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科研小组对水稻进行转基因,将雄配子致死基因A、紫色素生成基因P导入细胞,发现两个基因插入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基因P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紫色,对该转基因个体分析错误的是( )A该个体产生含有A、P基因的雌配子比例约为1:1B若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时出现基因A与P,可能的原因
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C形成配子时,基因A与P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该转基因个体自交一代种子全为紫色,含有致死基因的个体占1/22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3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是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B细胞内酶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和能量C蛋白质只能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D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4
3、将某噬菌体的双链DNA温和加热使两条链分离,再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得到轻重两条链。用该噬菌体感染枯草杆菌细胞,再提取mRNA,将提取的mRNA与该噬菌体分离的DNA单链混合并进行分子杂交实验,结果发现mRNA只和其中一条富含嘌呤的重链形成杂交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温和加热的过程中只破坏了DNA分子内的氢键B和DNA杂交的mRNA分子是从枯草杆菌细胞中获得的C杂交分子中的mRNA与DNA链的嘌呤碱基相等D此实验可证明mRNA是以噬菌体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5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请根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1%NaHCO3溶液的作用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
4、CO2B若将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则叶绿体中C3会减少C若将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则叶绿体中ATP会增多D若将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清水,则植物的干重不变6在农业以及畜牧业的生产中,许多措施体现了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除草降低了种间竞争,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某害虫的雄虫可降低该害虫的K值C10万“鸭子军队”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属于生物防治,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D增加人工林生物种类和数量可提高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恢复力稳定性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西江月夜
5、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辛弃疾在词中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农田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由_组成。(2)为发展有机农业,有关政府部门通过合理放养青蛙,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在该过程中,对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是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3)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 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 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了解该蛙卵的密度。(4)词中的这种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8(10分)根据题干提供的实验材料,回答下列有
6、关问题:(1)胡萝卜可生吃,可炖煮,还可以制作成泡菜,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因此食用前需要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而避免中毒,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常用方法是_。制作泡菜时,若泡菜坛未密封好,则会因杂菌污染而导致制作失败,为探明导致泡菜制作失败的微生物种类,实验小组将被污染的泡菜液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常用于统计活菌数目的接种方法是_,使用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低,原因是_。统计微生物数目的法除利用菌落进行活菌计数外,还有_法。(2)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天然胡萝卜素具有使癌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的功能,根据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常采用_法提取胡萝卜素。(
7、3)精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精油的制备过程不同,这与其原料的性质等有关。柚皮在水中蒸馏时容易焦糊,宜采用_法提取皮精油;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常选择_法进行提取。9(10分)某患者因血尿入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患者遗传系谱如图1。 (1)据图1分析,-2所患疾病的遗传方式是_。若-1和-2生育第三个孩子,则患病概率为_。(2)经检查,-2视力和听觉也出现广泛受损,经诊断为Alport综合征(简称AS)。AS的发病与型胶原蛋白基因突变有关,这种胶原蛋白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构成组织基底膜。研究者进一步对-1和-2编码型胶原蛋白的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如图2所示。型胶
