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I3AsF6晶体中存在I3离子,I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V形BC、H、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COC水分子间
2、存在氢键,故H2O的熔沸点及稳定性均大于H2SD第四周期元素中,Ga的第一电离能低于Zn2、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B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铝热剂中一定不含Fe2O3C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D检验Cu2+和Fe3+离子,采用径向纸层析法,待离子在滤纸上展开后,用浓氨水熏, 可以检验出Cu2+3、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碳酸比苯酚酸性强:2C6H5ONa+CO2+H2O=2C6H5OH+Na2CO
3、3B实验室用氯化铝溶液和氨水制备氢氧化铝:Al3+3OH-=Al(OH)3C工业上用电解法制镁:MgCl2(熔融)Mg+Cl2D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SO2+2NaOH=Na2SO3+H2O4、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H3OH(g)+H2O(g)CO2(g)+3H2(g) -49.0kJCH3OH(g)+O2(g)CO2(g)+2H2(g)+192.9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H3OH完全燃烧放热192.9kJ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推知反应:CH3OH(l)+ O2(g)CO2
4、(g)+2H2(g)+Q的Q苯酚HCO3-,所以C6H5O-+CO2+H2OC6H5OH+HCO3-,A错误;B氨水中的一水合氨为弱碱,不能改写成OH-,B错误;C工业上电解熔融的MgCl2制金属镁,C正确;D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应生成NaHSO3,D错误;故选C。4、D【解析】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即H元素要转化为液态水而不是转化为氢气,故1molCH3OH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是192.9kJ,故A错误;B因为CH3OH(g)+H2O(g)=CO2(g)+3H2(g)的Q小于0,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小于生成物的总能
5、量,故B错误;C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明,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不一定要吸收能量,故C错误;D因为CH3OH(l)变成CH3OH(g)需要吸收能量,根据推知反应:CH3OH(l)+ O2(g)CO2(g)+2H2(g)+Q的Q192.9kJ,故D正确;故选D。【点睛】5、D【解析】A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2、8、8、18、18、32等,不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6,如锂和钾,故A错误;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离子,例如钠离子,故B错误;C同一主族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可能降低,如碱金属,也可能升高,如卤素,故C错误;D
6、主族元素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2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只有Be,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次外层电子数为8的是Ar,不是主族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关系,最外层核外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判断元素的种类、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点,解题中注意掌握规律的同时,注意特例。6、B【解析】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将足量NH3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再通入CO2,溶液中会生成高浓度的HCO3-,与原有的高浓度Na+结合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析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将析出的沉淀加热,制得Na2CO3(纯碱):
7、2NaHCO3Na2CO3CO2H2O,生成的CO2可用于上一步反应(循环利用);副产品NH4Cl可做氮肥。【详解】A侯氏制碱法中可循环利用的气体是CO2,A项错误;B先通入NH3,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为了防止倒吸,应从a管通入,之后再从b管通入CO2,B项正确;C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不能吸收NH3,C项错误;D反应后冷却,瓶中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HCO3,将其加热得到纯碱(Na2CO3),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侯氏制碱法中,要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CO2,是因为: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3-
8、,与高浓度的Na+结合,才能析出NaHCO3晶体;如果先通入CO2,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即使之后通入过量的NH3,所生成的HCO3-浓度很小,无法析出NaHCO3晶体。7、D【解析】溶液甲能和盐酸反应生成固体乙,说明溶液甲中含有硅酸钠,固体乙为硅酸,溶液甲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含有亚硝酸钠,则溶液乙含有氯化钠和盐酸,固体甲可能是氯化铁和硅酸钠双水解生成的硅酸和氢氧化铁,或还存在氯化铁和偏铝酸钾双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溶液甲可能有剩余的偏铝酸钾。硅酸或氢氧化铝都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丙为硅酸钠或还有偏铝酸钠,固体丙为氢氧化铁。溶液丙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硅酸沉淀或氢氧化铝沉淀,溶
9、液丁含有碳酸氢钠。A.溶液甲一定有亚硝酸钠和硅酸钠,可能有偏铝酸钾,一定不存在氯化铁,故错误;B.X可能有偏铝酸钾,故错误;C.固体乙一定是硅酸,固体丁可能是硅酸或氢氧化铝,故错误;D.溶液甲中有氯化钠和盐酸,可能有偏铝酸钾,与溶液丁碳酸氢钠反应,一定有二氧化碳气体,可能有氢氧化铝沉淀。故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物质之间的反应,和可能性,注意可能存在有剩余问题,抓住特殊物质的性质,如加入盐酸产生沉淀通常认为是氯化银沉淀,但要注意有硅酸沉淀,注意盐类水解情况的存在。8、D【解析】A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和硝酸钠,因此不能用硝酸银鉴别氯化钠和硫
10、酸钠,故A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中,产生浮力,会导致天平不平衡,因此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不能验证生成的氧化钙,故C不符合题意;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和氧气接触,该实验可以验证燃烧的条件,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9、A【解析】A. 标准状况下,11.2LH2与11.2LD2均为0.5mol,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质子,则所含的质子数均为NA,故A正确;B.
