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 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3. 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4. 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情节,理解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斗法过程。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2.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文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更是精彩
2、绝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就讲述了孙悟空与二郎神之间的一场精彩打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吧。(二)文学常识介绍1.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游记。谁能说说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它的作者?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2. 教师:那你们知道课文出自西游记的哪一回吗?前一回和后一回的篇目又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本课出自西游记第六回,前一回是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后一回是第七回 “八卦
3、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三)字音字形教学1. 教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扫清字词障碍。请大家看屏幕,这些词语的读音,你能准确读出来吗?掣棒(ch) 金箍棒() 大鹚老(c) 嗛(xin)青鹞(yo) 鹭鸶(l s) 老鹳(un) 鳜鱼(u)鲂鱼(fn) 撺(cun) 木木樗樗(ch) 愕然()蓼汀(lio tn) 幌一幌(hun) 鸨鸟(bo) 翎毛(ln)淬(cu)2.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词语的意思。谁能解释一下 “只情”“弄喧”“愕然”“告病”“良愿” 的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只情,尽情;弄喧,弄玄虚,耍花招;愕然,形容吃惊;告病,称说有病;良愿,心愿,愿望。(四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或批注以下内容:不认识的字词;孙悟空和二郎神打斗时各自的变化。2. 教师:课文大约 1700 字,请在 5 分钟内完成默读。然后,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打斗经过。3. 教师:谁能来复述一下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观音菩萨向玉帝举荐二郎神前往花果山擒拿孙悟空。二郎神接受任务后,与孙悟空展开激战,三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随后,二郎神施展变化神通,与孙悟空斗法。双方不断变化身形,孙悟空变作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等,二郎神相应地变作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原身等进行应对。最后,孙悟空被二郎神和梅山
5、六兄弟围困。4.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介绍小圣施威降大圣的背景;第二部分(2 - 3),详细描述二郎真君与大圣斗法的过程;第三部分(4 - 5),讲述大圣遭二郎真君与梅山六兄弟围困,最终败走的结局。(五)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和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课文,感受文章的魅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圣施威降大圣,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谁能回忆一下,孙悟空和二郎神在打斗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
6、后,教师明确:孙悟空变作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爷爷等,二郎神相应地变作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现原身等。(二)精读课文,深入分析1.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 2 - 5 自然段,圈点勾画批注出自己对 “二郎真君与大圣斗法” 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后,教师举例明确:如 “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 这个情节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和幽默,他能在危急时刻想出这样的办法来躲避二郎神的追捕,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2. 教师:谁能简练地复述一下孙
7、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课文所叙述的孙悟空和二郎神两人的打斗,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孙悟空变禽鸟、游鱼、蛇等,二郎神相应地变作其克星来对付。第二阶段,孙悟空变做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悟空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第三阶段,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做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斗起来。3. 教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从他们的变化和打斗过程中,你能看出他们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孙悟空变化万千,如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爷爷等,体现了他本领高强,英勇无畏,滑稽俏皮,古灵精怪的特点。他在打斗中还表现出顾念同类、有情
8、有义的一面,如看到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二郎神以变应变,如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现原身等,体现了他机智聪明,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的特点。他在打斗中善于动脑,如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做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4. 教师:梳理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斗法过程,看看他们的斗法地点经历了哪些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孙悟空的斗法地点经历了天空(麻雀、大鹚老)、水里(鱼儿、水蛇)、蓼汀之上(花鸨)、地面(土地庙)、灌江口(二郎爷爷)的变化。二郎神的相应地点为天空(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地面(现原身)、灌江口(原身)。5. 教师:斗法地点从 “天空” 到 “地面