8、原蛋白的突变基因中,有三十余种基因突变都会导致该蛋白不同程度失效,这些基因突变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_性。与正常人的碱基序列相比较,-2的基因突变是由_引起的。-2的患病较重,而父亲(-1)仅有轻度血尿症状,视力和听觉正常。从测序结果分析,-1体内肾脏细胞和皮肤、毛囊细胞中编码型胶原的基因序列_(填写“相同”或“不同”)。那么,-1仅有轻度血尿症状的可能原因是_。(3)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该病患者经对症治疗可较好地控制病情。若-2和一个健康男性婚配后,希望生育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后代,医生可对用于人工受精的卵子(编号号)形成过程释放的极体中致病基因位点进行遗传检测(不考虑交叉互换),结果如下表。编
9、号遗传信息-GATTGGTTATT- -CTAACCAATAA-GATTGGTTATT- -CTAACAAATAA-GATTGTTTATT- -CTAACCAATAA-GATTGTTTATT- -CTAACAAATAA-来源第二极体第二极体第一极体第一极体正常基因模板链:- -GATTGGTTATT-依据表中结果,医生应选择编号为_的卵进行人工受精,得到的受精卵发育为早期胚胎后移植到-2子宫内,可实现生育不携带致病基因后代的目的。请依据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医生这样选择的依据:_。(4)该项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遗传病患者或者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家庭生育不含致病基因的后代,大幅降低家庭和社会的养育成本
10、。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均改造为正常基因,杜绝该种遗传病的发生。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请陈述理由:_。10(10分)鲜食玉水颜色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用两种纯合鲜食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请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填“分离”或“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2)将F2中的紫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占_。(3)紫色甜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请你以F1籽粒为育种材料,用最快的方法培育紫色甜玉米纯种_。11
11、(15分)科学家提出两种不同假说来解释酶与底物的专一性问题,“锁钥”假说和“诱导契合”假说。“锁钥”假说认为,底物和酶好似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诱导契合”假说则认为,底物不能直接与酶很好地结合,与酶接触后会诱导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结构改变后的酶可以与底物完美结合,这就好像两个人握手的过程一样。科研人员为证明上述两种假说,设计如下实验。在蚯蚓蛋白酶II(EfP-II)反应液中,加入底物CTH,反应生成黄色物质,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绘制出曲线EfP-II+CTH。待上述反应完成后,再加入底物CU,反应产生同样的黄色物质,继续检测吸光度,绘制出曲线EfP-
12、II+CTH+CU。各种不同底物组合的反应曲线,如下图。(1)蚯蚓蛋白酶II是由蚯蚓细胞_上合成的具有_作用的一种蛋白质。蚯蚓蛋白酶II的酶活性可以用单位质量的酶在单位时间内_表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_(写出两个)。(2)在酶反应液中,分别进行操作:先加入CTH,250min后再加入CU。结果如图(a)所示。操作:先加入CU,250min后再加入CTH。结果如图(b)所示。比较操作与,加入第二种底物后酶促反应速率变化的差别是_。根据酶与底物专一性的假说,推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_。图中实验操作_的反应速率结果可以支持这一推测。(3)“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的主要分歧在于,酶与底物结合时,
13、_。(4)综合以上分析,请在下面选择你认为本实验结果支持的假说,并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不支持任何一种假说,请选择不支持现有假说,并写出可以解释实验结果的假说。支持“锁钥”假说:_支持“诱导契合”假说:_不支持现有假说: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据图分析,基因A和P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详解】A、A、P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雄配子致死基因A不能使雌配子致死,故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P=1:1,A正确;B、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若同时出现基因A与P,可能
14、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C、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形成配子时,基因A与P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错误;D、该转基因个体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P=1:1,产生的雄配子只有P,因此自交后代中子一代全为紫色,含有致死基因的个体占1/2,D正确。故选C。2、D【解析】A、由于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可用无水乙醇提取,A正确;B、花青苷为水溶性,可用水做层析液,B正确;C、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含有紫红色的大液泡,可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则可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C正确;D、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错
15、误。故选D。【定位】色素,提取,质壁分离和复原【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色素提取和分离以及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知识。要求学生结合题干信息脂溶性和水溶性来判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3、C【解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DNA是一切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A正确;B、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大分子的合成都需要能量和模板,B正
16、确;C、胞吞或胞吐的方式是非跨膜运输,没有通过生物膜,C错误; D、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如淀粉、纤维素、糖原,D正确。故选C。4、C【解析】通过题干可知,该过程依靠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提取的mRNA与该噬菌体分离的DNA单链混合并进行分予杂交实验是利用了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原则,能与某条单链形成杂交分子则证明转录的模板即为这条单链。【详解】A、温和加热后,DNA两条链分离,密度梯度离心只得到轻重两种链,说明在温和加热的过程中只破坏了DNA分子内的氢键,A正确;B、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在寄主细胞中复制转录,因此,和DNA杂交的mRNA分子是从枯草杆菌细胞中获得的,B正确;C、
