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学年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测试卷 03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碎矿石 B烧裂矿石 C淘洗矿粉 D取泥制坯 【答案】B 【解析】A、粉碎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
2、、烧裂矿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淘洗矿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取泥制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氯化钠 B. 二氧化碳 C. 铝 D. 金刚石 【答案】A 【解析】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 确。 B、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图示中的“
3、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液体喷出 B 污染试剂 C 读数偏大 D 酒精溅出 【答案】D 【解析】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 A 正 确; B、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 剂,故 B 正确; C、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 D 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 C 错误。 故选 D。 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空气中各
4、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 78%,氧气约 21%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答案】C 【解析】A.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正确;B.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正确;C. 按 气体的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 78%,氧气约 21%,不正确;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 氧、 可吸入颗粒物(如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正确;故选 C。 5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有关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中,镁带要经打磨,用坩埚钳夹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
5、验中,要把红热的木炭迅速放入集气瓶底部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沙,并在通风厨内进行 【答案】B 【解析】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中, 镁带要经打磨,除掉表面的氧化物,用坩埚钳夹持, 因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正确;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要把红热的木炭缓慢放入集气瓶底部,使氧气和碳充分反应,错误; D.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气体,不需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沙, ,但二氧化硫是污染物,需在通风厨 内进行,错误。 故选 B。 6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6、19mL,倾倒出 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处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 9mL B大于 9mL C小于 9mL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 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 积应小于 19 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 10 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 倒的液体体积小于 9 毫升。 故选 C。 7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 分
7、子在不断运动 B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正确,故 A 正确;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而非分子变大,故 B 不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解释正确,故 C 正确;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故 D 正确。 故选 B。 8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 压强、温度随时
8、间变化的情况, 如图所示。其中 a 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Ba 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Ca 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a 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答案】B 【解析】A、反应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故 A 正确;B、由图中信息可 知,a 点处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故 B 错误;C、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因 此 a 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故 C 正确;D、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随着水的进入,压强增大,因此 a 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故 D 正确。 故选 B。 9
9、化学概念间有如右下图所示的部分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D 【解析】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纯净物与混合 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错误; B、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错误;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 则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故错误;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
10、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当氧化反 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时即为化合反应,当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中有氧气时即为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 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故选 D。 10.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氧气能支持燃烧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 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结论错误;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烧杯中的质量减少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所以 反应后天平不再平衡,该反应遵守质量
11、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结论错误; 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溶于水其溶液为碱性,实验现象为 A 烧杯中的无色酞酚溶液变红,B 烧杯的无色酞 酚溶液不变色,但氨水与酚酞溶液没有直接接触,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故实验结论正确。 故选 C。 11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不同种元素 B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 Mg2- C的化学性质相似 D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答案】D 【解析】A属于不同种元素 ,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B属于离 子,离子符号为 Mg2-,是错误的
12、表示,应该为 Mg2+ ;C的化学性质相似,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 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D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是正确的叙述。 故选 D 12X、Y、Z、Q 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为 a、b、c、d(均小于 18) ,若它们的离子 Xm、Yn、Zm、 Qn的电子层数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abnm Bbd2n Ccdmn Dac0 【答案】B 【解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再相等,就变为离子,其最外层电子数 是 8 (H 是 2) , 所以离子 Xm+、 Yn+、 Zm-、 Qn-的电子层数相同说明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故 a-m=b-n=c+m
