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7 ,大小:220.50KB ,
文档编号:810266      下载积分:16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81026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届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术语解读(47页).doc)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术语解读(47页).doc

1、2021 届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术语解读届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术语解读 第一节、表达方式 . 1 第二节、修辞手法 . 24 第三节、表现手法 . 32 第四节、结构模式 . 44 第五节、概念辨析 . 45 第一节第一节、表达方式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 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 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 句)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

2、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 2: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 游示儿)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 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 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 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 4:“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3、,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 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 5:“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 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关汉卿双调沈醉 东风) 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例 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 截然有别。 例 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 州台歌)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 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 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 闷的情怀。

4、(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 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 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例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例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例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5、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 仲淹渔家傲秋思)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 镇守边陲, 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 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 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 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 的情怀。 例 4:“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 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

6、寻陌上花钿。”(宋俞国宝风入松题酒肆) 这是一首写乐景的词,在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坐船游,饮酒,歌 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快。 例 5: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 韦庄题金陵图)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 317589 年)。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且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 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 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 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

7、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 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 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 (2 在表现手法上, 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 即一是触景生情, 二是以景结情, 三是缘情布景, 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 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 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

8、酒杯。”(杜甫的登高)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 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 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 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 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 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 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例 2: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 适的别董大) 诗的头

9、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 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 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 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 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以景结情(情景):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 尔后再以 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 只是为了突出激情, 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 委婉、蕴藉。 例 1:“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 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 这是一首写早春晨景的词,“漠漠轻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

10、楼上孤寂的气氛。接着 句句写景,最后一句,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写情,此时 诗境之中,情景浑然玉成,臻至一个情景高度统一的意境整体。 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例 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 居易忆江南) 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 佳处, 其中也尽寓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次句点明江南风景之“好”, 并非得之传闻, 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

11、验与亲身感受。 然后便缘情布景, 以三、 四两句对江南之 “好” 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 例 2: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韦 应物登楼寄王卿) 诗歌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此为情;三、四句便承一、二句而来,砧杵、秋 山、荆榛、寒雨,缘情布景,是对“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展示,以凄清的笔调渲染 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抒情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 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

12、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 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 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 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 牧江南春绝句) 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 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 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

13、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 神往。 例 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 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 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 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 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 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 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

14、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 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 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这首词的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就很自然。 景略情在: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 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 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 州台歌) 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 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 不仅可以领会幽州台的氛 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是完整的。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

15、融合,难分彼此。 例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以乐景写乐情 例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 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 行)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的西湖,在作者的 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 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 例 2:“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

16、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以哀景写哀情: 例 1:“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 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陈亮 小重山)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 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 例 2:“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 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晏殊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

17、闲愁,从诗的细腻的 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 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对伴的 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寒”,既 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 例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 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 猿猴哀鸣, 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

18、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 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 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例 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 继枫桥夜泊) 此写景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 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 这正与作者 的羁旅之愁相融。 以乐景衬哀情 例 1: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 谢浑谢亭送别)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 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例 2:“江碧鸟逾

19、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 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 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乐情 例 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 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

20、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 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定义及举例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 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 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 1: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 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例 2: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 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例 3: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

21、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 力求上进的精神。 例 4: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 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例 5: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 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例 6:“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 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例 7: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 安

22、石北陂杏花) 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 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 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 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 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 感悟。 (3)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的关系 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有密切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 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 比兴呢

23、?最早的解释是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很多诗,既是托物,又兼比 兴,又是象征。 例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 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 留恋相许, 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 例 2:“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瘦纤腰学不成。 ” (唐 彦 谦垂柳) 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 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 又含蓄地寄托了 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 楚灵王“爱细腰,

24、宫女多饿死”的典故,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 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 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 例 3: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韦 应物滁州西涧)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 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 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典型例题 例题 1:看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

25、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 思肖画菊) 答案:柳词和杜诗是借景抒情,而于诗和郑诗是托物言志。 柳词; 杜诗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 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 情;于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郑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 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 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

26、决心。 启发:通过比较上述四首诗,我们体会到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A、托物言志 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 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 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例题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问: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答案: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 咏

27、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以述志 抒怀,即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它要求作者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 想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菊、画菊都是通 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 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例题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

28、 音。 问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 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 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问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 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 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来抒情。 例 1: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

29、 代张籍秋思)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 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 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例 2: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 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 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可贵的友情,可泣的 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 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2)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

30、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 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例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 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例 2:“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 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例 3: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

31、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 禹锡乌衣巷) 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 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 (1)概念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 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 一般用景物来染; 用一句话, 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2)举例 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

32、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例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例 3:李清照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 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声声慢)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 例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 实甫长亭送别正宫

33、端正好) 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总是离 人泪”是点。 2、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来说, 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 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 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 力 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 例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 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

34、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 2:白居易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 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 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 曲折表达的却是受挫后, 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 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诉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确实耐人寻味。 3、隐显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 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因为曲就是隐,直就是显。 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 其他的一般都表达得较直接明白。 例 1:

35、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 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充满成功的期待,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 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谓隐讳而妙极。 例 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明显地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 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说是隐得深沉。 4、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以我观物,使物皆着我 之色彩。” 例 1:扬州慢: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 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例 2: “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3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 牧赠别二首(其二) 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 人乎?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一)基本概念: 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例 1: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 居易杨柳枝词) 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例 2: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

37、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 昌龄从军行) 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 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 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 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 (1)定义(虚实的内涵) 总体说明: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 就方法而言, 详细为实, 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 景为实,情为虚

38、;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 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 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在诗歌欣赏中,虚与 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 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 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 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 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

39、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例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 险峻的形势。 例 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虚”的三类内容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 1: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 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 2:李白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 啼,天

40、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 例 3:李商隐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 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 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例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

41、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 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 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 残月高挂柳梢。 例 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 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 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 的寄。(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叨叨令) 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很多

42、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相反相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 1:姜夔扬州慢:此词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 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 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相辅相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 1:“候

43、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 莎行)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 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 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典型例题 例题 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 短松冈。

44、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答题指要: 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 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 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 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 深化主题。 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 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 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

45、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4)“虚”与联想、想象 “虚” 的方法, 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 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 主要有两种: 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 几点区分就行了。 例 1: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 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出, 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 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 其余三句均为虚。 “一夜” 句是想象中有夸张,

46、 “醉后” 句哪来实景? “满船”更在梦中。 例 2: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高 适塞上听吹笛)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 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 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 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 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2、动静结合 (1)基本概念 动静结合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

47、诗人们许多创作的 灵感,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就成为 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 “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他们常 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 穷。 例 1:“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 见) 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 例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以动写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