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故选C。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岳阳楼 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北宋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2

26、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阔大的视野中推出岳阳楼。B颔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前后两句语意连贯一致,意境宏伟壮丽,令人振奋。C“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实际上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感伤。D尾联的“老木沧波”,既指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又暗指诗人境遇和社会现实。26此诗颇有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25B 26意境沉雄悲壮。前两联出句取景开阔,对句苍凉悲壮。情感深沉蕴藉。诗人处境窘迫,心系国家安危,感情深沉。行文起伏顿挫。诗人的漂泊之感、遭际之难、岁月之思和家国之忧非喷薄而出,乃曲折而至。【分析】25

2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意境宏伟壮丽,令人振奋”错误。“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情感苍凉悲壮。故选B。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杨万里药里关心正腹烦,强排孤闷到东园。行穿一一三三径,来往红红白白间。绕树仰看浑不见,隔溪回望不胜繁。村村桃李家家柳,脚力酸时坐看山。【注】进退格:亦作“进退韵”,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一首诗采用两个相近的韵部来押韵,隔句递换用韵

28、,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名。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吃完药后体内正自烦闷难安,为排遣孤寂愁闷,于雨后来到了东园。B作者穿行在东园的小径之上,在或红色或白色的桃花李花之间往来欣赏。C东园中绕着树木仰望,似无所获;可隔溪回头观望,确是一片繁盛景象。D尾联写到村村有桃李,家家有柳树,可见作者走到脚酸时正好坐山观景。28杨万里号诚斋,他的“诚斋体”风格纯朴,自然活泼。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答案】27D 28叙事、描写富有生活气息,纯朴自然。吃药后心腹烦闷,为遣闷东园赏景;条条小径、红白的花、桃李、柳树:这些平常事平常景,为诗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以口语入诗,活泼风趣。“

29、正腹烦”“到东园”“一一三三”“红红白白”“浑不见”“脚力酸时”等等,这些白话口语,通俗易懂,直白活泼。诗作构思精巧。首联写因药后心烦,为遣怀东园赏景。中间两联写穿行东园桃李,身在林中树旁浑不见景,可隔着溪岸,却见一派繁盛,于此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理趣;尾联写一路春光美好,观景累了恰好坐着观山,再由景到人,首尾圆合,构思精巧活泼。【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可见作者走到脚酸时正好坐山观景”错误。“脚力酸时坐看山”是说等到脚走酸了时正好可以坐着看山观景。故选D。【双调】折桂令卢沟晓月(元)鲜于必仁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起宿

30、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2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在拂晓的霞光中摇动马鞭,驱马驶出京都城门,山色迷茫,景色秀丽,心情愉悦轻松。B上片后三句勾勒卢沟桥的特点,言其险、喻其阔、显其高,句式整齐,层次分明,极为准确生动。C作品绘难写之景于笔端,多次点出“月”,传神地勾画出“卢沟晓月”的特点,意象已足,意境撩人。D作者紧紧抓住“晓”、“桥”来写,并使用了合璧对、鼎足对等巧体,摹景状物颇尽描写形容之妙。30后人评价此曲,称其“飘逸”,请结合诗句,从内容和手法角度加以赏析。【答案】29C 30内容方面:(1)意象“飘逸”:空濛的山色、玲珑美好的

31、林中景色,仿佛世外仙境。(2)意境“飘逸”:都门外景色空濛、幽静、秀丽;卢沟桥横跨两岸,水波汹涌,晓月迷蒙,雄浑壮阔。(3)情感“飘逸”:通过对卢沟晓月的描写,突出了景色的美妙迷蒙、雄浑壮阔,表达了热爱、赞美之情。(4)人物形象“飘逸”:诗人从都城出来,马鞭在拂晓的霞光中摇动,刻画了策马扬鞭悠然行于秀丽美好的景色之中的轻松愉悦的人物形象;欣赏卢沟桥,诗人俯视、远观、仰视,立足点不断变化,思绪飘飞灵动,塑造的是欣喜雀跃的人物形象。手法方面:艺术手法“飘逸”,是指运用多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1)排比,前三句运用排比句:“俯危波”言其险,“通远塞”喻其阔,“倚长空”显其高,寥寥数语,勾勒出卢沟桥的

32、高大、雄伟、壮观,层次分明,且极为准确、生动,语势贯通,表意丰富。(2)“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这两句运用比喻、对偶和夸张的写法写卢沟桥像是从雾霭中腾起的千寻卧龙,又像连着天上流云的万丈垂虹,形象地描绘了卢沟桥恢弘的气势和寥廓的境界,极为形象、传神。(3)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晓行”,运用比喻,展开丰富的想象,静中添动,把卢沟桥与晓月,天上与人间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恬淡愉悦、深邃高远的境界。疏钟和行人把画面点染的鲜活生动,从桥下向上看,桥上的行人小得像蚂蚁一样,好像可以登上月宫。最后一句切合题中之晓月(点题),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神话世界。【分析】2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C.“多

33、次点出月”错。只在结尾句点出“蟾宫”,即“月”。故选C。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梅花落鲍照南北朝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注:梅花落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家世贫贱,在宦途上饱受压抑。此诗创作于其仕宦期间。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直抒己见,表达了对梅的赞美。“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B第三句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问的主语是诗人,所问之“独”甚为精妙,紧扣上文“偏”字,将问题直逼到世人面前。C