13、=d+n, 整理得:a-b=m-n,a-d=m+n,b-d=2n,c-d=n-m,a-c=2m. 故选 B。 13某同学误将少量 KMnO4当成 MnO2加入 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 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二氧化锰可以做催化剂,同时生成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 热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判断图中 a:氯酸钾,b:高锰酸钾,c:氯化钾;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产生氧气; 起催化作用物质是
14、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随着加热反应进行其质量先增大,直至高锰酸钾完全分 解后,二氧化锰质量保持不变。 故选 C。 14.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C14H12O3) ,它具有抗癌性能,可抑制癌细胞的增生。下列关于白藜 芦醇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B.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16g C. 白藜芦醇由 14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 D. 该物质中,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2:3 【答案】A 【解析】 A、 根据白藜芦醇的化学式 C14H12O3分析可知, 白藜芦醇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 故 A 正确; B
15、、相对分子质量其单位是 1,后面不能写 g,故 B 错误; C、白藜芦醇由白藜芦醇分子构成的,一个白藜芦醇分子由 14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 故 C 错误;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4):(1 12):(16 3)=14:1:4,故 D 错误。 故选 A。 15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 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 等多个领域。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B镓原子核内有 31 个中子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7
16、2g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 GaN 【答案】D 【解析】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故不符合题意;B、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内有 31 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C、由镓在元素周 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72,故不符合题意;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的最外 层有 3 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 价,由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的最外层有 5 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 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 GaN,故符合题意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17、含量 B 足量红磷在装满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C 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装置内气体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 故 A 不正确; B、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随着反应进行,集气瓶内气体质量不断减小,当氧气完全反应后,气体 质量变为零,故 B 正确;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 8:1,故 C 不正确;D、实 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只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最终生 成氧气质量相同,故 D 不正确。故选 B。 17已知 NaHS、Mg
18、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 数为 Aa% B2a% C(100-1.75a)% D (1-0.75a)% 【答案】C 【解析】由于 Na 和 H 的相对原子质量和(1+23=24)等于 Mg 的相对原子质量(24) ,所以可以从质量角度 将“NaH”视为一个与 Mg 等效的整体 A(即将“NaH”和 Mg 都换用“A”来表示,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作 24) 。根 据 A、S 质量比为 24:32 以及硫的质量分数为 a%,设 A 的质量分数为 x,则有 24:32=x:a%,解之得, 混合物中 A 的质量分数为 3 a% 4 ,氧的质量分
19、数为 1-a%- 3 a% 4 =1-1.75a%=(100-1.75a)%;故选 C。 18. 现有 32g 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72g 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一定是氧化物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B 【解析】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44g+36g16g=64g, 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12 44 100% =12g, 氧元素的质量为 44g12g=32g, 36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 2 18 100%=4g, 氧元素的质量为
20、36g4g=32g, 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可燃物,该可燃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32g64g=0,则该 可燃物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 B。 19A、B、C 三种物质各 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 D30g;若增加 10gA,反应停止后, 只有物质 C 剩余。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 9g B反应中所消耗的 A 和 B 的质量比是 3:2 C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 的质量为 50g D反应中所消耗的 A 和 C 的质量比是 5:3 【答案】C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物的
21、质量会增加,反应物 的质量会减少;若增加 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 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 A 的质量为 25 克,B 的质量为 15 克,A 与 B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 5:3;A、B、C 三种物质各 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 30g 新物质 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 A 的质量为 15 克,B 的质量为 9 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 一次反应的 C 的质量为 6 克,则 A、B、C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 5:3:2,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 C 的质量为 10 克,生成 D 的质量为 50 克A、参加第一次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9 克,剩余 6 克,故 A 不正确;B、反应
22、 中 A 与 B 的质量比为 5:3,故 B 不正确;C、第二次反应停止后 D 的质量为 50 克,故 C 正确;D、反应 中 A 与 C 的质量比为 5:2,故 D 不正确故选 C。 20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 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反应中质量(g) m2 1.6 反应后质量(g) m1 0 15.2 6.4 Am1的值是 4.4 Bm2的值是 4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 7:8 【答案】B 【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 1
23、5.2g6.4g16g5.6g,故 m1 的 值是 10g5.6g4.4g,错误; 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 16g:6.4g,当生成 1.6g 丁时,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应为 4g,m2的值是 16g4g 12g,正确。 C、甲和乙是反应物,错误。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 5.6g:6.4g7:8,错误。故选 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小题,共 22 分)分) 21. (5 分)分)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1) 已知由氯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双原子分子, 写出图中 A、 B 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_、 _。 (2)与图中的点对应
24、物质类别不相符合的化学式所表示的物质名称是_。 (3)在纯净物中,根据_,可以把它们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4)NaCl 是由_(填离子符号)构成的。 【答案】 (1). Cl2 ClO2 (2). 氯酸钾 (3). 组成元素种类的异同 (4). Na+ Cl- 【解析】 【详解】(1)A 点是氯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式为 Cl2,故填 Cl2; B 点是氯元素的氧化物,且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所以化学式为 ClO2,故填 ClO2 。 (2)图中 KClO3不属于氧化物,其名称是氯酸钾,故填氯酸钾。 (3)根据纯净物的组成元素种类的不同,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填组成元素种类的异同。 (