11、 硅晶体中,每个Si周围形成4个SiSi键,每个SiSi键是2个Si原子共用,所以有NA个Si原子就有2NA个SiSi键,故B错误;C. 硫和铜反应的方程式:2Cu+S Cu2S,6.4gCu与3.2gS粉的物质的量相等,均为0.1mol,物质的量相等的铜和硫反应,硫过量,根据铜求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则6.4gCu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电子数为0.1NA,故C错误;D. 未说明是标准状态,则无法计算生成气体的体积,故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易错点在于D项,在涉及气体体积的计算时,要注意是否为标准状态,是否为气体。10、C【解析】根据反应6NO+4
12、NH3=5N2+6H2O,可以理解为:NO和NH3按照物质的量之比是3:2反应,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mol,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和体积之比是相等的,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3:2;故合理选项是C。11、D【解析】A. 反应开始时生成的氢气进入B中,可排出氧气,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C,A中硫酸亚铁进入B中可生成Fe(OH)2,故A正确;B. FeCl3易水解,配制溶液时应防止溶液因水解而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可先将氯化铁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故B正确;C. Fe3+与铁
13、反应可生成Fe2+,则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故C正确;D. 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无沉淀,故D错误;故选:D。12、B【解析】Aa点所示pH接近12,显强碱性,碱性环境中铝离子会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转化为偏铝酸根,故a点溶液中存在的含铝微粒为偏铝酸根,故A错误;B图象X(20,9.2)c(Ag+)=10-20mol/L,c(S2-)=10-9.2mol/L,Ksp(Ag2S)=c2(Ag+)c(S2-)= (10-20mol/L)210-9.2mol/L=10-49.2,同理可知Ksp(CuS)=10-510-30.2=10-35.2
14、,CuS(s)+2Ag+(aq)Ag2S(s)+Cu2+(aq)平衡常数K=1014,反应趋于完全,故B正确;C该高分子化合物由对甲基苯酚与甲醛缩合生成,则高分子的结构简式为,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较小,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较大,则反应比反应的速率快,故D错误;故答案为B。13、B【解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详解】A.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
15、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Y 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C.3v(X)=4v(Z)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c(X):c(Y):c(Z)可能为4:2:3,也可能不是4:2:3,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B。14、C【解析】n(S)=3.2g32g/mol=0.1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n(Fe3+)=0.2mol,则n(Fe2+)=0.4mol-0.2mol=0.2mol,所以n(Fe2+):n(Fe3+
16、)=0.2mol:0.2mol=1:1,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盐酸恰好反应生成FeCl2 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Cl原子守恒可得c(HCl)=8.0mol/L,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磁黄铁矿FexS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n(Fe2+):n(Fe3+)=1:1,B错误;C.根据氢原子、氯原子守恒得n(H2S)=n(HCl)=n(FeCl2)=0.4mol,V(H2S)=0.4mol22.4L/mol=8.96 L,C正确;D.FexS中n(S)=0.1mol+0.4mol=0.5mol,n(Fe)=0.4mol,所以n(Fe):n(S)=0.4mol:0.5mo
17、l=0.8,所以x=0.8,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5、C【解析】A.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故A错误;B. 原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原子,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故B错误;C. 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是共价分子,所以分子中原子间是否全部是共价键是共价分子的判断依据,故C正确;D. 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原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原子,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由原子构成的晶体不一定是原子晶体,例如,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16、B【解析】A.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