17、杂交分子中mRNA链的嘌呤碱基之和与配对的DNA链中的嘧啶碱基之和相等,但两条链的嘌呤碱基一般不相等,C错误;D、mRNA只和其中一条富含嘌呤碱基的重链形成杂交分子,说明mRNA是以噬菌体的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D正确;故选C。5、D【解析】A、图中1%NaHCO3溶液的作用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CO2,A项正确;BC、若将装置中的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CO2浓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少,C3合成减少而消耗仍在继续,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进而导致C3被还原的速率减慢,消耗的ATP减少,故叶绿体中ATP会增多,B、C项正确;D、若将1%NaHC
18、O3溶液换成等量的清水,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钟罩内的CO2会逐渐下降最终趋于稳定,此时玻璃钟罩内的植物的地上部分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但植物的地下根部仍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整体上看,植物的干重会减小,D项错误。故选D。6、C【解析】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详解】A、农田除草降低了杂草与庄稼的竞争程度,提高了能量利用率,A错误;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雄虫,改变了性别比例,降低了出生率,但没有改变K值,B错误;C、鸭子捕食蝗虫属于生物防治,可以避免过多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C正确
19、;D、增加人工林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可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态学的知识,识记教材基本内容即可解答。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防治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物理 样方法 直接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防治是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或途径。它所依据的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如捕食、寄生等关系,具有成本低、无污染、保护环
20、境等优点。【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2)通过合理放养青蛙,对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3)雄蛙通过叫声传递的声音信息属于物理信息;蛙卵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4)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防治、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信息传递中信息种类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点,属于识记理解层次,较简单。8、比色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只是一个菌落 显
21、微镜直接计数 萃取 压榨 水蒸气蒸馏 【解析】1、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2工业上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从植物中提取;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此外,还需要考虑萃取效率、对人的毒性、是否易燃、有机溶剂是否能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等问题。【详解】(1)常用比色法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只是一个菌落,故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
22、数目偏低。统计微生物数目的方法除利用菌落进行活菌计数外,还有显微直接计数。(2)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3)柚皮在水中蒸馏时容易焦糊,宜采用压榨法提取柚皮精油;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常选择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胡萝卜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9、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5% 不定向 单个碱基对替换 不同 -1兼有正常基因的细胞和致病基因的细胞;-1胚胎发育早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含有突变基因的细胞发育为肾脏 、 第二极体中遗传物质与卵细
23、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第一极体中遗传物质一定与卵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女性为杂合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选取取自第二极体包含正常基因或第一极体不包含正常基因的卵子进行人工受精可达到目的 不合理,该同学的操作会导致人类的某种遗传基因消失,影响人类的遗传多样性,造成未知风险;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技术风险(如:脱靶效应等),可能造成新的基因突变 【解析】1.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2)
24、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
25、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1)图1中显示,正常的-1与-2结婚生出了患病的-2,由于-2是女儿,故推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此可知-1和-2均为携带者,则这对夫妇生育第三个孩子,则患病概率为1/4。(2)由题意知,IV型胶原蛋白的突变基因中,导致该蛋白不同程度失效的突变基因有三十余种,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与正常人碱基序列相比较,I-2从左向右数第六位的碱基G含量下降,说明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由题图可知,-1体内肾脏细胞和皮肤、毛囊细胞中编码IV型胶原的基因序列不同;由于-1兼有正常基因的细胞和致病基因的细胞,-