25、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Na+ 、 Cl-。 22. (7 分)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图 1 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端玻璃管与负极端玻璃管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由此可知,水是由_组成的。 (2)若用图 2 所示装置来净化天然水,其所起的作用是_(选填序号)。 A.杀菌消毒 B.过滤一些不溶性杂质 C.把硬水变为软水 D.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 (3)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其中 玻璃棒的作用是_。 (4)下列用水行为,符合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是_(
26、选填序号)。 将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 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 用喷淋节水 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 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答案】 (1)1:2 2H2O 通电 2H2O2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BD (3)漏斗, 引流 (4) 【解析】 (1)图 1 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端玻璃管与负极端玻璃管所收集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 为 1: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由此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若用图 2 所示装置来净化天然水,其所起的作用是过滤一些不溶性杂质和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不能 把硬水变为软水和
27、杀菌消毒。 (3)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 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将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能节约用水,能保护水资源; 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造成农业减产,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一水多用,能保护水资源; 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能节约用水,能保护水资源; 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会造成水的浪费,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23. (10 分)下表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 10 的元素属于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位于
28、第二周期第A族的元 素的名称是_。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_,硫元素和氧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硫原子和 氧原子的_相同。 (3)与氯离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相同的原子是_。 (4)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其氧化物的化学 式为_。 (5) 一般来说,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 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可知:氧原子、钠原子和硫原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 顺序为_。 (6)A 物质为奥运火炬常用燃料,纯净物 A在 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5B
29、点燃 3C 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物质 A B C D 分子示意图 ? 组成 A物质的元素为_。 此反应中生成物 C、D 的质量比为_。 【答案】 (1)稀有气体 碳元素 (2)质子数不同 最外层电子数 (3)氩原子 (4)26.98 Al2O3 (5)Na、S、O (6) C、H 11:6 【解析】解:(1)原子序数为 10 的元素是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由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可知, 位于第二周期第A族的元素的名称是碳元素。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硫元素和氧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硫原子 和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由部分元素
30、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可知,与氯离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相同的原子是氩原子。 (4)由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 合价为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 (5)由于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原子,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可知:氧原子、钠原子和硫原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a、S、O; (6)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B 是O2,C是CO2,D 是H2O;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能推出 A 的 化学式是C3H8;方程式是: C3H85O
31、2 点燃 3CO24H2O; 由上述分析可知,组成 A 物质的元素为 C、H。 由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中生成物 C、D的质量比为 (44 3):(18 4) = 11:6。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小题,共 15 分)分) 24 (8 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若用 A 装置制取氧气,从仪器 a 中添加的药品是 ,锥形瓶中的固体在反应中起 作用。在添加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乙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同学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反应中氧气的物
32、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b此时得到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c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一定与二氧化锰有关 (3)乙炔(C2H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电石(主要成分为 CaC2) 和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 ,同时生成氢氧化钙Ca(OH)2,该反应非常剧烈,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并收 集一瓶较纯净的乙炔气体,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 G 装置收 集乙炔,气体应从导管 (填“b”或“c”)端进入。 【答案】 (1)过氧化氢溶液;催化;检查装置气密性; (2)2KClO3= MnO2 2KCl+3O2;a; (3)BF;CaC2+2H2
33、OC2H2+ Ca(OH)2;c。 【解析】解: (1)实验室若用 A 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从仪器 a 中添加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的固体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在添加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 2KCl+3O2;原因不合理的是: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3) 实验室常用固体电石 (主要成分为 CaC2) 和水反应制取乙炔 (C2H2) , 同时生成氢氧化钙Ca(OH)2, 属于固、液常温型,该反应非常剧烈,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可用装
34、置 B 作发生装置;乙炔(C2H2)是一 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要收集一瓶纯净的乙炔适合用装置 F 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2H2OC2H2+ Ca(OH)2;若用 G 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导管 c 端进入。 25. (7 分)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 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 装置 II、 装置 III 的质量。 按图示连接好仪器, 点燃蜡烛, 同时从 a 导管抽气, 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 II、装置 III 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浓硫酸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既可吸水,