9、”,再到二郎神的地盘 “灌江口”,一直想要逃脱的大圣,为什么最后还自己送上门去了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表面看来,大圣被二郎神追赶得四处逃窜,但大圣之所以无心恋战、不停逃跑是因为担心猴子猴孙伤亡严重,想脱身去救他们。但他遇到二郎神这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发现他与之前不堪一击的天兵天将不同,玩心骤起,生起戏弄对手之心,便不再逃跑,于是直奔灌江口去扮演了一回二郎爷爷,还仔细察看庙里的 “香火”,真像是没有把二人的打斗放在心上。斗法地点的变化一则体现了大圣的 “猴性”:虽然心系花果山,但玩心很重;二则也表明大圣实力不在二郎神之下,更像玩闹,不像战斗;三则反映了孙悟空的机智灵敏,深谙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
10、最安全的地方” 之理。6. 教师:文段除直接描写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外,还写了四太尉、二将军、众鬼判等角色,有何用意?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描写四太尉、二将军的慌张和众鬼判的惊讶,从侧面烘托了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精彩,突出表现了孙悟空与二郎神的聪明大胆、神通广大。7. 教师:在斗法过程中,二郎神和他的手下 “梅山六兄弟” 对孙悟空的称呼发生了变化,在文中找出并探究变化的原因。学生找出相关称呼后,教师明确:二郎神和 “梅山六兄弟” 起初对孙悟空的称呼都是蔑称,如 “畜生”“猢狲”“泼猴” 等,因为在他们看来,孙悟空只是一只扰乱天宫秩序的妖猴,是他们要捉拿的要犯。经过六次斗法后,孙悟空跟二郎神竟然
11、难分胜负,势均力敌,这让他们对孙悟空刮目相看,称呼也发生了变化,如 “大圣”“猴王” 等。这些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他们对孙悟空的态度从轻视到欣赏、佩服的转变。8. 教师:孙悟空每次变化,二郎神都能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安排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角色?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孙悟空每一次变化,紧张中透着诙谐,使得情节一波三折,故事趣味横生,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安排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角色,就会使得故事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也不能体现神魔小说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三)语言赏析1. 教师: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一些描写语句,分析
12、其语言特色。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教师举例明确:如 “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一方面表现了大圣看到妖猴惊散,有些心慌,因而败走,这表现了大圣顾念同类、有情有义的特点;另一方面也看出他的机智。2. 教师:再比如 “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做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 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表现了二郎神的机智,善于动脑的性格特点。3. 教师:还有 “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此处
13、属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大圣善于动脑又机智的性格特点。4. 教师:“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这句话属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二郎神行动迅速、机智善战的特点。5. 教师:“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 这里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二郎神善于观察,聪明,善于思考的特点。6. 教师:“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
14、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这里的 “捏”“藏”“变”“飞”“钉” 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7. 教师:“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这里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四)阅读分享1. 教师:本文主要刻画了孙悟空和二郎神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我喜欢大圣,因为他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机敏、坚毅、勇敢、无畏。如他在与二郎神的打斗中,不断变化身形,与二郎神斗智斗勇,展现出了他的勇敢和机智。我也喜欢真君,因为他本领高强,总能识破大圣的各
15、种变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他在与大圣的斗法中,表现出了他的聪明和果断。2. 教师: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为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五)拓展延伸1. 教师:孙悟空变作花鸨后,二郎神却不再变化,而是现出真身,结合他们各自的身份、性格特点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花鸨在古时是较为低贱的鸟。孙悟空无所顾忌,不管花鸨高贵还是低贱,一心只想戏耍杨戬,体现了他 “顽童”
16、 的特征:爱闹腾、好耍赖、喜欢恶作剧。而心高性傲的杨戬看重自己作为神仙的身份地位,见孙悟空变作了一只低贱的花鸨,不屑于再和他争较变化之术,于是现出真身取过弹弓射打孙悟空。2. 教师:西游记中有很多名言名句,如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些名言名句体现了西游记的哪些思想内涵?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这些名言名句体现了西游记中倡导的宽容、乐观、谦逊、友善等思想内涵。它们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他人,遇到困难要保持乐观的态度,不要过于追求名利,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同时也不要以貌取人。(六)课堂总结教师:本文将一个桀骜不驯、争取自由的大圣孙悟空形象呼之欲出,而一个武艺高强、自恃身份的二郎神形象也跃然纸上,足见本文语言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挥动着奇妙想象的翅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神奇瑰丽的神魔世界。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感受到古典名著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七)布置作业1. 背诵文中你喜欢的段落。2. 阅读西游记的其他章节,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给家人或同学听。3. 发挥想象,续写孙悟空与二郎神的后续故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