18、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在稀溶液中,H2SO4和Ba(OH)2的中和热等于57.3kJ/mol,故A错误;B. 2C(s)+O2(g)2CO(g)燃烧过程均为放热反应,H O;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加的反应,即为混乱度增大的过程,SO;故B正确C. 已知:2SO2(g) +O2(g)2SO3 (g) ;H=98.3kJ/mol。该反应为可逆反应,H=98.3kJ/mol为反应进行彻底时放出的热量,将1molSO2和0.5molO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49.15kJ,故C错误。D. 在10lkPa、25时,1gH2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水蒸气不是稳定的氧化物,不能用于计算燃烧热,故
19、D错误;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 碳碳双键、酯基 取少量M于试管中,滴加稀NaOH至溶液呈碱性,再加新制的Cu(OH)2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M已完全转化为N 否 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 +CH3CHO 加成反应 6 CH2=CH-CH3 CH2=CH-CH2-Br BrCH2-CHBr-CH2-Br 【解析】由流程:E和N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G为,则E、N分别为和中的一种,C反应得到D,D发生卤代烃水解反应得到E,故E属于醇,E为,则N为,逆推出M为、L为,结合信息,逆推出K为,由E逆推出D为,结合信息,逆推出C为,C由B在浓硫酸加热
20、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所得、B为,又知A催化加氢得B,核磁共振氢谱显示A有两个峰,其强度之比为11,即A分子内有2种氢原子且二者数目相同,则A为;(1)据上分析,写出A的结构简式及G中官能团的名称;(2)检验M已完全转化为N,主要检验醛基即可,碱性环境下检验;(3)该学生建议是否合理,主要通过用KMnO4 (H)代替O2发生转化时,有没有其它基团也被氧化,如果有,那么就不可行;(4) K为,则KL的反应可通过信息类推,按反应特点确定反应类型;(5)F是M的同系物,M为,而F比M多一个碳原子。求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主要找出满足条件的基团进行有序组合就可以了,条件能发生银镜反应,意味着有
21、CHO,条件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意味着有碳碳双键,苯环上只有2个对位取代基,且取代基中碳原子数目为4,据此回答;(6)以丙烯和NBS试剂为原料制备甘油(丙三醇),则主要通过取代反应引入一个溴原子,通过加成反应引入2个溴原子,再水解即可;【详解】(1)据上分析,A为,;答案为:;G为,G中官能团为碳碳双键、酯基;答案为:碳碳双键、酯基;(2)M为,N为,N呈酸性,检验M已完全转化为N,主要检验醛基即可,碱性环境下检验,故检验操作为:取少量M于试管中,滴加稀NaOH至溶液呈碱性,再加新制的Cu(OH)2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M已完全转化为N; 答案为:取少量M于试管中,滴加稀NaOH
22、至溶液呈碱性,再加新制的Cu(OH)2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M已完全转化为N; (3)学生建议用KMnO4 (H)代替O2把M转化为N,醛基确实被氧化为羧基,但是碳碳双键同时被氧化,那么建议就不可行;答案为:否; 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 ;(4) K为,则KL的反应可通过信息类推,反应为:+CH3CHO ,从反应特点看是加成反应;答案为:+CH3CHO ; 加成反应; (5)F是M的同系物,M为,而F比M多一个碳原子。F的同分异构体,要满足条件条件能发生银镜反应,意味着有CHO,条件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意味着有碳碳双键,苯环上只有2个对位取代基,且取
23、代基中碳原子数目为4,由此可把2个位于对位的取代基分成以下几种情况:CHO、 CHO、CHO、CH2CHO、;故共有6种;答案为:6; (6)由流程图知,C和NBS试剂可通过取代反应引入一个溴原子而碳碳双键不变,故以丙烯和NBS发生取代反应,引入一个溴原子,得到CH2=CH-CH2-Br,通过加成反应引入2个溴原子,得到BrCH2-CHBr-CH2-Br,水解即可制备甘油(丙三醇),流程为:CH2=CH-CH3 CH2=CH-CH2-Br BrCH2-CHBr-CH2-Br ;答案为:CH2=CH-CH3 CH2=CH-CH2-Br BrCH2-CHBr-CH2-Br 。18、质谱仪 硫酸二甲
24、酯 羧基、醚键 +HOCH2CH2OH +H2O 19 【解析】A能与Na2CO3溶液及溴水反应,A发生信息中的取代反应生成B,A的苯环上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结合B的分子式,可知B为,逆推可知A为;B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为,C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D为,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E催化氧化产生的F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E是乙烯CH2=CH2,E发生催化氧化生成F,F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F结构简式为,F与水反应产生的G是乙二醇; G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结合H的分子式可知H为;(6)由苯酚和(CH3)3CCl为起始原料制备,可先由苯酚发生信息反应,再发生硝化反应,最后