26、1胚胎发育早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含有突变基因的细胞发育为肾脏,导致其仅有轻度血尿症状,视力和听觉正常。(3)-2的基因型是Aa,产生的卵细胞有2种可能,含有A或含有a,第二极体中遗传物质与卵细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第一极体中遗传物质一定与卵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女性为杂合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选取第二极体包含正常基因或第一极体不包含正常基因的卵子进行人工受精可达到目的,即选用的卵细胞应该是编号或的卵进行人工受精,得到的受精卵发育为早期胚胎后移植到-2子宫内,可实现生育不携带致病基因后代的目的。(4)如果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致病
27、基因均改造为正常基因,杜绝该种遗传病的发生,则会导致人类的某种遗传基因消失,影响人类的遗传多样性,造成未知风险,另外,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技术风险(如:脱靶效应等),可能造成新的基因突变,因此该观点不合理。【点睛】熟知遗传病的致病方式的判断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精准提取题干中有用的信息的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良好的分析、推理和综合能力是解答该类题目的必备能力。10、自由组合 F2籽粒中紫色与白色的性状分离比为9:7 64/81 将F1籽粒种下,获得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筛选获得紫色甜玉米纯种。 【解析】分析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F2籽
28、粒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白色=9:7,非甜:甜=3:1,可知籽粒颜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B/b,基因型为A_B_表现为紫色,基因型为A_bb、aaB_、aabb表现为白色,甜与非甜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D/d,基因型为D_表现为非甜,基因型为dd表现为甜。【详解】(1)根据F2籽粒中紫色与白色的性状分离比为9:7,是9:3:3:1的变式可知,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F2中的紫色籽粒A_B_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先分析第一对A-中有1/3AA、2/3Aa,自由传粉后产生2/3A、1/3a的配子,后代有1/9aa、8/9A-,再分析第二对
29、,第二对与第一对相似,后代有1/9bb、8/9B-,故其随机传粉后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A_B_占8/98/9=64/81。(3)紫色甜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将F1籽粒种下,获得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筛选获得紫色甜玉米即为纯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点睛】本题考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三对等位基因)、随机交配等遗传分析,难度较大,注意将两对的先转化为每一对,用分离定律方法去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11、核糖体 催化 催化底物CTH(或CU)生成黄色产物的吸光值变化 温度、pH、抑制剂 操作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 酶与CTH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
30、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酶与CU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高 EfP-II+CTH+CU+CTH(EfP-II+CTH+CTH) 酶的空间结构是否会发生改变 支持“锁钥”假说:酶与CTH反应后,再与CU反应速率较低,说明空间结构固定不变,结合CU不好 支持“诱导契合”假说:酶可以分别与CTH和CU反应,说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适应与不同底物的结合 不支持现有假说:第一种底物与酶结合时,诱导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之后再与第二、第三种底物结合时,空间结构保持不变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
31、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详解】(1)蚯蚓蛋白酶II的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酶具有催化作用。蚯蚓蛋白酶II,能够催化底物CTH(CU),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变化来表示酶的活性。影响酶的因素有,温度、pH值、重金属离子、抑制剂等。(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改变不明显;操作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根据酶的专一性假说,操作中酶首先与CTH结合,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再与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而操作中酶首先与CU结合,空间结构也发生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
32、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高。操作中EfP-II+CTH+CU+CTH(EfP-II+CTH+CTH)的结果说明,酶与CTH结合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虽然与CU结合不好,但仍然可以与CTH很好的结合,进一步证明以上推测。(3)根据题干对两种假说的解释可以看出,“锁钥”假说认为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诱导契合”假说认为底物与酶接触后会诱导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关键不同在于酶与底物结合时酶的空间结构是否会发生改变。(4)支持“锁钥”假说:由操作可以看出,酶与CTH反应后,再与CU反应速率较低,说明空间结构固定不变,只能与CTH结合,与CU结合不好。支持“诱导契合”假说:由操作可以看出,酶可以分别与CTH和CU反应,说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适应与不同底物的结合。不支持现有假说:由操作的结果分析,可能有另一种情况,即第一种底物与酶结合时,诱导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之后再与第二、第三种底物结合时,空间结构保持不变。【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结合实验思路及所学酶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解题。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