34、四五句中,诗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赞美梅的理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D尾句霜质一词,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32明代文学家陆时雍曾评价鲍照“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请结合本诗加以分析。【答案】31B 32本诗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可见诗人“才力标举”。本诗多用托讽之辞。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

35、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快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可见诗人“凌厉当年”。【分析】3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问的主语是诗人”分析理解错误,依据“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意思是“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问君何独然?”意思是“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由此可知,问的主语应是“杂树”而非诗人。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南溪早春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合题目,概述还家五年来的

36、景况。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适成对照,所以说“春容恼病翁”。“恼”是本诗的诗眼。B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紧扣题目“早春”。颈联写衰翁在早春时节静居亭馆与漫步溪山的感受,将早春的暖日和风与衰翁居室及出游的活动结合起来写,传出了融洽的春意。C尾联表达作者的欣喜,作者用“更入新年”,再次回应早春的主题,也表达出诗人关切民生的感情。D人到晚年,体衰多病,精神上也会消沉、颓唐。特别是见到春花秋月、花开花落,更容易感伤。本诗作者虽也慨叹自己是“病翁”,但对春到人间,却充满喜悦之情。34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请选出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一联诗句试作赏析。【答案】33A 34颔联观察细致,描写细腻

37、,语言新颖活泼。早春柳枝绿时,总是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部分开始,故说“垂处绿”;而桃红初绽时,也总是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描写细致入微,“下来”“上去”将“高柳”“小桃”人性化,分别写了柳条桃枝的动态美,语言形象活泼。表现了诗人对早春到来的欣喜欢愉之情。【分析】3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A.“恼是本诗的诗眼”错。“春容恼病翁”是在叹老中隐藏着不服老的情绪。这正是诗人此时虽年已衰暮,却仍然热爱早春景色的原因。以下两联,即写衰翁眼中的春容。“春容恼病翁”为下文抒发热爱早春景色、憧憬丰收年景埋下伏笔。由此可见“恼”不是本诗的诗眼。故选A。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

38、面各题。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谓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注张谓,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中的“同”即为“和”,这是一首张谓为王徵君的湘中有怀所作的和诗。B梦回故土,思乡难眠,无心读书,借酒浇愁,诗人描绘出此时寄居他乡的情状。C颈联“不用”“偏宜”两词一否定一肯定,斡旋其间,使愁情表达更加深婉有致。D尾联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异曲同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36张谓的诗有淡妆之美: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请从首联或颔联中任选一联进行分析。【答案】35D 3

39、6示例一:首联表面上只是客观地以洞庭秋景入题,用语平易;实际景中离情,用意深远:用本就令人善感多怀的秋季和八月仲秋的特殊时间来表达寄身他乡的愁情,用“湘江北流”表达随眼前江水回到北方的渴望和实际无法实现的伤感。示例二:颔联表面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却又时空交感,虚实结合,暗含巧思:“万里梦”从空间角度极言乡关遥遥,“五更愁”从时间角度道尽思乡愁深;“还乡”为虚梦,“为客”方为实情,虚实结合,凄凉无限。【分析】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错误。这首诗的尾联不但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更抒发了诗人期盼“故人(除了亲朋还有好友)”团圆、与王徵君共叙旧情的美好心

40、愿。故选D。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夏州胡常侍【注】罗隐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注】夏州。今陕西靖边东北,南北朝时夏王赫连勃勃于此筑城,后称“夏州”。胡常侍,姓名不详,晚唐人,当时担任节度使在此驻守。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借典故起兴,写城楼巍峨、武器装备精良,突出了唐军的强大实力。B颔联写景,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境相近。C颈联写胡常侍以身许国、披肝沥胆,而无意求田问舍,为子孙谋取钱财。D“仍闻”句写唐末风雨飘摇的现实,“深喜”句

41、是对胡常侍的赞美和期待。38本诗气象宏阔、笔力雄健。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这一特点。【答案】37B 38选用了雄浑壮阔的边塞意象;讴歌了戍边将士忠贞报国的高贵品格;激荡着诗人积极乐观的爱国热忱。【分析】3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境相近”错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满目萧条,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意境。本诗颔联“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的意思是:鸿雁远飞,消失在辽阔的天际,战马闲来,牧放在塞上的草原。描写的是雄健浑厚的西北

42、秋景,表达的是戍边将士为国奉献的豪情。两者的意境不同。故选B。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欧阳修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注】刘仲原甫:刘敞,字原甫。宋史刘敞传载,刘敞“为文尤瞻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平山: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太守,“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3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B杨柳本就寄寓

43、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更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C“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敞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表达了词人对他的赞誉之情。D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所见之景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40有人认为,本词开了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词句分析。【答案】39B 40描景境界开阔。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词人把凭栏远眺之景描写得气势磅礴。写人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运用夸张手法,刻画出一个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太守形象。抒情积极达观。“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写人生感慨,体现了词人积极生活、豪放达观的

44、心态。【解析】39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凄婉感伤”错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故选B。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戴复古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注】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乾道:孝宗年号。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41下列

4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42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41C 42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孝宗赏识,议论国事君主极为重视。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分析】4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意在之情”错误,颈联赞颂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达对梅溪先生的称颂与赞美。故选C。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西亭子言怀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