25、与HI反应可生成目标物,以此解答该题。【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B为;C为;D为;E为CH2=CH2;F为;G为HOCH2CH2OH;H为。(1)经测定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常用来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仪器为质谱仪。F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结构简式为。(2)(CH3)2SO4是一种酯,是硫酸与2个甲醇发生酯化反应产生的酯,因此其名称为硫酸二甲酯。(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C为,可见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醚键。(4)D+G发生酯化反应产生H的化学方程式为+HOCH2CH2OH +H2O。(5)C为,其中含有的官能团是-COOH、,C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条件
26、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酯基,如含有3个取代基,则可为-OH、-OOCH、-CH3,有10种同分异构体,如含有2个取代基,一个为-OH,另一个可为-OOCCH3、-CH2OOCH、-COOCH3,各有邻、间、对3种,因此共有19种同分异构体;(6)由苯酚和(CH3)3CCl为起始原料制备,可先由苯酚发生信息反应,再发生硝化反应,最后与HI发生反应可生成目标物,则该反应的流程为:。【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的知识,涉及物质结构简式的书写、官能团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等,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合成反应中官能团的变化及碳原
27、子数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有机物性质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19、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 调节酸的滴加速度 若 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开始生成 Fe(S2O3)33-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但Fe3+与S2O32-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导致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0.1600 【解析】(1)a的名称即为分液漏斗,b的名称即为蒸馏烧瓶;b中是通过浓硫酸和Na2SO3反应生成SO2,所以方程式为:;c中是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SO2由
28、装置b提供,所以c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2)从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者调节酸的浓度,或者改变反应温度;(3)题干中指出,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如果通过量的SO2,会使溶液酸性增强,对制备产物不利,所以原因是: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4)检验Fe2+常用试剂是铁氰化钾,所以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即证明有Fe2+生成;解释原因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体现出反应速率和平衡两个角度,所以解释为:开始阶段,生成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所以有紫黑色出现,随着Fe3+的量逐渐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变大,导致平衡
29、逆向移动,紫黑色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5)间接碘量法滴定过程中涉及两个反应:;反应I-被氧化成I2,反应中第一步所得的I2又被还原成I-,所以与电子转移数相同,那么滴定过程中消耗的得电子总数就与消耗的失电子总数相同 ;在做计算时,不要忽略取的基准物质重铬酸钾分成了三份进行的滴定。所以假设c(Na2S2O3)=a mol/L,列电子得失守恒式:,解得a=0.1600mol/L。20、2ClO22CN-2CO2N22Cl- 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 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 加大氮气的通入量 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淀粉溶液 溶液蓝色退去 0.04000 【解析】(3) ClO2有强氧化性,容易氧化乳胶,量取ClO2溶液时,不可用碱式滴定管,可用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标定ClO2浓度的思路为:ClO2将I-氧化成I2,再用Na2S2O3标准液滴定生成的I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有:2ClO22Cl-10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