35、又可吸收二氧化碳)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 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3)装置 II 和装置 III 的顺序能否颠倒?_ (填“能”或“不能”) (4)理论上,装置 II 和装置 III 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减小的质量,其原因是 。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填“能 或“不能) , 理由是 。 【答案】 (1) 1.8;4.4; (2)6:1; (3)不能; (4)与消耗的蜡烛比较,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 (5)不能;未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解析】 (
36、1)装置 II 中产生的质量差表示吸收水的质量= 184.1g-182.3g=1.8g; 装置 III 中产生的质量差表示二氧化碳的质量=216.6g-212.2g=4.4g; (2) 1.8g 水中氢元素质量= 1.8g 2/18 100%=0.2g , 又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4.4g 12/44 100%=1.2g , 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1.2g : 0.2g=6: 1 ; (3 ) 装置 II 和装置 III 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装置可以同时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能分别测出水和二 氧化碳的质量; (4 )装置 II 和装置 III 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
37、,其原因是:与消耗的蜡烛比较,生成的二氧化碳和 水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 (5 )该实验不能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原因是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也分别被吸收 到装置 II 和装置 III 中。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四、推断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小题,共 6 分)分) 26. 图中 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和 C 为液体,且组成 A 和 C 的元素种类相同;B 和 D 为气体; 蓝色絮状沉淀 E 加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 F。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 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B_
38、。 (2)写出化学方程式: D C _, E F _。 【答案】 (1). H2O2 O2 (2). 2H2+O2 点燃 2H2O Cu(OH)2 CuO+H2O 【解析】 【详解】 (1)E 为蓝色絮状沉淀,故 E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为氧化铜和水,由图可知,F为黑色 固体,故 F为氧化铜,C为水,又因 A和 C为液体,且组成 A和 C 的元素种类相同,故 A为过氧化氢,化 学式为 H2O2;由图可知,A能产生 B和 C,故 B 为氧气,化学式为 O2;由图可知,C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 气,故 D 为氢气。 (2) 由 (1) 分析可知, C 为水, D 为氢气, 氢气燃烧可生成水, 故
39、 D C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点燃 2H2O; 由(1)分析可知,E为氢氧化铜,F为氧化铜,故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u(OH)2 CuO+H2O; 五、探究题(本题包括五、探究题(本题包括 1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1 分,共分,共 6 分)分) 2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让我们一起再认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回顾】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课本中的实验方案(如图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测出的氧气 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 5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表: 颜色、状态 熔点/ 着火点/ 密度
40、/(g/cm3)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黄色固体 44.1 40 1.82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残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1)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 。 【实验与交流】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 2 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甲同学 提出应把红磷小气球换为白磷,理由是 ,写出图 2 中反应方程式 【探究与反思】 (3)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注射器冷却、管内白烟消失后,又意外发现注射器内壁附着黄 色固体,该黄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 (
41、4)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利用传感器改进实验装置,分别用过 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对照实验,并用高能激光笔点燃磷。 用测量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是:红磷为 8.7%和白磷为 10%,从而证明乙 同学的猜想 (填“正确”或“错误”) 。 如图 3 是白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趋势,试分析回答:图中 AB 段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 (1)红磷点燃后未迅速放入集气瓶内盖紧 (2)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易于点燃 4P+5O2 点燃 2P2O5 (3)白磷 (4)正确 白磷燃烧过程放出大量的热,造成密闭容器内压强增大 【解析】 (1)氧气是否被消耗完毕,
42、是判断氧气含量的关键,甲、乙两同学都是从内部说明密封装置内还有残留 氧气,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可从外部解释,就是红磷点燃后没有迅速放入装置,红磷在外部燃烧,当再放 入装置内后所剩红磷不足以消耗完内部的氧气; 故答:红磷点燃后未迅速放入集气瓶内盖紧; (2)可燃物着火需达到着火点,烧杯中热水为 80,红磷着火点为 240,白磷为 40,所以要在此 装置点燃可燃物,需选择着火点低的白磷;白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2P2O5 故答: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易于点燃。 (3)白磷为淡黄色固体,根据其物理性质,判断剩下的为未反应的白磷; 故答:白磷 (4)装置内检测到了氧气的浓度,说明还有氧气
43、存在,所以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而白磷燃烧过程放 出大量的热,在密闭容器内由于反应还在进行,此时放出的热使其内部压强增大,高于消耗氧气减小的 压强,所以呈现出压强增大的曲线; 故答:正确 白磷燃烧过程放出大量的热,造成密闭容器内压强增大。 六、计算题(本题包括六、计算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小题,共 11 分)分) 28. (5 分)请根据硝酸铵(NH4NO3)的化学式进行计算: (1)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3)已知硝酸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8%(杂质不含 N) ,则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 (4)计算多少克的硝酸铵与 30g 尿素【
44、CO(NH2)2】的含氮量相等?(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 。 【答案】 (1)7:1:12; (2)35%; (3)80%; (4)40g。 【解析】 (1)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2) : (1 4) : (16 3)7:1:12。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35%。 (3)则该样品中硝酸铵的纯度为:28% 35%80%。 (4) (2 分)设硝酸铵质量为 x 时和 30 g 尿素的含氮量相等,则 NH4NO3 2NCO(NH2)2 80 60 x 30 g 80/x60/30 g,解得:x40 g 29 (6 分)为测定某过氧化钠样品的纯度,将 2 g 该
45、样品与足量 X 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 : 2Na2O2+2X4NaOH+O2,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过氧化钠中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 (2)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3)计算 2 克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 【答案】 (1)23:16,H2O; (2)0.32; (3)1.56g 【解析】 (1)过氧化钠中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2) : (16 2)23:16;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及数目不变可知,X 的化学式是:H2O。 (2)由图象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0.32g; (3) (3 分)设样品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 x。 2Na2O2+2H2O4NaOH+O2 156 32 x 0.32g 解得; x1.56g 答:2 克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为 1.56g.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